APP下载

基于1+X证书制度的校企合作人才培养方案改革研究

2021-06-30屈青青焦安红李文娟

科技风 2021年11期
关键词:传感职业技能证书

屈青青 焦安红 李文娟

摘 要:1+X证书制度的制定和实施切合我国职业教育现状,是职业教育领域的一项重大改革举措。文中结合物联网应用技术专业,以校企合作为基础,从育人机制的完善、课程内容体系的建立、实训基地及师资团队的建设、课程评价方式的改革等方面出发,分析了1+X证书制度下人才培养模式的改革与构建,为高素质技能型人才的培养提供了新的思路。

关键词:1+X证书;物联网;校企合作;人才培养模式

物联网是21世纪战略性新兴产业,有着广阔的应用领域和巨大的市场需求。2020年,全球物联网产值大约15万亿美元左右,预计在2021年以后有望达到30%,根据市场研究机构预测,到2025年,全球物联网终端设备连接数将达到700亿,远超人和人通信的链接数,其产值有望达到30万亿元。中国是物联网应用实践最多,创新开发规模最大的国家,占到了全球物联网产业的1/4左右[1]。物联网产业作为融计算机、互联网及移动通信等多种技术为一体的交叉型产业,对人才也提出了越来越高的要求。

一、1+X证书制度的内涵与意义

2019年,国务院印发《国家职业教育改革实施方案》,随后,教育部会同国家发改委、财政部、市场监管总局等部门共同制定《关于在院校实施“学历证书+若干职业技能等级证书”制度试点方案》,在该方案中,1+X证书制度是其核心任务。这是继订单式培养、工作过程导向及现代学徒制等教育形式之后,职业教育又一次重大的教育改革内容,对提升职业教育内涵建设、全面提升职业教育的质量及影响力具有深远的意义[2]。

1+X证书制度中的“1”为学历证书,学校教育人才的培养质量与层次,由这个“1”来直接反映,而“X”为毕业生在校期间获取的若干职业技能等级证书。这些证书证明了毕业生所具备的职业技能,反映了毕业生从事某种职业活动及职业发展所具备的综合能力。高职教育作为一种实践应用型教育,与以学位认证为主的本科型教育存在根本上的差别。高职的毕业生以就业为导向,除了要掌握专业基础知识、具备一定的理论水平外,更重要的是需要熟练掌握专业操作技能,具备较强的工作能力,继而成长为全面发展的高级技术技能型人才。而1+X证书制度中所倡导的,正是要将学历证和职业技能等级证有机结合,在完成“1”所代表的学历教育的基础上,通过“X”来提高学生的职业实操技能。通过多种职业技能等级证书的认证,学生就业本领得以强化,人才成长通道得以进一步畅通,学生的就业创业本领得到进一步拓展,复合型技术技能人才培养的质量得以进一步提升。1+X证书制度使得现代职业教育作为有别于学历教育的另一种类型教育体现得更加充分,既实现了职业教育的宗旨,职业教育的培训体系也得到了进一步的完善。

二、校企合作下的1+X人才培养模式的构建

在进行1+X证书制度的实施过程中,职业教育培训评价组织是职业技能等级证书及标准的建设主体,主要职责包括标准开发、教材和学习资源开发、考核站点建设、考核颁证等,并协助试点院校实施证书培训。[3]物联网应用技术专业对应的1+X证书——传感网应用开发职业技能等级证书,是教育部第二批公布的1+X证书制度试点之一,其评价组织为北京新大陆时代教育科技有限公司。西安职业技术学院物联网应用技术专业自成功申报试点院校之后,积极与评价组织联系,校企联合,在人才培养机制、1+X课程内容体系、实训基地、师资团队及课程评价体系等方面进行了一系列的探索与改革,建立了校企合作下的1+X人才培养模式。具体内容包括:

(一)建立校企雙主体合作育人机制

物联网应用技术专业与新大陆科技集团根据“互惠互利”的原则,双方通过友好协商,签订校企合作备忘录,对各自的职责与权利以协议文件的方式作了明确规定。双方约定成立“西安职业技术学院—新大陆物联网学院”(以下简称物联网学院),该学院定位于以物联网应用技术为主的电子信息领域方向,从办学模式、教学模式、人才培养等方面进行创新优化;成立由企业专家、专业带头人等组成的校企合作物联网应用技术专业建设指导委员会,探索校企合作的体制机制建设。根据专业特色及本地区域经济特色,调研物联网行业企业对人才的需求,联合陕西省物联网行业协会,共同制定专业人才培养方案,丰富和完善教学计划、课程标准,并定期组织召开研讨会,对教学质量进行评估检查,对人才培养方案进行优化调整,最终实现高质量的人才培养。

(二)校企合作,构建1+X课程体系

2019年9月,北京新大陆教育公司针对传感网应用开发职业技能等级证书起草并颁布了传感网应用开发职业技能等级标准,该标准对传感网应用开发职业技能等级对应的工作领域、工作任务及职业技能要求进行了明确的说明。传感网应用开发证书分为3个等级,初级、中级和高级,三个级别依次递进,标准中针对证书的三个不同等级,在数据采集、有线组网通信、短距离无线通信、低功耗窄带组网通信、通信协议应用及通信协议设计等方面提出了不同层次的要求。这些要求所对应的技能点和知识点内容十分庞杂,且分属于不同的课程。我院依托物联网学院,以企业典型工作岗位—物联网安装调试员岗位职责为依据,结合“1+X”职业技能等级证书中所对规定的知识点和技能点,重构课程体系,制定教学进程控制方案。第一学年,在校内实训室由专任教师主导以基础知识为主要教学内容开展教学,培养学生具备计算机应用基础、程序设计基础等基本能力;第二学年,由专任教师为主,企业兼职教师为辅,以真实项目为主要教学内容,按“项目导向、任务驱动、案例分析”的教学方式,培养学生具备物联网应用实施、开发、日常维护的最基本能力,安排“1+X”传感网应用开发职业等级证书考证培训工作,并组织学生参加考试;第三学年,全部学生到企业进行顶岗实习,据此构建专业课程体系。

(三)校企共建实训基地

依托物联网学院,与企业深度合作,建立示范性物联网产教融合实训基地。该基地以物联网应用技术1+X认证培训中心和物联网工程训练中心为主要建设项目。其中物联网应用技术1+X认证考试中心是一个集教学、实训、培训认证功能于一体的认证实训平台。根据物联网职业技能等级标准要求,认证平台支持包括物联网技术方案设计、安全设计、项目实施方案设计、项目实施管理、设备安装调试、物联网应用系统部署、设备与系统的运行维护等技能考核,涵盖RFID技术、传感网技术、传感器技术、NB-IOT技术、LoRa技术、物联网网关、数据库、物联网云平台等技术,提炼物联网系统集成相关项目开发案例的过程,能够全面评估学生的综合职业能力。物联网工程训练中心由校企双方共同规划建设,是一个集教学、培训、技术支持、技术应用、案例共享为一体的、具有带动辐射作用的实训室。该实训室主要包括基础创新、综合创新及工程应用三个部分。基础实训中,通过《物联网技术导论》《自动检测与转换技术》《计算机网络》等课程,建立学生对物联网技术的基本认知,了解各种不同的传感器及其应用、了解计算机组网及网络通信的相关知识,在此基础上,通过《单片机原理及应用》《无线传感网络技术》《综合布线》《RFID技术及应用》等课程,提高学生对射频识别、Zigbee自组网、数据通信等技术的综合应用能力。通过将课程内容项目化的实践训练,使学生具备有线及无线的传感网组网及架构能力、物联网设备的安装与调试能力、物联网应用层软硬件开发能力。最后,学生可以对这些实训设备进行自组合,模拟实际工作环境,搭建物联网常见应用场景,进一步了解物联网技术在各个行业的典型应用。

(四)建设高水平师资团队

1+X传感网应用开发证书的培训与考试工作,给专业课教师提出了更高的业务能力要求。证书考点中所包含的知识点与技能点,与当下行业企业岗位需求结合紧密,专职教师现有知识结构与能力无法与之完全匹配,因而建设高水平师资团队,是顺利实施新的1+X课程体系结构的必然要求。主要途径有两个:第一,加大专业课程教师培训力度,通过与企业联合培养专业教师,教师到合作企业挂职锻炼,参加企业开展的专项培训,进行专业调研或技术实践,参与工程项目、参与企业技术改造与创新等途径,培养教师的技术研发与服务能力、课程开发能力、教学设计与组织能力,提高专业教师个人素质。第二,加大企业专家授课比例。依托物联网学院,通过校企双方共聘共管,从新大陆科技集团等企业聘任专业人才作为兼职教师,主要承担实践教学任务(指导项目实践、顶岗实习、毕业设计等),充分发挥兼职教师具有的企业背景优势,在教学能力、动手能力、教研能力、科研能力方面与专业课教师相互取长补短。

(五)改革课程评价体系

推进课程评价体系改革,建立包括笔试、实践技能考核、项目实施技能考核、岗位绩效考核、“1+X”传感网应用开发职业技能等级认定及形成性考核等多种评价方式在内的评价体系,通过多样化的考核方式,实现对学生专业技能及岗位技能的合理性评价,激发学生自主性学习,鼓励学生的个性发展,培养其创新意识和创造能力。多样化的评价主要体现在以下四个方面:第一,对于《物联网综合创新项目实训》等旨在评价学生综合专业技能掌握的情况、工作态度及团队合作能力的综合项目实训课程,通常采取项目实施过程考核与实践技能考核相结合进行综合评价。第二,对于采用线上线下混合式教学模式的课程,例如《C语言程序设计》等课程采用总结性评价与形成性评价相结合的方式。形成性評价包括网络教学中的测试题库、平时上交的单元练习、网上讨论的表现以及课堂教学中的成果展示、小组讨论表现等。这些数据都会在网络平台上记录,是形成性评价的依据。总结性评价是在课程学习接近尾声的时候,用大作业或者卷面考核的方式得到了一次性评价。通过形成性考核和总结性考核分配科学合理的权重,从而形成学生的最终考核成绩。第三,在企业中开设的课程,如顶岗实习等,由企业与学校进行共同考核,企业考核主要以企业对学生的岗位工作执行情况进行绩效考核。第四,对于《无线传感网络技术》《传感网应用开发综合实训》等考证的课程,引入“课证融通”机制,以学生取得“1+X”传感网应用开发职业技能等级及其他相关职业资格证来换取学分的方式,鼓励学生多考证、多拿证,不断提高自身就业优势。

三、结语

1+X证书制度是国家进一步完善职业教育及培训机制、提升职业教育质量的一项重大举措,作为高职院校,积极与企业合作,与证书对接,与岗位对接,在育人机制、专业课程体系、实训基地、师资及评价体系等方面进行改革,重建人才培养方案,为促进经济社会发展和提高国家竞争力培养复合型技术技能人才。

参考文献:

[1]2020世界物联网大会在中国北京隆重召开,www.chinanews.com,2020.12.23,中国新闻网.

[2]程舒通.1+X证书制度工作的理念、思路、难点与对策[J].教育与职业,2019,11:25.

[3]职业教育“1+X”证书制度来了!www.gov.cn,2019.4.17,中国政府网.

课题项目:本文是2020年陕西省职业教育“1+X”证书制度专项研究课题《基于“1+X”证书制度的高职物联网应用技术专业人才培养方案改革与实践》阶段性研究成果(项目编号:ZJX02006)

作者简介:屈青青(1984— ),女,陕西眉县人,副教授,研究方向:物联网技术应用。

猜你喜欢

传感职业技能证书
少就是多
人社部将组织开展2021年全国行业职业技能竞赛
2021年对口升学考试获奖加分(免试职业技能)专业对照表
2019年对口升学考试获奖加分(免试职业技能)专业对照表
硅硼掺杂碳点的制备及其在血红蛋白传感中的应用
基于半导体聚合物量子点的羧酸酯酶比率荧光传感
基于Mn掺杂ZnS量子点的室温磷光传感应用的研究进展
微生物燃料电池在传感分析中的应用及研究进展
两面夹击 让恶意证书无处遁形
假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