线上线下混合教学模式在C语言教学中的应用
2021-06-30陈桂蓉李俊杰
陈桂蓉 李俊杰
摘 要:C语言程序设计是很多高校学生所接触的第一门编程语言课程,将移动视频直播学习作为传统课堂学习的补充,既保留了传统课堂的优点也弥补了其缺点,加强学生与教师课前课后的互动,使学生可进行个性化学习,更容易掌握C语言编程。
关键词:C语言;移动视频直播;个性化学习
随着移动互联网技术、数字媒体技术和移动终端技术的不断发展,移动视频直播已经成为远程教育的主流模式。教师与学生可随时随地进行直播互动学习,打破了传统学习方式的时空局限。在停课不停学期间,大部分的教师与学生都体验了一段时间的远程教育,感受到了远程教育的好处。部分教师为了在远程教育中能够与学生进行互动,选择了视频直播的方式,学生在弹幕中与教师进行交流,教师可在任何环境良好的地方进行开课,学生更是可在任何有网络的地方进行学习,很多学生选择了使用移动设备(智能手机、平板电脑等)进行学习,这使得学习变得十分便捷。直播完成后,学生还可观看回放,教师亦可查看直播数据,及时了解每位同学的学习情况,从而达到一些传统课堂教学模式无法达到的效果。
移动视频直播学习使得学生能够随时随地地进行学习,但是它的缺点也十分明显。由于没有教师的监督以及缺乏课堂的学习氛围,学生缺乏学习环境,部分学生不能自觉学习,反而导致成绩下降。移动学习需要移动设备连接网络,在学习过程中移动设备有可能会弹出各种通知信息,容易分散学生的注意力。由于移动学习的种种缺点,很多师生虽然在此期间使用了远程教育,但是都觉得效率不高,甚至直接否定,等到线下上课时又将之前线上讲过的知识点再重复讲一遍。因此,视频直播学习并不能完全取代线下的课堂学习方式,但是它可以作为课堂教学的辅助,帮助学生进行个性化学习。
C语言是高校大部分理工科学生学习编程所使用的第一门语言,很多学生在学习编程之前可能连电脑都没接触过,而且高校课程的上课模式比起初高中课程的上课模式有很大的转变,因此有很多学生适应不了学习方式的转变或者不熟练使用电脑,难以跟上教师的学习进度。对于程序设计语言的学习,编程思维更接近于计算机的思考方式,与学生以前解决数学题的思考方式有所不同,部分学生难以转换到编程思维,阻碍了学习进度,甚至是因此放弃学习编程。如果将移动视频直播学习作为传统课堂教学的补充,可以很好地弥补C语言的課堂学习的缺点。
视频直播提供了互动性视频的全新娱乐方式,也同时为教育教学提供了一种新的学习方式。教师可通过直播的方式为学生进行课前预习和课后答疑,从而增强师生之间的交流,提高学习效率,强化教师的课程管理能力。现代化的移动互联网辅助工具为课程改革提供了帮助,使得教师不断地更新教学理念。下面以C语言课程为例,讲述如何将移动视频直播学习与课堂学习相互结合。
首先建立一个直播群,方便管理该门课程的学生,学生除了可在群里观看教师的直播,还可以随时查看直播视频的回放,并在群里相互讨论。教师可查看每次直播的详细数据,了解每位学生的学习情况。
1 课前进行直播,帮助学生进行课前预习
高校课堂时长较短内容较多,因此,学生进行课前预习思考能有助于对知识点的理解,可在课堂上提出疑问,活跃课堂气氛。然而很少学生会主动预习,信息不对称导致课堂上只有教师讲述,学生极少可以进行互动。课前进行一次师生互动的直播,教师直接引导学生进行预习,能很好地解决上述问题。
每次在课堂上讲述新的知识点之前进行一次直播,简单介绍该知识点,并提出一些问题,引导学生对该知识点进行思考,从而引导学生进行课前预习。教师针对面授课程需要关注学生所学专业的行业动态,围绕教学目标,设计讨论话题,制定话题讨论大纲。
2 课堂中对知识点进行详细的讲述,并与学生进行讨论
在课堂上,教师详细地讲述知识点,并抛出课前直播时所提出的问题,由于学生有所准备,因此可引导学生进行相关的话题讨论,有效促进教学与师生交流,开拓学生视野,活跃课堂气氛。经过课前直播后的课堂与传统课堂一个明显的区别就是师生角色的变化。在传统课堂上,教师是讨论活动的引导者,教师会根据知识点提出相关的问题,很多时候,学生由于缺乏对知识点的了解,只能紧跟教师的思路,即使有自己见解也不敢说出来进行讨论,课堂气氛比较沉闷。经过课前直播的课堂,由于学生已经知道问题并经过了自己的思考,因此当教师在课堂中提出该问题时,学生就能确定地将自己的想法说出来。教师还能根据此问题抛出相关的话题,引导学生进行讨论,深入理解知识点。这样,教师就不一定是讨论活动唯一的引导者。为了避免课堂讨论内容偏离主题,教师在设计讨论话题时就更要紧扣教学目标,在讨论过程中不断强调话题的目的和意义,从而使讨论活动得到良好的效果。经过多次讨论活动后,学生能够逐渐形成自主探索知识的良好习惯。
3 将课堂上讲过的编程题的编码过程录制下来,方便学生后续学习
针对C语言课程的学习情况,在课堂中将每个题目的编写过程进行录制,教师一边讲述思路一边编写代码。C语言的每个知识点比较简单,学生容易理解,但是学生要把学到的知识点运用到编码中却比较困难。因此,在C语言的课堂中,教师会将大部分的课堂时间用于引导学生将知识点应用在编码中,而讲解知识点所花费的时间相对较少。学习编程的最好方式就是让学生动手编写代码,教师在讲解完编程题的题目后,引导学生编写代码,在讲解代码的过程中将知识点引入,引导学生思考并完成编码。很多学生在课堂上并不能真正理解教师所讲述的思路,导致编码速度跟不上教师的编码速度。教师可以将编码过程录制下来供学生反复观看,理解编程思路。学生根据自己的学习情况选择是否观看视频,理解能力较差的学生还可以反复观看,方便学生进行个性化的学习。课后,学生可以一边用手机观看编码视频,一边用电脑跟着教师练习编码。
4 使用线上编程系统布置作业
对于C语言课程的学习,可以使用PTA等线上编程系统让学生在课后进行编程练习,规范编程习惯。随着智能手机、人工智能等产业的逐渐发展,编程似乎成为了流行,从而出现了很多线上编程系统。学习编程的最好方法就是通过大量的练习,让编程思维成为一种习惯。对于高校学生来说,通过线上平台进行练习,除了提高编程能力,还能有机会参加该平台所举办的竞赛,从而获得好的就业机会。线上编程系统里面有大量的编程题目,题目的范围覆盖了整个C语言的知识点,有比较简单的题目,也有很多极具挑战的算法问题。教师在布置作业时,可以根据知识点选择相关题目给学生进行练习,教师在选择题目时可以根据学生的学习情况分成两个层次:第一层是比较简单的题目,要求全部学生完成;第二层是比较有挑战性的题目,让学生选做。这样就能锻炼不同层次的学生的编程能力,既让编程能力比较弱的学生巩固知识点,也让编程能力比较强的学生能够有进一步的提升。
5 在网络直播平台上进行课后答疑
课后答疑是课堂教学的重要补充,通过课后答疑,教师可以掌握每个学生的学习情况。视频直播技术的日趋成熟也使得录播无法实现的实时互动成为可能,这就给解决教室里的教学时长限制问题带来了希望。在课堂学习中,由于时间限制,一些学生的疑问无法直接在课堂上解决,这些问题可以在课后教师与学生商量时间,通过直播来完成互动答疑。教师和学生只要在有网络信号覆盖的地方,用随身携带的手机或平板就能完成答疑互动,解决学生问题,空间和设备限制基本可以忽略。教师与学生在直播过程中可进行互动,所有的问题都可以跟学生一起讨论解决,培养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传统的答疑方式是教师与学生进行一对一的答疑,很多学生会提出相同的问题,因此,教师将同样的答案重复多次,这样非常浪费教师的时间。课后釆用直播的方式答疑,就可進行一对多的答疑,同样的问题只需回答一两次。对于已经回答过的问题,还可引导其他学生回答,观察学生是否真正了解。直播答疑不仅使得教师的答疑更有效率,而且能调动学生的自主性,有利于提高教学效率和质量。
6 虚拟学习社区
虚拟学习社区利用了移动网络的优势,为人与人之间的互动创造了许多有利条件。直播群的建立是为了将学习同样课程的学生聚集起来,因此,群里讨论的主题基本上都是围绕该课程,互动质量较高。教师不可能时刻关注到学生的提问,那么教师可以引导学生将问题发到直播群中,让其他同学一起思考并讨论,使得学生的问题能快速地解决。良好的互动能够提高学生对直播平台的归属感和依赖感,促进学生之间相互讨论,相互解决问题,亦可减轻教师的负担。
综上所述,课前直播引导学生预习,设计话题讨论拓宽视野,保存视频进行个性化学习,课后互动答疑提升答疑效果,虚拟学习社区增进学生之间的交流。将移动视频直播学习作为课堂学习的补充,能够有效促进学生对知识的把握。
参考文献:
[1]刘婉君,梁林.网络课程中在线讨论话题的设计[J].中国教育技术装备,2008(20):141142.
[2]何青,雷红艳.计算机程序设计课程线上线下混合教学浅议[J].电脑知识与技术:学术版,2020,(9):167168.
作者简介:陈桂蓉(1986— ),女,汉族,广东罗定人,硕士,教师,研究方向:软件工程;李俊杰(1987— ),男,汉族,湖南人,硕士,工程师,研究方向:嵌入式开发、无人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