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新时代的军品价格管控
2021-06-30白志刚
白志刚
当今时代,大数据无处不在,它影响到了我们的工作、生活和学习,并将继续施加更大的影响。军品价格管理是信息和数据的管理,成本大数据采集的重要性,应用的紧迫性已经逐渐得到上级机关的重视。迎接军品成本大数据管理时代的来临,对军品成本大数据深入挖掘与应用,提高军品价格的管理效率,建立军品成本大数据事在必行。
1军品成本管理的趋势
1.1军品价格将由审定价向目标价格控制转变
军品的审定价属于事后定价,生产成本已经确定,据国外研究,生产管理其实只能控制装备全寿命总费用的4%,因此,从军品生产实际成本看,审定价对装备价格影响不大。
目标价格是从源头控制价格,可以进行多方案的目标价格匹配论证,装备目标价格做为一项指标,同技术指标捆绑在一起,技术指标的调整要影响目标价格的变化;目标价格与军费总盘子综合论证,目标价格的变化要影响采购计划的调整;建立预警式目标价格信息管理制度,目标价格成本全寿命周期内的定期监控,改变了装备价格“一审定终身”的模式。
目标价格论证需要装备技术指标数据库和相对应军品价格标准数据库。只有大量的数据积累,从大数据中得到结构化的数据,才能得到这些标准产品数据库。
1.2军品价格将由个别成本计价向社会平均成本计价转变
军品价格采用以个别生产企业的材料采购成本和费用水平作为军品定价成本的定价模式。个别成本计价造就了“鞭打快牛”现象,使企业缺乏提高工艺、管理水平等修练内功的动力,给军品价格管理带来了不利因素,影响了装备的发展。
社会平均成本采取了市场上材料费的加权平均价格,生产能力采取社会平均先进水平,综合费用采用本地区或全国的平均水平,个别成本不再作为定价的基本依据,解决了军品定价中存在的许多问题。
社会平均成本需要大量的材料市场价格信息,先进的加工生产工艺信息,财务数据信息,只有通过企业和军队的日常积累、不断汇总分析,才能得到军品社会平均成本数据库。
1.3军品价格将由单一来源向军民融合竞争性采购转变
军品一直是国有大中型企业按划分的“自留地”进行生产,都是单一来源的产品,基本上互不相干,你做你的,我做我的,想去抢别的项目,也不允许,飞机只能由中航生产,炮弹只能由兵器生产,卫星只能由航天生产,各个集团都可能在同一技术上重复投入,自已的优势投入不足,自已弱项持续重复投入,企业的技术和工艺优势不能突显。
由单一来源向竞争性采购转变,打破了军品生产的条块分割,淘汰落后生产企业,使优的更优,强的更强,提高了整个社会生产能力,降低了社会平均生产成本。军品融合更加剧了这种竞争,军品提供商大幅增加,良莠不齐,只有按社会平均成本定价,才能淘汰落后的企业,留住生产实力强的企业,符合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要求。
军民融合、竞争性采购使装备价格管理面临更加复杂的环境,也更需要军品成本的信息化管理。企业的选择、目标价格合理确定、指标变化对成本的影响都需要大量数据。对军品成本大数据进行科学的分析,避免使装备发展陷入恶性竞争,损害国家利益。
2军品成本管理的难点
军品价格改革是一项探索性的系统工程,涉及国家利益、军队利益和企业利益,虽然目标与方向已经明确,但具体的操作需要我们先试点再总结,克服军品成本管理中的目标成本、多方案比对、成本监控和社会平均成本一个接一个的困难,一步一个脚印完成我们的“价格梦”。
2.1目标成本是重点也是难点
装备价格管理的源头是目标价格,后期成本的执行受控于目标成本,所以,目标成本设定的准确性和合理性,很大程度上影响成本管理的控制效果。
目前,军品目标价格主要采取的是参数法、Price软件法、工程测算法,三种方法各有优缺点,参数法是比照历史上技术参数和军品成本,加上指标权重进行估算,并结合军方购买力确定,符合军品價格管理的发展趋势,但工程研制阶段也要进行工程分解,这种方法目前军企双方都还不能接受,适用性不强;Price软件运用的是国外的数据与模型,缺少国内军品成本数据的支撑,经过一段时间的试用,对一些军民共用的产品有一定的适用性,适用范围不广;工程测算法,是适用最广泛的一种目标价格测算方法,为军品价格管理者所接受,是基于量价原则形成的,但方案阶段即无图纸,有无军品成本标准数据库的积累,给准确测算目标价格带来了困难。
2.2军品多方案成本比选难
军品多方案比选是指在军品工程研制阶段,根据初步确定的战技指标,制定多个备选成本方案,综合论证取舍战技术指标和目标价格,选择出最大军事经济效益的方案。多方案比选本身就是一个复杂的系统工程,涉及到许多的因素,这些因素不仅包括经济成本因素,而且还包括诸如项目本身以及项目内外部的其它相关因素,如装备管理观念、装备管理法规、装备价格政策、市场竞争风险等,这些都是多方案成本比选难的重要因素。
只有对这些因素进行全面的调查研究与深入分析,经过大力宣扬,转变思想观念,综合性地改革装备体制,建立相关制度,不仅要能够运用价值工程对方案经济性和可行性进行比选,而且还要有胆略舍弃一些不必要的战技指标和国军标,才能真正发挥多方案比选的作用。
2.3军品成本形成过程监控难
军品成本形成过程监控一般是在装备工程研制阶段,对研制过程中的成本支出进行监督,分析军品的社会平均成本,按规定的节点,对超出目标价格的军品进行预警、上报的过程。军品成本形成过程监控难主要体现在体制不畅、法规不全和手段缺乏三个方面。
军品价格监督管理体制不完善,缺乏一支专业的军品成本的监控队伍,归口管理不明确,军品管理体制不畅导致军品成本形成过程监控难;军品价格监督控制法规制度不建全,虽然有一定的试点和经验,但并未形成相关的法规制度,具体监控节点设置、成本监控内容等缺少基本的操作依据和规范;军品价格监督控制缺乏信息化的手段,军品成本是在军品生产过程中逐渐形成的,改变了过去“终身一审”的模式,需要时时搜集有关成本开支与支撑,涉及部门多,劳动强度大,并且要按社会平均成本进行分析,缺乏必需的信息化管理监控手段。
2.4军品社会平均成本確定难
一般商品的社会平均成本是不同企业生产同种商品或提供同种服务的平均成本,一般采用统计的方法,把各企业的产品成本逐级汇总,然后形成社会平均成本。如《重要商品和服务价格成本监审暂行办法》就是对社会上多家企业成本(如自来水成本)进行成本数据收集,加权得到社会平均成本的一种做法。
军品大部分属于垄断生产的特殊商品,一种军品一般只有一家企业生产,这就给军品社会平均成本的确定带来了难度。军方曾提出的装备价格标准体系的概念是对军品社会平均成本的一项有意义的探索,但终因数据不足而放弃。军品的社会平均成本不能简单的按企业成本平均,只能按军品成本具体内容进行平均,如市场上同种同质的材料采购成本可以加权平均;同种同质的材料加工效率可以加权平均;同一地区的综合费用水平可以加权平均。军品的社会平均成本计算明显比社会上一般商品的复杂,需要大数据的支撑,也需要价格管理部门的主导,只有如此,才能解决这个难题。
3建立成本大数据管理体系
3.1价格成本大数据概念
价格成本数据完全符合大数据的数据类型,主要以结构化数据为主,非结构化与半结构化数据为辅的数据模式。
结构化数据,即行数据,可用二维表结构来逻辑表达实现,主要存储在关系型数据库中,先有结构再有数据,结构一般不变,处理起来较方便。如材料成本、军品专项费用、工时定额数据和财务数据等均属于结构化数据。
非结构化数据,不方便用数据库二维逻辑表来表现,非纯文本类数据,没有标准格式,存储在非结构数据库中。非结构化数据库,突破了关系数据库结构定义不易改变和数据定长的限制。如法规制度、技术文件、标准、价格报告、图片等支撑性文件属于非结构化文件。
半结构化数据,介于完全结构化和完全无结构的数据之间,格式较为规范,一般都是纯文体数据,一般是自描述的,数据的结构和内容混在一起,没有明显的区分。如技术指标等属于半结构化数据。
军品成本数据的深度开发至今毫无建树,主要原因是数据不足或数据质量低。军品成本数据资源的标准化、准确性、完整性低,利用价值不高,不能充分发挥军品成本数据资源的价值,因此,针对不同类型的数据,认清数据结构重要性远远高于程序的重要性,深度开发数据资源,尽力收集有关数据,尽可能的使成本数据结构化,提高数据的利用价值。
3.2价格成本大数据管理
军品成本大数据管理是落实军品价格改革的一项重要工作,实现装备价格管理“三个转变”的基础性工作。成本数据库的建立就是以知识管理为理论基础,建立军品成本数据的采集,提炼,发布,应用的闭环管理体系,也就是通过搜集和积累军品全寿命周期的成本数据,经过分析处理后,总结经验,形成各类成本指标和装备成本标准,并利用这些信息为装备发展决策及新项目的目标价格测算、过程成本监控、审价辅助等成本管理工作提供指导和参考,评估部门管理绩效,追究有关责任,以达到军品全寿命成本最低和价值最大化的最终目的。
成本数据库应包含军品及分结构指标库、材料价格数据库、工时定额数据库、军品生产企业财务成本数据库、行业技术服务数据库、特殊军品的行业废品损失数据库、军品成本支撑数据、价格成本专业人员数据库等八大基本要素。
3.3成本数据库应用价值
在装备论证阶段,可进行军品目标价格测算,依据论证的军品结构和战技指标,利用军品零部件价格标准库,可以测算军品的目标价格;在装备研制方案阶段,可依据数据库进行方案成本对比,价值工程分析,可进行配套单位选择、材料优选、生产工艺比对,综合取舍性能与价格;在装备工程研制阶段,可利用军品价格系统(MPS)报、审价程序,进行目标成本监控,根据规定进行装备研制项目的预警;在装备定型阶段,可以通过分析其它研制阶段的成本变化情况,确定军品社会平均成本,完成价格评审,进行激励约束;装备生产阶段,跟踪材料价格、综合费用和生产效率的社会平均水平变化情况,按规定调整军品价格;装备全寿命过程,保证价格工作的可追溯性,接受监督与审计,便于追责;企业可应用成本数据库进行项目挣值管理,促进成本管理方式由核算型向价值型的转变。
3.4建立成本数据库的意义
3.4.1有利于促进装备价格改革推进
有利于促进装备价格改革的推进,军品成本数据库是装备价格改革稳步推进的基础。全军装备价格成本数据库的建成,将为装备价格改革提供了有力的抓手,是装备价格改革“三项转变”必要手段,势必推进装备价格的改革和创新。目标价格、成本监控、社会平均成本都离不开军品成本大数据,无大数据支持的装备价格改革只能是无源之水,无根之木,只有建立足量的、有价值的数据库,才能为“三项转变”打下深厚的数据基础,才能推进装备价格创新发展,促进装备价格体制的改变、促进装备法规制度的创新、促进装备价格人才的发展。
3.4.2有利于装备项目立项管理决策
有利于装备项目立项决策,装备价格成本数据库能快速准确地测算不同指标和方案,对装备价格、全寿命周期费用的影响,为决策提供量化依据,并在多方案决策中得出项目的经济效益分析,帮助装备管理部门的快速决策,提高了效率;有利于监督审核,成本数据管理有利于项目论证管理部门,利用新装备与装备数据库中相类装备在成本构成、经济技术指标等方面进行对比分析,找出偏差较大的科目,分析原因,发现问题,最终采取针对性措施解决问题。如常见的对比项目是“成本密度”,差异较大的就要引起高度重视,采取策略改进。
3.4.3有利于装备价格标准体系建设
有利于装备价格标准体系建设,军品生产过程中产生的大量历史数据因为不知收集或如何收集,使有价值的数据白白流失了多年,装备价格标准体系只有得到军品成本大数据,尤其是技术指标数据、材料价格数据,工时定额数据,工装数据等的支持后才能建立,并广泛持续的应用。建立军品成本数据库不仅有利于军品标准数据库的建立,而且能促进装备信息数据传递过程中的标准,如装备结构、军品简称等,军品生产中往往会涉及很多的参与方,如设计部门、总承包部门、分承包部门和供应商等,军品价格信息在传递过程中,客观上存在相互的理解和领会的差异,如何实现更有效的信息流通,价格信息标准化是必须要解决的一个问题。
3.4.4有利于军品成本知识沉淀分享
军品成本数据的建立有利于军品成本知识的沉淀与分享。首先,有利于知识的沉淀,建立成本数据库,将存在于研制部门与生产部门中的成本经验与知识等记录、汇总与复用,一定程度上避免了知识流失;其次,有利于知识的分享传递,由海量数据提炼积累而成的成本数据库,由于它本身包含了丰富的成本专家的核心经验和宝贵信息,带有成功的实践经验,经过分析提炼形成有用的知识,不仅可以在军队、企业内充分共享,快速复制和项目应用,而且还可以促进新人获取知识沉淀,快速成长。
4下一步的举措
4.1建立统一的装备价格数据库平台
建立全军统一的装备价格数据平台,实现军品成本信息资源的统一的归集、共享、开放和保密安全,着力推进各军兵种、各企业向军品成本大数据平台集中,明确所有报价、审价与评价必须依托装备价格数据库这一统一的信息共享平台。
4.2建立装备价格大数据的法规制度
军品价格大数据的发展是装备价格体制改革的重要推手,需要建立一系列的能保障大数据正确发展的法规制度,确定军品成本大数据发展的目标和重点,统筹谋划大数据应用关键技术研发、数据开放与数据安全,引导军地双方军品价格大数据发展方向,避免一哄而上的盲目发展。
4.3建立装备价格数据资源储备与共享体系
随着全军装备管理信息网络大力发展,加强装备价格大数据技术研发方向的前瞻性和系统性,逐步提升装备价格大数据的深度学习与人工智能、大数据处理、海量数据存储管理、交互式数据可视化和应用相关的分析技术水平,建立良好的装备价格数据资源储备与共享体系。
4.4大力培养装备价格数据管理人才
着力培养装备价格大数据二次开发的高精尖人才,尤其是既懂军品成本又懂数据挖掘的人才,鼓励高校、培训机构增设相关课程,联合培养该领域的人才,IBM公司认为,大数据在未来数十年内将是一项稳踞创新前沿的强大技术,军品价格数据涉及市场、成本、人员、效率等社会的方方面面,大数据开发更需要这方面的综合性人才。
5结束语
大数据时代的到来,数据已经成为重要的生產要素,在军品生产成本管控中,数据在各阶段产生的价值显而易见,因此军企双方需要与时俱进,利用先进的信息技术,积累企业历史数据,参考外部行业数据,积极挖掘数据中的隐藏的财富,促进企业成本管控水平的提升,促进企业的可持续发展,为企业在“白银时代”创造更高的利润,为军队提供质优价廉的装备。
(作者单位:空装驻成都地区第五军事代表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