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青岛港:连接历史和未来连通中国和世界

2021-06-30张文萱

走向世界 2021年24期
关键词:大港青岛港港区

张文萱

港口是陆海统筹、走向世界的重要支点。青岛因港而生,向海而兴。100多年前,青岛这座城市从大港发端,港口与这座城市始终相互依存、相互促进、共生共荣。100多年后的今天,青岛正着眼未来,坚持世界眼光、国际视野、全球胸襟,顺势而为、乘势而上、聚势而强。

一座城的起点

青岛港是世界第六大港口、中国第二大外贸口岸,始建于1892 年。走过百年的风雨历程,青岛港有着说不尽的动人故事,有着诸多的沧桑与变迁。

1891年,清政府在胶澳设防,青岛由此建置。1892年,青岛近代第一座人工码头——青岛栈桥开始兴建。此外,青岛河入海口以南兴建了“衙门桥”码头。这两座码头的兴建,是青岛建港的开端。

1898年3月,德国政府强迫清政府签订《胶澳租界条约》,同年9月2日,栈桥和衙门桥码头成为货运码头,作为自由港向世界开放。但德国人还不满足,认为这两个码头水不够深,夏天受东南风影响太大,修建防波堤难度也不小。所以酝酿着另建更大的码头,方便他们运输掠夺来的资源。

德国人给青岛新港的定位是“东亚最大贸易港”和“中心市场”,并为此投入近7000万马克的巨额建港经费,这笔花销在德国“青岛建设总投资预算”中是所有建设项目中数额最大的。在位置上,德国人相中了现在的大港、小港一带。在设计上,德国人认为意大利热那亚港半圆形的坞型港池与青岛港新址的地理位置近似,于是将热那亚港列为青岛新港的“样板”。

1898年,德国人启动了青岛筑港工程。建港工程由德商“回利格”公司监督进行,他们在建港中采取“移山填海”和“建城建港并举”的方针,将铲除大鲍岛挖出的石料土方用以建筑小港码头,将铲除小鲍岛高坡的土石方就近用于建筑大港码头。1901年,大港开工建设,后海以原大鲍岛码头为基础修筑的小港投入使用,其优越的地理位置和便捷的交通,激活了青岛的贸易,带来源源不断的货流与人流,被形容为“舳舻相属,万里连樯,风帆遮海”。1904年3月,大港建成一号码头北岸5个泊位,并正式对外开放,这是青岛大港最早宣布对外开放的码头。与此同时,当年的栈桥和衙门桥码头两个小碼头渐渐退出了历史舞台。到1906年,胶州湾内大港二号、四号、五号(部分)码头先后建成,有6条港内专线铁路和胶济铁路相通,并与山东及华北大片地域的铁路、公路相连成网,青岛港渐成规模,青岛与周边联系日益密切。德占时期,依靠无数中国劳工血汗建造起来的青岛港,使这座新兴城市具备了其他城市没有的核心竞争力和发展潜力,仅用了10多年,青岛便从默默无闻的小渔村一跃成为闻名于世的港口城市。

1929年青岛设特别市,青岛港随之发展壮大。1936年2月建成了三号码头。1945年至1949年,青岛港共建6座码头,36个泊位,1949年吞吐量达到72万吨。

新中国的重要口岸

1949年6月2日,青岛解放,青岛港真正成为人民的港口。针对实际情况,青岛市人民政府不失时机地提出了“以港养港”的建设方针,青岛港务管理机关对大港码头设施进行整治恢复工作。经过3年努力,使之复苏为新中国重要的对外经济贸易口岸之一。随之修复扩建了战乱中被破坏的码头,业务范围、吞吐能力不断扩大。

进入上世纪70年代,周恩来总理的一个号召,让青岛港寻得了大规模发展的契机——为了适应国家建设和外贸需要,周恩来总理发出了“三年改变港口面貌”的号召,青岛随即成立建港指挥部启动建设青岛港口的大会战。3年之后的青岛港,果然有了新气象:1972年首次引进的门机,1976年已发展到21台,港口吊装能力有很大改善;1974年开工建设八号码头,1977年建成青岛港客运站;吞吐量也从1973年的1000万吨发展到1978年的2002万吨。

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作出了改革开放的重大决策,青岛成为14个沿海开放城市之一,青岛港被时代推到了开放的最前沿,进入全面快速发展时期。在对老港区进行改造的同时,青岛港战略重点逐步跨海西移。1983年,中国第一座20万吨级原油输出码头——前湾一期工程开工,1990年国家“七五”期间重点工程——前湾一期工程两个2万吨级杂货泊位简易投产。进入新世纪后,青岛港吹响了“挺进西海岸”的号角,强力推进前湾新区建设,使青岛港横跨胶州湾,摆脱了老港区吞吐能力有限的束缚,为以后的重大布局调整和战略发展夯实了根基。2001年港口货物吞吐量达1亿吨,成为新崛起的国际亿吨大港。

而到了2010年,青岛港实现吞吐量3.5亿吨,集装箱完成1201万标准箱。

党的十八大以来,在习近平总书记海洋强国战略指引下,青岛加快港口建设、航线拓展、打造港口“朋友圈”,推动基础设施互联互通,港口战略支点作用进一步发挥。特别是随着青岛港战略西移,青岛港老港区开始转型升级。2012年邮轮母港开工建设,新建3个邮轮专用泊位,岸线总长度1000米,其中1个超大型邮轮泊位可停靠目前世界最大的22.7万吨级邮轮;配套建设6万平方米客运中心,设计最高通关能力可达每小时3000人次以上,规划年游客量为150万人次。青岛邮轮母港客运中心也于2015年5月29日建成投入运营,当年接待邮轮35个航次,创造了国内邮轮母港开港首年运营新纪录。

百年名港崭新航程

港口是区域经济发展的一面镜子。山东经济总量大、各地市相对均衡,这种经济生态也投射到当地港口业——山东港口吞吐量位居全国第二,但省内30个沿海县(市、区)却遍布26个大大小小的港口,几乎是一县一港。由于港口数量众多,港口间“重复建设、无序竞争、供求失衡”的局面,长期困扰山东经济发展。近年来,山东制定出港口整合的路线图,先行展开了一系列的港口重组:2018年3月,由山东高速集团控股开始整合滨州港、东营港、潍坊港,山东渤海湾港口集团挂牌成立。2019年7月9日,青岛港与威海港宣告合并,后者的所有股权划转给了青岛港集团。至此,山东只剩青岛港、日照港、烟台港和渤海湾港四大港口。2019年8月6日,山东省港口集团有限公司在青岛正式成立,拥有青岛港、日照港、烟台港、渤海湾港四大港口集团。山东四大港口的“整合为一”,意味着山东港口集团将加快建设世界一流港口,也标志着山东省沿海港口一体化改革发展掀开新的篇章。

猜你喜欢

大港青岛港港区
河北沧州南大港湿地迎来数十种珍稀野生鸟类
人大常委会审议“港区国安法”草案
青岛港全自动化码头单机平均作业效率再创新高
关于建立港口危险品一体化管理体系的探索
广州港集装箱码头运输格局研究
基于蓝色经济理念的青岛港产业集群研究
青岛港集装箱船队投入运营
青岛港有望取代香港港成为全球吞吐量第六大港口
天津市大港区大学城商业语言景观调查
湖北省水运口岸即将新增5个对外开放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