复习迎考阶段父母如何为孩子助力
2021-06-30施英
【关键词】家庭教育;复习迎考;焦虑情绪
【中图分类号】G446 【文献标志码】B 【文章编号】1005-6009(2021)42-0025-03
【作者简介】施英,苏州大学(江苏苏州,215123)教育学院高等教育学专业认知心理学方向博士研究生在读,高级家庭教育指导师。
案例一:“本想激励一下”
放学回到家,思源并没有立刻开始做作业,他先是吃了点东西,又玩了一会儿猫。看着他一副悠然自得的样子,妈妈努力控制住怒火,催促他去写作业。见思源嘴里说着“马上”,身体却没有动,妈妈把思源叫到书房,语重心长地给他上了一节“思想教育课”,动之以情,晓之以理。这些话,妈妈以不同的方式讲过很多遍了:“儿子,这都什么时候了,再不努力就来不及了!”“你不是不知道,有50%以上的人考不上普通高中。你想过没有,如果连高中都考不上,你就完蛋了!”“我和你爸当时学习条件那么差,还都考上了211大学,你现在想要什么有什么,除了学习,什么都不用管,你总不能比我们差吧?”
面对妈妈的循循善诱,思源冷冷地说:“想要什么有什么?你知道我想要什么吗?告诉你,我想要喘口气!我不学了!”说完他走进房间,锁上房门。妈妈不知道自己说错了什么,她的本意只是激励孩子一下,让孩子有目标、有动力。
案例二:“模考失利,急需加餐”
一模之后,晓茹的父母到处打听能给孩子提供一对一辅导的物理、数学“名师”。尽管晓茹之前一直在教育机构上小班课和网课,但从成绩上看,效果不佳,物理和数学还有倒退现象。在父母看来,现在是火烧眉毛的时候了,时间就是分数。功夫不负有心人,他们好不容易托人找到了辅导过高考状元的老师。虽然学费很贵,但是为了孩子的成绩,这点钱怎么也得花。
晚饭时,爸爸故作幽默地对晓茹说:“今天爸爸妈妈给你加了一份‘豪华套餐,一对一名师辅导……”话还没说完,晓茹便扔下碗筷,边哭边说:“你们征求过我的意见吗?你们想过没有,‘豪华套餐适合我吗?我吃了消化得了吗?”晓茹的情绪崩溃让父母面面相觑,妈妈也忍不住哭出声来:“为了你,我们把心都挖出来了,你理解过我们,体谅过我们吗?”
毋庸置疑,思源的妈妈和晓茹的父母都非常爱自己的孩子,他们望子成龙、望女成凤心切,焦虑情绪无法掩饰,只要是对孩子有利的都尽量去满足。这就不得不说说当下热议的“教育内卷”。正如思源的妈妈所说,升入高中有名额限制,985、211名校的录取名额更是有限,本来孩子每天正常学习8个小时,可是看到周围优秀的孩子每天都学10多个小时,报各种补习班,父母就坐不住了。为了让自己的孩子有能力参与竞争,他们也投入了竞争的行列。毕竟,孩子的成长只有一次,谁愿意退出比赛呢?
然而,正因为孩子的成长只有一次,父母更需要冷静分析,你的焦虑对孩子的考试有帮助吗?你的期待是孩子的愿望吗?你为孩子安排的,是他需要的并在他的承受范围之内吗?
一、父母的焦虑影响孩子的学习效率
对于孩子来说,复习迎考是较长时期的高强度脑力劳动,还在成长发育中的孩子容易情绪波动,时而斗志昂扬、自信满满,时而牢骚满腹、自罪自责。得意时,他不希望父母的焦虑给自己泼冷水;失意时,父母的焦虑无疑是雪上加霜。
思源放学后没有急着写作业,因为白天学校的学习强度很大,学得很累,和猫玩是他调节情绪的方式,心情好了,作业效率也会随之提高。但妈妈不明白这一点,她认为思源不把考试当回事,白白浪费了复习的时间。她的“碎碎念”让思源心烦意乱,“考不上就完了”让他对未来感到无比恐慌,“你至少不能比我们差”让他倍感压力。当消极情绪聚集起来,思源的反应是逃离妈妈的念叨,逃离令人窒息的学习环境。晓茹的消极情绪也是由来已久,因为在很长的时间里,父母都在为她的学习操心忙碌,成绩波动本是很正常的事,但晓茹有愧疚感、无能感,父母更是如临大敌,哪门落后就找老师补哪门。晓茹认为补课对她的帮助不大,但考虑到父母的良苦用心,她都乖乖听从了他们的安排。为了上补习班,晓茹连学校老师规定的作业都很难保质保量地完成。
心理学研究表明,人在体验消极情绪时,思维会变得狭窄,神经会比较紧张,会本能地逃避问题、躲避危险,导致无法投入学习或学习效率低下。而积极情绪会使人放松,感觉到安全,思维广度扩大,学习的效率也会相应提高。由此看来,父母的焦虑情绪会直接传染给孩子,影响孩子的学习状态。只有让孩子体验到开心、愉悦、爱等积极情绪,他们才能产生学习的动力,提高學习的效率。
二、合理认知帮助父母调节焦虑情绪
父母的焦虑情绪从哪里来?一方面是受大环境下全民焦虑的影响,另一方面源于希望孩子帮自己圆梦的期待。既然焦虑对孩子的学习没有帮助反而还有阻碍,父母不妨尝试从以下几方面来调整认知,调节焦虑情绪。
1.我的孩子也许就是一个普通的孩子。
让父母承认自己的孩子是个普通人很难,但又是很有必要的。承认孩子是普通人,并不意味着对孩子放任不管、失去希望,而是用更平和的心态接受孩子的学习状态和起起落落的学习成绩。当思源玩猫时,妈妈可以告诉自己:“我的孩子不是学习机器,他需要劳逸结合。有些人可以学习12小时以上,我的孩子只能保证8小时的有效学习时间。”放下焦虑后,可以微笑着问他:“今天心情怎么样?打算什么时候做作业?”关注孩子的情绪,让孩子自己安排作业时间。当晓茹理科成绩下滑时,父母不必太紧张,因为普通人都会有成绩起伏的现象,问问她对这次的成绩怎么看,哪些知识掌握得好,哪些还需要加强,需不需要父母提供帮助。至于要不要补习,补什么科目,找怎样的老师补习,在什么时间补习,如何处理补习和学校学习任务之间的关系,都得听听晓茹的想法。如果晓茹认为不需要补习,有自己的复习计划,那就尊重她的意见,让她按照自己的节奏来。
2.身心健康才能够保存实力、赢得未来。
很多父母被“不要让孩子输在起跑线上”的呼声裹挟,让孩子尽早学、学更多、学更广、学更深,事实却是,一些孩子在本该健康快乐的年纪被抑郁、焦虑等心理问题缠身,笑容不再,负重前行。
不少父母关注给孩子的身体注入营养,让他们吃饱吃好,对他们睡得好不好却并不重视。相关调查数据表明,当今中小学生睡眠时间严重不足,不少学生晚上熬夜学习,早上拖着疲惫的身体上学,连双休日、寒暑假都被排满了学习任务。暂且不说成绩能否提高,熬坏了身体,让大脑长期处于紧绷的状态一定是得不偿失的。学习是一场持久战,只有精神饱满、保存体力、身心健康,才有能力迎接未来的各种挑战。
3.名校很好,但适合我孩子的学校最好。
有父母说,自打孩子出生起就开始为他编织北大清华梦,上不了最强的名校,起码也该上个985、211。至于将来学什么专业、做什么工作,那是后话,等考上后再说。很多孩子就是冲着父母的期望去学习的,但他们常常坚持不了多久,因为父母的期望是模糊而遥远的。而且父母的期望并不是自己的期望,历年高考结束后,不少学生在填报志愿时很盲目,对考什么学校、学什么专业十分迷茫。
因此,平日里父母应适时引导孩子初步规划未来,这对于提高孩子的学习积极性有很大帮助。可以在日常对孩子的观察中发现他的兴趣爱好;通过与孩子聊天,了解他崇拜什么人,对什么职业以及什么人感兴趣;还可以鼓励孩子登录理想院校的网站或论坛看一看,有条件的可以到大学里走一走,与学姐、学长聊一聊。
适合自己的才是最好的。曾经有一位考上北京大学的某省高考状元,因为报考的专业不是自己喜欢的,坚持了很久还是无法继续学业,最后转学到一所职业技术学院。在这所学校,他如鱼得水,再苦再累都心甘情愿,学有所成的他收获了满满的幸福感,实现了自己的价值。起初,他的父母为考上北大的儿子骄傲,对他的学业生涯寄予厚望,但最后他们说服自己接受了儿子的选择,因为在他们看来:北大很好,但适合我孩子的学校最好。
【参考文献】
[1]施英.與孩子聊聊考试[J].江苏教育,2020(56):29-31.
[2]施英.理性对待孩子的学习问题[J].江苏教育,2020(40):27-29.
[3]徐夏明.家长期望水平对初中生考试焦虑的影响[J].当代家庭教育,2020(35):19-20.
[4]周芳. 父母教养方式对初中生考试焦虑的影响:自尊和学业自我效能感的中介作用[D].大连:辽宁师范大学,2019.
[5]赵倩.论家庭中父母对儿童的教育[J].当代家庭教育,2021(5):37-3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