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无障碍阅读红色经典系列丛书”
2021-06-30
1930年,杨晓冬进了省城师范学校,他是一个靠母亲纺线供出来的穷学生,以同等学力考入了公费的高级学府。他最喜欢的是念书。每天下了课,他在图书馆看到天黑,图书馆关门时,他才出来。有一天,他去借梁启超的《饮冰室文集》,没有借到,图书员给他找来鲁迅的《狂人日记》。这位图书员就是赵肖峰,即后来的肖部长。日子长了,不知不觉地,他同赵肖峰成了好朋友。在赵肖峰的影响下,杨晓冬明白了许多道理,参加了共产党的秘密组织,认识了一个打钟的工友老韩,同他们上街秘密散发宣传革命的传单。
一个深夜,国民党宪兵蹿进了学校,逮捕了两位教员和三名学生。杨晓冬急忙给赵肖峰送信儿。赵肖峰急得顾不上穿衣服,从窗子跳出去,藏在锅炉房的水池后边。特务们走后,杨晓冬又给赵肖峰送来衣裳,趁着天色未明,把他送出校外。
第二天,赵肖峰领导同学组织了请愿团,坚决要求释放被捕的师生。同学们拿着刀枪、木棍同军警隔墙对峙。一天晚上,老韩找到杨晓冬说:“情况很紧急,校里的米面眼看就要吃完了,派你今夜给赵肖峰去送信。去时我送你。回来要有困难,找我儿子燕来帮助你。”杨晓冬带好给赵肖峰的紧急信件,和老韩一块儿走到钟楼。老韩迈了几步,在钟楼左边砖槽上,用力掀开上面的铁算子,回过头来,拍着杨晓冬的肩膀说:“这儿底下是污水沟,外人都不知道它的底细。出口在校墙外的河坡上。去吧!全体同学的希望,都寄托在你的身上……”
杨晓冬给赵肖峰送完信往回走,發现敌人已经堵塞了回去的道路。正在没有办法时,他忽然想起老韩的话,马上转身快步朝城里走。走到菊花胡同,打听到韩家住在大杂院里。他走进韩家那间小屋,看见一个五十来岁面黄肌瘦的老太太,老太太背后藏着一个怕生的四五岁的小姑娘,炕沿前站着个男孩子,面庞清秀,眼睛灵活,腰挎书包,手捧着玉米面饼子。他知道这就是老韩的儿子韩燕来。他向老太太说明了来意,没等妈妈答应,韩燕来把书包往炕上一扔,拉着杨晓冬就朝外走。等妈妈跟出大门时,他们早已拐过菊花胡同口。
路上,杨晓冬把严重的情况和艰巨的任务慢慢告诉他,试探他有没有勇气送信。不料这孩子半点儿也不怕。绕到靠近护城河的西北面,这儿校墙陡立(指山峰、建筑物等高高地直立),墙外河水很深,把守的人也比较少。韩燕来说:“我浮水过去,爬到挨墙根的柳树上,把信投过去。”杨晓冬领着韩燕来进了旁边的茶馆,找了一个靠近河边的窗口坐下。趁没人注意,韩燕来爬到窗外,一个猛子扎进水里去。正焦急中,杨晓冬听得枪声连响,眼看20米外的河水里,子弹溅起浪花的地方,韩燕来像只水鸭一样,浮过岸去。
这天夜里两点,全体罢课师生突然向外猛冲,与包围的军警展开了激烈的搏斗。为了拯救多数人,老韩和他的30名战友流尽了自己的鲜血,这就是蒋介石宪兵三团血洗省城师范的大惨案。从此,杨晓冬失学了。不久,他就参加了共产党。抗日战争爆发,他被派到平原根据地……
(本文摘自《野火春风斗古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