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无法调和的现实

2021-06-30刘样

名作欣赏·学术版 2021年5期
关键词:海达悲剧现实

摘 要:《海达·高布乐》中女主人公海达·高布乐是易卜生戏剧中最具争议性的主要人物之一。本文在细读文本的基础上,将剧中人物泰斯曼作为切入点,分析海达的悲剧。高布乐将军去世后,海达接受现实嫁给泰斯曼为妻。然而由于海达始终作为高布乐将军女儿存在,她无法与以泰斯曼为代表的现实调和,在苦闷绝望之际最终选择自杀,结束了自己的悲剧人生。

关键词:《海达·高布乐》 现实 无法调和 悲剧

引言

《海达·高布乐》是易卜生晚期一部杰出的象征主义剧作,其女主人公海达·高布乐得到了众多的关注。萧伯纳认为海达善妒、懦弱,缺乏良知;徐燕红高度评价海达“超越了普通女人的一味谦恭”;何成洲则认为海达是一个“颓废者”,其性格“反映了19世纪末欧洲文学典型特征的‘颓废精神”;蒋文颖认为海达由于未适应从“高布乐将军的女儿”到“泰斯曼太太”的伦理身份的转换导致自己无法走出伦理困境。本文将把视线转向剧中海达的现任丈夫泰斯曼,以泰斯曼为切入点分析海达的悲剧。由于海达始终作为高布乐将军的女儿存在,她在接受现实后又始终无法与以泰斯曼所代表的现实调和,最终在苦闷绝望之际选择开枪自杀,结束了自己的悲剧人生。

一、海达:高布乐将军的女儿

作为高布乐家的千金小姐,海达属于社会最上层的贵族,拥有显赫的社会地位,享有更多的权势和自由。在海达未登场前,佣人柏特就说过“她好像架子挺大似的”。朱黎阿姑姑回忆起在高布乐将军生前,时常看见海达骑着大马,跟着将军在大路上飞跑,认为海达是个“四面八方都有人捧的女人”,其显赫地位可见一斑。

作为高布乐将军的女儿,海达接受了传统的贵族教育。“在将军父亲的养育下,海达生活在循规蹈矩的环境氛围中”,海达认同并维护传统的道德规范。在得知有夫之妇泰遏为了寻找乐务博格悄然离家出走时,她的第一反应是:“可是你想到没有,人家会怎么说你。”当声名狼藉的乐务博格打算打破他和海达两人的暧昧状态时,海达用枪威胁打死他。海达不能接受光明正大地与乐务博格在一起,这不仅有失她贵族小姐的体面,还会招致她“丑闻”缠身,被公众贴上“道德败坏”的标签。

高布乐将军去世后,海达也嫁为人妇,易卜生仍以高布乐姓氏给剧本命名,这一点,易卜生在信中做过解释:“海达作为一个人,与其说是她丈夫的妻子,不如说仍然是她父亲高布乐将军的女儿。”高布乐将军虽已故去,其对海达的影响却无处不在。在海达与丈夫的新居中不仅挂着高布乐将军的画像,写字台里仍保留着父亲遗留下来的枪支。枪支是权力的代表,剧中海达曾多次使用手枪用以威慑他人,上至勃拉克推事,下至浪荡子乐务博格,这一行为表明海达试图保有父亲在世时的权力与威严。加之她嫁给泰斯曼为妻后入住高档别墅,要求泰斯曼需要交际应酬并在有经济保证时雇佣听差和买马,可见,海达竭力重拾父亲在世时的待遇与自由。

二、泰斯曼:无法调和的现实

高布乐将军逝世后海达处境艰难。父亲的逝世并没有给海达留下多少遗产,这种经济上的窘境使她吸引不了上层社会单身男士的注意。作为女性,海达也无法独立维持父亲在世时的身份地位,她自己也不得不承认“我的时光已经过去了”。而此时出现的泰斯曼无疑从物质方面拯救了海达。泰斯曼不久就有做教授的希望,可以提供给海达一个稳定的生活保障。泰斯曼愿意不顾一切供养她,坚决不让海达过寒酸日子,答应海达进行社交活动,并在有经济保障时为海达买马并雇佣穿制服的听差,他愿意竭力维持海达曾作为将军女儿时的生活。最重要的是,泰斯曼是个规矩正经人,这对于认同传统道德规范的海达来说十分重要。综合考虑,泰斯曼成为海达结婚的最佳人选。失去往昔荣耀的海达接受现实,纡尊降贵,嫁给泰斯曼为妻。

海达又为何与自己选择的现实无法调和呢?易卜生在信中写道:“乔治·泰斯曼、他的两个年迈的姑母和忠诚的女佣柏蒂一起组成了一个完整的实体。他们的思维方式相近,共享着同样的回忆,保持着同样的人生观。对于海达来说,他们构成一股陌生的、反对她的基本人性的敌对力量。”这种“陌生的敌对力量”使海达既不愿意也无法融入泰斯曼家族。当辛苦抚养泰斯曼长大成人的朱黎阿姑姑大清早来探望泰斯曼夫妇时,海达对其拜访十分冷淡。当泰斯曼拿着病重的吕纳姑姑为他绣的拖鞋给海达看时,海达的反应是“懒得看”“跟我没什么相干” 。朱黎阿姑姑特意为了海达买一顶新帽子,为的是和她出门的时候不丢她的脸,而海达却为了羞辱她假装这是佣人的帽子。在对勃拉克推事坦白此事时,她认为“有时候这股冲动忽然涌上来,简直没法子压住”,连她自己也无法搞清楚这样做的动机。在称呼朱黎阿姑姑时,她仍无法用“du”来表达家人之间的亲密而选择用疏远的“de”,海达根本无法融入泰斯曼家族。

海达无法调和自己承担传统女性的责任。海达遗传了父亲的骄傲和冷漠,对地位较低的人总是颐指气使,崇尚权力和独立。泰斯曼一家代表的是“挪威城镇社会的典型的中产阶级道德传统”,所以海达与泰斯曼的结合不仅降低了她的社会地位,限制了她的自由,还破坏了她的独立。朱黎阿姑姑希望海达早日怀孕,海达也理應承担起传宗接代、相夫教子的责任。所以当朱黎阿得知海达已怀孕时惊喜不已,而海达的反应却是阻止泰斯曼继续说下去,在朱黎阿姑姑亲吻她时轻轻推开她。朱黎阿走后,海达在屋里“走来走去,举着胳膊,捏着拳头,像是到了穷途末路的样子”,展现了她对怀孕一事的抗拒与极力否认。原因在于海达怀孕不仅直接满足了朱黎阿强加于她身上的“希望”,破坏了她的独立,而且怀孕意味着责任与义务,极大地限制了她的自由。

海达与泰斯曼也无法调和。在选择嫁给泰斯曼之后,海达仍极力保持着高布乐将军生前时作为将军女儿的生活状态。但是推事带来消息称泰斯曼受聘的事会延期,泰斯曼在担心之余,不仅没有足够的经济能力去交际应酬和接待客人,而且也不能为海达买马并雇佣穿制服的佣人。泰斯曼无法帮助海达过上以前的生活。海达无法接受这一事实,为了发泄心中的气愤,只好拿出父亲的手枪再次恐吓泰斯曼。海达还跟推事透露期望泰斯曼搞政治,这一行为也是海达极力回到父亲生前时的生活状态的尝试。然而这一尝试被勃拉克否定后,她对这一现实失望,以至于她觉得自己唯一能做的事情就是自己烦闷得活不下去。

邓普顿曾表明,《海》剧中台上台下的所有女性,都是为了服务男性而生——除了海达,她拒绝成为一位服务型女性。然而讽刺的是,在最后关头,当她得知自己的“丑闻”即将暴露而要受制于人时,在泰斯曼与泰遏竭力复原手稿之际,她终于呈现出了服务型女性的姿态。她询问泰斯曼“难道就没有我可以帮你们俩做的事情吗”?却得到了泰斯曼毫无余地的否定回答。木讷的丈夫不但看不出海达即将面临的危险,还掐灭了她心中最后一丝希望,甚至将她推给对她觊觎已久的勃拉克推事。海达对泰斯曼彻底失望后选择自杀。在泰斯曼所代表的现实里,不管是面对泰斯曼的家人,还是面对泰斯曼本人,海达始终无法与现实调和,而这些无法调和的现实也一步步酿就了她的悲剧。

结语

生活于19世纪的海达·高布乐,即使是将军的掌上明珠,在父亲去世后也不得不步入现实。然而选择现实后她又固执地保持着高布乐将军女儿的状态,这一状态使得海达始终无法调和与以丈夫泰斯曼为代表的现实调和。海达被现实排斥,她越发苦闷绝望,只能一步步走向自己的绝境,成为文学史上既充满魅力、又令人唏嘘不已的悲剧形象!

参考文献:

[1] Shaw G. The Quintessence of Ibsenism[M]. New York: Hill and Wang, 1957.

[2] 徐燕红.海达·高布乐的女性视角透视[J]. 外国文学研究,2000(1).

[3] 何成洲.论海达·高布乐是一个颓废者[J]. 外国文学评论,2004(3).

[4] 蒋文颖.“女儿”或“妻子”:论海达·高布乐的伦理身份与伦理选择[J].外国文学研究,2015(4).

[5] Kildahl E. The “social conditions and principles" of "Hedda Gabler”[J]. Educational Theatre Journal, 1961, 13(3).

[6] 亨利克·易卜生.易卜生文集(第六卷)[M]. 潘家洵譯.北京:人民文学出版社,1995.

[7] Sturman M. Cliffs Notes: Ibsens “A Dolls House” & “Hedda Gabler”[M]. New York: Wiley Publishing, 2004.

[8] 亨利克·易卜生.易卜生书信演讲集[M]. 汪余礼,戴丹妮译.北京:人民文学出版社,2012.

[9] Olsen S. H. Why does Hedda Gabler marry Jorgen Tesman?[J]. Modern Drama, 1985, 28(4).

[10] Templeton J. Ibsens Women[M]. Cambridge: Cambridge University Press, 1997.

作 者: 刘样,上海理工大学外语学院在读硕士研究生,研究方向:外国文学。

编 辑:曹晓花 E-mail:erbantou2008@163.com

猜你喜欢

海达悲剧现实
伟大的悲剧
叙述冲突中的海达·高布乐:一个自我中心主义者
泄洪的悲剧不能一再上演
猫的悲剧
近视的悲剧
一种基于Unity3D+Vuforia的增强现实交互App的开发
现实的困惑
“十二五”塑料机械自主创新的分析研究(十八)
从虚拟走到现实,有多远?
复仇的代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