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安东尼·多尔小说的空间叙事艺术研究

2021-06-30李岱

名作欣赏·学术版 2021年5期
关键词:空间叙事多尔

摘 要:本文以空间叙事理论为基础,对美国当代著名小说家安东尼·多尔的小说进行了整合研究。本文从分析多尔小说空间形式的建构方式入手,探讨多尔小说的空间叙事艺术,认为其小说中的空间化叙事和“想象空间”的建构实现了小说结构和丰富内涵的统一,体现了接受美学的结构化特征,凸显出小说创作的自省性,以及对读者参与作品诠释积极性的调动。

关键词:空间叙事 想象空间 多尔

引言

安东尼·多尔(Anthony Doerr,1973— )是当代美国著名小说家,其小说结构精妙、文笔细腻、人物角色精彩纷呈,充满了瑰丽的想象和对世界的哲思,叙事风格独树一帜。他曾获得纽约公共图书馆幼狮文学奖、四次欧亨利小说奖、手推车奖和邦诺书店新秀奖,在其鸿篇巨制《所有我们看不见的光》(以下简称《光》)获得2015年普利策文学获奖后,多尔声名大噪,他的其他作品也开始拥有更多的读者。除《光》之外,多尔的主要作品还有短篇小说集《捡贝壳的人》《记忆墙》,长篇小说《关于格蕾丝》和自传体散文《罗马四季》。

多尔的大多数小说都具有强烈的空间形式,本文主要以长篇小说《关于格蕾丝》《光》和短篇小说集《记忆墙》为例,分析多尔小说的空间叙事艺术。

一、多尔小说的空间形式

任何小说的叙事都是时空的結合体。恩格斯曾说:“一切存在的基本形式是空间和时间。”但长久以来,叙事学理论更加关注的是小说家们如何建构叙事时间序列的问题,忽略了对小说空间建构的探索。然而,20世纪以来,随着小说家们纷纷在小说创作中利用空间元素来引导人物塑造和意义建构这种趋势的出现,小说的叙事学研究出现了从时间维度向空间维度转变的倾向。

弗兰克认为:“由于语言是在时间过程中进行的,除非打破时间顺序,否则,要达到知觉上的同时性是不可能的。”而这正是多尔所做的:他的大部分小说并不遵循线性时序的叙事传统,而是在缓慢发展的故事情节的不同阶段,通过来回切换,中止了叙事的时间流,凸显出了小说的空间元素。

在谋篇布局上,长篇小说《光》的文本具有强烈的空间感。打开小说,最令读者注目的显然是小说的外在艺术结构形式。这本530页的小说共分为13章,187个小节,每一章都以“年月(日)”的方式进行命名,而各小节大部分又是以“地点”或“人物”来命名,其中隐含了这部小说的整体构思,即人与时空的关系,或者说人在时空中的命运。

多尔把小说中的人物形象放置在一个交错的时空系统中进行考察,由此形成了这部长篇小说独特的时空组合叙事结构。故事发生的空间相对比较稳定,主要在德国和法国。多尔以主人公的联想、回忆、书信等形式不断打断叙事进程,穿插了两位主人公的家庭背景、成长经历以及旷世宝石“海之焰”的故事。小说的物理空间不断变换,从战火纷飞的圣马洛到玛丽·洛尔孩提时代度过了许多美好时光的巴黎自然历史博物馆、到维尔纳度过童年的德国艾森城外关税同盟煤矿工业区和舒尔普福塔的国家政治教育机构,再到两人相遇的沃博雷尔街4号阁楼,不断更迭的空间使得记忆中跨度长达数十年的故事时间与现实中短暂的物理时间重叠交织,消解了叙事的时序性,从而呈现出急缓多变、张弛交错的小说形式,营造出多维的空间叙事艺术效果。

从小说表层的叙事时间来看,叙述本身并不能改变故事的时序,而是通过 “对时间和顺序的弃绝和对空间和结构的偏爱……在同一时间内展开了不同层次的行动和情节,为此来回切断了同时发生的若干不同行动和情节,取消了时间顺序,中止了叙述的时间流动”。

纵观多尔的小说作品可发现,多尔向来醉心于小说叙事的空间建构。而其大部分小说故事时序的改变和叙事空间的建构常常是通过对情节的“碎片化处理”和“并置与切换”这两个最有效的方式达成,从而在单位时间内增加叙事密度的同时,营造出空间感和共时感。

如多尔早期的长篇小说《关于格蕾丝》,该故事没有按照时间顺序展开情节,而是通过温克勒这位具有预见未来能力的主人公在不同地方的经历,将过去、现在和未来发生的情节杂糅在一起,叙事打破了故事的线性时间,情节进展十分缓慢,使整部小说看起来更像是一幅各种空间碎片组合在一起的拼贴画。

收录于多尔第二部短篇小说集《记忆墙》中的同名短篇小说,也有明显的空间形式。这部小说共有四十二个小标题,类似于《光》的叙事结构,该小说的大部分标题也是以地点或人物命名,反映出多尔对于人与空间之关系的思考。这部小说讲述的是一位患有阿尔茨海默症的老妪——阿尔玛的故事。为了减缓阿尔玛的病症、唤回记忆,记忆诊室的医生把阿尔玛的记忆储存到了不同编号的磁盘。阿尔玛的丈夫哈罗德是一位有名的考古学家,据说在生前发现了价值连城的巨型恐龙化石遗址,但还没来得及将化石遗址公之于众就已去世。受到金钱驱使,阿尔玛的贴身护工菲克勾结罗杰和卢沃窃听阿尔玛的记忆磁盘,试图从阿尔玛的记忆中找寻化石的下落。

整部小说以阿尔玛和记忆窃听者卢沃读取记忆磁盘为线索,将不同的时间和地点编织在一起,使人物在过去和现在之间穿梭。这些拼接起来的情节碎片组成一幅幅图画,增加了文本的空间。多尔在小说中用了无数彼此关联而又独立于叙述时间的前后参照,这些参照必须由读者去一一连接,以此获得一幅关于阿尔玛生活故事的完整图景。不论是阿尔玛还是卢沃,在读取记忆的时候都是随机抽取记忆磁盘,因此小说中的大量情节是阿尔玛的瞬时记忆碎片,其中的时间毫无规律可言,表现出阿尔玛记忆的片段性,以及她在时间面前感到的茫然和迷惑。多尔在《记忆墙》中最为明显的意图,在于通过随意组合的各个记忆片段构筑出层层叠叠的叙述空间,以展现主人公间歇性失忆状态,传达他对于记忆的思索:记忆其实并不记录具体的时间序列,而是在空间中得到承载。正如巴什拉在《空间诗学》中所言:“回忆无所迁动,它们空间化得越好,就越稳固。”在此,小说的主题和结构完美地结合在一起,并且通过空间化的结构得到了升华。

实际上,多尔的同名短篇小说集《记忆墙》中所收录的六部短篇小说都表达了作者对于空间、记忆和人的存在之间关系的沉思。正如出现在小说扉页的那段引文:“你不得不开始失去记忆——要是能零零碎碎地失去就好了——才能意识到记忆才是我们生活的组成部分。没有记忆的生活根本就不是生活,就像一个没有表达能力的情报员不是真正的情报员一样。我们的记忆就是我们的连贯性,我们的理由,我们的感觉,甚至是我们的行动。没有它,我们一无是处。”不论是《113村》中的种子保管员,还是《涅姆纳斯河》中的艾莉森,抑或是《记忆墙》中艾玛,都试图寻回那些散落在生命各处的记忆。多尔通过塑造这些人物,探讨了我们人类的存在空间。他认为,被我们所体验或居住过的空间,并不是一个单纯的物理空间,而是我们人类记忆和意识的居所,决定了我们是谁以及我们将会采取的行动。

二、“想象空间”的构建

多尔小说中的空间叙事成为其小说创作和吸引读者参与文本建构的主要艺术手段。在本质上,小说是以线性时间为依托构建情节的历时性叙事。故事情节的中断和延缓是达成小说空间感的手段之一。因此,空间在叙事中的呈现既有赖于叙事时间的相对静止,又来自读者的逻辑思维和想象力。也就是说,空间在文本中只能被间接地感知和呈现,但读者对于空间的再现、组合和重构也同样构成了意义的生产和文本因果叙事链条的重构,因此,空间叙事体现了一种接受美学,凸显出的小说创作的自省性以及对读者参与作品诠释积极性的调动。

多尔在《光》的创作中就努力为读者营造出一个积极的“想象空间”。虽然这部小说洋洋洒洒写了五百多页,但是阅读起来却毫不费力,甚至让人感觉兴趣盎然、爱不释手。这是因为小说中各个小节的篇幅都很短,其中许多小节的篇幅只有一页半,每个小节后都有一定的留白。多尔认为,作者应在小说的创作中适当留白,让读者有一个“恢复的时间”,他还将这样的留白之于读者的作用比喻为“在潜水前再吸一点氧气”。小说各章叙述的故事虽然时间跨度迥异,但是重要意象在前后形成的精致对称,便于读者充分调动想象力, “用拼图的方式把所有这些碎片交织在一起”。

小说的故事情节不断地在1944年和1944年之前的法国和德国之间切换,读者的注意力会很自然地被吸引到各个相互联系的情节片段之间的关系之中。而这些关系是游离于叙述过程之外的一个“想象空间”,需要读者通过情节片段之中的参照物去进行想象和连缀。

故事开端,多尔描述的是1944年8月7日盟军轰炸德占区圣马洛的情形,小说展现了被困于蜜蜂酒店废墟之下的维尔纳,和躲藏在沃博雷尔街4号六层阁楼中的玛丽洛尔。然而,小说的情节并没有顺着这个时间点后延,而是转至十年前,即1934年两位主人公的童年时代。之后,小说就不断地在1944年和1944年之前的时间中来回切换。多尔着墨最多的是1944年,全文十三章中有七章讲述的是1944年的故事,除第九章《1944年5月》之外,其余六章,即(第零、二、四、六、八和十章)的时间进程推进缓慢,只涉及1944年8月7日至1944年8月12日之间六天盟军轰炸德战区圣马洛时发生的故事。

小说中,维尔纳与玛丽·洛尔的成长历程是主要的情节线索,可看作一个叙事空间。在这个层面,男女主人公是否能相遇以及如何相遇构成了小说中最重要的悬念。当小说情节进展到维尔纳赴命为德军搜寻“反动电台”,而玛丽·洛尔在叔祖父的阁楼中发现大型无线电发射装置的那一刻起,大多数读者就会很自然地联想到无线电波是连接这两个人物的重要桥梁。但是,直到小说的468页,这两位主人公才终于在圣马洛沃博雷尔街4号相遇。

显然,在很长一段时间内,小说中的这一情节几乎是静止的。当然,这里的情节静止是相对而言的,指的是主要情节的淡化,这一过程往往伴随着不同人物和叙事层的交替出现,这样的叙事造成了主要故事情节的耗散和小说内涵的多义性。在《光》中,多爾构建的多维叙事生成了一个精美的叙事迷宫,恰如洛尔手中把玩的精致城市模型,使读者仿佛置身于楼房林立、街道密布的城墙小镇圣马洛。在有关男女主人公的故事情节之外,还有关于“海之焰”寓言故事、德国将军伦佩尔寻找“海之焰”的故事情节以及由“广播”叙事构成的多维叙事空间。多尔将这些叙事空间并置,并在其间自然地切换,一方面阻滞了情节的发展、凸显了小说的空间效果,另一方面也扩大了小说的意涵、增加了阅读难度。多尔曾在一次采访中坦言它曾对这部小说的读者接受度方面产生过怀疑,“我想知道,谁会愿意读一本男女主人公直到468页才在同一个房间里相遇的小说?”然而,恰恰是多尔对小情节所做的停顿,为读者营造了更多的想象空间,让小说显现出一种时空交错的感觉,使得整部小说充满魅力、扣人心弦。

多尔在《光》中运用的空间叙事体现出后现代主义的特征。后现代主义诞生于第二次世界大战之后,它“怀疑单一体系、大叙事或者解释的最终根据”,“把世界看作是……易变的和不确定的”。“二战”后,很多小说家在创作中都不再注重追求叙述的完整性和统一性,而是“更加坚决地反对某一固定的阐释”,强调读者的理解过程。这样的转变源于两次世界大战给整个人类社会带来的深重灾难。第一次世界大战结束后,大部分人都认为短时期内不会再有第二次世界大战了,然而,事情并未按照人们的预期发展。相反,第二次世界大战很快爆发,并在短短六年内造成六千多万人死亡,这让人们开始对严肃的生存问题开始了苦苦思索。在这样一种相对论的道德氛围之中,后现代思潮应运而生,它影响了从文学到绘画再到电影的所有艺术形式。在一个毫无意义的世界里,艺术表现的逻辑行为就是呼应并因此批判事物的这种状态。

《光》的复杂结构本身试图成为一个迷宫般的缩微城市,让读者如同身在迷宫中的人一般去探索未知。小说非线性的叙事模式所造成的“混乱”展示的是一种象征和比拟,表现了“二战”所造成的混乱和恐怖,为读者理解“二战”历史投下了不同寻常的光。

三、结语

多尔小说的叙事手法显示出了鲜明的反传统倾向,他在小说中大量运用的情节碎片化和并置的方法,消解了传统小说中单一的时间顺序,凸显了小说的空间形式,建构了读者的想象空间。小说叙事的空间建构伴随着对传统叙事因果关系的摒弃,小说中前后对照的意象、人物及情节构成了不依赖因果关系的“物自体”。破碎的叙事片段和无因果关系的情节并列往往迫使读者一方面将注意力转移到小说的结构本身,把独立于时间之外的各种情节片段和意象隐喻结合起来;另一方面,又激发读者去思索文本空间结构所蕴含的丰富意义。实际上,这样的叙事手段使小说结构本身变成了有意义的形式,而小说的空间形式则创造了一种类似接受美学“召唤结构”的结构化意义。

参考文献:

[1] 恩格斯.反杜林论·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三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72:91.

[2] 约瑟夫·弗兰克.现代小说的空间形式[M].秦林芳译.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1991:2-3.

[3] 加斯东·巴什拉.空间诗学[M].龚卓军,王静慧译.北京:世界图书出版公司,2017:34.

[4] Anthony Doerr. Memory Wall: Stories[M]. New York:Scribner,2011.

[5] Tina Gianoulis. All the Light We Cannot See [J]. Contemporary Literary Criticism, 2017,vol. 405.

[6] Anthony Doerr. All the Light We Cannot See [M]. New York:Scribner, 2014.

[7] Anthony Doerr. About Grace [M]. New York: Penguin Group, 2005.

[8] 特里·伊格尔顿.后现代主义的幻象[M].华明译.北京:商务印书馆,2016:VII.

[9] Christopher Butler.解读后现代主义[M].朱刚,秦海花译.北京:外语教学与研究出版社,2013:149.

基金项目: 本文系云南省教育厅科学研究基金项目(2016ZDX162)

作 者: 李岱,滇西科技师范学院副教授,研究方向:英美文学。

编 辑:水涓 E-mail:shuijuan3936@163.com

猜你喜欢

空间叙事多尔
清代准噶尔投诚人口供及其安置—以安置三姓的多尔济事例为中心
浅谈中韩电视剧、电影的叙事差异
婚礼上致前男友:谢你不爱之恩
霍多尔科夫斯基获释的漫漫长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