红二、六军团与长征
2021-06-30曾长秋
★ 曾长秋
(作者系中南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
中国工农红军第二方面军长征出发地桑植县雕塑
红三军于1934年5月至8月开辟了黔东特区根据地;红六军团作为长征先遣队于1934年8月7日从湘赣边境出发,最早迈开了西征步伐。1934年10月红六军团与红三军(后恢复红二军团番号)会师后,共同开辟了湘鄂川黔革命根据地。红二、六军团于1935年11月19日从桑植县刘家坪等地再出发,纵横湖南、贵州、云南、西康、四川、甘肃、宁夏、陕西8个省,到1936年10月22日到达西吉县将台堡与红一方面军会师,至此长征胜利结束。
红六军团西征是红军长征的重要组成部分
1934年7月23日,中革军委命令红六军团离开湘赣苏区,前往黔东地区与红三军会合,一起在湘黔边境开展游击战争和创立新苏区;指定任弼时、萧克、王震三人组成军政委员会,以任弼时为中央代表兼军政委员会主席,率领红六军团西征。
接到中共中央和中革军委的电报之后,中共湘赣省委积极筹备战略转移。任弼时主持召开政工会议,研究了部队转移的计划。经过约两个星期的准备工作,新组建的红六军团9700余人于1934年8月7日从江西省遂川县横石、新江口出发,开始突围西征。部队来到湖南省桂东县寨前圩时召开军事会议,于8月11日向部队宣布成立红六军团的指挥机关。
红六军团从湘赣边出发,沿湘粤边、湘桂边一路西进,震惊了湘桂两省的军阀。湖南军阀何键一面急令刘建绪派两个师跟踪追击,一面调1个旅和4个保安团堵截拦击;广西军阀李宗仁则令第七军廖磊的两个师向北移动,妄图围歼红六军团于郴县、桂东、汝城之间。鉴于敌人迅速云集于湘东南,红六军团决定放弃在桂东、汝城一带建立游击区的计划,于8月12日晚从寨前圩出发,经汝城、资兴突破敌人防线,跨越郴(县)宜(章)公路,占领新田县城,进入今永州市境内。敌军抢先在湘江沿岸布防,企图围歼红六军团于湘江以东。面对敌情变化,红六军团及时改变计划,折向双牌县阳明山,然后东出祁阳,从4倍于我的敌军包围之中冲杀出来,绕过敌第十师侧翼,南下向嘉禾、蓝山疾进,而后掉头向西,进抵湘桂边境。红六军团大踏步地机动迂回,弄得敌人疲于奔命,不但实现了继续西进的目的,也牵制了敌人兵力、减轻了敌人对中央苏区的军事压力。
1934年9月4日,红六军团在广西兴安县界首镇乘虚渡过湘江,占领西延区(今广西资源县)。9月8日,红六军团在西延区车田接到中革军委电报。内容大意是:为了牵制敌人,确保中央红军能顺利实现战略转移,要求红六军团在城步、绥宁、武冈等县坚持战斗到9月20日,然后沿湘桂边境西进,与红三军取得联系,在湘西的凤凰、乾城(今吉首)、永绥(今花垣)等县建立新革命根据地(即不久建立的湘鄂川黔苏区)。
红二军团是贺龙、周逸群在湘鄂西苏区组建的,1931年3月改番号为红三军。由于反“围剿”战争失败,红三军1932年10月从湖北省洪湖突围,转战豫西南、陕南和川东,远征7000余里。1933年初,红三军折回湘鄂边,进入黔东地区开展游击战争。到1934年9月,黔东新区拥有印江、德江、沿河、松桃、酉阳5县地域,纵横200余里,人口10万以上。红六军团接到中革军委9月8日的电报后,即由桂北出发,去黔东寻找红三军。此时,湘、桂、黔三省敌军集结在湘西的靖县、绥宁一带,并企图对红军实行南北合围。红六军团当机立断,改变计划,挥师向西北方向疾进。经过半个月艰苦转战,红六军团终于在1934年10月24日与前来接应的红三军会合,两军在黔东印江县木黄会师。会师后,红三军恢复红二军团番号。
两军在黔东会师之后,任弼时向贺龙等红二军团负责人讲解了中央派遣红六军团突围西征的意图,贺龙则向任弼时等红六军团负责人介绍了湘鄂川黔边区的地理、民情和敌情形势。接着,两个军团负责人对会师之后的任务与行动进行了认真研究。
中央红军出发长征之际,蒋介石派军队在江西、湖南、广东、广西边境设置了4道封锁线,调集了40万大军,前堵后追,企图将中央红军消灭在湘江与潇水之间。面对这种情况,红二、六军团会师之后最紧迫的任务,就是策应中央红军突破敌人4道封锁线。1934年10月25日,任弼时、贺龙等给中革军委发出电报,大意是:根据目前敌情,拟加强黔东根据地党和武装力量的统一领导,巩固原有根据地;主力部队拟由松桃、秀山之间跳出来,到乾城、松桃一带建立新区。综合考察当时的地形、民情和经济条件,湘西澧水上游适宜于开辟新根据地。在得到中革军委的肯定之后,红二、六军团由黔东向湘西进军,以牵制或调动湘鄂两省敌人,策应中央红军长征,并在游击战、运动战中建立新区。
红二、六军团有效地掩护了中央红军北上
1934年12月初,中央红军经过顽强战斗,在广西兴安突破了敌人的第四道封锁线,渡过湘江进入通道县。按照原定计划,中央红军将前往湘西与红二、六军团会合。蒋介石了解到红军的战略意图,立即在湘西北部署了五六倍于红军的兵力。如果按原计划行动,红军有覆灭的危险。危急关头,通道会议上毛泽东建议放弃与红二、六军团会合的计划。会议接受了毛泽东的建议,实现了进军方向的转变。12月18日,中共中央政治局在黎平作出了《关于在川黔边建立根据地的决定》,正式否定了中央红军去湘西与红二、六军团会合的计划。决定明确指出:“鉴于目前所形成的情况,政治局认为,过去在湘西创立新的苏维埃根据地的决定,在目前已经是不可能的,并且是不适宜的。”中央红军今后的任务,是在川黔边区开辟以遵义为中心的新战略区。遵义会议之后,中央红军又放弃了建立川黔边新根据地的计划,准备北渡长江去红四方面军的川陕苏区。中央红军在云、贵、川地区进行了著名的四渡赤水之战,中共中央和中革军委多次致电张国焘,命令红四方面军于近期向嘉陵江以西进击,策应中央红军。同时,电令红二、六军团仍在常德一带积极活动,拖住湘敌,并牵制贵州铜仁的国民党薛岳纵队。
根据中共中央和中革军委的电报指示,红二、六军团主力进入常德、桃源一带,发动了新的湘西攻势。接着,两军占领了大庸、永顺、桑植三县和龙山、保靖、慈利等县一部分地区,扩大了游击区域,于1935年1月形成以永(顺)、大(庸)、龙(山)、桑(植)为中心的湘鄂川黔苏区。湘鄂两省敌军主力和蒋介石的第二十六师,被牵制和吸引到红二、六军团的周边,不敢妄动。由于红二、六军团有湘鄂川黔这块根据地做依托,并在湘西北广泛地开展游击战争,死死地拖住了敌人,策应了中央红军粉碎蒋介石围歼红军于川、滇、黔的计划,为中央红军顺利北上并到达陕北提供了战略支援。
红二、六军团对实现三大主力会师起了关键作用
红一方面军成功地甩掉了敌人之后,一天急行军100多里,巧渡金沙江,强渡大渡河,飞夺泸定桥,翻越夹金山,于1935年6月中旬到达四川西部的懋功地区,与前来迎接的红四方面军会师。红一、四方面军会师以后,中共中央分析全国日益高涨的抗日形势,主张红军继续北上,以便领导和推动全国的抗日救亡运动。但是,张国焘过分夸大敌人力量,过低估计革命力量,主张红军向西部荒无人烟的少数民族地区——西康、青海退却,犯了逃跑主义性质的错误。
1935年6月26日,中共中央政治局在四川省懋功的两河口召开会议,对张国焘进行了耐心说服。会议通过了《关于一、四方面军会合后战略方针的决定》,决定继续北上。8月初,中共中央又在毛儿盖附近的沙窝召开政治局会议,迫使张国焘同意北上。会后,红一、四方面军混合编队分两路北上。右路军由徐向前、陈昌浩率领向四川省巴西地区挺进(毛泽东、周恩来随右路军北上),左路军由朱德、张国焘率领向四川省阿坝地区开进。左路军穿过草地到达阿坝以后,张国焘率部折回川康边境,甚至电令右路军中的原红四方面军部队返回,犯了分裂主义性质的错误。为了避免红军的内部冲突,中共中央政治局在巴西召开紧急会议,决定迅速脱离危险区。9月,中共中央到达俄界,通过了中共中央政治局《关于张国焘同志错误的决定》。右路军中的原红一方面军主力以陕甘支队的名义继续北上,翻过六盘山,突破天险腊子口,于1935年10月19日到达陕北保安县吴起镇。
在红一方面军北上以后,红二、六军团仍在湘西苦战,于1935年4月至8月粉碎了10万敌军的“围剿”。1935年9月,国民党军又集中130多个团对湘鄂川黔苏区发动新的“围剿”。敌人堡垒封锁越来越紧,部队只得跳到外线无堡垒地区进行运动战。这时,到达陕北的中共中央希望红二、六军团前往会合。任弼时、贺龙率部于1935年11月19日从桑植县刘家坪等地出发,踏上长征路,基本上沿红一方面军的长征路线行军,于1936年7月在西康的甘孜地区(今四川省甘孜藏族自治州)与红四方面军会师。
张国焘脱离党中央之后,率领红四方面军掉头南下,在卓木碉(今四川省马尔康市)另立“中央”,自封“主席”。党中央得知了甘孜会师的消息,立即来电指示红二、六军团与红三十二军组成红二方面军,以提升其与张国焘作斗争的力量。这时,张国焘虽被迫取消了“中央”的称号,却仍在搞分裂活动,向红二方面军散发文件,污蔑和攻击毛泽东等中央领导人,并使用各种手段拉拢红二方面军负责人,遭到了任弼时、贺龙、关向应、王震等人的坚决抵制和反对。为了更好地同张国焘的分裂主义进行斗争,朱德建议任弼时随总司令部行动。张国焘提议召开两军联席会议,通过有利于他的决议,任弼时、贺龙、关向应针锋相对地提出形成决议“不能以多数压少数”,使张国焘的阴谋流产。
红二、六军团总指挥部旧址
两军会合以后,拥护党中央路线的力量增大了,张国焘同意继续北上与中共中央会合。红二、四方面军从甘孜一起出发,经过艰苦转战,1936年10月9日红一、四方面军在会宁实现会师,10月22日红一、二方面军在将台堡会师。至此,中国工农红军的三大主力部队,都顺利地结束了长征。长征中,红二方面军加强了与红四方面军的团结,反对了张国焘的分裂主义并促其率部继续北上,对保证三大主力红军胜利会师作出了巨大贡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