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绘本美术融合性教研的发展历程与感悟

2021-06-30胡青春

早期教育(美术教育) 2021年12期
关键词:色相教学点教研

胡青春

在绘本阅读活动自主教研以及多维度学习活动开展的基础上,我园教师逐渐将绘本的纯语言阅读拓展到多维度的运用,如凸显绘本的美术欣赏价值,享受绘本阅读的多元乐趣。基于绘本本身所蕴含的“文学”与“美术”两大价值,我园开展了一系列的绘本美术融合性教学研究,历程与感悟总结如下。

一、教研历程

在绘本美术融合性研究中,我园教师经历了“自主选材、绘本分析、交流讨论、针对学习、尝试运用、活动研讨、绘本再分析提炼、活动策略调整”这样一个循环往复的过程。在这一过程中,教师们逐渐掌握了绘本美术的概念,领会了语言、艺术领域相融合的理念。

(一)分析与梳理

活动初期,我们开展了关于绘本解读与美术教学点选择的研讨活动。在收集了教师填写的梳理表格后发现,他们选择的绘本比较多元,表现手法、表现内容等涉及了美术的多个方面。但是教师们对绘本美术概念的理解不清,对所选绘本的分析梳理仍留在阅读领域,对教学点的选择更侧重于语言发展层面,绘本中蕴含的美术元素挖掘比较片面。于是,我们着重梳理了绘本这一概念:绘本是以一定的美术表现手段来使幼儿理解作者想要表达的主题、概念、情节、角色和情绪氛围的,所以绘本与美术本就密不可分,绘本本身就蕴含着“文学”与“美术”两大价值。怎么通过绘本美术活动来实现绘本的这两大价值?首先,是对绘本进行解读,这是绘本美术活动开展成功与否的先决条件,如果对绘本的解读有偏差,没有挖掘到绘本最有价值、最适合促进幼儿发展的线索,整个活动的有效性就会减弱。其次,是对绘本美术活动进行有效策略的设计,这是绘本美术活动开展的核心问题。教师们在自主分析、交流学习、集体梳理的过程中知道了该怎样对自己所选的绘本进行活动设计。下表为对绘本《小蓝和小黄》进行的内容梳理。

(二)研讨与实践

在开展《小蓝和小黄》绘本解读的过程中,教师们觉得该绘本适合小班幼儿阅读,所以在试教活动的第一阶段对绘本的定位是小班年龄段;对美术元素的提取聚焦在“三原色相加所产生的一系列色相”;对幼儿原有美术经验的提高体现在“掌握×色和×色抱一抱变出了×色”,以及对相同色系的归类。在活动前首先集体阅读绘本,然后用“小黄和小蓝抱一抱变出了小绿”的情节激发幼儿验证的兴趣,进一步引导幼儿想一想“还有哪些颜色朋友抱一抱也会变”,开展三原色变色的美术探究,寻找三原色变出的不同色相色系。最后引入白色,“白色和大家抱一抱会变出什么”来延续孩子们动手操作的兴趣,从而在后续活动中把更多的色相引入孩子们的视线之中。活动中,教师对绘本的解读有了一定的进步,能初步提炼出绘本中蕴含的美术元素,也能根据幼儿年龄段选择相适应的教学点。但在活动组织中,仍显示为割裂的两块内容:前半部分为语言活动,后半部分再根据绘本中涉及的“两色相抱变色”的画面转到了美术活动。

(三)疑惑与反思

随着研讨活动的继续深入,我们产生了一个疑问:这样的活动,其实脱离了绘本,孩子们对玩色的兴趣也不会降低,对色相、色调的感受也不会受影响。那为什么一定要把对绘本的阅读和对美术活动的操作放在一个活动里呢?为什么不能先开展绘本阅读活动,再开展美术活动呢?参与教研的教师们产生了分歧:一部分教师觉得绘本与美术本就密不可分,幼儿对绘本阅读原本就是读图的活动,绘本与美术的结合是自然发生的,所以我们平时开展的绘本阅读活动本来就是绘本与美术结合的活动;另一部分教师认为绘本美术就是以绘本为依托开展的一系列与阅读、美术相关的教学活动,不必非在一个活动中体现绘本与美术的融合。

教研遇到了瓶颈,在这一阶段,我们进行了重新学习,以美国图画书界最重要且代表最高荣誉的奖项“凯迪克奖”的评审标准为依据,再次回归到“绘本”与“美术”的正确范畴:图画的艺术技巧、以儿童读者为诉求对象、图像诠释能力(即以图像诠释主题、概念、情节、角色和情绪氛围等)。所以绘本与美术本就密不可分,在绘本中,文学表达与美术表现相辅相成、相互衬托,共同营造出整个绘本的感觉。以此剖析上一阶段开展的绘本美术的活动形式,我们仍是把绘本当作美术活动的一个载体、一个外壳、一个导入,而没有真正将绘本的内涵与美术活动融合起来。

(四)突破与创新

在观点碰撞与实践尝试中,我们产生了新的认识:怎么样才能让绘本不再是美术活动的“壳”,而达到真正的融合呢?我们重新考虑为什么要开展绘本美术:因为绘本本身的美术价值,而不是仅仅作为一种美术表现的载体。绘本美术应该是来自绘本中的美术活动,即产生于这个绘本中的美术探究主题,是与绘本的情节发展密不可分的,是与绘本的阅读过程更为紧密结合的。

带着这样的认识,我们对活动进行重新定位,在试教的第二阶段,我们将活动定位在中班年龄段,提炼出绘本中由“简单”而产生的“无限想象可能”作为阅读的教学点,对绘本的画面进行了选择与重构。通过对前几幅简单画面的阅读发现“小蓝一个人在家感到孤独”到“两色相加变出新的颜色朋友”,引起幼儿动手“为小蓝变出其他颜色朋友”美术探究的兴趣。对幼儿原有美术经验的提升体现在“怎么用两种颜色相加产生一系列不同的色相”,引导幼儿感知颜色加多加少带来的变化。然后再将幼儿在美术探究中提炼的与绘本相关的内容“找到的新的颜色朋友”,运用到绘本的继续阅读过程中“来和新朋友一起玩”,引导幼儿结合自身的生活经验,亲身参与到绘本情节的创造与联想中,通过对后续画面的多元解读“小蓝和他的朋友们在干什么”,幼儿联系自己在幼儿园的一日生活内容开展创编,在无限想象中收获阅读的乐趣。这样,阅读过程激发了美术探究,美术探究结果又促进了阅读发展,真正实现阅读和美术活动互相促进、互相产生的融合性教学。

二、教研感悟

在为期三个多月的教研活动中,我们的绘本美术活动从形式到内涵实现了三个阶段的发展。 第一阶段:自主教研阶段——绘本故事引出的美术活动,关注美术活动的形式,绘本作为简单的导入手段。第二阶段:反复研讨阶段——以绘本为中心挖掘美术教学内容,关注美术元素的分析。绘本作为美术元素、美术表现手段的依托。第三阶段:实现突破阶段——以绘本阅读为手段,關注绘本情节发展与美术元素掌握的互相促进,使阅读过程激发美术探究,美术探究结果促进阅读发展,初步实现阅读和美术活动互相促进、互相产生的融合性教学。

在这个成长历程中,教师们从不明晰绘本美术的概念,到逐渐掌握绘本美术的教材分析、教学点提炼以及活动策略的设计;从割裂的或拼接式的阅读与美术活动,到尝试融合教学;从以绘本为载体,设计多个美术或文学活动的单元融合教学活动,渐渐到真正趋向美术、阅读互为手段、互为目标的融合教学……在这个过程中,参与教研的教师们对于绘本教学产生了新的认识:幼儿园绘本教学,不管是语言领域、还是艺术领域,对于孩子来说都应该是一种探索的过程,是一次快乐的体验,是一份惊喜的收获,是一段全方位的感受。这才是幼儿园绘本教学的真正价值,也是本次教研活动中教师专业成长的最大收获。16B5952E-CFDC-4FAD-A4A4-4359A27C10C6

猜你喜欢

色相教学点教研
苏联八色相环由来考述
——兼论八色相环的内涵
研学农谷 产教研学
规范农村教学点办园行为的实践与探索
高效液相色谱在食品安全检测中的应用
教学点如何由“痛点”变“亮点”
色相、心相与舞台造型——民国京剧批评中的“扮相”品评
An Analysis of Li’s Prose The Great Goal with Gee’s “the Seven Building Tasks”〔*〕
新型教研——说题的感悟
关于办好农村小学教学点问题的几点思考
八面观音 色相俱足——天一阁藏文徽明小楷《岳阳楼记》解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