夯实基础,创新驱动
2021-06-29谢纪军
谢纪军
1 引言
互联网技术的实现,优化了传统行业发展环境,挖掘行业内部潜能,以保障了传统行业内部产业升级、产品更新与重构模式,实现了传统行业的转型升级。高校体育教学也如此,可在高校体育教学大纲的规范要求下,充分借助“互联网+”技术,充分挖掘网络教学资源,充实传统教学内容,为高校体育教学打造了一个互动、联通、互享的教学平台。从教学主管部门对近几年大学生体质健康的检测统计数据中看出,营养不良学生占比达到7.98%,视力不达标比例达到84%,从整体上看,大学生身体素质呈现出下降的趋势,各项身体机能指标持续下降,肥胖学生比例持续增加,这充分说明,高校体育教学应注重管理,制定符合现状下高校大学生体质状况的体育管理模式。而“互联网+”技术将为高校体育智能化管理带来新的理念,实现管理模式的不断创新。
2 “互联网+”模式下高校体育智能化管理必要性
随着全民健身运动的普及,校园足球项目的快速发展,加上“阳光体育运动”等一系列主题式体育活动的开展,高校也越来越重视对学生身体综合素质的培养。但是当前,很多高校体育教学的硬件设施仍然无法满足学生运动需求,体育教学理论过于传统,教学思路和方法过于单一,并且在教学管理方面过于局限性,这造成了体育教学资源的传递速度过慢、传递范围过窄、教学的日常管理难度大等问题出现,同时也导致了学生运动过程中的体质监测数据难以统计、不能够及时的公开教学信息,学生体质的总体变化无法得到科学监控等,这种种问题都是当前大学生体质、身体综合素质下降的重要原因。
当前,高校体育智能化管理正处于快速发展期,各个高校都结合自身的学科特点,开展了一系列创新变革,由最初的口头下达,逐渐过渡到网页宣传、微信小程序、微信/QQ群等的消息分享,逐步迈向了体育智能化管理模式,这是“互联网+”技术带来的创新变革。在每年一度的高校体育教学大会中也提出,要积极的发挥和突出我国体育教学管理的现有模式,加快推进“互联网+”技术与体育教学管理之间的融合,把握发展机遇,夯实体育管理基础,对清除新环境下高校体育教学智能化管理模式的障碍具有积极意义。
3 “互联网+”模式下高校体育智能化管理的创新思考
夯实高校体育教学管理基础,强化创新驱动,必须要制定一套完整的科学管理机制,借助网络化体系,将高校体育教学资源与线上资源充分融合,加强软硬件建设,实现各个体育教学管理部门、各体育项目之间资源的共享。这就需要高校体育教学管理人员要加强对“互联网+”技术的认知,创建宽松的教学管理环境,做好各个部门之间的协同互助,促进相互交流和沟通。与其他的学科不同,体育教学管理涵盖的内容相对较多,除了传统化的教学内容、教材管理外,还包含了场地设施的管理,体育运动中学生身体机能及指标的监测管理等方面,形成了环环紧扣的密切管理体系,而下面就将针对相关智能化管理内容进行阐述,期望能够带给相关教学管理人员一定创新思考。
3.1 高校体育教学智能化管理
传统的高校体育教学管理内容包含有教材知识点的剖析与解读、教学制度的设计与构建、教学实践活动的组织等环节,这些教学管理的内容基本都是通过班级内部体育委员或者课堂上进行口头传递的,不能够实现回看,因此也导致了教学资源的浪费,教学效率的下降等。而借助互联网技术可实现智能化管理,教师与学生之间能够通过互联网终端,实现对本学期教学信息的查找,并通过反馈出的教学信息,及时的修订下一阶段的教学计划和教学目标。同时,也可以让教学管理人员,直观清晰的了解到每名教师的教学规划,每个班级学生的综合表现等。而教学智能化管理中,又离不开教学评价,因此确定有效的高校体育教学管理评价模式,例如针对体育理论教学成绩、体育竞赛成绩及阳光活动的成绩等,借助互聯网技术,链接到高校体育教学管理的其他模块,进而构建全面化、直观化的教学考核和评价体系。作为学生,可通过网站、微信公众号、小程序等实时查看自己的体育考核成绩,并进行科学评价,通过班级内部和相邻班级之间学生成绩进行对比,这样能够高效的发现自身的不足与缺陷,进而指导自己,明确日后努力的方向,调整体育学科的学习思路。每学期大学生进行体育选修的过程中,对于教学管理者来说,是一件非常复杂的教学工作,而智能化管理模式的引入,可及时全面的将体育各学科、各个学科的教学要求、场地信息等进行公开,同时依据体育教学项目的难易程度及考核的要求,给出每一个体育选修项目报名人数的上限值。同时,教师可依据学生以往的考核成绩,进行双向选择,实现选课程序和选课内容的智能化管理。
3.2 高校体育科研智能化管理
任何一个学科都需要深入研究,借助科研的力量,达到既定的教学效果。针对高校体育学科科研管理来说,实际上是对科研活动组织形式的优化及对管理方式的总结与整合。而高校体育教师的专业素养不均衡,科研能力较低等是导致体育科研整体水平偏低的内部因素,而科研管理制度不健全、激励制度不合理、科研硬件实力不足等都是导致科研能力不高的外在因素。经过实践调查发现,大部分的高校都拥有自己的科研线上网站,主要可在科研网站上呈现出科研项目的数量、具体内容及科研进度、过程、成果等,但是在日常教学的过程中,很少有教师或者学生会去主动的关注。因此,需要建立基于“互联网+”技术的智能化科研管理模式,可以让教师和学生能够随时的进行体育科研,不仅能够形成有效的教师科研成果管理,同时能够对统计科研成果数量和各个参数具有积极意义。同时,科研的智能化管理能够促进教师与教师之间的相互沟通和交流,为更好的搭建教师与学生之间的科研思路具有积极意义。科研智能化管理模式的构建应全面化、体系化,在满足全校师生的科研需求同时,能够促进各教师、学生之间的相互交流,还可通过灵活性的增加和减少科研管理模块,适应新课程教学改革的要求。
3.3 高校学生体质测试智能化管理
当前,高校学生体质水平呈现下降的趋势,调动学生参与体育锻炼的积极性,营造良好的高校体育教学氛围,对于夯实高校体育管理基础具有积极意义。然而,在学生体质水平检测与统计的过程中,由于学生人数多、体质检测的指标复杂,难免会导致统计误差,借助互联网技术,可将各个学校的学生体质健康指标上传到教学平台中,这为实现高校学生体质测试智能化管理提供了依据。结合高校学生体质健康数据检测和上传过程中的相关要求,需要将所测的体质指标数据分享到每个对应的学生手中,这无形中提高了反馈机制环节工作的难度,增加了工作量。因此,在体质健康指标和数据检测、上传与反馈的过程中使用“互联网+”技术,可将体质检测的软件与硬件相互结合,可实现学生体质检测过程与数据上传、统计与反馈过程同步进行,不仅节省了高校体育体质健康检测与管理人员的日常工作量,同时教师与学生能够第一时间拿到检测数据,为有效的检测学生体质变化的动态开展,实现高效的体质健康指标数据的统计反馈等具有促进作用。此外,可借助动态化的体质健康数据反馈机制,帮助大学生制定出科学合理的生活、饮食和体育锻炼方案,为加强指导提供理论支撑。
3.4 高校体育运动场馆等硬件智能管理
高校体育教学项目较多,教学内容丰富多样化,因此需要相对完备的教学硬件,如运动场馆要与现代体育教学的内容相匹配,满足日常学生运动需求,这样才能够保障高校日常体育教学中教学体系的有效构建。从高校体育场馆的使用功能上看,不仅承担了本校学生的上课、日常运动锻炼需要,同时也承担了周边社区居民的运动需要,但是绝大多数的体育场馆存在设施单一、设备无法得到及时更新、场馆场地的建设质量较差和收费标准不统一等问题,严重阻碍了高校体育教学秩序的正常开展。因此,如何能够在有限的教学资源下,扩大管理范围,提高管理效率,成为当前高校体育运动场馆等硬件设备智能化管理的主要渠道。互联网技术的融入,为实现场馆等硬件设备的智能化管理提供了可能。
首先,借助互联网技术,实现数据的及时的收集,主要获取现有的运动场馆、运动设备等的有效资源信息,收集现有高校学生的运动数据,并可借助5G、微信或者QQ等软件技术打通网络渠道,实现完整的数据收集与监控。其次,将学校内的运动场馆、运动设备等的实时使用和管理情况进行智能化控制,借助大数据技术分析场馆的动态使用情况,供学生日常参与体育运动锻炼使用,提高课前选课环节的效率。最后,作为学校场馆及运动硬件设备的使用者,如果发现硬件设备有损坏可直接通过数据终端进行上报,及时的实现已损坏设备的维修管理,为优化高校场馆及运动设备的日常维护管理工作质量提供技术参考。
3.5 高校体育行政智能化管理
高校體育行政化管理主要包含了体育文化的宣传、体育教学人员的日常管理、排课管理、教学监督的管理、参与体育竞赛的管理等,因此通过众多的管理形式,能够促进高校大学生体质健康的发展。但是当前高校体育行政管理内容繁杂,管理流程单一,管理质量出现下降的趋势,因此要从教师和学生两方面细化管理,借助“互联网+”技术实现行政管理的智能化发展。在教师的日常管理中,应借助“互联网+”技术实现线上优质课的评比,对现有的科研情况进行统计,公示获奖情况,教师之间可依据实时更新数据进行对比,为督促和提供教学质量作参考;而作为学生,可以通过线上进行体育文化的宣传,发布竞赛信息,开展阳光运动比赛成绩的统计和分享等,为展示学生的锻炼效果,加强学生之间的互动与交流奠定坚实基础。
4 结束语
综上所述,“互联网+”技术在高校体育智能化管理中的作用是显著的,不仅为提高高校体育教学管理质量提供可能,同时也为优化教学管理途径提供思路。结合当前高校体育教学智能化管理的内容和框架,如何高效的进行教学实践和应用是当前高校体育教学管理所关注的内容之一。因此,在日常教学管理工作中,要重视“互联网+”技术的使用,夯实教学管理基础,创新驱动,为提高高校体育教学智能化管理质量提供更多的可能。
(作者单位:桂林理工大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