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中国成立前中共历史上的几次重要转折
2021-06-29孟兰英
孟兰英
百年历程,峥嵘岁月。中国共产党之所以能屡仆屡起,涉险过关,实现一次又一次的重要转折,靠的是有一大批极具政治定力的共产党人掌握航向,使党的事业从挫折走向新生。百年,既有波澜壮阔的历史洪流,也有涓涓微观的历史细节,由此折射出时代变迁,从中可感受中国共产党不断成长壮大过程中的初心使命。
武装斗争的萌芽与崛起
中国共产党成立时,中共一大代表乃至全党50多名党员,只有一人当过兵,他就是辛亥革命时期在湖南新军当过半年列兵的毛泽东。
在中共一大通过的中国共产党纲领中,曾出现武装斗争的规定,提出“革命军队必须与无产阶級一起推翻资本家阶级的政权”,这句话却是共产国际代表所写。因为,包括毛泽东在内,当时到会的一大代表并不了解怎样建军,建什么样的军队,走什么样的夺取政权之路。那时,毛泽东的理想是从政,以“指点江山,激扬文字”的方式改造中国。
从1922年1月到1923年2月,中国共产党掀起了中国工人运动的第一个高潮。其中,京汉铁路工人大罢工上演了最为壮烈的一幕。1923年2月7日,北洋军阀用枪弹给早期的中国共产党人上了一堂重要的课。二七大罢工变成了二七惨案,使幼年的中国共产党人初步认识到军事工作的重要性。
历史选择了毛泽东。在中国共产党早期军事活动的史册上,毛泽东并不是第一批从事武装斗争和研究革命战争的人。但1927年大革命失败后的政治形势,却把毛泽东等多数共产党人推向了军事斗争的第一线。随后,南昌起义、八七会议和秋收起义的举行,实现了我党由大革命失败到土地革命战争兴起的历史性转变。
毛泽东初上井冈山时,曾以半开玩笑的口气说:“我是文人,军旅之事未曾学也。”这时,毛泽东虽然没有打算搞军事,但他已经具备了一名优秀统帅需要具备的几个基本素质:坚定的个性、过人的勇气、深谋远虑及优等的才学机智……当历史呼唤他从事武装斗争时,这些素质很快在军事舞台上大放异彩。
中国共产党成立后的十几年,领导核心几经更替,最后全党选定了毛泽东,这与他的素质紧密相关。从红军上井冈山到三大战役战略决战,毛泽东作为一位政治家来搞军事,形成了他独特的优势。
遵义城头的霞光
1935年1月7日凌晨,红一方面军攻占遵义城。长征途中的党中央决定在此召开政治局扩大会议,总结中央革命根据地第五次反“围剿”以来的军事得失和今后的行动计划。
1月9日下午,红军总司令部移驻遵义。毛泽东、周恩来、朱德、博古、张闻天等穿过夹道欢迎的人群,进入遵义城。此前,“川南边防军”第二旅旅长易少荃风闻红军欲取遵义,早已逃之夭夭。毛泽东、张闻天、王稼祥便住进了易少荃的宅邸。他们一同商谈,在即将召开的会议上怎样对李德、博古的错误领导提出批评。
1月15日晚,与会者来到柏公馆一个长方形的房间。普通的灰泥墙,红木色的地板和门窗,天花板上吊挂着一盏煤油灯,中间放着一张旧桌子,桌子周围摆放了20多把形状各异的椅子。大家坐下后,博古以中共中央负责人的身份宣布开会并作“正报告”。接着,周恩来以军委负责人的身份作军事问题的“副报告”。他认真检讨了自第五次反“围剿”以来指挥上的重大失误,态度诚恳并主动承担了责任。据伍修权回忆,当时周恩来批评和自我批评的态度给同志们留下了很好的印象。
报告完毕,轮到张闻天发言。张闻天从衣袋里掏出一叠纸,他逻辑严谨、系统全面地作了批评博古、李德错误路线的报告,为遵义会议彻底否定“左”倾军事错误路线定下了基调。杨尚昆回忆:“他作报告时手里拿个提纲,基本上是照着提纲讲的。这个提纲实际上是毛泽东、张闻天、王稼祥三位同志的集体商定,而以毛泽东同志的思想为主导的。”
张闻天的发言,引起了与会者强烈的呼应,大家积压多日的怒火很快喷发出来。会场上,李德板着脸听着伍修权的翻译,表情很不自在,博古一直在低头做笔记。
张闻天的报告刚结束,毛泽东随即作了长篇发言。毛泽东用三个“主义”概括博古和李德的军事错误,即“先是冒险主义,继而是保守主义,然后是逃跑主义”。他特别强调,这次着重解决军事路线问题,其他问题暂不争论。毛泽东的论述层层剖析,准确深刻,击中要害。
毛泽东讲毕,坐着担架来的王稼祥,从周恩来为他准备的躺椅上站起来,表示完全赞成毛泽东、张闻天的发言,红军应该由毛泽东来指挥。
第二天和第三天晚上,会议继续进行。发言者一个接着一个,都支持毛泽东的意见。据伍修权回忆,李富春和聂荣臻对李德那一套很不满,对“左”倾军事路线作了严肃的批判,彭德怀的发言也很激烈。他们都积极支持毛泽东的正确意见。
经过三天的激烈讨论,会议最后作出四项决定,这四项决定直到1985年陈云手稿公开发表后才正式公布。其中一项决定是:增选毛泽东为中央政治局常委,毛泽东由此进入中共中央领导核心。
遵义会议是中国共产党历史上开始独立自主地解决中国革命和革命战争的重大问题的会议,实际确立了毛泽东在中共中央和红军的领导地位,在极端危急的关头挽救了党,挽救了红军,挽救了中国革命,是党的历史上一个生死攸关的转折点。
红军改编:“我们是白皮红心萝卜”
1936年12月,在中国共产党的积极推动下,西安事变得以和平解决。以国共合作为主体的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建立,促成了由国内革命战争向抗日战争的历史性转折。
1937年8月22日,国民政府军事委员会宣布,在陕甘宁边区的红军主力部队改编为国民革命军第八路军。红军改编的消息,在红军部队中引起很大震动。许多干部、战士对红军改名和穿国民党军服、戴国民党帽徽很不理解,尤其不能容忍红五星换成青天白日十二角星。他们说,过去我们戴着红星帽徽为穷人闹翻身,国民党军队“围剿”了我们多少年,如今却要摘下红五星,换上敌人的帽徽,想不通!
不满情绪在红军将士中持续蔓延,甚至有人离队出走。在红1师,有五位湖南和江西籍的战士,私自带武器逃离部队。他们留下一张纸条,上面写着:我们回江西苏区打游击!坚决不当国民党!对此,各部队领导干部反复给大家解释,做思想工作,多次开会介绍抗日形势,教育部队官兵提高认识:戴国民党军帽也是为了救国和抗日,现在国共两党携手共同拯救中华民族于危难,是唯一正确的选择。
9月6日,八路军129师在陕西三原县石桥镇举行阅兵典礼和抗日誓师大会。师长刘伯承说:“现在大敌当前,日本帝国主义是我们的主要敌人。我们同意改编为国民革命军,表明了我们党实行国共合作,坚持抗日的诚意,这对促成全国的抗日统一战线,推动全面抗战,具有很重要的意义。大家都要从这个大局出发。同志们,红军改编,这不过是一种形式,我们人民军队的性质并没有变,红军的优良传统不会变,我们解放全国劳苦大众的意志更不会变。”随后,他提高了嗓门:“现在我命令,换帽子!”全师服从命令,一齐戴上了新军帽。
当天,伙食团准备了大米饭和红烧肉,可是没人动筷子。刘伯承见状安慰道:“大家的心情我理解。别看现在我们打着国民革命軍的旗号,戴着青天白日的帽徽,可我们还是归中国共产党领导,是为穷人打天下的人民军队。为了国家,为了抗日,我们告别了红军帽。帽子换了算什么,可我们的心是红的,我们是‘白皮红心萝卜……”
红军改编后,随即整装东进,开赴抗日前线,执行开创敌后抗日根据地、牵制与消耗日军、配合国民党军正面战场作战、发展壮大自己的战略任务,成为全民族抗战的中流砥柱。
中共七大,确立党的指导思想
1945年春,延安枣园,毛泽东门前山坡下,“幸福渠”水悠悠地流淌。这条水渠是几年前由中央机关干部和附近部队战士共同修建的,自修成后,庄稼连年丰收,当地群众因此把它取名为“幸福渠”。
此时,形势发生了很大变化。作为党的领袖,毛泽东已经将各地主要将领召集到延安,准备举行一次重要会议,即中国共产党第七次全国代表大会。在杨家岭那条沟口的中滩上,党中央专为召开中共七大建造了中央大礼堂。这座中共党史上驰名的建筑物,还有一段曲折的故事。
最初,中央考虑在安塞县建造礼堂,但任弼时和李富春实地考察后认为,安塞离延安远,交通不方便,只好作罢。随后,中央把会场选到了枣园后沟,又发现,这里虽然保密条件好,但地方太小,容不下那么多代表,而且只有一口水井,用水也不方便。最后,会址才定在中央所在地杨家岭。
中央大礼堂于1941年动工修建,因为对礼堂的用途要严格保密,外界许多人不明白为何在边区经济十分困难的情况下大兴土木。有些人甚至还给任弼时、李富春提意见,认为这是铺张浪费。直到七大召开前夕,大家才明白其中原委。
1945年4月23日下午,中国共产党第七次全国代表大会在杨家岭中央大礼堂隆重开幕。大厅内,主席台正中悬挂着毛泽东和朱德的画像,红底白字的横幅上写着“在毛泽东的旗帜下胜利前进”,会场两边墙上的“V”字形木座上插着24面鲜艳的红旗,象征中国共产党已经走过24年。毛泽东用湖南口音抑扬顿挫地宣读了《两个中国之命运》的开幕词。他指出,我们需要一个正确的政策,这个政策的基本点,就是放手发动群众,壮大人民力量,在我党领导之下,打败侵略者,建设新中国。
4月24日,毛泽东作《论联合政府》的政治报告。报告把中国共产党形成的新的工作作风概括为:理论和实践相结合的作风,和人民群众紧密地联系在一起的作风以及批评与自我批评的作风。
5月14日,刘少奇作《关于修改党章的报告》,报告论述了中国共产党的特点和性质、党的指导思想、中国革命的特点、党的群众路线、党的民主集中制等一系列重大理论原则问题。大会通过了新党章,毛泽东思想被正式确定为党的指导思想。
6月9日,大会选举党的中央委员,毛泽东早在几天前就提议把曾经犯过错误的几位同志选进中央委员会。这天,他一直坐在会场等待,直到王明、博古、李立三的选票过了半数,他才离去。
6月11日,中共七大闭幕,毛泽东致闭幕词。他重申了七大确定的政治路线,讲了“愚公移山”的历史故事,指出“上帝不是别人,就是全中国的人民大众”。至此,中国共产党第七次全国代表大会落下帷幕。
将革命进行到底
1948年,中华民族的命运之门被猛烈地撞击着。在古老而辽阔的中国大地上,愈加剧烈地激荡着战争的风风雨雨。人民解放军靠小米加步枪,同装备精良的国民党军队展开了惊心动魄的生死较量。
为打赢这场战争,以毛泽东为首的党中央确立了以歼灭国民党军有生力量为主,而不以保守或夺取地方为主的战略方针。胜利的消息一个接一个传来,人民解放军终于由战略防御转入战略进攻。
1948年3月23日,天气晴朗,春色宜人。在陕西省吴堡县川口村元子塔渡口,毛泽东、周恩来、任弼时等率领中共中央机关、人民解放军总部工作人员,登上了东渡黄河的木船至山西临县,到达晋绥解放区。两个月后的5月26日,毛泽东等到达河北平山县西柏坡村。
西柏坡实际上只是几个农家小院,它却构成了连接全国各战区的神经中枢。毛泽东在这里运筹指挥战事,通过无线电通信将战略决策传递给前线指挥员。
12月30日,毛泽东为新华社写了题为《将革命进行到底》的新年献词。毛泽东庄严而坚定地宣布:“中国人民将要在伟大的解放战争中获得最后胜利,这一点,现在甚至我们的敌人也不怀疑了。” 毛泽东号召全国人民、各民主党派、各人民团体真诚合作,采取一致的步骤,粉碎美帝国主义和国民党反动派的政治阴谋,将革命进行到底。1949年1月1日,《人民日报》头版刊登了这篇新华社社论《将革命进行到底——一九四九年新年献词》。
1949年3月23日,毛泽东等人率领中共中央机关乘汽车离开西柏坡,前往北平。出发前,毛泽东站在办公室环顾。这间小屋依然如故,只是室内空空如也,警卫员已经把所有的东西搬走了,只剩下那套白木桌椅。
在这里,毛泽东度过了9个月零29天,已经记不清有多少个不眠之夜,也记不清有过多少次焦急和忧虑,更数不清起草了多少电报、文章,用过了多少纸墨……
在这里,毛泽东和他的战友调动千军万马,指挥了辽沈、淮海、平津三大战役。这是一场震撼世界的大决战,从根本上动摇了国民党顽固派的统治,奠定了夺取全国胜利的稳固基础。毛泽东知道,他们为之奋斗了28年的理想就要实现了。
在这里,毛泽东和他的战友实现了中华民族的百年夙愿,绘制了新中国的宏伟蓝图。
在这里,人们看到了一个旧时代的终结和一个新时代的开始。
从西柏坡出发时,毛泽东对周恩来说,今天是进京的日子,进京赶考去。周恩来回答,我们应当都能考试及格,不要退回来。毛泽东说,退回来就失败了。我们决不当李自成,我们都希望考个好成绩 。
3月25日,毛泽东等抵达北平清华园车站,然后改乘汽车至颐和园。下午5时,毛泽东、刘少奇、朱德、周恩来、任弼时、林伯渠等在西苑机场同前来欢迎的各界代表及民主人士1000多人见面,并乘车检阅部队,随后进驻香山双清别墅。中共中央机关、人民解放军总部也于25日迁入北平。从此,中国共产党加快了争取民主革命的全国性胜利和筹建新中国的步伐。
编辑/杨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