做优里商乡茶经济推进乡村产业振兴
2021-06-29唐敏
唐敏
里商乡是淳安县茶叶大乡,素有“百里茶香 万亩茶海”的称号,茶叶是里商乡主要的经济作物,也是里商乡普通老百姓主要的收入来源。当前,里商乡茶叶发展基本情况良好,已经形成一定产业规模,但在产业升级、品牌推广、价值挖掘、创新融合等方面还存在提升空间。这也是里商乡推进乡村振兴,做强做优茶产业过程中尤其需要重视的问题。
里商乡茶产业的发展瓶颈
劳动力短缺,用工成本高。里商乡青壮年劳动力普遍外出务工,导致农村劳动力短缺,采茶工以60周岁以上老人为主。为保证茶叶采摘,部分家庭需雇佣采茶工,雇工多来自周边县市及安徽省,需雇主承担来往路费和解决食宿问题,进一步增加了用工成本。
品牌多而散,品质保障弱。在里商乡茶企中,家庭式小作坊占大部分比例,茶叶售价较低,质量参差不齐,品牌效应难以形成。近几年,里商乡政府注册了里商乡茶叶品牌“敬三元”,用于全乡茶叶的统一包装销售,然而目前此品牌知名度不高。
资源配置不足,技术力量薄弱。里商乡目前仅有一名茶葉员,现有的专业技术队伍无法满足产业发展的需求,各农户依然按照以往经验进行茶叶扦插、栽培、采摘和炒制工作。茶园机械化程度低,部分茶园田间没有水渠和引水堤坝,茶园难以灌溉。此外,专业营销人员也十分缺乏,没有专业的销售团队进行话术包装,难以开拓更广阔的的市场。
限制条件多,政策扶持力度小。茶叶企业、经济合作社对农业设施用地的渴望十分迫切。然而,近三年全乡获得的农业设施用地仅有一处,面积为351平方米。茶叶加工企业设备补助较少,近年来仅两家企业获得设备补助资金47.5万元。
创新意识弱,文农旅产业融合度低。里商乡文化底蕴深厚,是明朝三元宰相商辂故里、南宋皇后杨桂枝娘家、西汉名臣张良隐居地,但目前仅有“敬三元”茶叶品牌,再无其他文化资源使用在茶产业上。里商乡乡村旅游业发展良好,每年吸引大量游客前来,但农副产品尤其是茶叶及其加工品在游客中宣传力度小,游客知晓度低,茶商也缺失利用旅游业发展茶产业的意识。
里商乡茶产业的发展方向
提升品牌意识,统一品牌包装。品牌虽然在外延上作为商品品类的标识,但在内涵上已成为商品质量、信誉、自主知识产权和价值形象可持续的综合象征。里商乡要继续深挖“宰相故里,皇后娘家”的人文典故,同时用好现有特色茶叶品牌“敬三元”。此外,全乡茶农茶商品牌意识亟需强化,相关部门可以协助茶农茶商整合多而散的茶叶品牌,聘请专业的第三方针对常规品种、特色品种进行分类包装,采用标准化加工、分级、包装的自动流水线方式,以“高端走文化,中端走时尚,低端走健康”的品牌推广理念,里商乡会推出多个不同层次茶叶品牌,提升茶叶附加值。
加大人才培养,强化技术支持。茶叶技术人才是茶产业发展的关键,茶产业振兴需人才先行。目前,里商乡计划每年培养2名乡茶叶员,加强对茶农的指导,提升全乡茶叶种植、培管、采摘技术;引进专业茶博士,丰富茶叶加工技巧,增加茶产品种类,开发本地特色茶产品。营销人员是茶产业价值的最终实现者,专业的营销人员能为里商乡茶产业开拓更大的市场。乡政府可定期安排市场营销岗位培训活动,开展新型职业农民、专业合作社、农业龙头企业、贩销大户、农创户等主体培训,促使营销人员学习新的营销方法与知识,培养技术性专业营销人员;协助茶企聘用专业运营人员,应用互联网营销方式,依托新媒体对市场营销信息进行传递,依托京东、淘宝等电商平台开拓线上市场,实现线上线下联合营销。
制定专项方案,增强扶持力度。目前,里商乡已制定《淳安县里商乡整乡推进山区农业产业发展项目实施方案》,规划2020年-2022年为期三年的茶园基地建设提升方案,建设“万亩工程”项目。对种植茶叶的个人和集体,政府加大资金及技术扶持力度,鼓励村集体、企业、个人对立地条件较好的闲散或荒芜成片茶园进行垦复开发,以纯有机化的管理方式,打造高端茶叶生产基地,实现茶园基地规模流转及低产茶园改造。在农业设施用地方面,政府要积极争取指标,协助茶叶加工企业和经济发展合作社办理审批流程。对于采购大型机械设备的茶企和经济发展合作社,政府应当加大资金补助力度,减轻负担,加快转型升级。
创新发展意识,促进文农旅融合发展。创新是产业发展的不竭动力,创新意识能够推动企业不断向前。依托现有自然景观和茶产业基础,茶农要以茶园为主题,不断完善基础设施,打造美丽观光茶园。里商乡要继续深挖茶文化的深刻内涵,将文化作为载体,使茶文化与旅游业结合,丰富茶旅文化内涵,促进产业融合发展。里商乡要强调个性化和参与性,围绕“茶旅融合”进行一系列综合开发,建设体验式旅游,创造多种新型文化旅游产品。例如,创意茶事体验能让游客参与到采茶、制茶、炒茶的过程中,提高游客的参与度和互动感,增强深度体验感。此外,里商乡还可以深度开发施姑山寺、浙西观音庙、独山寺等丰富禅学文化,将其与里商茶文化有机结合,打造里商特有禅茶文化。
作者单位:淳安县里商乡党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