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高校涉农英语翻译课程建设
——评《农林英语阅读与翻译》

2021-06-29郜珂

中国农业气象 2021年6期
关键词:农林英语翻译农业

《农林英语阅读与翻译》作者:李清出版社:合肥工业大学出版社ISBN:9787565046469

随着全球经济一体化,我国农业与世界各国的交流与往来愈发频繁,国际贸易不断发展深化,与世界各国建立良好合作、贸易关系,就要求具备能与各国进行无障碍交流的语言能力,而英语就是世界统一通用的语言。涉农行业英语翻译课程,是高校培养、提升农业专业学生英语能力与综合素质的重要基础课程,在培养优秀涉农人才、促进中国农业国际化发展过程中,具有重要作用。所以,高校涉农英语翻译课程的建设与发展成为必需。本文将结合李清编著的《农林英语阅读与翻译》,研析中国高校涉农英语翻译课程当下建设状况,以提升涉农行业英语翻译课程教学效率为目标,探索利于促进涉农行业英语翻译课程创新发展的有效途径,为高校培养高水平涉农英语翻译人才提供助力。

合肥工业大学出版社2019年9月出版的《农林英语阅读与翻译》一书,满足农林类相关英语课程教学需求,针对性与实用性强,在强化农业专业英语课程教学、研究涉农行业英语翻译中,具有重要的参考价值。本书分英语阅读与翻译两大部分:第一部分详细介绍了农业政策、农林科普知识相关的英语文献,便于读者进一步加强自身英语阅读素质培养,提高笔译能力;第二部分则是从口译角度,介绍国际交流形式与经典农业文化,增强读者英译汉与汉译英水平,使其在对外交流过程中具备高质量英语应用能力。此外,本书还在遵循当代农林英语课程教学原则基础上,将语言学习规则、标准及实际应用规律很好地融入整体内容之中,引导读者树立正向跨文化交流意识。由此可见,该书既可辅助更好地学习农林英语、强化自身英语翻译能力,也对深入研究农业英语翻译教学创新发展具有一定启示作用,是一本值得学习与研究的好书。

伴随农业国际化进程的加快,我国对涉农行业英语翻译人才的需求量急速上升,高校则承担培养强化学生英语翻译能力的重任。从我国英语翻译教育情况来看,多数高校均已意识到英语翻译教育对促进涉农行业发展的重要性,建立对应英语翻译教学课程,培养涉农专业学生英语综合素质,为稳定我国农业的国际市场地位输送专业英语翻译人才;但在现实中,高校涉农英语翻译教学课程仍有明显不足:首先,传统教学模式影响深远,学生难以明确涉农行业英语翻译课程本质。高校教师开展涉农行业英语翻译课程建设活动时,并未将现代教学理念很好地融入课程教学,从而继续沿用传统教学模式,导致学生难以清晰地认识涉农行业英语翻译课程本质;其次,教学所用教材年代较为久远,教学内容跟不上时代。高校教师履行教学任务时所使用教材,因年代较为久远,有些内容与现代农业生产情况不符,无法满足现代教育教学需求;最后,仍采用传统教育理念实行课程教学,课程教学效率无法得到有效提升。因传统教育理念,教师实施教学课程过程中一时难以转变其教学思维,以陈旧、单一传统教育形式开展教学活动,学生兴致缺缺,课程整体教学效率不高。

因此,高校建设涉农行业英语翻译课程时,须注重课程教学效率的提升,完善教学课程构建,为学生提供符合时代特征、氛围良好的课程教学环境。第一,按照现代教育理念,积极推动传统教学模式的创新改革。高校建设涉农行业英语翻译课程时,应充分考虑课程构建结构,摆脱传统教育理念的思想束缚,接受新生事物,借助现代教育观念打破传统教育模式局限,顺应时代发展特征优化现有课程教学模式,建立全新英语翻译教学课程体系;第二,以学生为主体,选择满足学生个体发展要求的教材。涉农行业英语翻译课程建设主要目标是培养学生农业英语翻译能力,所以,建设相关课程过程中,高校应时刻谨记学生主体地位,将学生个体发展需求作为参考依据,选择最新英语翻译教材和原版英语教材替换内容陈旧的课程教材,使教学内容紧跟时代潮流;第三,创新课程教学形式,组建一支高素质、高水平的教学团队。随着新课改的深入,保证课程教学效率得到最大化发展,成为高校提升整体教育水平与质量的基本要求,因此,高校不仅要及时掌握现代农业英语翻译人才需求,不断创新相应课程教学形式,以满足现代社会人才培养需求,还可通过专业培训、人才引进及内部提拔等方式,组建一支综合素质高、教学能力强的教师队伍,作为提升课程效率的师资保障。

总之,社会所需农业英语翻译人才数量的不断增长,反映出高校涉农英语翻译课程的建设与发展刻不容缓。因此,高校涉农专业应积极顺应时势,促进英语翻译课程的创新建设,为推进国家农业经济的全球化发展,培养更多具有英语翻译能力与专业素质的优质人才。

猜你喜欢

农林英语翻译农业
国内农业
国内农业
国内农业
信阳农林学院作品精选
地铁站内公示语英语翻译的特点和技巧
浅谈农林经济的可持续发展
擦亮“国”字招牌 发挥农业领跑作用
《杂草学报》中国农林核心期刊收录证书
逆向思维在大学生英语翻译教育中的导入和培养
河北省农林科学院经济作物研究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