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城市轨道交通公共安全事件流程化处置办法的探讨

2021-06-29谭恒

运输经理世界 2021年31期
关键词:流程化安全事件轨道交通

谭恒

(广州市交通运输职业学校,广东广州 510000)

0 引言

近年来,随着我国社会经济的高速发展,城市一体化建设进程的加快,城市轨道交通行业也随之蓬勃发展,受到人们的广泛关注。各城市的城市轨道交通工程数量逐渐增加,规模也不断地扩大,成为整个城市交通网中不可或缺的组成部分,也是当前城市居民首选的出行方式。这不仅要求城市轨道交通工程建设的质量要高,更重要的是后期运营管理也不可拖后腿,两者都是保障城市轨道交通运营安全的重要前提。为进一步维护城市轨道交通乘客的生命财产安全,还需要积极应对公共安全事件,在遇到突发状况的时候,要基于拟定的处理原则和常用的处理办法,来实施流程化处置,并做好公共安全管理工作,从而保证城市轨道交通的安全运行。

1 城市轨道交通的特点

城市轨道交通的特点,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一是具有公共设施特性。指的是城市轨道交通是面对所有人开放的公共交通设施,而且有着固定的运行时间,发车频率有着一定的规律,线路、经停站和起讫点都是固定的,人们可以根据时刻表、线路图来寻找重要信息,这些信息内容不具备保密性。

二是城市轨道交通是整个城市交通网络系统中,客流量最大的交通工具,具有高密度、大流量的特点。

三是城市轨道交通具有一定的封闭性。其主要位于城市地下,空间比较小而且较为封闭,与地面连接的出口有数量限制,而且在短时间内难以完成毒气、烟雾排除工作。如若发生安全事故,医疗人员、消防人员等也难以在短时间内赶到事发地点,这给灾后救援工作也带来了一定的难度。

五是城市轨道交通的防范难度较大。这是因为其具有一定的开放性,而且人流量非常高,如若不进行完善而全面的检查,很容易就出现问题,无法保障人们的安全[1]。

2 加强城市轨道交通公共安全事件流程化处置的必要性

加强城市轨道交通公共安全事件流程化处置十分有必要,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一是在无法通过完全隔离封闭的安检情况下,应当进行系统规划,需要使用多种安全防范技术,实施多重安全防护措施,根据实际情况,综合考虑多方内容,建立健全的安全防范体系,并且要协调一致,统一管理,从而化解威胁,提高城市轨道交通运行安全。

二是城市轨道交通系统具有一定的复杂性,即使是与之相关联的局部,一旦出现问题容易扩散,对整个交通系统也会造成影响。因此,需要对其进行有效的安全规划,针对不同的对象实施相应的防护措施,并且从整体上进行有效的协调,从而提高城市轨道交通安全水平。

三是城市轨道交通的安全投入有限,需要通过合理的规划和安排,才能将资金的利用率发挥到最大,且要平衡安全目标和防范技术运用,不可过度防范,以免出现安全化陷阱[2]。

3 城市轨道交通公共安全面临的主要威胁

3.1 危险品的威胁

城市国道交通公共安全面临着危险品威胁,作为人群密集的区域,城市轨道交通容易成为危险分子的目标,一旦其携带危险物品乘车,便会造成严重的公共安全事故。与此同时,如若将一些易燃易爆等危险物品带入到城市轨道地铁中,则会给乘客安全带来极大的隐患,一旦发生意外会造成较大伤亡。

3.2 大客流的威胁

由于城市轨道交通系统属于绿色环保的出行方式,而且十分方便,不会存在堵车的状况,因此许多居民都愿意乘坐轨道交通。尤其是当城市的轨道交通系统遍布整个城市区域时,其客流量更是呈现几何增长趋势,像武汉、北京、上海等城市,日客流量更是突破千万人次。在一些节假日、上班早高峰、下班晚高峰时间段,大量的客流量全部在同一时间聚集,这给封闭而相对狭窄的城市轨道交通带来了严峻挑战,形成顺势大客流,如若未进行有效的疏导,那么很容易引发踩踏伤亡等公共安全事件[3]。

计算过程中,以下情况中位于边缘的特征属性被视为误报:自然物体(如森林等)、边界长度小于2像素的物体(如线条)、圆形物体以及由这些物体引起的阴影;噪音引起的干扰特征。当边界的长度在3到4像素之间的部分,可忽略检测。

3.3 乘客不安全行为的威胁

越来越快节奏的生活使得人们的生活压力增大,心理容易产生不安全感,而且我国的应急知识宣传力度不到位,部分人群没有足够的应急知识能力储备,以至于在发生公共安全事件之后,会导致群众恐慌,致使其采取不安全行为,造成危险。比如说,2017年深圳地铁7 号线车厢内的一名乘客晕倒在旁边乘客身上,致使周边乘客出现情绪不稳定而相继奔逃的状况,最后有十五名乘客出现轻微擦伤。

3.4 新冠肺炎疫情威胁

新冠肺炎疫情是当前公共安全防范中的重要内容,目前国际疫情形势较为复杂,要实施有效的防控措施。对于这种会通过空气传播、传染性极强的疾病来说,若在城市轨道交通中缺乏有效的安全管理,则会引发严重的后果,一旦有感染者进入其中,整个车厢的人都存在感染概率,容易造成疫情扩散[4]。

4 城市轨道交通公共安全事件流程化处置的有效办法

4.1 降低公共安全事件发生概率

在进行城市轨道交通公共安全事件流程化处置的时候,应当采取有效措施来降低公共安全事件的发生概率。

首先,要对城市轨道交通系统中的重要部位进行目标加固,实施严格管控。比如说要定期维护电梯,做好检查养护工作,使之正常运行。要定期检测站台的屏蔽门,以免发生意外事故,发挥其保护作用。对于中控室、售票室等区域要安装防盗装置,还得增设防入侵装置,做好保护工作。

其次,应当重视安全评估管理。需遵循城市轨道交通运营安全评估技术规范,参照相关文件规定的要求,做好轨道交通线路、车辆和车站设备的年检工作,可引入第三方评估机构,整改不合格的线路,要求其各硬件指标达到规定要求后才能重新投入运营,这有利于降低公共安全事件发生的概率。

最后,应当充分应用现代化科学技术。可通过大数据技术、人工智能技术,来建立健全的安全规划信息系统,将其有效应用于城市轨道交通安全风险预防工作中,同时建设智慧安防系统、综合监控系统,进一步强化安全检查工作[5]。要遵循《中华人民共和国反恐怖主义法》的规定,对城市轨道交通站等重点目标人员、物品、交通工具进行安全检查。目前,影响城市轨道交通站安全检查工作有序开展的主要原因在于安检效率还需进一步提升。基于客流量大的情况,应当充分发挥智能安检设备,提高安检工作效率,将潜在的威胁排除在外。

4.2 实施流程化调控应急处置管理

在城市轨道交通公共安全事件处理过程中,应当实施流程化调控应急处置管理工作,可从以下几个方面着手:

首先,要规范量化处置流程。针对可能发生的公共安全事件,应当从整体上进行统筹规划,建立健全的应急预案体系,基于应急处置预案,来协调各项应急工作的开展,规范每一个节点的工作,全面梳理应急处置流程。

其次,要实施有效的风险预控工作,再作出科学的分析判断,最后进行事故处置。每一个流程都应当细化,并且根据所涉及的环节来设置相应的工作标准,从源头上把控公共安全风险,实施针对性措施来加以预防。实现处置环节的标准化,有利于使公共安全事件处置流程更加清晰,并且具有可行性。具体来说,在进行风险预控的时候,要从根本上来把控风险,做好相应的应急准备工作,利用现代信息技术来建立健全的监控系统,并做好排查、整治工作,快速判断公共安全事件。在分析判断阶段,则要尽量缩短汇报时间,同样要设定相应的标准,需重视对信号的分析,规范事故汇报,并且针对可能出现的公共安全事件来列出确定的重要信号,以便于监控人员作出正确的判断。汇报要简明规范,突出重点。在进行公共安全事件处置的时候,则应当做出及时的应对,将事故的影响降到最低,严格按照紧急预演的情况进行处理,不可慌乱,要保持清晰的逻辑和顺畅的流程,按照要求来把控整个情况[6]。

最后,要规范量化评价管理。应当转变传统的应急评价指标,对公共安全事件处理的及时性、准确性进行科学评价。基于不同的公共安全事件,来设置相对应的指标,对所有参与人员都要有所评定,从时间、人员安排、监控等各方面来进行评估,提出详细的要求,以便于及时发现其中存在的问题,并予以改进。与此同时,还应当制定评价保障体系。要定期开展专项检查工作,对调控应急处置进行科学评估,作出分级评价,以提高公共安全事件处理水平。

4.3 建立健全的公共安全事件预测监控

为保障城市轨道交通公共安全事件流程化处置,应当制定完善的预测监控体系。可从以下几个方面着手:

一是要重视对客流量的监控。通过客票系统、电子围栏、视频监控系统等,能够全面了解城市轨道交通的客流状况,加强对大客流的管控,并对其可能带来的安全风险进行有效的预警和判断,实施有效的客流疏导工作。

二是在城市轨道交通区域,应当充分发挥自然监视的作用。需要保证照明充足,视野要开拓,可有效利用物理设计来提高可见度。不仅要增加城市轨道交通运行区域的照明,还需要全面覆盖摄像头,做好实时监控,将可能存在的犯罪行为控制在可视范围内。

三是充分利用当前的各种购票方式,尽量推行实名制购票乘车制度,如现在支持手机支付宝直接扫码乘车,手机支付宝均是实名认证,这间接地实现了乘车的实名认证,而且给人们的乘车带来了极大的方便,可进一步排查可疑人物,遏制安全风险。

四是要做好群防群治工作。指的是统一最小作战单元。所谓最小作战单元是说分布在城市轨道交通车站各个区域的民警、站务员、辅警、安全员、保洁员等,应当充分发挥其主观能动性,以便于在第一时间掌握城市轨道交通各个区域的安全情况,并进行及时处置。

五是要实施有效的日常监管工作。一方面要利用现代科学技术,来监控相关人员及其不法行为,如实施大数据警务,采用实时视频监控等;另一方面,还要重视人为监管工作,可布置警用力量,监视城市轨道交通区域的安全状况[7]。

4.4 创建良好的乘车环境

在进行城市轨道交通公共安全事件流程化处置的时候,还应当营造良好的乘车环境。

第一,要制定相应的规则。出台和完善城市轨道交通文明乘车规范,让乘客充分认识到乘坐轨道交通的时候,哪些行为违反了规范,让乘客做到心中有数,约束自身行为。

第二,要加强城市轨道交通安全乘车宣传工作,相关安保部门可以通过宣传标语、推广警务APP 等方式来宣传和教育,可将当地的城市文化融入其中,美化城市轨道交通车站环境,为乘客提供优质服务,缓解乘客的情绪,减少其越轨行为的发生概率。

第三,应当针对可能出现的安全威胁,来减少其诱发因素。比如,引发地铁拥挤踩踏事件的原因有乘客晕倒,或是乘客之间发生口角,或人流量过大而盲目奔跑等,针对这些诱因,需要采取相应的规避措施来减少其发生概率,减少次生灾害。

第四,要清理城市轨道交通的盲区。实施无盲区监管,除了有效预防犯罪活动之外,还能够及时发现现场的各项突发状况,并及时进行处理,提高城市轨道交通公共安全应急能力。与此同时,还要拓展城市轨道交通的服务盲区,从末端交通入手,实现轨道交通网络的全面覆盖。

5 结语

总而言之,应当重视城市轨道交通公共安全事件处置工作,需制定完善的处置管理方案,建立健全的安全管理体系,严格按照相关规章制度来执行作业,梳理安全管理流程。要把控好每一个环节,从多方面来提高城市轨道交通的安全性。要根据实际情况以及过往的经验,借鉴国外的优秀方式方法,来完善公共安全事件管理中的不足,创新公共安全事件处置办法,实施流程化、标准化管控,做好应急预案,从而有效预防公共安全事件的发生,并在发生公共安全事件后将损伤降到最低。

猜你喜欢

流程化安全事件轨道交通
城市轨道交通投融资模式分析
城市轨道交通投融资模式分析
企业人才招聘流程化管理系统的设计与实现
轨道交通信号系统无线传输应用
2020年度区块链领域安全事件达555起
轨道交通快慢车越行问题研究
轨道交通快慢车越行问题研究
“具化 瘦身 流程化”责任落实3步走
职业教育教材开发与服务的研究
化工企业的消防安全检查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