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标准化分级的转运方案对急诊患者院内转运时间及不良事件的影响
2021-06-29黄丽霞陈丹丹
黄丽霞,陈丹丹
(广东省惠州市第三人民医院 急诊科,广东 惠州 516001)
0 引言
急诊是救治患者的重要科室,大多患者具有病情重、病情变化快的特点,急诊科的设备等医疗资源有限,部分急诊患者需进行院内转运来提高诊断或治疗的有效性[1]。院内转运需将患者进行移动,但在转运途中存在诸多不可控因素,导致转运中发生不良事件的风险较高,因此采取科学、安全的院内转运方案具有重要意义[2]。标准化分级转运在加强常规转运方案的基础上对转运患者进行评估分级,根据分级来进行转运人员、设备、药物的分配[3],或许能够更好的提高转运的效率及安全性,为此本文研究基于标准化分级的转运方案对急诊患者院内转运时间及不良事件的影响,现报道如下。
1 材料和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择2019 年11 月至2020 年4 月我院院内转运的患者100 例,使用随机数字表法将其分为对照组和研究组。对照组50 例,男28 例,女22 例,年龄16~85 岁,平均年龄(52.29±2.68)岁,疾病类型:呼吸系统疾病15 例,心血管疾病9 例,神经系统疾病18 例,消化系统疾病8 例。APACHE Ⅱ评分30~59 分,平均APACHE Ⅱ评分(41.23±5.04)分。研究组50 例,男26 例,女24 例,年龄16~85 岁,平均年龄(52.86±2.80)岁,疾病类型:呼吸系统疾病16 例,心血管疾病8 例,神经系统疾病16 例,消化系统疾病10 例。APACHE Ⅱ评分30~59 分,平均APACHE Ⅱ评分(41.37±4.95)分。两组的一般资料比较无统计学意义具有可比性(P>0.05),本研究已获得医学伦理委员会的批准,所有患者均签署知情同意书。纳入标准:①APACHE Ⅱ评分>30 分。②经评估后确定需要进行院内转运者。排除标准:①生命体征较差或处于休克状态。②未签署知情同意书者。
1.2 方法
对照组采用常规转移方案,患者的转运由急诊科医生、护士携带医疗设备及急救药物进行,转运至目的地后再对患者的病情进行评估,确定下一步计划。研究组采用基于标准化分级的转运方案,选取急诊科医生、护士长、护士、护工成立转运小组,召集转运相关的检验科、后勤部等相关负责人员共同探讨制定院内标准化分级转运方案,确定转运途中各环节涉及成员的职责。参考《急诊危重症患者院内转运共识-标准化分级转运方案》[4]制定分级标准,根据患者的生命指标、呼吸循环情况、意识、疾病等情况将转运患者分为Ⅰ~Ⅲ级,根据不同等级来进行转运人员、设备、药物的分配。分析现阶段患者院内转运途中所存在的问题,主要存在问题有以下:(1)转运人员的临场应变能力不足,与患者的病情不匹配。(2)转运途中的无效等待时间较长,如电梯、交接、影像检查等。(3)转运途中氧气、肾上腺素等医疗资源无法取得充分的保障。(4)监护仪等急救设备存在故障,缺少便携设备。针对以上问题进行相应的改进加强:①加强急症人员转运相关知识的培训,组织开展场景演练、专题讲座、定期考核等,重点培养临场应变、应急处理的能力,提高转运人员的综合能力。②设立急救专用电梯、专用检查室等,提前联系交接人员做好准备,为转运患者开通绿色通道,根据转运患者的等级来调整等待时间。③采购便携式急救设备,包括便携式氧气瓶、可移动电源设备等,根据转运等级配备不同容量的氧气罐,并制作氧气压力的快速计算卡。④主治医师向患者家属交代病情,告知转运的重要性及途中可能存在的风险,在取得家属同意后下达转运医嘱,在对患者进行评估分级后根据等级开展相应的转运流程,严格按照流程流程进行。⑤突发事件的处理,主治医师全程陪同患者进行转运,并密切观察患者的病情有无变化,根据转运分级中的突发事件的处理原则并结合实际情况进行处理。
1.3 观察指标和评价标准
观察两组的院内转运时间、不良事件情况。院内转运时间我患者转运至CT/MRI 检查、专科病房、介入室、手术室的时间,CT/MRI 检查转运用时为患者从急诊室离开后开始计时,待患者做完检查回到急诊室时停止计时。专科病房、介入室、手术室转运用时为患者在离开急诊室后到达专科病房、介入室、手术室的时间。不良事件情况分为病情相关、转运人员相关、药物仪器相关三项,病情相关情况包括呼吸或心跳停止、心率、血压、血氧饱和度降低或升高超过20%、心律失常、意识丧失需增加用药。转运人员相关情况包括尿管气管等管道移位或脱落、坠床等。药物仪器相关情况包括仪器电源不足、药物或氧气不足等。不良事件总发生率=(不良事件发生总数)÷转运患者总数×100%。
1.4 统计学方法
2 结果
2.1 对比两组的院内转运时间
研究组院内转运至CT/MRI 检查、专科病房、介入室、手术室的时间均短于对照组(P<0.05),见表1。
表1 对比两组的院内转运时间(分)
2.2 对比两组的不良事件情况
研究组的不良事件总发生率(8.00%)低于对照组的(28.00%)(P<0.05),见表2。
表2 对比两组的不良事件情况 [n(%)]
3 讨论
急诊科是临床上重症患者最集中、病种最复杂、抢救及工作任务最重的科室,是救治患者的作要科室化[5-7]。为了提高患者的诊断或治疗效果,患者往往需转移至检查室、专科病房等院内的其他科室,但部分患者的病情尚未完全得到控制,转运途中的影响因素较多且不可控,导致患者的病情进一步恶化[8-10]。目前常规的院内转运方案虽有一定规定及应对措施,但据2018 年~2019 年我院的急诊科数据统计显示,任有30~40%的患者在院内院内准运中发生不良事件,因此需进一步优化改进院内转运方案[11-13]。标准化分级转运是一种规范化、程序化的转运方案,具有较好的前瞻性和高效性,相关研究表示,标准化分级转运方案能够降低妇产科危重症患者院内转运的不良事件发生率,缩短转运时间[14]。为此我们基于标准化分级转运对我院现阶段的院内转运方案进行了优化和改进,并且取得了显著效果。
标准化分级转运方案以评估分级为基础,同时对转运中可能存在的风险及转运中存在的不足进行针对性的处理及改进[15]。将转运患者按病情危重程度分为Ⅰ~Ⅲ级,根据不同等级来进行转运人员、设备、药物的分配,提高了医护人员的工作效率,提高人员匹配的科学性,同时还能增加工作效率[16]。将转运相关科室及参与人员看做一个整体,加强团队间的协作和配合,避免转运途中不必要的等待,为患者的救治提供时间,同时对转运途中可能发生的突发事件进行预防处理,完善应对措施,从而提高转运的安全性[17]。
急诊大多患者的疾病较重、病情变化较快,在院内转运中应尽量的缩短转运时间,让患者的得到快速的诊断及救治。本研究中,研究组院内转运至CT/MRI 检查、专科病房、介入室、手术室的时间均短于对照组(P<0.05),基于标准化分级的转运方案能够缩短急诊患者院内转运时间。分析原因:标准化分级的转运方案通过提前沟通协调转运相关科室及交接人员,同时设立直达电梯、专用检查室等绿色通道,以最快的速度让患者的抵达转运科室并展开救治工作,从而起到缩短转运时间的作用。
本研究中,研究组的不良事件总发生率(8.00%)低于对照组的(28.00%)(P<0.05),吉云兰[18]等人的研究中,试验组转运不良事件发生率(9.65%)低于对照(26.27%)(P<0.05),本文的研究结果与吉云兰等人的研究结果一致,说明基于标准化分级的转运方案能够降低急诊患者院内转运途中不良事件的发生。可能原因:标准化分级的转运方案提前对转运患者的病情进行评估分级,将转运人员、设备、药物以清单的方式进行科学合理的分配,避免了人员匹配不足、药物准备不充分等因素的影响,同时明确各人员的职责,制定突发事件的处理原则,在发生突发事件时能够沉稳应对,避免慌乱无序的情况,从而起到降低不良事件发生的作用。
综上所述,基于标准化分级的转运方案能够缩短急诊患者院内转运时间,降低转运途中不良事件的发生,值得应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