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照市职业学校专业结构与当地产业发展需求契合度研究
2021-06-29孟凡秋赵金英
孟凡秋 ,赵金英
(1.日照市教育科学研究中心,山东 日照 276800;2.日照市工业学校,山东 日照 276800)
《国家职业教育改革实施方案》《教育部 山东省人民政府关于整省推进提质培优建设职业教育创新发展高地的意见》都提出了专业设置与产业需求对接、专业布局根据产业需求动态调整的要求。笔者对2016至2020年度全市中职毕业生就业数据进行了统计。通过统计数据来看,毕业生就业率都在97%以上,但是毕业生就业对口率偏低,2020年仅为31.87%,雇主满意度63.27%,学生就业平均月收入3135.74元(当地平均工资为6640.5元),就业质量不高。全市中职人才供给侧与当地产业需求侧不相适应,需要采取有效措施尽快调整。
1.日照市产业结构现状及发展趋势
1.1 第一、二、三产业结构
对2016到2020年第一、二、三产业总产值总值及比例进行了查询,第一、二产业在国民生产总值中的占比逐年缩减,第三产业逐年提升。2020年全市第一、二、三产业总产值分别为:171.33、844.20、990.90亿元,占国民生产总值的比例为8.5:42.1:49.4。产业结构呈现“三二一”结构。
1.2 各产业对地区生产总值的贡献率
全市产业体系,主要包括“四大主导产业”(钢铁、石化、汽车零部件、粮油食品)、“四大传统产业”(浆纸、建材、能源、纺织服装)、“四大新兴产业”(高端装备制造、生物医药、信息技术、新材料)、现代物流业。各产业在国民生产总值中的占比详见附表1.
1.3 未来发展规划
日照市今后重点布局生命健康、通用航空等未来产业,壮大文化旅游、海洋生物医药、现代物流、高端装备制造等新兴产业,改造钢铁、汽车零部件等传统产业,打造全国一流精品钢铁制造基地,汽车整车及零部件产业基地、现代海洋产业、滨海旅游产业、幸福产业、绿色化工产业。积极拓展新技术领域产业,例如:云计算、物联网、大数据、移动互联网、新能源、新材料、共享经济、平台经济、个性化定制、云智造等新业态新模式。
2.全市中职专业结构情况
全市现有中职学校11所,在校生3.34万人(数据时间为2020年12月17日),教职工2085人。全市各级各类职业学校向社会输送技术技能型人才每年约1.1万人。笔者对本市中职专业设置及各专业注册学籍数量进行了调研统计,具体见表1。
表1 全市中职专业学生数量占比与产业生产总值占比对照表
3.专业结构与产业结构契合度分析
按照国民经济行业分类(GB/T+4754-2017)(按第1号修改单修订),对中职专业进行行业归类。第一、二、三产业对应中职专业的学生数目比例为:0.99、34.26、64.75;产业生产总值比例为:9.03、42.65、48.32。第二产业与对应专业学生数目比例接近,第一产业对应的专业及招生规模远远不足,第三产业对应的专业开设的数量及规模已经过剩。下面,具体分析专业结构与产业结构的契合度。
说明:学生注册学籍数据截取时间为2020年12月;产业生产总值占比,依据2018、2019、2020三年的生产总产值的平均值得出(数据来源《2020年日照统计年鉴》、市统计局发布的2020年《日照统计月报》)。
3.1 部分专业结构与产业结构不相适应
第一产业对应的中职专业远远不能满足产业需求。学生量占比为0.99%,产业占比为9.03%。目前开设了农业机械使用与维护、农村电气技术、农村经济综合管理三个专业。日照市临港涉海,有优越的海洋地域优势。茶叶的收益为经济的贡献率不容忽视。现代农业所需的现代农业技术人才和农产品加工及精深加工行业也需要大量的技术人才。
第二产业与专业规模,占比接近,但是细分产业与专业不相适应。学生数量及产业占比分别为:34.26、42.65。从比例来看,第二产业是三个产业当中契合度最高的,但是从细分行业和具体中职专业来看,结构不合理。电类、机电类专业学生规模分别占到了7.81%、11.65%。钢铁产业、航空产业、石化产业、浆纸印刷包装产业都是地区重点发展的产业,与之对应的钢铁冶炼、钢铁装备运行与维护、民航运输、飞机维修、无人机操控与维护、石油炼制、石油与天然气贮运、制浆造纸工艺等专业没有开设。建筑业相关专业开设不足,专业学生规模与产业占比分别为:3.38%、8.34%。楼宇智能化设备安装与运行、光伏工程技术与应用、风电场机电设备运行与维护等专业也有较好的就业市场,也没有开设。
第三产业相关专业学生数量占比远大于第三产业在地区生产总值中的占比,比例为:64.75、48.32。金融业专业(会计、会计电算化等)培养学生过量,学生规模与产业占比分别为10.34%、5.95%;信息传输、软件和信息技术服务业社区公共事务管理专业(计算机网络、计算机应用、平面设计等专业)培养学生严重过剩,学生规模占比达到了13.81%。交通运输、仓储和邮政业对应的专业规模不足;酒店服务与管理、烹饪、旅游服务与管理、家政服务与管理、老年人服务与管理专业招生规模较少,与全市旅游富市,大力发展幸福产业的战略不吻合。新技术领域产业,例如:云计算、物联网、大数据、移动互联网、共享经济、平台经济、个性化定制、云智造等新业态新模式都没有开设相应专业。
3.2 专业结构支撑产业结构发展的能力不强
市域内建设汽车整车及零部件产业基地,随着中兴、海汇、长城等整车项目引进,加上原来的派沃泰、威亚发动机、五征等,完全能够打造成千亿级产业集群。新能源汽车是重点支持发展的战略性新兴产业之一,主要是指纯电动汽车、增程式电动汽车、混合动力汽车、燃料电池电动汽车、氢发动机汽车等。就目前全市中职培养的汽车制造与检修、汽车运用与维修、汽车整车与配件营销等专业还是针对传统汽车培养学生,不可能支撑未来汽车产业的发展。
3.3 三大产业相关专业集中度不高
专业集中度是指同一专业在不同学校的分布情况,同一专业设置在越多的学校,专业设置越分散,即专业重复度越高,专业集中度就越低。相反,专业集中度越高,说明学校的特色专业越明显。而产业相关专业的集中度就是指同一所学校的所设专业尽量是与同一个产业相关,也叫专业大类聚集度,产业相关专业的集中度越高,越有利于实训基地、实习的共用性,越便于提高办学效益和教育资源的利用率。例如:电子商务7个专业点,汽车运用与维修6个专业点,旅游服务与管理5个专业点,会计、机电技术应用分别有4个专业点。每个学校设置的专业散,相互间的关联度不高。
3.4 专业设置的前瞻性不足
每专业培养的学生,都需要3至5年后就业,已不再是入学时的就业形势。开设专业必须具有前瞻性,应研究发展规划、新技术新工艺,充分调研基础上预测就业需要,然后相应进行专业设置或调整。当然盲目跟风,一哄而上,频繁变换专业,对师资、教学设施也会造成极大浪费。就目前看,我市没有开设跟省、市新旧动能转换的主攻方向契合的专业或专业群。瞄准世界科技前沿,聚焦大数据、云计算、人工智能、物联网、车联网、虚拟现实等领域的专业,或者对传统产业的升级,或是与互联网融合、服务业融合,衍生出新产业、新模式、新业态,实现跨界融合。
4.对策及建议
中职专业结构匹配区域产业结构,是持续动态调整的过程。产业结构只要在调整、转型、升级,职业学校就要根据实际情况,不断优化专业结构,以适应区域经济的发展需求。
通过专业设置与动态调整机制的有效运行,可以实现人才培养与人才需求间的结构平衡和良性互动,适度超前部署战略性新兴产业和改善民生急需的相关专业,凸显专业建设的区域特色和学校特色,实现专业的层次、数量、类别等结构上的整体优化。
4.1 加强政府对专业设置的宏观调控
重点做好两方面的工作,一是根据产业发展需要,做好专业设置规划,二是加强专业基础建设,提升专业支撑能力。中等职业学校的直接服务对象是区域经济和产业结构,专业设置要针对区域经济和产业结构升级的要求灵活变通的开设和调整专业,应该综合考虑地区经济社会发展、产业结构升级、等因素。首先,规划专业数量。专业数量应该与学校发展规划、区域经济发展需求以及三大产业发展情况相适应。其次,规划专业方向。政府应该以各个产业内部的发展情况为依据,确定本地区的特色专业群,针对区域支柱产业确定重点专业。专业方向应与区域经济社会发展规划和产业发展规划密切相关,并具有一定的前瞻性。“以明天的技术,培养今天的学员,为未来服务。”第三,规划专业结构。合理的专业结构是构建合理的人才结构的基础。第四,调控各专业招生规模。专业调整是指对已有的专业在招生规模和资源配置方面进行调整,以达到人才培养与市场需求的匹配,调整措施分为停招、限招、减招和扩招。
4.2 构建人才供需信息平台,建立教育与产业协作机制
由市教育局牵头构建信息平台,组成单位为人社局、工信局、发改委、科技局、行业协会、企业、市人才交流中心、各中职学校等,可共同往信息平台推送信息。同时,建立定期联系制度,每半年或一年开一次碰头会议,集中商讨平台运行中存在的问题或需要当面解决的问题。市教育局发布专业调控方案及各中职学校每年各专业的招生计划;人社局、市人才交流中心发送人才招聘统计数据;统计局发布日照经济结构状况分析的数据;发改委发布区域发展规划;科技局发布可拓展新专业或专业新方向的相关科学技术;行业、企业发布企业人才需求;各中职学校发布拟定的专业设置、招生规模、专业培养方案,每年毕业生数量及专业分布情况,定期发布各专业自评报告,接受各单位监督。另外成员单位可以对学校的相关材料提出建议,为市教育局决策提供参考。设立专门机构负责来本台管理工作,并对各部门考核,考核成绩纳入上级对该单位年度考核成绩。
4.3 建立专业认证、质量评价、专业预警调控机制,以评促建、以评促改
一是自评。学校定期在市级人才供需信息平台、门户网站发布专业质量自评报告,接受社会监督。建立专业设置“负面清单”、信息发布制度,形成面向市场、优胜劣汰的专业设置调整机制。二是市级教育主管部门对各中职开设的专业进行评估。通过建立动态的专业评价体系,定期对各专业测评。
4.4 设立专项资金,重点打造品牌专业、扶持急需专业
设立专项资金,一是围绕重点专业打造专业群,努力做到精品专业铸标杆,重点专业铸精品,骨干专业铸特色, 特色专业铸品牌,新兴专业铸亮点,专业梯队建设铸示范。二是重点培育急需专业,例如:老年人服务与管理、烹饪专业、家政服务与管理、茶叶生产与加工、海水生态养殖、烹饪等专业。本项资金用于聘请高水平师资、添置实习实训设备、完善办学条件,也可抽取部分作为专业奖学金,用来吸引优质生源。
4.5 通过组建职教集团,加强专业大类聚集度
职教集团是能实现中职教育资源共享,促进职业院校和企业优势互补的职教发展新途径和新模式。组建和运作职教集团,就是对同一产业和行业的教育资源的整合,增加产业相关专业大类聚集度,实现中职学校专业设置与产业结构的对接,是从本质上解决二者“两张皮、不适应、相脱离”的问题。
4.6 重视新拓展专业的宣传工作
让社会认可,使更多学生及家长解除偏见,乐意接受新专业。可以让家长及学生体验后再选报专业,也可以在入学初只分大类专业,等量时机成熟再确定专业方向,给学生有认可新专业的时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