针对性护理干预对子宫肌瘤合并高血压患者的护理效果分析
2021-06-29李世花
李世花
(日照市东港区后村中心卫生院 山东 日照 276816)
高血压是常见慢性病之一。据流行病学调查显示,2012~2015年我国成人高血压患病率高达27.9%,且总体呈逐渐升高的趋势[1]。子宫肌瘤是一种临床常见的生殖系统良性肿瘤,好发于35~45岁的女性人群[2]。伴随着高血压患病率的逐年上升,子宫肌瘤合并高血压也越来越常见。临床上,针对子宫肌瘤合并高血压患者,应给予有效的治疗并辅以护理干预,以达到确保治疗效果、提高生活质量的效果。现对我院66例子宫肌瘤合并高血压患者实施分组实验,旨在探讨针对性护理干预对子宫肌瘤合并高血压患者的护理效果。
1.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我院2016年6月—2018年6月的66例子宫肌瘤合并高血压患者作为研究对象。采取随机数字表法将患者分为试验组和对照组,各33例。对照组:年龄33~45岁,平均(48.62±1.57)岁;高血压病程1~7年,平均(3.52±1.16)年;子宫肌瘤直径2.3~8.6 cm,平均(5.2±1.3)cm。试验组:年龄35~46岁,平均(48.6±1.65)岁;高血压病程1~8年,平均(3.44±1.24)年;子宫肌瘤直径2.5~8.5 cm,平均(5.1±1.5)cm。纳入标准:符合《中国高血压防治指南》中的相关诊断标准;经病理学检查明确诊断为子宫肌瘤;行手术治疗;签署知情同意书。排除标准:继发性高血压;免疫功能低下;肝肾功能不全、功能衰竭;恶性肿瘤;精神疾病。两组一般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1.2 方法
对照组患者接受常规护理干预。密切监测血压变化情况,嘱咐患者低盐低脂饮食。手术患者需术前3 d进流食,术前1 d做好备皮、清洁、灌肠等准备工作;术后做好体温、血压的监测,观察阴道出血情况,做好切口清洁、消毒工作,以预防术后感染,给予术后康复指导。
试验组患者接受针对性护理干预。干预措施:(1)健康宣教。采取多样化渠道,包括播放宣传片、口头讲解、发放手册等,来帮助患者认识子宫肌瘤、高血压疾病的相关知识,引导患者树立正确的疾病观,提高患者对临床诊治、临床护理工作的依从性。(2)心理护理。入院时,对患者进行热情接待,帮助患者答疑解惑,建立良好的护患关系;采用鼓励性、乐观的语言,来帮助患者面对现实,并通过讲解正面案例,来帮助患者树立治愈信心,以积极、向上的态度面对疾病。针对行手术治疗者,需讲解手术治疗的必要性及其影响,使患者提前做好心理准备。(3)作息指导。嘱咐患者规律作息,预防由于交感神经过度兴奋而引起的血压升高。且对于手术患者来说,保持充足休息可以提高其手术耐受性。(4)手术患者的术后针对性护理。第一,加强对血压变化情况的监测。每隔30 min测量一次,生命体征稳定后可每隔1 h测量一次;一旦发现血压升高,则立即给予镇静药、降压药。第二,饮食护理。术后3 h可试饮温开水100 mL,术后6 h可进流食;术后24 h可进半流食,术后48 h可进普食;定时定量进食,适当增加富含钙、铁、钾、维生素及高蛋白的食物,禁止辛辣刺激食物、高钠饮食;每日饮水量控制在1 000 mL左右。第三,康复护理。通常来说术后24 h便可以下床活动,但为预防外周小血管硬化的发生,建议适当延长下床活动的时间;患者术后卧床期间,可早期运动锻炼,主要是上肢运动,如术后4 h可运用四步翻身法进行翻身训练,术后8 h可开展创伤踝泵运动来达到促进下肢静脉回流的目的,术后1 d可运用六步下床法让患者进行下床活动,每天4~6次。第四,并发症预防。术后严密监测切口情况,做好切口部位的清洁、消毒,预防感染;术后排气后可进食流食,并逐渐过渡到半流食、普食,以清淡、易消化为主,多进食水果蔬菜,以预防便秘;对引流管进行妥善固定,指导患者早期活动,重点是下肢运动,以改善下肢血运,预防深静脉血栓形成。
1.3 观察指标
(1)比较两组患者的血压变化情况。分别于入院时、出院时,采用血压测量仪对患者的收缩压(SBP)、舒张压(DBP)进行检测。为确保检测结果的准确性,患者在检测前需静坐10 min,第一次检测完成后1 min再进行第二次检测,两次测量结果之间的差值<5 mmHg(1 mmHg=0.1333 kpa),则为有效值,取两次检测结果的平均值[3]。(2)比较两组患者的生活质量评分。采用生活质量综合评定问卷(GQOLI-74)进行评价。包括物质生活功能、躯体功能、社会功能、心理状态。分值与生活质量正相关。
1.4 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 21.0统计软件进行数据处理。正态分布且方差齐的计量资料采用(±s)表示,组间比较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用频数和百分比(%)表示,组间比较采用χ2检验。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2.1 两组护理前后血压比较
护理前两组SBP、DBP,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护理后,试验组SBP、DBP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表1 两组护理前后血压比较(±s,mmHg)
表1 两组护理前后血压比较(±s,mmHg)
SBP入院时 出院时试验组 33 152.26±7.55 112.13±5.64对照组 33 152.12±7.62 128.34±6.45 t组别 例数1.251 6.521 P 0.421 0.014 DBP入院时 出院时试验组 33 98.54±6.24 80.46±4.36对照组 33 98.37±6.42 92.64±5.32 t组别 例数1.345 6.124 P 0.419 0.021
2.2 两组生活质量评分比较
护理后试验组GQOLI-74评分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2。
表2 两组GQOLI-74评分比较(±s,分)
表2 两组GQOLI-74评分比较(±s,分)
组别 例数 物质生活功能 躯体功能 社会功能 心理状态试验组 33 58.14±3.6557.03±4.4755.34±3.4858.68±4.24对照组 33 50.18±4.2242.12±2.5446.51±3.1745.76±3.32 t 5.421 7.023 5.574 6.725 P 0.037 0.011 0.035 0.013
3.讨论
子宫肌瘤的发生率约占女性生殖系统疾病的20%~30%。但是,由于部分患者无自觉症状,甚至有的终生未发觉患病,故其真实发病率要更高。目前子宫肌瘤的病因尚未明确,普遍认为可能与激素、遗传、干细胞等因素有关[4]。子宫肌瘤的主要症状表现为下腹坠痛、痛经、腰背酸痛、贫血等。对于子宫肌瘤的治疗,需全面考虑肌瘤的生长部位、直径大小以及患者的年龄、是否有生育要求等多方面的因素,再采取合适的治疗手段[5]。手术是子宫肌瘤的主要治疗手段,但对于子宫肌瘤合并高血压患者来说,手术的风险较大,例如围手术期极易受到患者情绪的影响而出现血压异常升高的状况,从而影响手术治疗效果,不利于患者的术后恢复。鉴于此,在对子宫肌瘤合并高血压患者实施治疗的过程中,应采取有效的护理干预措施,帮助患者减轻负面情绪,减少风险因素,进而保障治疗效果、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
本次分组实验研究中,对照组接受常规护理干预,试验组接受针对性护理干预,结果发现,试验组护理后的SBP、DBP水平低于对照组。提示,为子宫肌瘤合并高血压患者实施针对性护理干预,可有效提高患者的血压控制效果。同时,试验组的GQOLI-74评分高于对照组。提示为子宫肌瘤合并高血压患者实施针对性护理干预,可有效改善患者的生活质量。分析其原因可能是,子宫肌瘤合并高血压患者普遍存在紧张、恐惧、焦虑等负面情绪,针对这一问题,为患者实施健康教育,可以使患者了解疾病相关知识,树立治愈信心,从而为确保临床治疗、护理工作的顺利开展奠定了良好基础;为患者实施心理护理,可以帮助患者减轻负面情绪,避免由不良心理而引起的交感神经兴奋,从而利于血压稳定;良好的作息指导,可以使患者在生理上达到良好状态,有利于提高患者的手术耐受性,减少手术风险;针对手术患者,术后给予血压监测,可及时掌握患者血压变化,并适当对术后治疗及护理进行调整,控制风险,同时给予饮食护理、康复指导、并发症预防等护理措施,有利于减少并发症、加快患者的术后恢复。
综上所述,针对性护理干预在子宫肌瘤合并高血压患者的临床护理中有着良好的应用效果,值得应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