腹腔镜经腹腔腹膜前疝修补术治疗腹股沟疝的效果观察
2021-06-29戴昌华通讯作者
匡 伟,戴昌华(通讯作者)
(泰州市中西医结合医院普外科 江苏 泰州 225300)
腹股沟疝在临床十分常见,男性发病率远高于女性,表现为腹股沟肿痛或牵扯痛,下坠感明显,若发生嵌顿,可导致绞窄、肠坏死等,甚至造成死亡[1]。目前,手术修补是最好的治疗方法,传统开放式无张力疝修补术操作简单、疗效确切,但创伤较大,术后恢复时间较长,更容易发生并发症[2]。腹腔镜经腹膜前疝修补术(transabdominal preperitoneal prosthesis, TAPP)是新型微创术式,能明显减少手术创伤,且修补范围广,对各类腹股沟疝均有良好应用效果[3]。本研究进一步分析TAPP治疗腹股沟疝的效果,现汇报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将2018年12月—2020年12月在我院外科手术治疗的80例腹股沟疝患者随机分为两组。观察组40例,男35例,女5例,年龄25~77岁,平均年龄(56.2±11.3)岁,直疝9例、斜疝31例;对照组40例,男36例,女4例,年龄24~76岁,平均年龄(56.5±10.9)岁,直疝8例、斜疝32例;所有患者均符合《成人腹股沟疝诊断和治疗指南(2018年版)》中腹股沟疝的诊断标准,经B超、X线等检查确诊;排除绞窄性疝或嵌顿疝、合并肠粘连或肠穿孔、腹腔内感染、凝血功能障碍等;对比年龄、性别、疝类型等一般资料比较无显著差异(P>0.05),具有可比性[4]。
1.2 方法
观察组使用TAPP,行全醉,于脐上做一小切口,置入腹腔镜和10 mm Trocar,建立气腹,维持适宜气腹压;选择在双侧髂嵴连线与腹直肌外缘的交点处作一切口,置入2个5 mm Trocar;游离内环处腹膜瓣,找到疝环口,分离腹膜前间隙及血管、输精管等解剖结构,斜疝直接剥离疝囊,直疝还需剥离腹壁,经脐孔置入补片,将其完全覆盖耻骨肌孔,展平后需超出疝环3 cm为宜,用医用生物白胶或缝合固定补片,最后用3~0可吸收线缝合腹膜,退出器械,关闭切口。对照组使用开放式无张力疝修补术,行全麻或腰硬联合麻醉,切开腹股沟处,剥离疝囊,或游离近端疝囊至高位,近端结扎后还纳,远端旷置,自内环向腹腔方向塞入补片的锥形疝环填充物尖端,适当修整充填瓣叶,确保与内环口边缘平齐,缝合固定平片;或直接将平片固定于腹股沟管底部加强后壁,最后关闭切口[5]。
1.3 观察指标
记录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术后肠鸣音恢复时间、肛门排气时间、下床活动时间、住院时间、住院费用;记录术后6 h、12 h、24 h、3 d、7 d的VAS疼痛评分;观察有无尿潴留、切口脂肪液化、血肿、慢性疼痛、低热等并发症发生。
1.4 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 21.0统计软件进行数据处理。正态分布且方差齐的计量资料采用(±s)表示,组间比较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用频数和百分比(%)表示,组间比较采用χ2检验。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2.1 两组各项手术及恢复指标比较
两组手术时间、住院费用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术中出血量、术后肠鸣音恢复时间、肛门排气时间、下床活动时间、住院时间均少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表1 两组各项手术及恢复指标比较(±s)
表1 两组各项手术及恢复指标比较(±s)
术中出血量/mL组别 n 手术时间/min术后肠鸣音恢复时间/h肛门排气时间/h观察组 40 55.02±7.35 5.21±1.04 8.53±2.29 10.25±2.68对照组 40 53.24±7.6815.32±2.6312.14±3.5614.13±3.47 t 0.795 5.007 4.414 4.425 P>0.05 <0.05 <0.05 <0.05
表1(续)
2.2 两组术后VAS疼痛评分比较
两组术后6 h的VAS疼痛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术后12 h、24 h、3 d、7 d的VAS疼痛评分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2。
表2 两组术后VAS疼痛评分比较(±s,分)
表2 两组术后VAS疼痛评分比较(±s,分)
组别 n 术后6 h 术后12 h 术后24 h观察组 40 6.04±0.82 5.23±1.02 4.14±1.36对照组 40 6.35±0.96 6.01±1.13 5.47±1.61 t 0.302 3.078 3.467 P>0.05 <0.05 <0.05组别 n 术后3 d 术后7 d观察组 40 2.92±1.09 2.13±1.01对照组 40 4.09±1.52 3.07±1.28 t 3.701 3.624 P<0.05 <0.05
2.3 两组并发症发生率比较
观察组尿潴留、切口脂肪液化、血肿、慢性疼痛、低热等并发症发生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3。
表3 两组并发症发生率比较(例)
3.讨论
腹股沟疝的发病与该部位的解剖结构有关,这一区域组织薄弱,容易在腹腔内压力作用下使得腹腔内组织移位至腹股沟内导致发病[6]。外科手术是治疗本病的有效方法,开放式无张力疝修补术是以往的主流术式,技术难度低、适应征广、利于在基层医院推广,但手术创伤较大,术后疼痛强烈且持续时间长,并发症发生率较高[7]。
TAPP已成为目前腹股沟疝的主要手术方法。其属于腹膜前疝修补法,将补片固定在疝囊内环口腹膜外,修复腹股沟区肌耻骨孔缺损,术后补片可与腹横筋膜融合,形成生物纤维组织,既能有效治愈本病,又避免了术后复发,达到显著治疗效果[8]。TAPP的优势在于:(1)微创、切口小、术后疼痛轻、疼痛持续时间短,有助于早期恢复。(2)在腹腔镜直视下操作,术野清晰,对周围组织结构的解剖分离精准,能减少周围组织误伤,提高手术效果,减少术后并发症[9]。(3)手术操作准确、便捷,还能探查有无盆腔及对侧疝病变,尤其适用于双侧疝、复发疝、隐匿疝的治疗[10]。
本结果显示,观察组在手术及恢复指标、术后疼痛、并发症发生率上均优于对照组(P<0.05)。充分证明TAPP对腹股沟疝有良好的治疗效果,能以更小的创伤确保手术操作的精准性和有效性,降低术后疼痛感,缩短术后恢复时间,减少并发症发生率,提升手术安全性,从而提高整体的手术满意度。
综上所述,腹腔镜经腹腔腹膜前疝修补术能有效治疗腹股沟疝,手术创伤小,术后恢复快,疼痛轻,并发症发生率低,符合临床微创、高效、安全的手术趋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