太冲穴平衡针结合常规针刺治疗肩周炎的效果观察
2021-06-29林琨伟甘灏云通讯作者
张 颖,林琨伟,甘灏云(通讯作者)
(1肇庆医学高等专科学校附属医院 广东 肇庆 526000)
(2广州中医药大学 广东 广州 510000)
肩周炎是骨科临床上极为常见的一种病症,主要是因患者肩关节囊及周围软组织发生病变,从而导致肩关节出现疼痛等症状,引发肩关节功能受损[1]。肩周炎高发于中老年群体,因此又被称之为“五十肩”,据临床统计数据显示,女性发病率较男性而言略高。肩周炎严重者甚至发生肌肉萎缩的现象,对患者的正常的生活造成较大影响,有临床研究报道,全球每年的肩周炎患者约占总人口的2%~5%[2-3],肩周炎已称为影响人类健康的一类疾病。本文以60例肩周炎患者为研究对象,研究分析用太冲穴平衡针结合常规针刺治疗肩周炎的临床效果,报道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全部病例样本从肇庆医学高等专科学校附属医院2018年10月—2019年8月收治的肩周炎患者中抽取60例。收治后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两组,每组各30例。观察组男性16例,女性14例;年龄39~64岁,平均年龄(52.7±3.7)岁,病程0.5~4.9年,平均病程(2.4±0.6)年。对照组男性19例,女性11例,年龄为38~60岁,平均年龄(50.3±3.7)岁,病程0.6~5.4年,平均病程(3.6±0.3)年。两组一般资料无统计学差异(P>0.05)。纳入标准:(1)所有患者均与肩周炎临床诊断标准相符;(2)患者入院治疗能自主表达;(3)患者及家属清楚知晓此次研究内容及流程,并签订相关同意书。排除标准:(1)精神异常者;(2)合并患有其他心脑血管疾病、慢性疾病以及肿瘤者等;(3)晕针者。
1.2 治疗方法
对照组行平衡针刺法治疗,针灸穴位选择健侧的太冲穴,在针刺前需对穴位周围皮肤进行消毒处理,取1寸毫针直刺患者穴位,进针深度约0.8寸,而后行平补平泻手法。治疗组则在此基础上,选取患侧的肩髃、肩贞、肩前、肩髎、阿是穴进行针刺治疗,手法同样采用平补平泻。在治疗期间,针刺后均保留30 min,每两天针灸一次,每周为1个疗程,共3次,连续治疗1个月。
1.3 观察项目与判定标准
1.3.1观察项目 (1)肩关节症状评分:采用Likert 4评分法,对患者的肩关节症状进行评分,主要包括疼痛、肿胀、受限度3个方面,分值范围0~3分,分值越高表明患者肩周炎越严重。(2)生存质量评价:采用生存质量简表(WHOQOL-BREF)对肩周炎患者治疗后的生活现状及质量进行科学评价。该量表由26个问题条目构成,包括四项领域,即环境、生理、心理及社会关系,运用查询转化表得出四项初始分值,并将其转化为百分制。该观察项目还涉及两个主观问题,各个领域分值与生存质量成正比,主要是对患者不同时间段的生存质量进行评估。(3)焦虑自评表(self-rating anxiety scale, SAS),采用SAS表,1972年由Zung编制的评价量表,主要用于对患者主观焦虑情绪的判定,共包含20个条目,评分则由4个等级组成。每个条目对应一个焦虑症状。SAS的主要统计指标为总分,将20个条目的各个得分相加即得。
1.3.2判断标准 参照中华中医药学会骨伤分会的《肩周炎诊断疗效标准》制定:患者肩周炎病症完全消失,肩关节功能恢复正常,则判定为痊愈;患者症状缓解,肩关节活动轻微受限,则判定为好转;患者病症无明显改善,肩关节活动受限,则判定为无效。总有效率=痊愈率+好转率。
1.4 统计学方法
本次研究中涉及到的相关数据,采用SPSS 16.0统计分析软件进行分析处理,符合正态分布的计量资料以(± s)表示,两组间比较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以百分率(%)表示,两组间比较采用χ2检验。P<0.05则表示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2.1 两组患者的治疗效果对比分析
在本次严重就中,观察组和对照组患者的临床总有效率分别为93.33%、73.33%,经统计学比较,差异显著(P<0.05),见表1。
表1 两组临床疗效比较[n(%)]
2.2 两组患者的临床症状评分比较
在本次研究中,观察组和对照组患者治疗前的临床症状肩周疼痛、肩周肿胀、活动受限评分无显著差异(P>0.05),治疗后观察组患者的临床症状评分显著低于对照组,经统计学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2。
表2 两组治疗前后症状评分比较(± s,分)
表2 两组治疗前后症状评分比较(± s,分)
肩周肿胀治疗前 治疗后 治疗前 治疗后观察组 30 2.57±0.41 1.29±0.28 2.24±0.39 1.30±0.35对照组 30 2.64±0.46 1.78±0.34 2.13±0.43 1.83±0.23 t 0.622 6.093 1.038 6.931 P 0.536 0.000 0.304 0.000组别 例数肩周疼痛组别 例数 活动受限治疗前 治疗后观察组 30 2.59±0.44 1.46±0.37对照组 30 2.65±0.40 1.76±0.32 t 0.553 3.359 P 0.582 0.001
2.3 两组患者的生存质量比较
在本次研究中,对照组患者的生存质量各指标与观察组患者比较,对照组低于观察组,且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3。
表3 两组患者治疗后生存质量各领域得分的比较(± s,分)
表3 两组患者治疗后生存质量各领域得分的比较(± s,分)
组别 例数 生存质量主观感受健康状况主观感受 生理领域观察组 30 4.02±0.47 3.89±0.21 98.02±1.65对照组 30 3.68±0.53 3.41±0.37 95.32±1.34 t 2.629 6.180 6.957 P 0.011 0.000 0.000组别 例数 心理领域 社会关系领域 环境领域观察组 30 83.98±2.62 48.78±6.31 97.75±6.32对照组 30 81.84±2.73 43.69±5.32 94.04±4.43 t 3.098 3.378 2.633 P 0.003 0.001 0.011
2.4 两组患者的焦虑水平比较
在本次研究中,观察组和对照组患者治疗前焦虑评分无显著差异(P>0.05),治疗后观察组的焦虑评分显著的低于对照组,且经统计学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4。
表4 两组患者治疗前后焦虑水平SAS评分的比较(± s,分)
表4 两组患者治疗前后焦虑水平SAS评分的比较(± s,分)
组别 例数 治疗前 治疗后对照组 30 44.98±7.45 37.35±3.24观察组 30 44.73±8.49 33.37±2.16 t 0.121 5.598 P 0.904 0.000
3.讨论
在传统中医学的历史进程中,并没有相关书籍记载肩周炎的病名,但从各大古书中与其相关病症的论述来看,肩周炎属于痹症范畴,其在中医中与“肩凝”、“肩痛”等症状相似。中医认为肩周炎的病机主要是由于体虚卫外不固,或年老肝肾不足,加之饮食劳倦等外因,而致气血虚弱、精气不足的基础上感受风寒湿三气,或慢性劳损、或跌扑闪挫导致肩部经络痹阻,气血瘀滞而成。中医治疗方面以中药和针灸治疗为主,但中药口服起效比较慢,而且效果不大明显。针灸治疗肩周炎方面有一定的疗效,但因患者的依从性低而存在一定的局限性。故需寻求一种疗效更佳和简单便利的治疗肩周炎的综合疗法[4-5]。
在前期研究中,笔者曾将太冲穴平衡针结合常规针刺的治疗组与单纯常规针刺的对照组进行随机对照研究,结果显示治疗组的总体有效率高于单纯针刺组,且在疼痛评分、生活质量评分方面的改善优于单纯针刺组。在此基础上,笔者再将太冲穴平衡针结合常规针刺与单纯平衡针组作比较,经研究证实治疗组总有效率高于单纯平衡针组(P<0.05);治疗后治疗组肩关节症状评分低于对照组(P<0.05);治疗后治疗组的生存质量评分高于对照组(P<0.05);治疗后治疗组SAS评分低于对照组(P<0.05)。由此证实,太冲穴平衡针结合常规针刺治疗肩周炎的效果明显,可以恢复患者肩关节活动功能,缓解患者焦虑状态,进而提高生存质量。
综上所述,在太冲施行平衡针结合常规针刺能明显改善肩周炎患者的肩关节活动功能,缓解患者焦虑状态,进而提高生存质量,效果较好,值得在临床上应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