游戏化教学在小学数学教学中的应用
2021-06-29陈姬
陈姬
摘要:我国正加大力度推行素质教育,新课程改革也在不断深入实施,游戏化教学便应运而生,这种教学方法更符合小学生的身心发展特点,有利于顺利开展课堂教学。在小学数学阶段采用游戏化教学,可以为学生创设丰富的数学课堂情境,能让学生积极自主的对数学问题进行深入探究,有助于小学生学习兴趣和数学思维的培养,促进其全面发展。
关键字:小学数学;游戏化教学;应用
前言:
数学是抽象而又严谨的一门学科,其对于小学生惯于用形象思维来说存在一定难度,使学生容易对思维能力要求较高的数学产生厌烦情绪。这要求在小学数学教学过程中要采用游戏化教学方法,将抽象、难懂的数学知识通过数字游戏的形式呈现在学生面前,让学生在游戏时将知识记牢。这样不仅可以让小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高涨,还能将数学知识变得直观形象,更好的提高数学教学课堂有效性、
一、明确游戏化教学目标
快速吸引小学生的注意力的方法虽然游戏化教学能达到,但也容易让学生难以及时把握教学重点,所以,为保障游戏化教学效果和质量,教师的首要任务就是围绕教学目标进行设计,帮助学生以自身的兴趣为出发点积极投入课堂中,更让小学生自主和高效的掌握数学知识。因此,教师应当高度关注教学目标的设置,结合学生实际情况及心理特点,来确定小学数学课堂教学目标任务。
例如,为了让学生能运用数学知识在生活中学以致用,在学习《认识人民币》时,要先明确教学目标,即让学生认识各种不同面值的人民币,了解1元=10角,1角=10分,并师道人民币的单位是元、角、分,并将人民币在日常生活中使用学会。为了使学生对人民币有更加直观的印象,教师可以在教学过程中加入有关银行存兑业务的小游戏,这更让学生明白银行的功能,并对银行的存、兑业务有所认识。让一个学生扮演银行工作人员,另几名学生扮演取钱或存钱的客戶,进行排队演示,这又提高了学生遵守公共道德的意识。教师可以对其加以认真指导,如学生在存入59元1角4分时,手里没有1角币值了,这可如何是好?教师可以逐步引导2个5分、5个2分、10个1分加起来就是1角。进而让学生进一步强化对人民币的认识。
二、设置游戏化教学情境
教学情境的创设在小学数学游戏化教学中十分重要,要让学生明白数学知识的某部分,要通过游戏来进行不断摸索和探究。如此游戏化教学才能更具有针对性及目的性,让教学效率和学生学习能力同时得到提高。多媒体的采用为游戏化教学注入了鲜明的活力,它可以在游戏之前对学生做某种提示或暗示,让游戏氛围更形象生动,既提起小学生对数学的热情,又能让游戏化教学开展的更为顺利。,
例如,在学习五年级《长方体和正方体》时,教师利用多媒体为学生以动态形式播放立体演变过程,然后就可以在课堂穿插游戏教学,让学生将立体图形画出来的同时展开丰富想象,在绘画中逐步渗透知识要点,这样不仅可以让学生的动脑动手能力有所提高,而且也更准确的把握立体图形的知识。教师可以让班级里画的最好的叫“最美绘画小能手”,画的最快的叫“光速绘画小能手”,学生在这样的气氛带动下能更愉快的学习数学知识。最后教师要点评学生的绘画成果,对他们的肯定与鼓励必不可少,让学生积极主动的参与课堂教学,让他们对学习好数学更有信心,从而使课堂效果达到最大化。
三、丰富游戏化教学内容
小学生在学习数学时,如果采用单一的教学方法将很难提高他们的兴趣,所以就需要教师对教学方法进行不断丰富与完善。同样道理,如果游戏化教学只采用一种游戏形式,时间长了就会让学生感到枯燥乏味,所以就要让游戏化教学的内容更加丰富多彩,可以是个人比赛或小组竞赛,又或者在游戏化教学应用上加以灵活设置,来提高学生参与游戏教学的热情。
例如,在学习过《分数加减混合运算》后,为了让学生针对这部分知识掌握的更熟练,教师可在课堂练习环节融入游戏,并以分组形式来进行小组排名赛,先进行限时训练。教师可根据学生实际运算能力限定时间,如限定在10分钟之内,小组合作开始运算,对教师出具的题目看哪个小组算的准确率高,每答对一题得一分。然后进行个人比赛,成绩计入小组内,像这样既给学生充分合作交流机会,又让学生在展示自我方面得到锻炼,最后教师再根据学生的准确率和课时长短进行点评,给分数最高的小组颁发教师“特制”的勋章。在教师的热切鼓励下,通过小组成员之间相互配合,通力完成,不仅调动学生全员参与的积极性,而且培养了学生的团队精神及合作意识。
结论:
总之,在小学数学教学中合理而科学的运用游戏化教学,可以让学生更积极主动地汲取知识的营养。为了让游戏化教学高效开展不受阻碍,需要教师通过明确游戏化教学目标、设置游戏化教学情境、丰富游戏化教学内容等方式,不断提高学生参与课堂教学的意识,来更高效的开展小学数学课堂教学。
参考文献:
[1]高秋芬.探析小学数学教学中游戏化教学法的应用[J].科学咨询(科技·管理),2021(03):272-273.
[2]吴宇晴.小学数学游戏化教学的策略研究[J].科学咨询(教育科研),2020(11):28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