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论新课标下小学数学应用题高效教学

2021-06-29卢珊

教育周报·教育论坛 2021年36期
关键词:新课标教学

卢珊

摘要:在重视教育的当下,国家积极推进小学教育新课程改革,在新课标教学创新的大背景下,学校和教师打破传统教学理念和方法,用于创新,以满足学生的多元化发展,培养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小学科目较为复杂,数学难度较大,应用题成为教师创新教育的突破口,本文分析了新课标下小学数学应用题高效教学当下存在的问题,以及教学策略,以满足日常教学需要。

关键词:新课标;小学数学应用题;教学

1小学数学应用题教学中存在的问题

在以往的小学数学应用题教育中,教师采用的是固定教学的方式,缺乏创新性,应用题内容本身具有单一性且远离实际,教师也通常会降低难度,告知同学们已知条件和未知条件,减少了学生思考的过程,不利于学生思维逻辑和综合能力的培养,除此之外还存在以下问题。

1.1内容单一

由于小学低年级学生年龄的限制,学生的认知水平有限,为了降低学习难度,教师在设置应用题时往往会采用图形结合文字的形式,随着学生认知能力的提高,教师会将应用题内容从图形向文字转换,最终形成只有文字的应用题,这种两种出题方式都太过单一,学生在深入了解后了解到背后的套路,发现应用题的解题思路较为固定,答案也相对唯一,不具备形式和结果的创新性,这种出题方式会使学生降低对应用题的兴趣,容易形成惯性思维,禁锢学生的思想,不利于学生提高思维能力。

1.2内容远离实际

小学数学应用题在设计问题时内容没有做到与时俱进,内容远离实际。推测原因是在新课标的改革下,部分老师还未适应新的教学要求,在设计问题是停留在以往的思路上,内容脱离实际,与当下的发展实际不相符;有的教师对学生的认知水平没有深刻的了解,设计的应用题超出了学生的理解范围,没有基于学生的能力考虑问题,导致问题晦涩难懂,学生不能与应用题中的事情感同身受,学生不具有代入感,只是硬生生的做题,难免会影响学生的乐趣,降低学生解题学习的主动性。

1.3缺乏思维培养

在教学过程中,老师的教学方式具有传统性,缺乏灵活性,教学形式封闭,缺乏开放性,不能最大限度的锻炼学生的思维能力。应用题缺乏现实意义,老师和学生简单的认为应用题仅仅是应用题,是一个数学问题,没有理解数学问题在现实中存在意义以及数学思维逻辑在生活中应用,没有起到应用题应有的作用。老师在教学中没有创立情景,直接进入教学主题,教学对于小学生而言较为突兀,没有代入到题中,老师机械的教学,学生只能机械被动的接收,以分数论高低,丧失了应用题的价值,学生思维固化,解题方式单一,没有也不敢尝试去创新,以此形成恶性循环。

2实现小学数学应用题高效教学的举措

小学数学年级段差距较大,教学的侧重点有所不同,基于学生的认知水平能力设计相应的应用题类型,面对复杂抽象的提醒,帮助学习提高思维能力,掌握科学有效的解题思路,延伸学生解题思维,与现实实际相结合,提高学生兴趣,增强学生自信心,推动学生多元化发展。

2.1采用多样化教学方式

小学教育不能仅仅局限于黑板教学的方式,在社会高速发展的今天,教师可以利用各种高科技教学方式和教学手段,提高学生的解题能力,采用多样化的教学方式,拓展学生的解题思路,提高逻辑思维能力。在面对一些抽象不易理解的应用题时,教師可以采用多媒体创建教学情景、鼓励学生动手操作、灵活多变的游戏带动等方式。例如多媒体的使用,教师可以使用多媒体进行备课,事先准备好题中的情景,烘托课堂气氛,帮助学生更好的理解题中应有之义,课件与学生进行互动,创造一种轻松愉快的学习环境,不知不觉中使学生理解解题思路;同时要鼓励学生手脑并用,俗话说好记性不如烂笔头,学生听懂了不代表自己做没问题,有时理解上可能存在偏差,在举一反三的题中,老师可以着重考察这方面的问题,考验同学们是否真的理解到位,是否会拓展解题思路,进行举一反三;若题目实在是晦涩难懂,教师可以采用游戏与解题并行的方式,将应用题与游戏想融合,设计一些新颖的游戏,激发学生的兴趣,提高学生的专注度,循循渐进带领学生在游戏中探索题的真谛,加深对应用题的理解。

2.2采用数形结合的教学方式

数形结合的思维方式并不是单单只数学题和图形相结合,它更多时候是指数学模型的构建,基于应用题内容构建起相对性的数学模型,学生在遇到相似问题时可以进行相应分析,达到快速解题的目的,以开拓学生思维。例如在教学体积问题时,圆柱的体积是一种常见问题,这种问题往往都是只有一个未知点,但对于认知水平较低的小学生来说,这足够困难,教师可以引导学生进行数据梳理,帮助学生整理思绪,启发学生后,给学生有意灌输构建数形结合的思维方式,也可以用相似度高的问题进行考察,与多样化教学方式相辅相成,帮助学生进行高效解题,培养学生逻辑思维。

2.3内容多元化,兴趣化

在教学内容上做到教学多样化还不够,应用题本身也应进行内容多元化、兴趣化创新,寻找学生的兴趣点,选择学生感兴趣的题材进行命题,以满足学生的心理需求。避免在教学中使用题海战术,在加强训练的同时要把握尺度,防止学生出现厌学心理,可以进行针对性教学,在学生感兴趣的基础上引导学生自主进行练习,发挥学生的自主能动性,增强学以致用的能力。

3小结

综上所述,在新课标课程改革的大背景下,教师对小学数学应用题进行创新,解决了之前存在的一些问题,例如内容单一,远离实际,缺乏对学生思维能力的培养,教师采用了多样化、数形结合、内容多元化的方式调动学生积极性,锻炼学生的解题能力,提高学生思维能力,使学生将数学思维带入到实际生活中,用于解决现实问题。

参考文献:

[1] 蔡雪娥. 新课标下小学数学应用题高效教学研究[J]. 速读(中旬), 2019, 000(010):108.

[2] 郭彦军. 新课标下小学数学应用题高效教学浅谈[J]. 新教育时代电子杂志(学生版), 2018, 000(015):75.

猜你喜欢

新课标教学
体现新课标 用好新教材
基于新课标的历史复习深度教学
融入情境 落实新课标 凸显地理实践力——以骑行青藏为例
基于新课标的历史复习深度教学
“自我诊断表”在高中数学教学中的应用
类比在高中数学教学中的探索
在遗憾的教学中前行
计算教学要做到“五个重视”
教育教学
对一道新课标高考题的探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