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六年级语文教学有效课堂目标的设置

2021-06-29陈志峰

教育周报·教育论坛 2021年36期
关键词:小学语文

陈志峰

摘要:新课程教学改革任务要求教师要回归教育的本质,不能一味的抓着学生的成绩不放,而是应该注重发展学生的能力,提高学生的核心素养。所以,在传统教育理念下,所形成的课堂目标已无法满足当代学生的需求。教师需要做出有效的调整,改变坚守课堂本位,深而有度,落实情感熏陶,让学生体会到语文学习的价值。

关键词:小学语文;课堂目标;教学设置

前言:回望我国教育工作开展的历史分析来看,针对于语文这一门学科所进行的改革可谓是百花齐放。即便是在素质教育的当今时代,对于语文教学也没有形成一个具体的目标或者精准的内涵。如文化语文,诗意语文,开放语文,特色语文。在乱花渐欲迷人眼的世界中,教师需要坚守语文教育的本质与阵地。以简约直接的课堂目标,诠释语文教学,升华语文教学的意义。

一、坚守本位

语文教育工作者的任务绝对不单单是让学生背诵课本中的古诗古词或者课文,而是要借助这些内容,促使学生理解文字背后的含义,提升学生的民族情怀,爱国意识,发展学生的实践能力,语言思维,促使学生核心素养的有效提高。

语文教学应该充满了人文氛围,教育氛围以及艺术氛围。在语文教学体系中,主要包含四点内容。分别为听、说、读、写。育有教育界梅兰芳职称的斯老师曾经说过,语文教育就是要带着孩子们读,要带着他们学会识字,学会写字[1]。其实语文教育很纯粹。但是由于传统教育理念的存在,让语文原本具有的魅力逐渐消散被掩盖。所以,在现代化的教育领域,小学语文教师一定要转变自己的教育思想,坚守语文教育的本质以及本位,有效发挥语文教育的价值。

以《狼牙山五壮士》这篇课文为例。在创设课程目标时,教师可参考以下4点。第一,阅读文章,找出文章中包含的生字生词,标注好读音。第二,通顺流利有感情的朗读文章,体会整篇文章所表达的情感,所讲述的故事。第三,狼牙山的五位壮士遇到了什么样的危险,他们是如何面对这些危险的。第四,书写课文后的汉字,并掌握这些汉字的正确读音,正确写法。

相比于应试教育理念下的教学目标来说,这些目标十分简单,也十分明确。按照读书识字,理解感悟的流程,逐步加强学生对于知识的掌握。这些目标紧紧的贴合了学生的实际状态,让每一个教学环节都有存在的意义。

二、深而有度

小学语文教学中,阅读是学生会无可避免接触到的任务。在整项阅读活动开展的过程中,教师与学生都是不能缺少的存在。学生需要通过阅读,了解文本内容,奠定学习基础。教师需要通过合理的引导,加深学生的理解,让学生抓住文本的本质。为了保证教学任务的顺利推进,教师也需要创设有效的教学目标,根据课程目标,有方向的带动学生。但是在创设目标时,教师一定要深而有度的对文本加以挖掘,保证所设立的目标可以满足学生的发展需求,也能够让学生在目标的驱动下真正的理解文本,读懂文本。

结合实际的教学现状分析来看,很多教师在面对加深目标深度这一点上却形成了错误的解读。很多教师会为了帮助学生找到更深层次的文本内涵,恨不得把每一个文字,每一个标点符号背后所衍生出的含义都传授给学生。课前,教师绞尽脑汁的准备。课上,却导致学生听得云里雾里。例如,在讲解《少年闰土》这篇文章时,对于小学阶段的学生来说,教师只需要让学生了解到闰土的人物形象以及闰土与作者之间的情感即可。但是却有一部分教师过度的解读,询问学生这篇文章背后衍生了什么样的道理,作者为什么要描写某些环节。甚至会用自己的成人思维去带动学生思考,偏偏要将一篇描写友情的文章解读成成人的悲剧。虽然学生能够了解到这一层面的价值理念,但是对于学生来说,他们是不是真的能够理解,能够真的形成认知便不得而知。

类似的教学情景在当今教学领域比比皆是。部分教师会为了拓展学生的思维,发散学生的意识而鼓励学生另辟蹊径,让学生在极度曲解的角度上,去解读文本,了解文本的内涵,逐渐偏离了教育的本质。

综合来说,多元解读与价值取向之间是具有平等关系的,而不是对立关系。在创设教学目标时,教师需要找准深度渗透的方向以及要点,根据学生所展现出的实际能力,设定学生可以触碰到的思维水平发展标准,不要用过度的方式拔苗助长,影响到学生原本的发展状态。

三、情感熏陶

新课程教学理念之中,教师要发挥语文教育的工具性,但也要渗透出语文教育的人文性。相比小学阶段的其他学科来说,语文是一门具有三维目标的科目。在学习的过程中,教师需要发展学生的知识能力,情感态度以及正确的价值观,以此促使学生核心素养的稳定发展。所以,在创设课程目标时,教师也需要基于三维目标的角度,加深语文教学的情感熏陶程度,利用文本感染学生的思想以及心灵,让学生能够在情感的角度上解读文本,接受语文知识[2]。

结论:综上,教学目标是让学生有計划、有方向开展语文学习任务的重要保障。但显然意见,在应试教育理念的过分渗透下,我国很多教师已逐渐忘却了语文教育的本质,所设立的课堂目标繁琐复杂,并且学生难以触碰。在新课标下,课堂目标应尽量简单,具有针对性。只有简单、针对性的课堂目标,才可以把语文的本质本色显露出来,才能够语文学科更好的坚守教育的底线以及本色。

参考文献:

[1]任丽琴.小学语文课堂教学目标的拟定[J].开封教育学院学报,2018,38(07):242-243.

[2]彭永.浅谈新课标下小学语文课堂教学目标的构建[J].教育教学论坛,2017(09):97-98.

猜你喜欢

小学语文
基于微格教研的语文阅读教学探究
基于情景交融的诗歌品读教学研究
语文课堂教学的导入艺术研究
语文教学中因势利导渗透德育探究
作文教学的有效策略探讨
践行少教多学,构建高效课堂
浅谈语文课堂的情感教育渗透
语文教学中师生互动语言沟通探析
优化朗读技巧,提升语文实效
浅谈如何培养学生的阅读兴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