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英语教学对报国自觉的理想信念教育的渗透
2021-06-29李岩
李岩
2016年在全国高校思想政治工作会议上强调:“中国的教育要明确三个问题,即如何培养人,培养什么人,为谁培养人”。三个问题的提出既是对“立德树人”该根本任务的落实给了指导方向,也是在要求所有教育工作者对教育根本问题有所思考。在全方位育人、全程育人中每个学段与学科承担着不同的角色。本文以高中英语课堂为例,主要展示了在高中阶段的英语学习中教师如何利用教材中提供的语言学习素材在语言基础知识的学习的同时引导学生形成自觉报国的理想信念。
一、理想信念教育的必要性
高中阶段是学生人格塑造,價值观形成的重要阶段。英语语言是一门以语言为载体的学科,学习材料包罗万象,无时不涉及着文化传播与碰撞。在这种情况下,基于相关话题对学生给予正确的理想信念、价值观层面的引导,培养学生文化自信与报国自觉态度是实现英语学科育人十分重要的一环。
本文的分析主要基于北师大版(2017)普通英语教科书。通常高中三年的学习会至少覆盖24个单元,分布在必修,选择性必修及选修课本中。教学涉及的24个单元中,每个单元的话题除了语言能力、思维品质及学习能力外都有文化意识层面的目标,这些目旨在引导学生形成健全的人格,积极向上的人生观、价值观和世界观。但这还不能完全回答“为谁培养人”这一问题。所以基于以上所提,要进一步引导学生将自身的健全人格,综合的能力与我国的发展,民族复兴联系起来。
高中英语教学如何通过教学渗透对学生进行报国自觉的理想信念教育,以达到让学生将自身的健全人格,综合能力与国家发展与民族复兴联系起来正是老师们在培养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下祖国的建设者和接班人需要挖掘的。
二、日常教学中理想信念教育的渗透
在文化意识层面上,学生基于所学反思自身,思考自己日常生活中的健康、不健康的生活方式,并且通过或小组讨论或独立思考的方式对自己的生活方式有所规划和改进;进而讨论未来的人生选择,并给出理由。在学生思考与讨论的过程中对报国理想信念进行自然而然的渗透,引导学生关注学习材料中人物为自身、家庭、社会及国家带来的积极影响。在产出活动中鼓励学生从这四个方面思考并回答。这样的引导方式既给学生提供了思考方向又培养学生将自身与国家的共同发展联系起来。
必修二Unit 6 The Admirable中,阅读及听力材料介绍了各民族中令人倾佩的伟大英雄们,讲述了民族英雄们促进人类、国家发展的故事。以学习内容为依托,学生通过了解各民族英雄,了解伟人们杰出的贡献;总结这些令人敬佩的人物值得学习的精神品质并分析他们是如何促进自己国家发展。
本单元的意识形态目标可以更近一步的突出。为了使学生有更深的体会,教师在设计本单元的教学中可以引入更多我国的英雄人物的相关介绍,此外,启发学生根据自己的理解思考什么人可以称为英雄;分析推动祖国的发展是否遥不可及;总结自己如何做能够为国家的发展贡献一份力量等。课堂上通过问题及活动创设情境,让学生将个人的行动与推动国家进步联系起来。
选择性必修三第七单元 Careers中。学生通过听力及阅读文本学习到社会中存在的不同职业、不同职业对技能及品质的要求以及职业存在的意义。学生分析教材中提供的各行业中成功者的特点和做好每种工作需要的良好品质。
教学活动鼓励学生结合国家与社会的需要从医生,消防员,教师,程序员等职业中选出感兴趣的职业进行了解与分享。引导学生设计符合自身实际情况的理想职业,预设可能会遇到的困难,思考应该为克服困难所做的努力。并总结该职业所需的能力与品格和从事该职业能够给社会及国家带来的贡献。
对学生的人生选择的引导在三年的英语学习中是持续的,以上呈现的三个单元分布在高一和高二的学习材料中。三个单元从不同的话题切入,文化意识目标是要促进学生达成“做正确的人生选择”的目标。但“三个问题”的提出对英语教学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学生不仅要了解、分析别人的人生选择,思考自身,并树立正确的人生选择价值观,更要思考如何“做为社会有用的人,做对国家有贡献的人”。因此课堂活动设计要有意识地进行学科育人,将育人目标融入到日常教学中,将报国自觉的理想信念教育渗透到每节课中。
三、结语
在基础教育中,英语学科一直具有一种特殊性。因为英语学科是一门跨越不同语言从而产生文化交流的课程。其课程涉及到西方文化与中国文化间的的交流与碰撞。如果在英语教学的过程中,老师或学生在体验外来文化时失去了自己的文化,就无法通过学习他国文化的经验来丰富和发展自己的文化基因,更无法构建文化自信与报国自觉。所以在英语教学活动设计中更要思考 “如何培养人,培养什么人,为谁培养人”这三个问题。教育者要根据学段特点,结合教学内容将学科育人渗透到英语课堂之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