鼓励性语言对幼儿进餐行为习惯的影响
2021-06-29陆云霞
陆云霞
【摘要】随着社会经济的高速发展,生活品质的提升,进一步丰富了“健康”的内涵,除了身体素质外,同时还包括心理健康。鼓励性语言对幼儿进餐行为习惯的影响是多方面的,有助于增强幼儿积极心理体验。本文基于对鼓励性语言对幼儿进餐行为习惯的影响分析,就如何培养幼儿良好进餐行为习惯的策略展开了探究。
【关键词】幼儿进餐行为习惯;鼓励性语言;影响;策略
【引言】幼儿进餐行为习惯,不仅直接关乎他们的身体健康,亦在某种程度上折射出了他们的其他品质,如文明礼仪。在多重因素的交织影响下,幼儿进餐时表现出了明显的个体差异,单纯的说教并不足以修正他们的行为,甚至可能会触发反抗情绪,鼓励性语言运用相当重要。
一、分析鼓励性语言对幼儿进餐行为习惯的影响
根据《课程指南》,“幼儿的能力和习惯形成是日积月累的,并反复的特点,生活教育要强调在做中培养…关注幼儿的情绪反应和情感体验。”语言不单单作为基本的信息载体,亦能够有目的地影响幼儿认知和思维过程,进而导引他们的行为习惯。同时,恰到好处的鼓励性语言表达,还能够激起幼儿的积极情感体验,为之良好行为习惯的养成提供必要的心理背景,包括被尊重、被重视和安全感等。反之,消极的语言则会打击幼儿的自尊心和自信心,甚至可能引起抵触情绪,影响师生间的和谐关系,产生反抗行为。一般来讲,幼儿良好的进餐行为习惯包括卫生清洁、文明礼仪、健康饮食等。鼓励性语言对幼儿进餐行为习惯的影响体现在多个方面,如进餐欲望、进餐行为、进餐速度等。据相关实验数據表明,进餐欲望方面,在教师鼓励性语言的积极引导下,幼儿从勉强进餐向积极进餐行为转变,占比达到了34%;进餐行为方面,基于鼓励性语言的积极影响,诸如剩饭菜、洒饭菜等行为明显减少;进餐速度方面,鼓励性语言影响下,90%左右的幼儿可在21-25分钟完成用餐。由此,鼓励性语言对幼儿进餐行为习惯的影响是积极的,且效果显著。
二、探究培养幼儿良好进餐行为习惯的策略
(一)提升教师素养
据心理学研究发现,由于幼儿的年龄偏小,自控能力相对薄弱,很容易随心所欲,且有限的认知能力,往往无法判断行为的正误,教师的科学引导至关重要。从家庭到幼儿园,幼儿经历了生活空间的转换,尤其对于初次步入幼儿园的幼儿,他们的脆弱心理、恐惧心理等感受爆发,需要教师足够的耐心与细心关怀。基于鼓励性语言对幼儿进餐行为习惯的积极影响,应引起教师的足够重视,善于从幼儿的视角看待世界,灌入浓郁的人本主义关怀,营造良好的互动对话场景,潜移默化中帮助幼儿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对此,幼儿教师要加强自主学习,不断开拓自己的知识视界,尤其掌握丰富的心理学理论,持续淬炼和提升自身综合素养,善用鼓励性语言的力量,为幼儿创造良好的成长环境。
(二)关注细节引导
幼儿进餐行为习惯养成是一个循序渐进的过程,由易到难,需关注他们的个性化心理体验,深入了解其行为差异,针对性地用语言进行鼓励,相比于说教更容易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在此过程中,教师要深入人文关怀,以幼儿兴趣为出发点,对照其行为实际,尊重他们的学习方式,增强幼儿良好行为习惯养成的内驱力。例如,教师可组织幼儿开展 “正确使用筷子”行动,通过绘声绘色的故事讲述“筷子”的由来,并设计“筷子大挑战”活动,锻炼幼儿使用筷子的能力,树立榜样典范,给予适当的语言及物质鼓励。同时,关注幼儿进餐过程,运用恰当的鼓励性语言,帮助其修正错误行为。如,当幼儿不小心洒了汤、菜时,及时给予关心“汤、菜洒了没关系,老师会帮助你处理,相信下一次你一定能够专心扶好碗。”
(三)加强家园合作
家庭与幼儿园共同织构起幼儿的成长环境,均在不同程度上影响着幼儿行为习惯。加强家园合作,从生活中的细节对幼儿进行引导和教育,将关心、关爱布满整个成长空间,循序渐进地促成幼儿良好进餐行为习惯。日常生活中,不少家长忙于工作,常常忽略了幼儿教育,尤其是长辈的溺爱,失去了最佳的幼儿教育时机,给幼儿园教育造成了不小的困难。对此,幼儿园应加强与家庭教育的联动,深刻意识到其对幼儿成长的重要影响作用,组织多样化的“进餐礼仪”“进餐行为”等亲子类活动,让家长参与到幼儿的学习、生活中去,分享科学的育儿经验,指导家长合理运用鼓励性语言,促进幼儿健康心理。同时,对于广大家长朋友而言,亦需意识到鼓励性语言的积极效用,将之有机地运用到日常幼儿教育中。
【结语】综上所述,基于鼓励性语言对幼儿进餐行为习惯的多重积极影响,教师要灌入浓郁的人本关怀,注意规范自己的言行举止,发挥榜样示范作用,并关注细节引导,运用鼓励性语言促进幼儿积极、从动心理,辅以家庭教育的引导,潜移默化中养成幼儿良好的进餐行为习惯。
【参考文献】
[1]沈微天.幼儿良好进餐行为习惯的培养策略[J].考试周刊,2018(64):187.
[2]王进.鼓励性语言对幼儿进餐行为习惯的影响[J].六盘水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04(03):85-8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