綦江农民版画在小学美术教育中的美育功能研究
2021-06-29吕瑞昕
吕瑞昕
摘 要:新时代要全面加强改进学校美育工作,就要充分發掘特色美育资源,通过小学美术教育来实现特色资源的美育功能是具有深刻意义的。针对小学美术教育所存在的问题,通过分析綦江农民版画历史悠久,极具地域文化特征,具有独特创作表现手法的特点与价值。从传授美育知识、培养美育观念、感知美、鉴赏美、创造美这几个方面来挖掘其具有的美育功能,从而推动改进和完善小学美育工作。
关键词:农民版画;小学美术;美育功能
为了进一步强化学校美育的育人功能,构建德智体美劳全面培养的教育体系,我国2020年印发了《关于全面加强和改进新时代学校美育工作的意见》。意见中指出,义务教育阶段不仅要掌握知识与技能,更要注重激发学生艺术兴趣和创新意识,培养学生健康向上的审美趣味和格调,要帮助学生掌握艺术特长。教学资源的开发要符合学生年龄特点和身心成长规律,并且能够让陈列在大地上的文化艺术遗产成为学校美育的丰厚资源,学生通过学习能够了解中华文化变迁,触摸中华文化脉络,汲取中华文化艺术精髓。綦江农民版画是具有当地特色的传统民间艺术,具有明显的地域文化特征和浓厚的乡土文化气息,表现广大农民群众日常的劳动生产生活,其中蕴含着诸多的美术元素,是非常值得去开发运用的美育资源。将綦江农民版画融入小学美术教育,有利于增强学生对传统民间艺术的兴趣,培养学生的审美素质,树立审美观念。针对小学美术教育所存在的问题,通过研究分析綦江农民版画本身的特征和价值,来更好的挖掘并实现綦江农民版画所具有的美育功能,从而推动改进和完善小学美术教育工作。
一、小学美术教育现存的问题
儿童正处于不断认识世界、探索世界的阶段,所以在小学阶段当中进行美育是非常重要的,能够奠定美感观念的基础。儿童听觉、视觉、触觉等感知觉的发展充分,想象力和情绪情感正处于不断发展的阶段。针对小学阶段学生的年龄和身心发展规律的特点,有不同的美育要求。而美术所具有的色彩形状丰富多样、饱含创造力、富有文化内涵等特征恰好符合儿童的身心发展需求,所以通过美术教育来实现美育功能是非常适用于小学阶段的,且具有很深刻的意义。
通过这样的背景我们可以看到,美术教育是提升儿童审美素养的有效途径,但是如今的小学美术教育仍然存在许多的问题。小学美术教学模式单一且缺乏特色,学校对美术教育资源开发不足,美术教学中总是缺乏新颖的内容,教师缺乏创新意识,美术课堂总是由固定的一些教学方式所组成。在实际的课堂教学中,难以把握技巧性知识的教学与文化情感上的体验之间的平衡。太过于强调绘画的方式和技巧而忽视了美术与文化生活间的联系,太过于看重美术的文化传递价值,美术课就变成了美术鉴赏,儿童缺少了实际去动手创作的过程。教师在美术教学中缺乏有针对性的引导,学生无法主动的意识到美术教育的价值。现在的儿童生活在城市里,受城市的快餐文化影响较重,缺乏对传统文化、民间文化艺术的感知。所以需要在小学美术教育中运用更多具有特色的自然、人文资源,让儿童能够接触到新鲜的特色文化,拓宽审美视野,培养审美观念。
二、綦江农民版画的特殊性
綦江农民版画历史悠久,源远流长,是重庆非物质文化遗产。在巴渝文化背景下,受到綦江地区山区地貌的特征的影响,且吸收了当地各个民族的文化特色,极具地域文化特征。农民为版画创作主题反映现实劳动生活,其创作表现手法也极具特色。
(一)历史悠久,源远流长
綦江农民版画有悠久的历史,最早可以追溯到秦朝时期,这一时期生活在綦江的古代先民们在石壁上刻画记录出当时的生产生活。明清时期,綦江人民将记录生产劳动生活的方式,由在石壁上刻画逐步转变为在木板上刻画,从而就形成了綦江木刻版画,此时的木刻版画只有黑白两种颜色。20世纪80年代是綦江农民版画崛起的时期,在这一时期綦江地区的农民生活日渐富足,他们在传统的木刻版画基础上进行创新。将传统的木刻版画发展成为先在木板上刻画再用水粉拓印的粉印版画,这样版画就具有了丰富的色彩。通过不断的发展创新改进,綦江版画变得更加简单易学,随着人民生活日渐丰富版画内容也更加多样,在版画的表现手法上也更加随心所欲。因此很快就在綦江农村传播开来,綦江人民通过版画来体现日常生产生活实践,逐渐形成了如今的綦江农民版画。如今的綦江农民版画创作题材也都取材于真实的生活,体现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和乡村振兴等,反映着綦江农村的发展。
(二)独特的创作表现手法
“綦江农民版画在具体的艺术表现手法上与中国画论主张的创造意象、讲究气韵、带有浓厚的主观色彩等要素一脉相承。”[ ]綦江农民版画并非写实派而是抽象派,具有浓厚的乡土气息。更为突出的特征是版画的创作极具个人感情色彩,具有鲜明的个性。创作者注入强烈的情感,往往大胆的运用色彩,并且又能做到自然大方毫不违和。儿童能够体会到其中强烈丰富的情感,通过色彩运用又能够充分发挥想象力。綦江农民版画的大部分作品,采用简笔画的手法创作。“对人物和动物的刻画大多采用简单的粗线条来勾勒,圆形、长方形、三角形等简单图形是构图的基本元素。人物的整体形象和动物的大致轮廓仅寥寥数笔便成形。”[ ]简笔画的整体结构比较简单,适合儿童着手进行创作,儿童能够在短时间内上手制作版画。
(三)极具地域文化特征
綦江是以山地为主的地貌,山川秀美,景观众多,版画中有关风景的刻画体现了巴渝地区独特的地理特征。有汉族、苗族、彝族、土家族等16个民族聚居在綦江地区,版画融合了当地民风民俗,具有浓郁的民族特色。
三、綦江农民版画在小学美术教育中的美育功能
綦江农民版画具有的艺术文化价值体现出民族民间艺术之美、中华传统文化之美。版画不能粗暴的直接运用于小学美术教育中,应该经过筛选整合提炼出适合儿童的部分,将綦江农民版画转化为适合小学的儿童版画,打造特色美术课程,从而实现在小学美术教育中的美育功能。E433A834-802A-4B32-A1D0-0F48DCBE96D3
(一)传授美育知识,培养审美觀念
版画运用于美术教育比起传统的美术课程,内容更加的新颖,形式更加多样,更能够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学生通过教学过程中进行创作实践,掌握版画先在木板上雕刻出图画,再拓印而成的创作技能,熟悉关于綦江农民版画包含的传统民族乡土文化。在互联网时代背景下,小学阶段的儿童也能够通过互联网接收到纷繁复杂的网络文化,这些网络文化有好有坏。但儿童的鉴别能力还不足,容易受到不良文化的影响,形成不良的审美观念。版画在小学美术教育中具有培养学生美育观念的功能,教师通过解释版画“美在哪里?为什么美?”这种类型的问题,让学生看到真正具有价值的美,引导学生形成正确的美育价值取向。
(二)感知美
学生能够从綦江农民版画中明显的感知到劳动美,因为大量的版画都体现出劳动的快乐以及劳动之后丰收的喜悦。教师可以引导学生感知版画中表现的劳动人民在不同的节气耕作的景象,通过分析色彩运用感知到画面整体鲜艳明亮,进而感知到艺术之美。通过对人物面部表情和肢体动作夸张的描绘,感知到人民对耕作的热情与对劳动的喜悦。利用好綦江农民版画中所体现出来的劳动元素,还能够发挥出加强美育与劳动教育相融合的功能。针对有的学生感知能力比较弱的情况,将版画运用于小学美术教育能够提升学生的感知能力。要提升学生感知力就要增加学生与被感知事物之间的联系,让学生将情感注入其中,所以让学生充分发挥主观能动性,去实际的创作版画是尤为重要的。版画比起单纯的绘画更有难度,学生在创作过程中通过不断的学习去克服制作版画所遇到困难,每一个细节都是自己设计,每一个步骤都是自己亲手完成。当学生成功创作出版画作品时会获得极大的成就感、满足感,从而感知到自己亲手创造的美。
(三)鉴赏美
綦江农民版画的表现手法在简单传授绘画技法的基础上,大量吸收了当地民族民间美术技法,诸如在民间广为流传的木雕、石刻、布贴、挑花、木板年画、剪纸、蓝印花布等表现手法[ ]。教师在进行教学的时候可以适当安排一些拓展延伸,学生学习版画不仅仅局限于常见的绘画,还可以欣赏到更多的民族民间艺术。綦江农民版画作为一种传统民间艺术,“承载着民众的生存方式、风俗习惯等,蕴涵着当地人的人生观、价值观和审美观”[ ]。学生学会通过鉴赏传统民间艺术之美,包容的看待对地区各民族不同生活方式与风俗习惯,拓宽学生的审美知识面,从而提升学生将来对更多艺术形式的鉴赏能力。教师要注重引导学生把握其中积极向上的因素,培养学生建立以核心价值观为标准去鉴赏美。
(四)创造美
由于綦江农民版画的创作题材都是来自于现实生产劳动生活,创作版画能够随心所欲,约束条件比较少。教师鼓励学生观察生活,引导学生将生活中有趣的事物创作成版画,比如街边的餐馆烹饪美味的事物,在学校中欢乐的学习生活等等许许多多的生活场景都可以成为版画的素材,灵感来源丰富。培养儿童从能够发现生活中的美,发展到能够运用自己的主观意识对现实物质进行加工从而创造美。儿童对版画产生浓厚的兴趣之后,再经过不断加深对綦江农民版画的学习,可以将版画发展成自己的终身特长。不仅能够使得这项传统的民间艺术得以传承,还能在继承中创造,在传统版画的基础上创造出新的美。
参考文献
[1][2] 杨钊,杨义.稚拙淳厚 夸张浪漫——论綦江农民版画的艺术特征[J].四川戏剧,2007(3):114-117.
[3]洪颖.辩与识:中国农民版画的定位与实践刍论[J].民族艺术,2014(3):141-145.
[4]王胜选.民间美术在小学美术教育中的功能探究[J].教学与管理,2014(21):116-119.E433A834-802A-4B32-A1D0-0F48DCBE96D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