家庭教育中,不和孩子讲“大道理”
2021-06-28张明明
张明明
家庭教育中,父母要站在孩子的立场换位思考,要用爱去接纳孩子的情绪,与孩子一起分析问题,找到解决问题的方法,智慧地纠正孩子的行为。叶圣陶先生认为,家庭教育的作用甚至永远超过学校教育。因为“家庭久,学校暂”,孩子大部分时间是在家庭中度过的。家长教育子女本身是事业的重要组成部分,是作为一个成人的基本义务和责任。
一、案例简述
女儿想去同学小思家玩,小思同意了,可是小思的奶奶却委婉拒绝,女儿的奶奶听出了小思奶奶的想法,让女儿不要去她家玩了,以后有时间再去。但女儿坚持要去,并在公园大声哭泣。哭声引来周围人询问原因,奶奶觉得女儿很任性。
二、理解心情,安抚情绪
奶奶生气地告诉我这件事,女儿趴在沙发上,有点难为情,偷偷观察着我的表情。我将女儿抱起,她两腿坠着,像用筷子挑不起来的麦芽糖。
“妈妈理解宝宝,没去成小思家,多失望呀。”女儿低着头,双手叠起。两根大拇指像熊二一样绕圈圈。
“宝宝啥时候会大拇指绕圈圈了,一、二、三、四、五…….”我故意惊喜地数着。她的嘴角掠过一丝骄傲的微笑。
“爸爸同意我去小思家玩的。” 女儿觉得任性哭闹有理可据。
“我们都同意你去小思家里玩,你觉得奶奶同意吗?”
“同意的,以前奶奶就带我去小思家里玩过。”
“那今天没去成,你觉得是谁不同意?”
“小思的奶奶。因为小思的奶奶说下次吧,就在这里玩吧,明天再去我家吧,天都黑了。”女儿开始看我的眼睛,里面有些失望。
“我的女儿能听出来画外音了,画外音就是小思奶奶说就在这里玩吧,下次再来我家玩,其实她的意思是今天……”
“今天别来我家了。”女儿突然又嘀咕着说,“哪有那样的奶奶呀!”
三、推测原因,换位思考
安抚了孩子的情绪,此时也愿意与我交流了,那我们就要进一步聊了。
“那我们再想想,为什么小思的奶奶会这么说。”
“我不知道。”
“这样吧,我们来个比赛,看谁想的原因多。我先来一个——”
“不行,我先来!可能是我去她家玩,把她家弄得很乱,她奶奶还要整理,多麻烦呀,就不想让我去了。”
“如果这样的话,下次怎么办呢?”
“不弄得那么乱了。”
“该我了,我觉得可能是小思的奶奶带小思一整天很累了想歇歇。”
“不会的!可能是她奶奶想着在厨房做饭,我们在客厅玩会磕到碰到,不放心。”
“很有可能!该我了,可能是小思的妈妈上夜班,去的话会影响她休息。”
“可能是的吧!我觉得也可能是小思的奶奶刚拖好地,我们去的话会弄脏的,她还得再拖,那多累呀……”
女儿一言我一语就这么来了三四个回合。我看得出女儿心情好多了。
爸爸回來了,奶奶又给爸爸告状,爸爸说:“听说上次你去小思家玩,你俩把她家黑色的茶几上弄了很多颜料,小思的爸爸打了小思一通。”
想到女儿说的原因,看看,她还是知道问题在哪里的,也很高兴女儿知道下次怎么解决这个问题。
四、问题分析,经验反思
一般来说,当孩子的言行不符合亲人的期待(孩子不听话)时,如果我们只是想通过说服或者发火训斥甚至打骂,让孩子听话,这些方式对抽象思维能力还没有开始成熟发展的孩子,是难以奏效的,因为孩子缺乏理解这些“大道理”的生理基础及思维基础。如何让孩子理解“道理”是一项技术,那该怎么办呢?
(一)用孩子的眼光看问题。6岁的孩子还处于情感易变、比较外露,控制力差,行为表现以自我为中心,显得非常幼稚,有时很任性的阶段。在培养孩子的社会行为的同时,我们要站在孩子的立场看待问题。孩子的世界,一就是一,二就是二。如果,大人不站在孩子的角度看问题,就可能会觉得孩子怎么这么不懂事而吵骂,虽然这样也会让孩子屈服可能下次也会改正,但这种做法,会让她羞愧。羞愧是能量的最低级,大人不要通过让孩子知错羞愧等方法来解决问题,这样会降低孩子能量,再者,这也是保护孩子的自尊心。
(二)接纳情绪,纠正行为。我们的情绪平复,去理解孩子的心情,就容易与孩子共情,孩子可能不在乎自己做的对错,有时她也知道对错,她更在乎的是理解不理解她的感受,她当时知道是错的,为什么还要那么去做。孩子更多在乎的是我的感受,而不是对错。
正确的思维方法比答案更重要。我们无条件接受孩子的任何情绪,但是我们不能无条件接受孩子的任何行为。孩子没有心想事成,是什么原因造成的,那么以后怎么解决这个问题,或者怎么补救这个问题是后话,孩子还想不到这些,这是我们大人要具备的问题解决意识。我们在引导孩子思考问题、解决问题,这才是最重要的,把问题当做教育契机,这个过程也在培养孩子思考问题、解决的问题的能力。
(三)讲道理,有妙招。给孩子讲道理是大人惯用的方法,但并不是最有效的方法。孩子心情平静时讲道理。孩子情绪稳定时讲道理,有助于孩子交流,并分析问题,孩子会更愿意听进去。在孩子情绪激动或低落时,讲道理是比较不适宜的做法,甚至会起到反作用。
简明扼要地讲道理。道理不用说得多,当涉及到原则,或者必须要做的事情,只需要言简意明地说“必须做”“时间到了”等即可;有余地的,可以让孩子去选择怎么去做,他也会感受到事情有余地,父母尊重他。所以,道理不用说得多,简明扼要更有力量。
以身作则地讲道理。父母在面对孩子做错事情上讲道理,不如自己将“道理”做出来。父母做出来,不但可以让孩子看到该怎么做,还可以增强父母的权威性。只讲不做,孩子不服气的。一个总刷抖音的父母是没办法给孩子讲自律的重要性的,一个不阅读的父母也没办法让孩子热爱阅读的。所以,想让孩子把道理听进去,不如,让孩子看进去。让孩子明白道理最好的方式,就是用行动证明你的道理。
教育,应该是是关怀备至地、深思熟虑地、小心翼翼地触及孩子的心灵。在教育孩子时,我们不仅需要对孩子有无条件的爱,还需要智慧地处理问题,怎么做比做什么更重要。这样,才能讲孩子的问题变成教育的契机。“父母应该是教育专家”,叶圣陶先生这句话对父母提出了最基本的要求,也是高标准的要求,因为,儿童不仅仅是儿童,家庭教育,不仅仅影响在家庭。
(本文系江苏省教育科学“十三五”规划课题《叶圣陶家庭教育思想与“城乡结合”九年一贯制学校特色家庭教育建设研究》(立项编号YZ-b/2016/15)研究成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