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2+3”模式下中高职英语课程衔接的思考

2021-06-28罗火英

广西教育·B版 2021年1期
关键词:英语课程课程标准中职

【摘 要】本文基于“2+3”模式下中高职英语教学的目标与需求,分析中高职英语课程衔接现状,论述中高职英语课程衔接的对策,提出统一英语课程标准、形成梯度性的课程内容、强化教材整合、优化课堂教学模式、增强师生交流、实现科目考核机制的贯通性、实行统一化管理等教学建议,为中高职英语教学提供参考。

【关键词】“2+3”模式 中高职衔接 英语课程 现状 对策

【中图分类号】G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0450-9889(2021)02-0048-03

随着我国社会经济发展逐渐和国际接轨,高素质的英语应用型人才需求越来越大,升学成为越来越多中职学生的选择。在职业教育改革背景下,全国各地都在积极尝试多种形式的中高职衔接,其中以“2+3”五年制分段培养模式尤为突显。中高职衔接主要是课程的衔接。英语课程是一门基础性课程,不仅要求学生掌握良好的英语语言应用基础,还要求学生培养良好的文化素养、提升人文素质。中职学生只有强化对英语课程的重视、打好英语基础,才能够在高职教育中快速跟上教学节奏,适应高职教育的发展。由于不同中职学校在教育水平、教育资源以及师资力量等方面相差悬殊,当前中高职英语课程衔接主要存在课程设置不连贯、课程标准不统一等问题。针对这些情况,为了进一步提升中职学生的综合职业能力,使其在将来的就业中更加适应社会需求,必须加强中高职英语课程的衔接,对课程标准、内容、目标等进行有效统一,以节约教育资源,提升职業教育的综合水平,为“2+3”分段培养模式的有效实施创建良好的实施环境,从而为社会经济发展输送更多合格的技能型高素质人才。

一、中高职英语课程衔接现状

(一)课程设置不连贯

英语课程是一门基础性课程,学生只有在前期具备良好的学习基础,形成一定的基础知识积累,才能在高职教育中迅速进入学习状态。但是在实际的中职教育中,很多中职学校对英语课程的开设不重视,仅仅在学生入学的第一年作为公共课程开设,甚至有的中职学校根本就没有开设英语课程。这种课程设置上的不连贯性,导致学习内容严重脱节,非常不利于高职英语课程的正常推进,学生在学习过程中比较吃力、英语能力得不到实质性的提升。

(二)课程标准不统一

课程标准主要包含课程性质、目标、内容、实施以及评价等指导性信息,是对教学效果进行综合性评价和考核的主要依据。虽然中高职院校都在英语教学中设置自己的课程标准,但是由于缺乏课程衔接的意识,在设置课程标准时双方没有进行有效沟通和交流,导致中职学校和高职院校的课程标准出现比较大的出入,使中高职英语课程衔接没有可以依据的凭证。具体体现在三方面。

1.目标缺乏层次性

科学合理的课程目标对中高职英语课程的有效衔接具有重要的指导作用,能够为其实施效果评价提供依据。但就目前来看,一是中高职英语课程教学目标不明确,只是较为笼统地概括为听、说、读、写等应用能力的培养,对具体的教学实施、文化素养、语言能力等方面的教学效果与要求没有给出具体的规定;二是中高职院校在制订教学目标时彼此之间缺乏沟通,在目标设置上尚未达成统一意见,致使教学目标缺乏层次性,在具体的教学实施过程中不利于学生英语文化素养的培养。

2.教材内容缺乏衔接性

中高职院校的英语教材类型多样、形式不一,不同的学校在选用教材时,对内容的选取标准不一。有些中职学校选用省编教材,有些中职学校选用国家规划教材;而在高职院校中,也分为两种:自编教材和高职公共英语教材。如果中职学校和高职院校之间不形成联动合作机制,容易出现教材内容不能衔接、教学内容重复的现象,严重打乱了学生的正常学习节奏。

3.课程评价缺乏贯通性

完善的课程评价是英语课程教学的重要环节,能够对课程教学实施的效果进行有效的判断,进而为今后的课程改进和优化提供依据。课程评价的形式是多元化的,包括定量和定性两个层面。当前我国还没有统一的中职英语教学评价机制,所以中职学校都是结合自身情况,利用过程性和终结性考试对课程教学效果进行自主评价;而高职院校除了以上两种方式,还利用英语应用能力等级考试以及大学英语四级考试等进行评价。

二、中高职英语课程衔接的应对策略

(一)统一英语课程标准

改变以往中职学校和高职院校各自制订课程标准的局面,形成科学合理的课程管理制度,鼓励中职学校和高职院校彼此沟通联系,共同商讨课程标准的制订,并积极鼓励教师、学生代表、高星级饭店管理人员等一起参与课程标准的制订。课程标准主要包括目标、内容以及结果。其中目标标准主要是针对培养什么样的人才而设置的教学要求,需要结合国家以及社会发展需求制订统一的人才培养标准;内容标准是输入性指标,主要针对教学过程中学生学习什么样的知识和技能等提出要求;结果标准是输出性的指标,是对目标标准的实际践行效果提出要求。在中高职“2+3”分段培养机制中实现英语教学目标以及教学内容的有效衔接,符合学生循序渐进的学习规律,对提升学生的综合应用能力具有重要意义。在制订具体的课程标准之前,学校要对高星级饭店运营与管理专业学生进行调查,了解和掌握其对英语教学的诉求;认真详细地对比分析中高职英语教学大纲内容,对内容上不衔接的部分进行整理归纳;积极汲取优秀的职业教育先进经验,实现英语课程标准和专业课程以及岗位需求的有效衔接。

(二)形成梯度性的课程内容

中职教育和高职教育在学历层次上存在比较大的差异性。中职教育主要是为了学生能够更好地接受高职教育而开展的基础性教学,因此其教学内容比较简单,只是进行英语基础能力的培养;而高职教育主要是对职业学生的进阶性教育,学历层级相对较高,教学内容在深度和广度上具有一定的拓展性,学生需要掌握高级饭店运营和管理相关的英语应用能力。由此可见,中职英语和高职英语的课程内容在一定程度上存在一定的贯通性。因此,在进行课程内容设置时,要从全局出发,保持两者之前的梯度层级关系,对中职和高职教学内容进行细致化设置。

(三)强化教材整合

选择合理统一的教材是中高职英语课程衔接的重要基础。中职教育主要是培养技能型和应用型人才,因此在进行英语教学时,需要和职业技能有效融合。这就要求教师在选择教材时,根据“2+3”教学模式的需求,结合学生的知识掌握程度以及教材内容的难易程度进行灵活性、合理性的选择。此外,教师还要注重结合职业技能的需求,对教材内容进行适当的创造性处理,实现语言教学和高级饭店运营与管理专业的有效融合,将英语教学和学生的岗位诉求衔接起来。同时,选择的教材要具有层次性,在教学难易程度上呈现层级上升的模式。

(四)优化课堂教学模式

一是全面了解和掌握高星级饭店运营与管理专业学生的具体情况,根据实际情况制订合理的教学模式,提升教学的针对性和有效性;结合学生在英语学习中的薄弱点,突出教学重点。二是深度分析和整理中高职两种教材的内在联系,对中职教材中的脱节内容进行补充教学,实现学生在英语听、说、读、写能力上的有效衔接。三是结合学生的性格特点以及接受心理等,采取多样化和灵活性的教学形式,迎合青春期学生的心理需求。例如,教师可以利用分组竞赛的方式,吸引学生充分参与英语课程教学;也可以利用中高职学生喜欢玩游戏的心理特点,创设英语教学情境,寓教于乐,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四是充分利用信息技术手段,如UMU学习互动平台、微课、视频、音频、手机等,在互联网条件下,设置在线互动环节,用PPT方式呈现上课内容,使课堂有声有色,吸引学生积极参与课前、课中和课后的学习,让英语学习的主旋律变成学生的交流、合作、展示和分享,使学生体验到英语学习的成功和快乐。

(五)增强师生交流

教师是中高职英语衔接工作的主要实施者和践行者。英语教师的教学观念和教学方式对整体的衔接效果有直接的影响。一是教师要紧随时代的发展需求,积极转变教学观念,对教学内容和教学形式进行创新和优化,结合学生的职业需求以及心理诉求,在教学中为学生创设真实的职业情境,让学生在一定的语言环境中,强化英语语言应用能力,实现语言教学和职业技能的有效融合;二是教师要走到学生群体中去,和学生创建平等和谐的师生关系,加强情感交流,切实了解学生的心理动态变化以及英语学习需求,以提升课程教学效率、提升学生的课程参与积极性;三是教师注重转变教学方式,对学生保持温和的态度,保护他们的自尊心和自信心。

(六)实现科目考核机制的贯通性

当前由于中职学校对学生的英语考核方式比较单一,不能和高职院校进行有效的衔接。因此,为了实现中高职考核方式的一致性,要积极推行中职学校多元化的考核模式,将语言能力测试和英语职业能力测试有效融合,实现对学生学习效果以及知识掌握程度的综合性评价。与此同时,利用现代化的网络信息技术,构建信息共享教学平台,让学生进行在线预习、课堂参与、考试等,并将其相关的结果数据作为过程性考核的标准之一,实现对中高职学生的全面评价。

(七)实行统一化管理

中职学校和高职院校形成平等的合作关系,在彼此沟通的基础上,委托相同的教研室对英语课程衔接工作进行统一化的管理。通过这种方式,为中职学校和高职院校英语教师之间的交流沟通搭建一条完善的渠道,实现对教学工作的统一规划,更好地共同协商教学事宜。此外,为了确保中高职英语课程衔接工作的顺利进行,要积极发挥职能部门的作用,给予一定的制度保障和经费支持,为其创建有利的条件。

綜上所述,随着我国职业教育改革的逐渐深入,实施“2+3”五年制教学模式逐渐成为职业教育的发展趋势。为促进中高职英语课程衔接工作的有效实施,中高职学校要对实际问题进行深度研究,制订科学合理的应对策略,为中高职英语课程衔接工作的顺利开展创建良好的条件和氛围,为职业院校学生综合职业技能的提升奠定坚实的基础。

【参考文献】

[1]赖秋香,邱凤秀.“2+3”五年制模式下中高职英语课程衔接路径探析——以学前教育专业为例[J].闽西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20(2).

[2]陈甜.中高职衔接升学制度存在的问题及对策浅析——以广西中高职衔接“2+3”升学制度为例[J].高教论坛,2019(9).

[3]黄小钊.中高职衔接背景下“2+3”学生的教育管理工作探究[J].广西教育,2019(3).

[4]黄小娥.中高职衔接“2+3”合作办学模式的基本思路与长远机制[J].教育教学论坛,2017(25).

[5]刘凯.中高职衔接“2+3”教育模式下控制测量课程教学改革探析[J].广西教育,2017(7).

[6]徐政坤,倪士勇.实施“2+3”中高职衔接的探索与实践[J].职教通讯,2016(21).

[7]周佩秋.中高职衔接“2+3”人才培养模式实施策略[J].教育与职业,2016(9).

[8]黄菲.中高职贯通培养模式下英语课程衔接的思考[J].科教导刊(中旬刊),2015(10).

[9]方玉琴.基于中高职教育衔接的英语课程体系建构研究——以机电类为例[J].现代职业教育研究,2014(1).

[10]张秀珊,魏铃.浅析中高职英语课程衔接的现状及对策[J].英语广场(学术研究),2013(9).

注:本文系南宁市中等职业教育教学改革项目“‘2+3模式下中高职英语课程衔接的实践与研究”(编号:2019B08)的研究成果。

【作者简介】罗火英(1978— ),女,汉族,讲师,研究方向为英语教学。

(责编 罗汝君)

猜你喜欢

英语课程课程标准中职
广州市教育局邀请专家深入解读《义务教育劳动课程标准》
“课程思政”下中职《基础会计》的教学改革
大学英语课程思政建设及实践路径
基于OBE理念的综合英语课程形成性评价机制研究
新疆中小学和中职学校全面开学
关于开辟版块答疑解惑的通知
新课程标准下的计算教学怎样教更有效
多媒体技术助力中职美术教学
中职数学作业批改中的问题及对策
Problems and Measures for English Teaching Assessment in Primary and Junior Middle Schoo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