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中职学前教育专业地域文化课程构建探析

2021-06-28黄影华

广西教育·B版 2021年1期
关键词:童谣中职幼儿园

【摘 要】本文阐述中职学前教育专业构建地域文化课程的必要性,从地域文化主题、形式与内容的确定,地域文化资源的收集、整理与利用,地域文化活动环境的营造与材料的准备,地域文化活动方案的设计与实施等方面提出课程构建策略。

【关键词】地域文化课程 中职 学前教育 构建

【中图分类号】G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0450-9889(2021)02-0046-02

2017年1月,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印发了《关于实施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传承发展工程的意见》(以下简称《意见》),提出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教育应贯穿国民教育的始终,在考虑学生认知发展规律和教育教学规律的基础上,循序渐进地把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内容全方位、多层次地融入教育的各个环节。《意见》着重强调了启蒙教育和基础教育,提出以幼儿、小学的教材为重点构建中华文化课程和教材体系,并制作绘本、儿歌等中华传统幼儿读物的意见和建议。地域文化是中华传统文化的重要构成,将地域文化融入课堂是传承与发展我国优秀传统文化的主要途径。

一、中职学前教育专业构建地域文化课程的必要性

学前教育质量与幼儿教师职前培养息息相关。在我国,培养幼儿教师的任务主要由各类院校学前教育专业来承担。中职学前教育专业在读学生的教育是幼儿园职前教师教育重要的一环,通过调研发现,很多幼儿教师地域文化的知识储备不足,人文素养参差不齐,要将地域文化融入幼儿教育教学,加强教师地域文化知识储备势在必行。中职学校学前教育专业作为幼师职前教育的重要一环,必须重视对学生人文素养方面的培养并将其付诸教育教学实践,其中的一个有效途径就是在中职学校学前教育专业开设地域文化课程,让学生系统地进行学习。

二、中职学前教育专业地域文化课程构建策略

(一)地域文化主题、形式与内容的确定

《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试行)》中提出“充分利用社会资源,引导幼儿实际感受祖国文化的丰富与优秀,感受家乡的變化和发展,激发幼儿爱家乡、爱祖国的情感”。我国幅员辽阔,各地经济发展的状况和教育条件不尽相同,且各地区的教育资源也有较大差异,地方特色十分明显。文化的适宜性是地域文化课程的特点,幼儿教育活动内容的选择应体现本土化特点。学前教育要因人制宜、因地制宜,充分考虑地区差异、文化差异以及儿童之间的个体差异,发展适合不同民族、不同地区的幼儿园课程,这是传承和发展本土优秀文化的有效途径。

笔者所在学校地处北部湾地区,历史悠久,民间民俗文化丰富,有众多非物质文化遗产。但并不是所有的地域文化资源都适用于学前领域的课程,要选择贴近幼儿生活、内容健康积极、教育要素全面、易于操作、适宜本地域幼儿成长的优秀民间文化资源或素材。为此,我们在为本校学前教育三年级学生开设的地域文化课程中确定了以下五个文化主题:海洋文化、刘冯英雄文化、坭兴陶、白话童谣、采茶戏。这五大主题涵盖地理、历史、人文、艺术等领域,比较全面地体现了钦州本土特色。除此之外,还需设计学生或幼儿感兴趣、易于接受、能够顺利完成学习任务的内容,促使不同层次的学生或幼儿在一定程度上认识本地域文化。

以海洋文化为例,我们确定了“三娘湾的传说”“海洋精灵白海豚”“神奇的贝壳”三大教学活动主题,分别在语言领域、科学领域、艺术领域组织和指导学生开展活动方案的设计与实施。学生参与度很高,提出了很多好的设想,如在活动中渗透德育教学,引导幼儿爱护海洋生态,树立环保意识,并结合当前热点将垃圾分类引入教学中。

(二)地域文化资源的收集、整理与利用

确定主题后,便开始进行地域文化资源的收集、整理与利用。围绕学前教育活动主题及学习目标,教师可以结合本班学生或幼儿的实际情况,引导学生在教师和家长的指导下通过资料查询、调查走访、田园采风、社区活动等形式,参与搜集与主题相关的地域文化资源素材。

以刘冯英雄文化为例,我们组织学生在周末参观三宣堂(刘永福故居)、冯子材故居,到钦州市图书馆阅读刘冯二人的传记并分享读书心得。在这个过程中,学生对自己耳熟能详的英雄人物及其事迹有了更加直观生动的了解,对他们来说,家乡的两位民族英雄不再是一个符号,而是有血有肉的人。在此基础上,学生提出了自编绘本《寻找历史的足迹》作为教学载体,即选取刘永福和冯子材一些具有代表性的英雄事迹,用儿童能理解的语言进行叙事,然后配上绘图。在学生实习期间,我们选取了距离三宣堂最近的某幼儿园指导学生开展实践教学,组织幼儿参观三宣堂后再为其讲述原创绘本。从课后对幼儿的回访中能明显感受到,幼儿对家乡的英雄人物充满敬仰与自豪。这表明,选择适宜的地域文化进行素材整理与重组,更有利于教学活动的开展。

(三)地域文化活动环境的营造与材料的准备

营造良好地域文化活动环境与氛围,可以帮助学生和幼儿直观感受本土文化,加深对本土文化学习内容的理解。各种地域性材料的投放,可以激发学生对地域文化进行再创造的热情,引导学生创新本土优秀文化教学的内涵与形式,使地域文化焕发新的活力。

以坭兴陶为例,钦州是泥兴陶之都,笔者所在学校又开设有坭兴陶专业,配备有与坭兴陶配套的活动环境、师资队伍、实践基地,这为学校学前教育专业学生在坭兴陶文化主题方面的学习提供了得天独厚的条件。学校为学前教育专业三年级学生开设陶艺设计课程,让学生在实训室里体验拉坯捏泥的乐趣,教师还将学生亲手捏制的各种坭兴陶器具放进窑里烧制,在这个过程中学生感受到坭兴陶文化的魅力,也增强了对本土文化的自信和热爱。在此基础上,结合幼儿的实际情况和陶艺课程本身的特点,教师指导学生编制坭兴陶艺活动方案,如针对小班艺术领域活动,制订幼儿园陶艺课程的目标。(如表1所示)

(四)地域文化活动方案的设计与实施

学前教育专业课程中的地域文化活动方案设计与实施,应充分考虑学前教育专业学生及幼儿对本地域文化的认知程度、身心健康与学习发展特点,合理设计活动流程。所选取的地域文化内容、操作技能的难易程度、活动领域的方向把握与指导都要在可以熟练掌控的范围之内,以下以白话童谣为例进行阐述。

笔者学校所在的钦州市语言种类繁多,粤语是本市使用最普遍的语言,在本地又被称为白话。因此,就钦州的童谣而言,白话童谣占绝大部分,但并非所有的童谣都适用于幼儿园。我们首先指导学生筛选和改编一些主题健康、适合幼儿身心发展规律、贴近幼儿生活的童谣作为领域主题活动的内容。在实施白话童谣主题活动时充分利用其灵活性和趣味性,在五大领域充分发挥其教育价值。在不同的领域,同一首童谣各有侧重点。如《落雨大》,可以运用到语言领域“念童谣”中,锻炼幼儿的语言能力,使幼儿感受童谣的韵律美;也可以运用到艺术领域“画童谣”中,激发幼儿的想象力,培养幼儿的审美情感和绘画技巧,陶冶幼儿的艺术情操。在白话童谣主题学习中,教师要引导学前教育专业的学生进行深入思考,让学生认识到,童谣不仅仅可以运用于幼儿园专门的教育活动,还可以渗透于幼儿的日常生活,如自由活动时的自发吟唱、游戏活动时的内容、亲子活动中的律动等。

对学前教育专业的学生和工作在一线的幼儿园教师而言,在专业课程的学习与教育教学实践过程中提高自身地域文化基本素养,深入挖掘和整理适合本地域幼儿园教育活动特点的地域文化素材,加强地域文化资源与学前教育专业课程教学活动的融合,有效推进生活化、游戏化的幼儿园地域文化活动方案的设计与实施,增强幼儿对本地域文化的关注和认知,是开展幼儿园本土特色文化教育资源利用、传承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有效方式。

【参考文献】

[1]张克顺.浸润·发展:中国优秀民间文化与学前教育实践[M].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18.

[2]陈庆文,谢清理.广西本土文化走进幼儿园[M].桂林: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2016.

注:本文系2019年度广西职业教育教学改革立项项目“园校共建中职学前教育专业地域文化课程的研究与实践”(编号:GXZZJG2019B011)研究成果。

【作者简介】黄影华(1985— ),女,广西钦州人,教育学硕士,讲师,研究方向为幼儿园课程与教学实践。

猜你喜欢

童谣中职幼儿园
“课程思政”下中职《基础会计》的教学改革
快乐童谣
新疆中小学和中职学校全面开学
爱“上”幼儿园
多媒体技术助力中职美术教学
中职数学作业批改中的问题及对策
想念幼儿园
幼儿园私家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