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高中思想政治课落实劳动教育:何以可能

2021-06-28杨永山

文理导航 2021年16期
关键词:高中思想政治课劳动教育必要性

杨永山

【摘 要】思政课是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关键课程,通过高中思想政治课对学生展开劳动精神、劳动思想以及劳动能力的培育,有助于推动高中生综合发展以及社会文明的不断进步,是创造美好未来的重要方式之一。故而,在高中思想政治课教育教学过程中,科任教师应当有效整合各种教育资源,把学科教育内容和劳动教育实行结合,制定符合学生内心特点与发展规律的探索活动与实践活动,协助学生明确劳动最光荣、最伟大的良好观念,进而激发高中生的劳动自主性和劳动热情。故而,立足于高中思想政治课落实劳动教育面临的问题,提出高中思想政治课落实劳动教育的可行性策略,以供参考。

【关键词】高中思想政治课;劳动教育;必要性;问题;策略

自新中国成立以来,国家非常重视学生们的劳动教育,倡导用劳动教育推动学生综合发展。在现代教学倡导提升学生核心素养的条件下,对学生展开劳动教育能够彰显时代发展的必要性。劳动教育主要囊括三种,一种是劳动观念教育,第二种是劳动技能教育,第三种是劳动知识教育,并且高中思想政治课身为一门非常重要的德育教学课程,对培育现代高中生劳动理念具有非常重要的价值作用。

一、高中思想政治课落实劳动教育面临的问题

(一)教师培育目标模糊

当前高中思想政治课落实劳动教育的开展进程中,科任教师对劳动教育具有的价值以及教育目标认识较模糊,科任教师在实际教育教学进程中始终占领主导位置,其自身专业素养、知识储备以及言行举止均会对高中生形成非常重要的影响。根据相关调查得知,一些科任教师缺乏对劳动教育价值的清晰认识,有甚者把劳动看做惩罚高中生犯错的一种方式,将打扫教室、捡操场垃圾等活动作为对高中生的劳动惩罚。事实上,在学校引导高中生展开劳动,是持续提升自身动手操作能力、生活能力以及创造性思维的有效方法,属于一件非常光荣伟大的事情。惩罚的主要目的是为了让高中生认识到自身错误之处,从而养成正确的行为认同。而教师此种行为,让高中生打扫卫生与其他劳动体罚方式就是对劳动教育主要目的以及价值意义的错误认识,在这一进程中,高中生自尊心受到严重打击,形成厌恶劳动、讨厌劳动的不良情绪。其次,在相关调查访谈中向教师提问,是否有意识、有目的增强劳动知识内容的教学,进而有效培育学生劳动精神。然而,根据教师的回答能够得知大多数思想政治课科任教师对教材有关劳动教育层面的内容仅仅是看作一种文化知识教授给高中生。基于此,能够从侧面反映出科任教师以及学校轻视劳动教育的教授,进而使劳动当做惩罚手段或者娱乐手段被逐渐异化。故而,提升学生劳动精神、培育高中生吃苦耐劳、坚强不息精神即应当增强教师团队建设、强化科任教师劳动知识综合素养,提升教师对劳动价值以及劳动作用的认可。

(二)教学手段单一落后

所谓教学,即指教师的教授与学生的学习,属于师生互动沟通的一个过程,根据相关调查得知,诸多高中生觉得教育手段单一落后,缺少对应的实践活动。而且,教学形式又被称之为教学模式,身为活动程序以及方法论体制存有相应的有序性与可操控性,任何一名教师均具有自身的教学风格。然而灌输式教学模式与填鸭式教学模式依旧是当前我国思想政治课科任教师惯用的手段。众所周知,思想政治课程属于一种理论性极强的学科,将科任教师作为主体的以往课堂教育手段必然会对高中生的注意力以及学习自主性形成不利影响。教师在实际教育教学过程中,往往是简单的向学生教授知识,学生被迫的接纳教师所讲解的各种理论知识,变成知识的一个搬运工。如此不仅无法充分激发高中生学习兴趣,提升学习成效和学习质量,而且还无法协助高中生进一步了解劳动的价值意义。针对劳动教育知识教授而言,其属于一种实践性以及劳动精神价值教授均比较强的知识教学,故而如果想在思想政治课堂教学中将劳动知识渗透到高中生内心中,则应当转变教学方法,应当将教材中存有的劳动教学内容作为主题,围绕对应教育目标展开设计,让教学手段伴随实际教育内容进行不断转变,进而在思想政治课堂教学中加强劳动教育的目的性和针对性。

二、高中思想政治课落实劳动教育的可行性策略

(一)重视议题教学,拓展思维空间

议题教学是现代新课程标准提倡的一种全新教学模式,主要是由议题、知识、情景与任务这四个要素组成。所谓议题教学,注重高中生在深度学习过程中发展自身高阶思维与逻辑能力,培育政治认同、思想精神、法律意识以及公共参与的良好学科素养。灵活运用议题教育,能够推动高中生在议题探索过程中学习到各种劳动知识、劳动能力,应用科学正确思维展开进一步思考、客观分析劳动现象,全面整合人和劳动存在的关系,充分认识到劳动属于人类的一种本质活动,培育出不仅具备劳动技能,而且还具备积极向上劳动心态的良好素养。比如在教授《弘扬劳动精神与投身创新创业》这一内容是安排小护士及伟大职业这一议题,安排三个课题,分别是小护士-责任和义务;小护士-就业和选择;小护士-創新和发展;教师利用现代多媒体设备播放“90后护士的担当”这一视频让学生进行仔细观看,在视频分享感想环节体会到职业虽小责任为大,真正认识到劳动就业具有的作用及意义。在招聘护士环节,充分理解社会新时期对各种人才的需要,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世界观和就业观,进一步探究解决就业问题的可行性路径。在创新发展环节,加强对创新创业理念的认识。根据议题教育,能够强化高中生发展劳动理念,可以将个人的成长发展与国家社会的人才需求展开密切融合,为个人日后劳动职业作出妥善选择,为我国党即人们的社会主义建设事业做好充足准备。

(二)选择劳动故事,丰富课程资源

恰当选择我国传统优质故事,充分发掘劳动素材,例如精卫填海、愚公移山以及大禹治水等,使高中生在学习我国传统民族文化具有的勤劳勇敢、励精图治、发奋图强中自主发扬与传承我国民族精神。选择具有代表性的红色革命故事,比如水缸的秘密以及草原英雄小姐妹等,这些故事中存在的勤劳勇敢、艰苦奋斗的革命精神充分激发高中生把坚定不移的爱国之情、强国之志、报国之行的信念渗透到未来的劳动奉献过程中。精心挑选社会主义革命以及建设改革时期的优秀劳模故事,比如铁人王进喜与人民的好书记焦裕禄等等,在这一发展时期出现抗洪精神以及两星一弹等多种伟大精神,不断鼓舞激励高中学生,感染他们继承与弘扬前辈精神,为投身于我国发展建设做好充足准备。

(三)依靠社会课堂,增强教育深度

思想政治课若想让理论知识观点和实践生活经验进行密切融合,应当使高中生在社会实践历练过程中体会到真理具有的力量和价值。根据社会教学课堂,注重亲自感受劳动教学内容,展开马克思主义劳动观教学。学校可以开设专门课程或者运用节假日时间组织高中生进入到社会课堂,进入到劳动实践学习基地,亲自参加各种生产服务,出力流汗,获得真实有意义的劳动体会,明确职业意识和职业观念,充分了解社会劳动人员的付出和辛苦,体会劳动需要被人们尊重,培育艰苦奋斗、吃苦耐劳的良好劳动品质,掌握浓厚的劳动情怀。比如,可以参加社区建设以及志愿者服务,培育高中生劳动主人翁意识以及社会责任意识,提升其参加社会实践能力和生活水平。其次,可参加定价方案、社会企业经营方案与书写学生提案等,体会用创新思维创造出的劳动成果建设国家、惠及人们的自豪感和成就感。思想政治课依靠社会教学课堂,在劳动实践过程中使高中生培养积极向上的劳动态度以及劳动精神,感受到劳动实现人的具体价值,理解生产过程中劳动存在的关系,充分激发自主服务他人和社会的美好情怀。

(四)转变家长观念,提高劳动意识

家庭教育在高中时期的教学中具有非常重要的价值作用,其是高中生最容易接受以及不知不觉影响高中生的一种教育。而且,由于家庭教育长时间忽略劳动教育理念的根深蒂固,当前家长应当充分认识到劳动教育具有的重要作用,改变教学理念,对高中生展开基础劳动教学。另一方面,大部分家长因为自身年少吃过很多苦,参加过诸多劳动活动,待自身家庭条件提高后,出于对自己孩子的爱护,极少让孩子参加活动,此种爱护是能够理解的,然而需要掌控在合理的范圍内,基础劳动以及必要劳动需要让孩子参与,培育其动手操作能力,唯有如此才可以让孩子在日后更好、更快乐的生活。

三、结束语

综上所述,劳动教育是素养教学的关键组成部分,素养教学侧重学生的综合发展,劳动教育即是学生综合发展的主要内容。高中思想政治课程有诸多劳动教育内容,能够教授给高中生最基础的劳动理念以及劳动知识,这是高中思想政治课程特有的教育优势。基于此,应当全面发挥这些优势,对高中生展开劳动教育,从而有效弥补学校劳动教育短缺的问题。

【参考文献】

[1]王晓南.劳动教育融入高中思想政治课教学存在的问题及对策研究[D].信阳师范学院,2020.

[2]张胜辉.提升高中思想政治课教学实效性的对策研究[D].洛阳师范学院,2020.

[3]刘美娟.高中思想政治课培养学生政治认同研究[J].中国新通信,2019,v.2117:182-183.

猜你喜欢

高中思想政治课劳动教育必要性
高中思想政治课中渗透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的方法
探讨农村小学学生的管理工作
马卡连柯劳动教育思想对儿童劳动教育的启示
新课改背景下高中思想政治课有效教学研究
电气自动化在电气工程中的应用
养老金入市的必要性与风险分析
苏霍姆林斯基的劳动教育思想的原则
小学英语教育的必要性及其教学方法研究
提高学生阅读能力,增强学生应用题解答水平
浅论高中思想政治课中分层教学的实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