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历史“二环五步”教学方法实践研究
2021-06-28李炳秀
李炳秀
新课程背景下,课堂教学以生为本,体现人文关怀,注意学习兴趣和学习能力的培养,重视学习过程中的自主、合作、探究,培育学生的学科素养。我在初中历史教学过程中,为提高课堂效率,打造高效课堂,培养学生学习历史的兴趣和历史素养,注重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和优秀革命传统的传承,培养家国情怀,使之形成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历史观,针对新授课、复习课、讲评课的特点,探索和实践了“二环五步”课堂教学方法。
一、理论依据
1.布鲁姆的掌握学习理论
学生的差异与他们以前的学习水平和受到的教育质量有很大关系。只要创设适合学生特点的条件和情景,運用适合的教学方法,几乎所有的学生都能掌握教师传授的知识和技能。只要教师有耐心、爱心,关爱全体学生,帮助学生找到适合的学习方法,他们都能够学会。
2.戴尔的学习金字塔理论
“听讲”是效率最低的一种学习方式。依据学习效果,效果从低到高依次是“听讲”、“阅读”、“示范”、“小组讨论”、“做中学”、“教别人”或者“立即运用”。
金字塔理论认为:学习方式中团队学习、主动学习和参与式学习效果最好,也就是“教别人”或者“立即运用”效果最好。
3.林格伦的教学交往观点
教师鼓励班级中的全体学生,包括教师本人都要来回交往,生生互动、师生互动,让每一个人都成为学习活动的参与者、行动者、合作者,并给予其更多成功的体验,教学效果最好。在课堂教学中教师和学生之间只发生单向交往,学习效率低,教学效果最不理想,也最不可取。
二、准备工作
1.实行小组合作学习。根据学生学习成绩、学习能力、性格特点等因素合理搭配,将全班学生均衡分成若干学习小组(每组6—8人为宜),统一给学生编号,选出一名学习成绩优秀、组织能力强的学生任组长,带动小组完成学习任务。
2.运用星级小组评选激发学生学习积极性。每节课根据学习小组课堂综合表现,如预习任务完成、课堂合作及成果展示、课堂检测评比、学习习惯及纪律等,评定课堂表现最优秀的两个学习小组为本节课“星级小组”,当堂公布给学生,并把评选结果填写在《星级小组统计表》中,适时进行奖励。
三、课型模式
(一)新授课
“二环”:自学,展示;五步:定标自学—合作交流—展示点拨—精讲总结—达标检测。
1.自学环节
第一步:定标自学
上节课向学生发放本节课学案,布置学生课前预习,上课开始让学生明确本节课学习的目标,提出自学要求(自学要求包括自学内容、学习方式、时间限制等)。学生明确自学目标后,依据学案主动学习,独立思考,对知识点圈点勾画,把简单易懂的内容学会,在学案上完成,不能解决的疑难问题标记出来,提交小组讨论。教师根据学生的学习情况,适时点拨、指导带有共性的疑难问题。
第二步:合作交流
各组学习组长组织本组同学积极交流探究,解决各自在自学中遇到的疑难和困惑,对小组内解决不了的问题,组长提交给老师或全班同学解决。教师在各小组合作学习期间,及时发现和掌握各小组共性的解决不了的问题,做到心中有数,对各小组在认真积极的探究中能够解决的问题,教师要放手留给学生解决,防止不经过认真思考合作探究的问题留给老师。
2.展示环节
第三步:展示点拨
(1)以小组的形式展示学习的成果,可以运用多种形式进行交流展示。组内成员团结协作,可以互相补充,也可及时修改,把小组最好的合作成果展示给全班同学和老师。不同小组之间既要竞争又要互相学习借鉴。教师要为表现突出的小组及时予以鼓励,给小组“记星”,体现小组的集体荣誉感,培养学生之间的合作意识。
(2)老师既要做导演,也要做助演。把握好节奏,调控好全局,点拨、引导,及时评价,创设学习、竞争的情景,依照教学目标掌握好学习方向,做好导演。对不到位的地方予以补充,对重点、难点进行强调,做好助演。学生能够解决的问题,教师尽量让学生解决,教师不包揽一切。
(3)对某位历史人物,某历史事件作出评价,也可让学生分为正反两方,采取辩论赛的方式,正反两方提出论点和论据,教师及时给予点评,养成学生正反两方面思考问题的习惯。
第四步:精讲总结
引领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归纳,理清知识的前后联系和脉络结构,总结解决问题的思路、方法、规律,培养学生总结反思的良好学习习惯。突出学习过程的情感体验和历史知识的前后衔接与联系,突出德育教育,突出培养学生正确的价值观和人生观,达到在历史教学过程中既要传授知识、培育家国情怀,又要培养具有唯物主义历史观的社会主义合格接班人的目的。
第五步:达标检测
(1)针对学习内容,既要重视基础知识,又要突出教学重点,突破教学难点。
(2)进行巩固和变式练习,选取的练习题,可以来自教材的改编,也可来自资料改编、借题发挥或个人原创。
(3)学生完成后,组内或组间交换批阅反馈,教师予以点评、指导,强调规范答题。课后教师把学案收齐批改,作好作业批改记录,及时掌握学情、教情,为下一节课做好针对性的教学准备。
(二)复习课
“二环”:自学,展示;五步:自主梳理—合作释疑—展示反馈—精讲归纳—达标测评。
1.自学环节
第一步:自主梳理
课前教师安排下一节课的复习内容,教师提出要求和复习的目标,学生依据目标对知识点进行梳理整合,画出思维导图,将知识系统化、网格化。画思维导图的过程就是思考的过程,就是梳理和巩固知识的过程,逐渐会使学生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和自学能力。
第二步:合作释疑
导学案中教师要分层次精心设计题目:摘录典型例题;搜集平时作业,测验中的典型错误,设计针对性训练题;对历史典型题多换一种问法,让学生换一个角度思考问题,使学生养成解决问题的灵活性。学生在自主完成题目的基础上,小组内交流学习成果或将自己不能解决的问题提交小组讨论。
2.展示环节
第三步:展示反饋
各小组把本组问题写在黑板上向全班提交。全班同学自由展示,各小组展开竞争,竞争解疑答难,教师适时评价激励,作好“记星”的记录,对存在的问题适时点拨引导和总结。
第四步:精讲归纳
教师根据学生展示反馈的情况,确定本节难点、疑点,进行重点讲解,难点突破,让学生在解题中体会知识的运用,采取一题多解、一题多变、拓展、拓宽,培养学生的应变能力,提高学生的解题技能技巧,提高学生综合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归纳总结的能力。
第五步:达标测评
针对本节课复习内容设计几个易错或普遍存在或拓展性问题当堂测评,要求学生限时独立完成测试题,可当堂评价,同桌进行纠错,然后讨论得出正确答案,也可课后教师批阅。教师要通过学生对问题的解决情况,进一步了解这节课的复习效果,对存在的问题设计补救方案。
(三)讲评课
“二环”:自学,展示;五步:分析评价—自主矫正—合作释疑—展示归纳—梳理巩固。
1.自学环节
第一步:分析评价
教师在全批全改、掌握学情的前提下,实事求是的给予评价。好的及时表扬鼓励,不好的及时纠正。根据学生试卷上暴露的问题,有的放矢地确定目标,指出方向,使学生带着目标进行学习,学习更有方向性和目的性,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第二步:自主矫正
发放答案,让学生结合参考答案自改,自改的过程注意答题的规范和文字的书写,反思为什么出错?是什么原因导致的?以后如何避免?针对以上“三问”,追根溯源,找出问题的症结所在。人人建立错题集,常翻常看。
第三步:合作释疑
自改过程中,学生不能解决的问题,提交小组合作解决,仍有疑问的,在交流过程中,做出标记。教师巡视各组讨论,掌握情况,及时调控。
2.展示环节
第四步:展示归纳
组长将本组未解决的问题反馈给老师和全班同学。教师只点拨思路和方法,引导学生自我解决。此环节要重点突破,不可面面俱到。对出现错误较多问题再次训练,使其进一步做到举一反三,触类旁通。
教师自己或引导学生对本套试题考查的知识点以及存在的问题进行反思归纳,拓展性的理解掌握知识,进一步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和反思能力。
第五步:梳理巩固
针对答题情况,对错误较多的地方,完成针对性的练习题,选取的练习题应是重点错题的变形或延伸,以期达到巩固强化的目的。
总之,作为教师,我们要不断学习,不断更新知识,深刻认识和把握党的教育方针政策和教材的本质,在历史教学中,找好与重大时政的结合点,讲好中国故事,在潜移默化、润物细无声中培养学生正确的历史观、价值观、人生观。以“立德树人”为目标,传承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和革命传统,弘扬英雄精神,强化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培养祖国的建设者和接班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