陶行知生活理论在初中历史教学中的实践
2021-06-28严方晔
严方晔
【摘 要】陶行知生活理论虽然是近代提出的教育理论,但其内涵仍然符合现代教育的发展趋势。教师在初中历史教学中要密切联系学生的生活经验,激发其学习兴趣,调动学习积极性,引导学生自主分析、思考和探索历史现象,揭开历史问题的神秘面纱,在提升教学效果的同时也能锻炼学生的各项能力,为其今后的学习和发展奠定基础。
【关键词】陶行知生活理论;初中;历史;内涵;应用策略
陶行知先生提出的生活理论的核心是“生活即教育”,他认为教育和生活二者你中有我、我中有你,是无法完全分割的,教师要做的就是提供生活化资源,或者创设生活情境,营造和谐、开放的课堂氛围,让学生在熟悉的环境中感悟历史、收获知识和提升能力。本文分析了陶行知生活理论的内涵,并根据自身的实践经验总结了该理论在初中历史教学中的应用策略,以期通过生活与教学的有机结合提升学生的课堂学习效果与历史核心素养。
一、陶行知生活理论的内涵
作为我国伟大的人民教育家,陶行知先生提出了许多值得推广的教育理论,生活理论就是其中之一。生活理论具体可以分为三个方面:其一,“生活即教育”,陶先生认为教育蕴含于生活之中,学生在生活中的收获也是教育的一种;其二,“社会即学校”,是“生活即教育”思想在学校与社会关系问题上的具体化;其三,“教学做合一”,是“生活即教育”在教学方法问题上的具体化。以上三方面内容关系密切,既相互融合,又存在制约关系。作为生活理论的核心,“生活即教育”指将现实生活作为一种教育,其核心就是生活,生活的过程就是教育的过程,教育随着生活而进行,脱离了生活的教育将无法充分发挥教育作用。
如今我们处于信息化社会,虽然先进的现代技术大大改变了我们的教育模式与方法,但教育的根本始终如一,即在实际生活的基础上开展的教育才是真正的教育。需要注意的是,生活理论并不是要求一味地围绕生活开展教育,事实上,陶先生认为“以生活为中心”的教育是不可取的,这种情况下的教学是没有生机和活力的,自然也难以激发学生的兴趣。教师在平时的工作中要经常学习,丰富自己,不断总结实践经验,在生活理论的指导下在课堂中引入生活元素,营造活跃的学习氛围,让学生通过分析、思考和解决问题提升学习效果,锻炼各项能力。
二、陶行知生活理论在初中历史教学中的应用策略
(一)以生活教育理论为指导,培养学生的辩证思维能力
随着时代的进步,科学技术的发展日新月异,极大丰富了教师的教学方式与学生的学习方法。如今除了黑板、粉笔等传统教具外,教师还可以利用多媒体技术等丰富教学内容,为学生创造良好的学习环境,提升学习效果。在初中历史教学中运用多媒体技术可以将原本时代久远、远离我们生活的历史事件以照片、视频等形式呈现在学生面前,拉近历史与学生的距离,同时也能降低学习难度,帮助学生理解历史问题。除此之外,教师还要结合陶行知生活理论展开教学,引导学生联系实际生活获得历史感悟,从而形成良好的思维方式与思维习惯,能更加深入和全面地剖析历史事件,提升分析能力和辩证思维能力。
比如,讲解活动课《秦始皇功与过的辩论》时,教师为了让大家深入思考,充分培养其辩证思维能力,教师运用多媒体展示了货币、度量衡和文字统一前后的对比图片,以及现在的灵渠、长城与阿房宫遗址等的照片,让学生从当今时代的角度思考,秦始皇所实行的制度和采取的一系列措施在现代社会还有什么意义,帮助其更加全面地了解秦始皇,了解这一部分史实,达成深度学习的目标。
(二)以生活教育理论为指导,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三观
教书育人是每一位教师应当承担的职责,历史教师也不例外。以生活教育理论为指导开展初中历史教学能有效避免教育与生活相脱离,拓宽教学空间,使历史教学的功能得到充分发挥。学生在学习过程中锻炼的能力和形成的个人素质会体现在生活以及今后工作之中,教师要引导学生透过历史感悟人生,体会和学习历史人物的品格,让学生在不断地熏陶和感染下逐渐形成健康的人格与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和世界观。教师要将历史教学与生活相结合,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调动其学习积极性,促使学生自主参与到课堂之中,思考历史问题、探索历史知识,结合平时生活中看到的新闻、人物、事件等分析历史事件。
教师在教学实践中,可以向学生拓展讲解历史人物的故事,让其分析人物的品格、精神等有哪些值得学习的地方,对我们的生活、学习和工作有什么启示等,引导学生形成乐观向上的人生态度,为其全面发展打下良好基础。比如,讲解《春秋战国的纷争》时,教师用对联引入新课,提问学生自己了解到的春秋战国人物都有谁。待学生回答后,要求其继续思考,并进行小组交流,讨论人物有什么精神和品格,我们可以向他学习什么。例如越王勾践,学生纷纷各抒已见,有的说勾践忍辱负重、能屈能伸,有的说他韬光养晦、发愤图强,有的说他有恒心和毅力,卧薪尝胆,能受旁人所不能忍受之苦,还有的说他深谋远虑,能从全局出发而不是只看眼前,而且不会因一次失败而轻言放弃。另外,教师还可以展示一些其他的春秋战国时期的成语故事,如一鸣惊人、退避三舍、围魏救赵等,让学生分析历史事件或人物品格,感悟其中的人生道理。
(三)以生活教育理论为指导,激发学生的家国情怀
陶行知先生非常有远见,他的生活理论对于教学的改革与创新有着重要的指导意义。以生活理论为指导开展初中历史教学时,教师不能单纯地向学生灌输知识,要求其机械记忆历史事件,而要让他们通过文字了解背后的历史故事,丰富学习体验,获得生活感悟。
比如,讲解《第二次鸦片战争期间列强侵华罪行》时,教师可以借助多媒体设备展示以其宏大的地域规模、杰出的营造技艺、精美的建筑景群、丰富的文化收藏和博大精深的民族文化内涵而享誉于世,被誉为“一切造园艺术的典范”的圆明园旧照以及被英法联军洗劫圆明园,抢掠文物,焚烧后变为一片废墟的圆明园遗址图,用鲜明的对比带给学生视觉震撼。引导学生总结过去我们落后的原因,了解如今生活的来之不易,培养学生的民族自豪感,让他们能“借古鉴今”,发愤图强。
综上所述,陶行知生活理论至今仍然对各个阶段和学科的教育教学工作有着重要的指导意义。在初中历史教学中,教师要结合生活实际创设真实情境,培养学生的辩证思维能力;联系历史引起学生的情感共鸣,增强其生活感悟,从而促使其形成健康的人格与正确的三观;回顾中华民族几千年的发展历史,激发学生的爱国之情,培养其家国情怀,引导学生树立为祖国繁荣昌盛而奮斗的信念。在生活理论的指导下深化初中历史教学,提升课堂教学质量。
【参考文献】
[1]马明霞.初中历史生活化教学策略初探[J].甘肃教育,2018,(13):117.
[2]沈志伟.陶行知生活教育思想与初中历史教学[J].文教资料,2019,(10):190-191.
[3]王贺强.浅论生活化教学让初中历史课堂更精彩[J].中国校外教育(上旬刊),2018,(3):139,14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