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创新实验在高中化学教学中的应用探究

2021-06-28陈浩

成才之路 2021年17期
关键词:创新实验高中化学应用

陈浩

摘 要:提高学生的科学探究与创新意识是化学学科核心素养的培养目标。因此,在高中化学教学中,教师可积极优化化学教学模式,开展以化学实验为主的多种探究活动,重视教学内容的结构化设计,以此激发学生学习化学的兴趣,促进学生学习方式的转变,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构建高效化学课堂。

关键词:创新实验;高中化学;教学模式;应用;策略

中图分类号:G633.8 文献标志码:A文章编号:1008-3561(2021)17-0134-02

科学探究是进行科学解释和发现、创造和应用的科学实践活动,提高学生的科学探究与创新意识是化学学科核心素养的培养目标。教师可通过开展创新实验,激发学生学习化学的兴趣,促进学生学习方式的转变,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本文结合教学实践探究创新实验在高中化学教学中的应用意义及应用策略。

一、创新实验在高中化学教学中的应用意义

1.可以改变传统的化学实验教学模式

受“应试教育”影响,部分教师在化学实验教学中以理论知识讲解为主,很少进行实验操作,或代替学生进行实验操作,课堂教学模式比较单一。这种教学模式不利于调动学生的自主学习意识,不利于学生学习、理解化学知识。而教师通过转变教学理念,创新化学实验教学模式,可培养学生勤于实践、善于合作、敢于质疑、勇于创新的科学探究与创新意识。

2.有利于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创新能力

教师在化学实验教学中通过合理创新教学模式,可以营造轻松的学习氛围,激励学生在理论知识的支撑下积极参与实践活动,从而不断提升学生的化学学习自信心,拓展学生的思考方式。在这种教学模式下,学生能发现和提出有探究价值的问题,能从问题和假设出发,依据探究目的设计探究方案,能运用化学实验、调查等方法进行实验探究,多角度、动态地分析化学变化,并运用化学反应原理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创新化学实验的教学模式也有利于加强师生、生生之间的互动,有利于教师及时了解学生的学习需求,从而有针对性地制订下一步教学计划,继而进一步提升学生的创新意识及创新能力。

二、创新实验在高中化学教学中的应用策略

1.积极营造创新氛围

高中化学课程的知识点比较多,难度比较大,因此,教师可积极创新实验教学模式,营造优质的创新氛围,让学生多角度开展化学思考,不断培养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同时,积极整合课堂各教学环节,形成良性互动,潜移默化地带动学生探究新知识;优化教学流程,根据学生的学习情况制订教学计划,调整教学节奏,以此缓解学生的压力,挖掘学生的潜能,不断提高学生的学习效率。例如,在教学“维生素和微量元素”一课时,教师可以利用生活中常见的水果进行相关实验内容的启发,借助多媒体设备展示相关实验过程,再通过任务驱动法让学生在实验中寻找问题答案,总结出维生素的常见类型,了解维生素C的结构和在人体中的主要功能,掌握其物理性质中的溶解性和化学性质中的还原性,逐步强化对本节教学重点的理解。

2.注重培养学生的综合素质

化学知识在生活中的应用为化学实验提供了极大的实施空间,有助于学生联系生活实际,灵活运用所学知识形成化学思维体系。同时,学生在化学实验的操作中,从实验器材的準备到实验过程的实施,再到观察不同化学物质出现的化学反应,可以加深对化学知识的理解,并将化学知识与其他学科知识有效整合在一起,进而不断提升学习能力。例如,在进行煤的干馏实验时,学生从得出的物质中发现煤炭资源的重要性,其产生的焦炭中的沥青可用于道路建设,碳可用于冶金。这就可以让学生认识到合理利用资源的重要意义,只有进一步研发出替代资源,才能保证人类生活的有序进行。同时,也能让学生形成节约资源、保护环境的可持续发展意识,并从自身做起,采取简约适度、绿色低碳的生活方式。

3.更新教学理念,重视实验教学

在高中化学教学中,教师要不断更新教学理念,认真分析教材内容和教学目标,不断提高自己对化学实验的重视程度,以此创新课堂教学内容,提高化学课堂教学效率。部分教师对化学实验有这样的误解,认为化学实验会占用较多的课堂时间,影响理论知识的讲授,于是把应开展的实验以讲解的方式教学,或以自己的操作代替学生的操作。很显然,这种教学方法不利于学生深入理解化学知识。教师要结合学生现阶段的学习水平,分析教材内容,本着激发学生学习兴趣的前提开展适当的化学实验,从而促进学生学习方式的转变,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构建高效化学课堂。例如,在教学“基本营养物质”时,为探究食物中糖类和蛋白质的特征反应,教师可以让学生用身边的事物作为实验材料,如土豆、面包,将碘酒滴到上面观察实验现象,然后在此基础上进一步开展相关知识的学习。

4.尊重学生差异,实施分层教学

高中阶段学生的学习能力逐渐提高,但差异性也客观存在,有的学生对于课堂教学内容吸收得很快,而有的学生对新知识的理解较慢,并存在一定的畏难情绪。对此,教师要及时观察学生的学习情况,可针对不同学生的不同学习需求进行分层教学,在了解学生基础的前提下,引导不同的学生学习不同的化学内容,以此帮助学生树立化学学习自信心,满足学生的多样化学习需求,适应学生未来发展。对于化学基础较好的学生,教师可以让其担任实验小组的组长,带领学生开展相关实验,对于基础较弱的学生,可以让其记录、总结实验流程,从而加深对实验过程的理解。同时,鼓励学生进行积极互动,让学生通过交流沟通发现化学学习规律,提高化学学习效率。例如,在教学“有机化合物”时,教师可以让学生分组、分层进行甲烷与氧气的反应实验。各小组长按照教师讲解的实验流程合理分配组员的实验任务,分解实验步骤,从而让每个学生都参与其中,并有所收获。

5.理论结合实际,加强知识理解

有的学生对抽象性强的化学知识理解得不透彻,并产生畏难情绪。因此,教师可鼓励学生观察身边的化学现象,并用化学实验加以解释,从而加深学生对教材知识的理解,并拉近学生与化学知识之间的距离,不断提高化学学习水平。例如,在教学“金属的化学性质”时,教师取一小块金属镁让学生观察其表面的光泽和颜色,然后切开,让学生观察其在空气中的反应,再将这一小块金属镁点燃。学生可以看到其发出耀眼的白光,放出大量的热能,燃烧后出现了白色的固体,并有白烟冒出。据此,学生总结出镁作为一种轻质碱土金属的化学性质是极为活泼的。为提高学生的理解力,教师可以引导学生进一步探究烟花的化学原理。烟花在空中发出色彩绚丽的光,离不开镁、铝等的作用,这也是其在燃烧过程中能量转换为光能的反应。以生活中的实例开展实验教学,可以激发学生的好奇心,提高学生的探究意识,从而让学生更加积极地投入到其他金属知识的学习中。

三、 结语

教师在不断总结教学经验的基础上,结合教材知识框架将创新实验引入课堂,可以增加化学课堂的趣味性和生动性,拓展学生的知识视野,提高学生的创新意识。在教学中,教师要积极更新教学理念,营造创新氛围,培养学生的综合素质,同时根据学生的差异,实施分层教学,并以理论结合实际的方式加强学生对化学知识的理解,从而让学生在多元化的教学启发中不断提高化学思考能力。

参考文献:

[1]姚梅花.高中化学教学中学生学习兴趣的培养[J].中学化学教学参考,2019(24).

[2]孙艳,陆国志,刘爽.核心素养视域下的高中化学实验教学探讨[J].高考,2019(36).

[3]魏玲.高中化学探究性实验教学改革初探[J].数理化解题研究,2019(36).

[4]翟少林.基于学习进阶的高中化学教学现状分析[J].成才之路,2019(35).

[5]李逢龙.立足核心素养,开展化学实验课外活动[J].高中数理化,2019(24).

[6]沈琦.试论学科核心素养下的高中化学教学方法[J].中学教学参考,2019(35).

[7]陈磊,王向军.基于高中化学新教材的实验教学探讨[J].广西教育,2019(46).

猜你喜欢

创新实验高中化学应用
高中化学高效学习之复述策略
NOBOOK虚拟实验在高中化学的应用
人机交互课程创新实验
大众创业万众创新背景下大学生创新创业训练计划项目实施方案的探讨
高中化学学习中错题集的应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