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核心素养下高中物理教学中培养学生预习能力探研

2021-06-28吴万山

成才之路 2021年17期
关键词:高中物理实践核心素养

吴万山

摘 要:预习是一种良好的学习习惯,也是一种有效的学习方法。通过课前预习,学生可以掌握课本的知识脉络,明确教学的重难点内容,并有效培养自己的自主学习能力,提高发现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因此,在高中物理教学中,教师要注重培养学生的预习能力,为课堂教学活动的顺利开展做好准备。

关键词:高中物理;預习能力;核心素养;实践;策略

中图分类号:G633.7 文献标志码:A文章编号:1008-3561(2021)17-0132-02

部分教师和学生认为,预习是英语、语文等学科才有的学习环节。实则不然,预习在物理学科的学习中也发挥着重要作用。然而其与语文、英语等学科的预习方式又有所不同,语文、英语学科常常采取记忆的方式进行预习,而物理学科的预习是让学生借助已有的知识储备以及物理公式去发现物理规律,观察物理现象,并找到两者之间的内在联系。在具体教学中,部分教师、学生对物理预习的重视程度不足,也没有严格落实课前预习制度,从而导致部分学生跟不上教师的授课节奏,物理课堂教学效率低下,难以达到预期的教学效果。本文结合高中物理教学实践,探讨核心素养下的高中物理教学中培养学生预习能力的策略,以期为广大高中物理教师提供教学参考。

一、核心素养下培养学生物理预习能力的意义

核心素养下的高中物理课程着重培养学生两方面的能力,即科学思维能力和实践探索精神。高中物理不同于初中物理,其具有很强的抽象性,涉及的知识点难度较大,知识面广而细。高中物理教学任务重,时间紧迫,为完成相应的教学任务,教师在课堂上的讲课速度普遍较快,安排的课堂教学内容较多,这就导致部分学生对教师所讲解的物理知识难以完全吸收掌握。久而久之,学生在课堂上所遗留的问题会越来越多,从而对物理学习失去信心,产生畏惧心理,这严重阻碍了高中物理课堂教学活动的顺利开展。而课前预习是有效提高课堂教学效率的方法之一,其有利于加强学生对知识点的理解、吸收。因此,教师可将物理知识的教学从课堂拓展到课外,将物理课前预习作为一项必备的教学环节,培养学生的课前预习能力,以此扫清课堂教学的障碍,唤起学生对物理学习的兴趣与自信心,打造高效物理课堂。

二、核心素养下培养学生物理预习能力的策略

1.教师准确设计预习大纲

教师要为学生设计相应的预习大纲,从而让学生抓住预习的重点、难点,明确教师的教学重心,提高预习效率。学生可按照预习大纲预习课本的重点知识,并对预习过程中遇到的难点进行反复的分析研究,为物理课堂学习扫清障碍,同时培养自主学习能力以及发现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为后期的学习奠定坚实基础。教师在课堂教学时,可以重点讲解学生在预习时不懂的问题以及教学的重点,将节约的课堂教学时间用于学生的自主学习和合作交流,从而让学生积极参与到物理课堂教学中来。例如,在教学“匀变速直线运动的研究”时,教师可以采取以下方式设计预习大纲。(1)匀变速直线运动有几种运动形式?(2)什么是自由落体运动?自由落体运动属于匀变速运动吗?如果自由落体运动属于匀变速运动,那么,它的加速度是多少?(3)加速度大小与物体的运动时间、运动路程以及运动位移之间的关系是怎样的?(4)一矿井深度为125m,在井口每隔一段时间落下一个小球,当第11个小球刚从井口开始下落时,第1个小球恰好到达井底,则相邻两个小球的下落时间间隔为多少?这时,第3个小球与第5个小球相距多少米?(g取10 m/s2)学生带着问题开展预习,可以明确预习的方向与目标,然后通过自主学习、独立思考,解答预习大纲所列出的问题, 加强对物理知识的掌握。需要注意的是,教师在设计预习大纲时,所涉及的问题要层层递进,逐步深入,在学生了解、掌握基础知识之后,再设计更深层次的问题,避免在预习的过程中打击学生的自信心。

2.学生做好预习笔记

在预习的过程中,教师可建议学生用醒目的彩笔圈画课本上的重点内容,并且批注课本上的物理公式,以加强理解。例如,学生在预习万有引力公式F=GMm/r2时,可以在课本的空白处做好批注,以明确万有引力的概念、万有引力发现的过程及其基本性质等,并在此基础上初步了解这一公式的推导过程。学生还可以在网上搜寻微课视频,系统了解、学习万有引力相关知识,从而在脑海中留下初步印象。然后可对自己的理解程度进行考察。第一,根据开普勒第二定律以及自己的理解,思考万有引力的大小与哪些因素有关。第二,通过自主猜测推导公式,并与教材中的标准公式进行对比,以查验自己的疏漏与不足之处。第三,对自身猜想的知识进行梳理,进一步挖掘F、G、M、m、r所代表的含义,F代表万有引力、G代表万有引力常数,G值的大小一般为6.67×10-11,M代表的是太阳的质量,m代表行星的质量,r是行星与太阳之间的距离。学生通过推导公式、分析演变过程以及挖掘各种字母的含义,可以有效加强对万有引力相关知识的理解和记忆。另外,物理的各知识点之间都有一定的联系,教师可引导学生将各知识点串联起来,将新旧知识有机结合起来,从而形成知识网络框架,达到温故而知新的学习效果。可见,这种教学方法改善了传统课堂教学低效的问题,优化了高中物理课堂教学环境,提升了学生的主观能动性,凸显了学生的课堂教学主体地位。

3.引导学生反复思考

物理课程具有严谨性的特点,要求学生准确、全面记忆物理定义、概念,并准确应用。而物理定义、概念抽象性很强,如果学生在预习的过程中对字词理解不到位,很容易导致对物理概念的认识不清晰,继而走入学习误区。例如,在教学“牛顿第一定律”时,教材给出的惯性的定义是“惯性是一切物体的固有属性”。在预习中,学生的问题与疑惑较多。对此,教师可在平时的教学中注重培养学生抓取物理概念中关键词的能力,让学生学会利用关键词来提升自己的理解能力与理解水平。在进行物理知识的预习时,教师可以通过微课引导学生对知识进行深入思考,引导其抓住“一切”“固有”这两个关键词,来理解“惯性”的含义,明白惯性是物体本身的性质,与物体的运动状态、形态、大小等无关。因此,在物理预习的过程中,教师可引导学生对抽象的物理概念进行反复思考阅读,通过层层深入的问题、逐层的知识引导帮助学生把握每一个字词的含义,从而提高学生预习的效率与效果,并让学生准确掌握物理概念,为其核心素养的形成提供良好的环境。当学生的思考能力提升后,可进一步探索生活中存在的物理现象、物理问题,积极关注物理学的技术应用,不断提高社会参与意识和社会责任感,而这也是物理学科核心素养的培养目标。

三、结语

总而言之,课前预习能够加强学生对知识点的理解、掌握,激发学生的物理学习兴趣,培养学生独立思考、自主学习的能力,从而有效推动物理课堂教学的高效开展。为提高预习效率,教师要准确设计预习大纲,引导学生做好预习笔记,并进行反复思考,从而让学生理解物理学的本质,形成科学思维,增强科学探究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参考文献:

[1]李清华.运用生活物理现象提升高中物理教学效率[J].中学物理教学参考,2019(20).

[2]戴海泉.问题情境在高中物理教学中的应用[J].数理化解题研究,2019(36).

[3]杨鑫.微课在高中物理教学中的运用刍论[J].成才之路,2019(31).

[4]赖鸿劲.利用生活中的物理现象优化高中物理教学的探讨[J].广西教育,2019(46).

[5]李琦.探究核心素养背景下高中物理教学优化策略[J].内蒙古教育,2019(33).

[6]陈瑞云.基于学生核心素养下高中物理教学的实用性探究[J].高中数理化,2019(22).

猜你喜欢

高中物理实践核心素养
学好高中物理必须做好的四件事
高中物理知识在生活中的应用研究
高中物理实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