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合作学习在语文阅读教学中的运用探索

2021-06-28宋芳婕

成才之路 2021年17期
关键词:合作学习阅读教学小学语文

宋芳婕

摘 要:阅读教学是语文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为有效培养学生的阅读理解能力,提高学生的语文核心素养,教师可在语文阅读教学中引入合作学习教学模式。这种新型教学模式为语文课堂注入了活力,不仅可以激活学生的语文阅读动机,还能培养学生的合作精神。文章探究合作学习在语文阅读教学中的运用策略。

关键词:小学语文;合作学习;阅读教学;策略

中图分类号:G623.2 文献标志码:A文章编号:1008-3561(2021)17-0126-02

阅读教学是学生、教师、教科书编者、文本之间对话的过程。而为提高学生感受、理解、欣赏和评价的能力,教师可在语文阅读教学中引入合作学习教学模式。合作学习教学模式不仅符合新课标的教学指导思想,还符合新时期学生多样化的发展需求,为语文课堂注入了活力,是提高学生阅读理解能力、发展学生个性品质、培育学生合作意识的有效途径。本文结合教学实践探究合作学习在语文阅读教学中的运用策略。

一、合理分组,制订科学的合作学习计划

合作学习开展的前提条件是合理分组,分组的合理性决定着合作学习模式的应用效果。因此,教师在语文阅读教学中引入合作学习教学模式时,进行的第一步操作就是对学生进行合理分组,为学生制订科学的合作学习计划。第一,确定合作学习小组的人数。每组成员以4至5人为宜。第二,根据学生的语文基础和学习能力科学分配小组成员。阅读理解能力较强的学生和语文学困生要合理分配到每个小组中,让学习能力强的学生发挥其能力优势和表率作用,带动语文学困生的阅读积极性,以此促进全体学生语文阅读能力的提升。

例如,在教学《小松鼠找花生》时,教师根据学生的语文基础和语文学习能力,以6人为一组,让学生以小组为单位合作排演童话课本剧。各小组学生为完美演绎剧情,深入研究课文内容,生动还原了小松鼠的神态、肢体动作、语气,并在表演过程中互相纠正不足之处。在这个过程中,各小组学生不仅自主认识了课文中的12个生字,感知了汉字的形体美,还在合作表演中讨论了“花生真的被摘走了吗”等问题,进而了解了花生的果实是埋在地里的这一科学知识。教师通过这样的教学活动,既达成了本课的阅读教学目标,也培养了学生热爱自然、热爱科学的情感态度,还能让学生收获优质的合作学习体验,提高自主学习能力。

二、创设多媒体教学情境,营造和谐的合作学习氛围

随着信息技术的发展,多媒体教学工具广泛应用于教学领域,并成为开展合作学习的好帮手。基于此,教师在语文阅读教学中开展合作学习时,可根据具体的课文内容积极创设多媒体教学情境,为学生营造生动的合作学习氛围,激活学生的主观能动性,促使学生积极主动地参与合作学习,进而大幅度提升学生的阅读理解能力与合作学习能力,实现既定的教学目标。

例如,在教学《菜园里》时,教师在导入环节利用多媒体工具为学生展示有关菜园风光的视频课件,以生动直观的多媒体情境,活跃课堂氛围,并为接下来的合作学习做好铺垫。在深度学习环节,教师鼓励学生根据课文内容以小组形式开展合作讨论,让学生通过探讨深刻认知各种蔬菜的外形特点。这种教学方法充分发挥多媒体技术的教学优越性,既能实现本课的知识目标,也能加深学生对大自然的感知,还强化了学生的合作学习能力和语言表达能力,可谓一举多得。

三、创设问题情境,激发学生的合作思考动机

兴趣是学生学习的原动力,教师要想在语文阅读课堂顺利开展合作学习,就必须激发学生的合作思考兴趣。创设问题情境是一种新型阅读教学手段,也是拓展学生阅读思维的主要方式。鉴于此,教师在语文阅读教学中开展合作学习时,可充分利用学生的好奇心、探索欲,根据具体的课文内容创设问题情境,以问题驱动学生的思维,激发学生的合作思考兴趣。

例如,在教学《平平搭积木》时,教师可以先在黑板上写下课文标题,然后围绕标题创设问题情境:同学们,看到课文题目你产生的第一个念头是什么?平平为什么要搭积木?平平打算用积木搭出什么?富有探索性的问题情境不僅成功导入新课,也有效调动学生的好奇心和探索欲,激发学生对课文的阅读兴趣。在接下来的深度教学环节,教师可以引导学生围绕问题情境,以小组形式思考和探讨课文的中心思想,并鼓励学生在合作学习的过程中自主认识生字、生词,领会课文的中心思想,学会像平平一样关爱他人。这样,既达成了本课的知识目标,也实现了合作学习模式的合理运用,还完善了学生的人生观、价值观,充分体现出语文阅读教学对学生核心素养发展的推动作用。

四、设置探究任务,提高学生的合作学习能力

合作学习能力是一项重要的核心素养,也是每个学生应具备的学习品质。教师可通过设置探究任务,提高学生的合作学习能力。设置探究任务要遵循以下三个原则。第一,关联原则。所谓关联原则,是指探究任务的内容必须与课文密切相关,既能突出教学重点,又能够深化学生对课文主旨的理解,以此充分体现合作学习开展的实效性。第二,适度原则。学生的合作学习能力还处于形成和发展阶段,因此,教师在设计探究任务时要充分考虑学生的实际学情,要设计难度适中、内容在学生理解范围之内的探究任务,最大程度降低学生的探究压力,以此提升学生进行合作学习的积极性。第三,趣味原则。学生容易被新鲜有趣的问题和事物吸引,教师在设计探究任务时可结合学生的心理特点和兴趣爱好,适当增加趣味性元素,以此激发学生的探究热情,进而提高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与合作探究能力。

例如,在教学《窗前的气球》时,教师可和学生一起剖析课文的中心思想,促使学生真切体会同学间的珍贵情谊,透彻领悟课文的中心主旨。为进一步拓展学生的情感视域,锻炼学生的合作学习能力,教师可以根据课文内容设计一个自主探究任务:假如科利亚就是你身边的同学,是你最好的伙伴,你打算用何种方式表达对他的关怀和祝福呢?教师指导学生以小组的形式开展合作探讨。完成探究任务的过程既能锻炼学生的思考能力和创新能力,又培养了学生的合作学习意识,同时深化了学生对课文主旨的体悟,培养了学生关爱他人的高尚品德,以此实现学生语文核心素养与品质情操同步提高的教学目标。

五、开展合作阅读,扩充学生的文学知识储备

阅读是写作的基础,写作是阅读的延伸,想要让学生写出高质量的作文,扩充学生的文学知识和词汇量非常有必要。因此,教师可在课内阅读的基础上引入课外阅读,同时结合合作学习模式,倡导学生开展合作阅读。这样既能降低学生的阅读难度,也能显著扩充学生的文学知识储备,还能拓展学生的文化视野,培养学生的人文情怀,从而使学生在作文写作中拥有充足的词汇和丰富的文学知识支撑。

例如,《名人传》是一部非常经典的名著,具有极高的阅读价值,但其篇幅较长、生字较多,学生单独阅读的难度很大。针对这个问题,教师可以指导学生分成三个小组开展合作阅读,分别阅读《贝多芬传》《米开朗琪罗传》《托尔斯泰传》。各小组学生可以通过合作查找工具书、合作讨论等方式,为传记中的生字标注读音,交流阅读体会。第一阶段的阅读结束后,各小组可以交换书籍,这样学生就无需额外花时间查找生字读音,既能让学生的合作学习能力产生质的飞越,也有效扩充了学生的词汇储备,还让学生领悟了书籍中传递的人生道理,以此体现合作阅读对学生综合素养的提升作用。

六、总结

新课标主张教师构建自主、探究、合作型的语文课堂,这一指导思想也为教师在语文阅读教学中开展合作学习指明了方向。因此,教师可积极拓展教学思路,将语文阅读教学与合作学习模式充分整合,为学生带来全新的阅读体验,实现学生语文素养与综合能力的同步提升。

参考文献:

[1]严旭忠.合作学习在小学语文阅读教学中的运用研究[J].试题与研究,2019(33).

[2]宋刘成.合作学习在小学语文阅读教学中的尝试[J].山西教育,2019(06).

[3]王彦路,朱雯,王守华.提升小学语文阅读教学的策略[J].天津教育,2019(28).

[4]周萍.浅析合作学习在小学高年级语文阅读教学中的应用[J].内蒙古教育,2019(20).

猜你喜欢

合作学习阅读教学小学语文
谈阅读教学中的快乐
浅谈语文课堂阅读教学
阅读教学中的“追问”略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