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试论信息技术在数学教学中的应用

2021-06-28赵涛涛

成才之路 2021年17期
关键词:教学资源翻转课堂兴趣

赵涛涛

摘 要:在数学教学中,教师引入信息技术,不仅能改变传统课堂教学方式,提高教学趣味性,还能利用信息技术的直观性、形象性等特点,降低学生的知识理解难度,提高学生的学习效率。文章分析信息技术在数学教学中的应用意义,探究具体应用策略:激发学生学习兴趣,构建教学情境,优化学习资源,构建翻转课堂。

关键词:小学数学;信息技术;兴趣;情境;教学资源;翻转课堂;策略

中图分类号:G623.5 文献标志码:A文章编号:1008-3561(2021)17-0082-02

青少年学生受认知发展水平和已有经验的限制,抽象思维能力、理解能力偏弱,有时在学习数学时感觉很吃力。这不利于激发学生的数学学习兴趣,也不利于提高学生的数学学习效率。因此,在数学教学中,教师可以引入信息技术,充分利用其直观性、形象性等特点,提高课堂趣味性,降低学生的知识理解难度。本文结合教学实践分析信息技术在数学教学中的应用意义,探究具体应用策略。

一、 信息技术应用于数学教学中的意义

信息技术的发展对数学教育的价值、目标、内容以及教学方式都产生了很大影响。因此,教师可在教学中根据实际情况合理地运用现代信息技术设计、实施数学课程,实现信息技术与课程内容的整合,以提高课堂教学效率。另外,基于信息技术对数学学习内容和方式的影响,教师可开发并向学生提供丰富的学习资源,把现代信息技术作为学生学习数学和解决问题的有力工具,有效地改进教与学的方式,使学生乐意并有可能投入到现实的、探索性的数学活动中。

二、信息技术应用于数学教学中的策略

1.以信息技术激发学生兴趣

学生之所以对数学学习有畏难情绪,是因为数学知识本身具有抽象性、严谨性等特点。例如,“小数的乘、除法”“简单的分数加减法”,不仅考查学生对加减乘除法的应用能力,还考查学生对小数、分数的理解。在数学教学中,部分教师的教学方法相对单一,课堂互动较少,在理论概念、案例的讲解中没有根据学生的认知水平设计趣味性、生活性的教学语言,从而导致学生学习的兴趣不浓。在信息技术环境下,教师可以利用信息技术的直观性、形象性等特点,增加教学趣味性,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如设计精美的微课课件、制作形象生动的PPT课件,或者在学生探讨问题时播放舒缓悠扬的音乐等,这些教学方法都可以起到激发学生数学兴趣的积极作用。

例如,在教学“分数的意义”时,理解分数的概念、明确分数和分数单位的意义、理解单位“1”的含义是课堂教学的重难点内容。为提高教学的趣味性,达成调动学生学习兴趣的教学目标,笔者利用信息技术制作了PPT教学课件,以一块水果蛋糕表示单位“1”,将水果蛋糕均分成8块表示“若干份”,将水果蛋糕的一块或几块表示为“一份或几份”。基于这个教学案例和PPT示意图,分数的概念、意义清晰地呈现在学生眼前,且水果蛋糕这一教学案例趣味性十足,色彩艳丽,能吸引学生的眼球,并让学生进行积极思考,对比、讨论蛋糕案例和分数的概念、意义。这不仅达到了激发学生学习兴趣的教学目标,还提高了课堂教学效率。

2.以信息技术构建教学情境

教师在数学教学中构建一定的教学情境,能将抽象的知识形象化,从而降低学生的理解难度,提高学生的学习自信心。基于信息技术构建的数学教学情境以视频、图片两种形式为主,其中视频多应用于新课导入、学生自主探究等环节,图片多应用于解题环节,以展示解题步骤、示意图、题目条件等。

例如,在教学“多边形的面积”时,学生之前只接触过长方形等规范图形的面积计算,因此,在看见平行四边形时,找不到面积计算的突破点,容易在心里产生畏难情绪。为降低学生的学习难度,帮其找到平行四边形、长方形两种图形之间的联系,笔者利用信息技术构建了教学情境,制作了两种图形对比的Flash动画。在动画中,平行四边形和长方形的面积相等,长相等,平行四边行的高与长方形的宽相等,两个图形分别展示在屏幕的左右两侧。在动画的变化下,平行四边形的左侧被切下一个小三角形,补进了其右侧,然后这个平行四边形就变成和长方形一模一样了,这一变化让学生感到非常惊讶,也激发了学生进一步探究的热情。据此,笔者鼓励学生计算变化后的图形面积,从而让学生进一步掌握平行四边形的面积计算公式。学生经过讨论、探究,根据长方形的面积计算公式,推导出平行四边形的面积计算公式,即平行四边形的面积=底×高。由此可见,教师利用信息技术创设教学情境,不仅可以增加课堂教学的趣味性,还可降低学生的知识理解难度,提高学生的学习效率。

3.以信息技术优化学习资源

基于信息技术,数学学习资源发生了变化,不再局限于文本资源、课堂资源,更加多样化、形象化、趣味化,方便学生进行自主学习。为适应这种变化,教师可在数学教学中,利用信息技术进一步优化学习资源,以提高学生的自主学习效率。第一,教学资源应具备引导性,为学生自学、拓展思维提供保障。第二,教学资源应具备分层性,即难度分层,以满足不同层次学生的数学学习需求。第三,教学资源应具备趣味性,以激发学生的数学学习积极性。

例如,“认识负数”的教学目标是引导学生在熟悉的生活情境中认识负数,能正确地读、写正数和负数,知道0既不是正数也不是负数,同时还要让学生初步学会用负数描述一些日常生活中的实际问题,体验数学与生活的联系。为提高学生的学习效率,笔者制作了分层微课让学生课后复习。其中,基础学习资料包含负数概念,-5 ℃、-100米等负数案例,以及辨认负数的例题和讲解;重点学习资料包含负数练习,如“以向西为正,则向东走10米记作什么?向西走3米记作什么”等例题。这些分层微课学习资料为不同层次的学生提供了难度不同的梯级复习资料,学生可以先复习基础学习内容,再复习重点学习内容,从而实现螺旋式上升。

4.以信息技术构建翻转课堂

翻转课堂开展的基础是基于信息技术的支撑。在翻转课堂模式下,学生在课前或课后观看教师的视频讲解,自主学习,然后通过师生互动、生生互动,答疑解惑、合作探究、完成作业。

例如,“圆的认识”的教学重难点是能用圆规画圆,知道什么是圆心、半径、直径。这些内容理论性较强,是学生必须掌握的基础知识。笔者设计的微课预习内容分为四部分。第一,展示生活中常见的圆形的物体图片,让学生对圆有形象的认识。第二,用PPT展示用圆规画圆的三步法,即定点、定长、定圆心。第三,认识圆心、半径、直径,并用对应字母表示,讲解圆的半径、直径概念。第四,通过折一折、画一画等操作,展示同一圆内半径和直径的关系,即半径是直径的一半,直径是半径的两倍,并让学生了解圆是轴对称图形,有无数条对称轴。在课堂教学中,笔者为检验学生的预习效果,以r=3 cm、r=3.5 cm为条件,让学生用圆规绘制圆。并回放微课,让学生讨论如何用圆规规范画圆,以及圆心、半径、直径的概念,半径、直径的关系,从而完成既定课堂教学目标。在翻转课堂教学中,学生利用微课预习资源完成自学,教师针对学生预习中存在的问题再次利用微课组织学生讨论、探究,以保障教学的有效性,这就是信息技术带来的教学优势。

三、结语

基于信息化构建的数学课堂可以实现信息技术与课程内容的整合,可以丰富学生的学习资源,从而激发学生的数学学习兴趣,满足不同层次学生的不同学习需求,提高数学课堂教学效率。在具体教学中,教师可根据学生的认知发展水平和已有生活经验,充分利用信息技术的直观性、形象性等特点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构建教学情境,优化学习资源,构建翻转课堂,给学生营造轻松的数学学习氛围,促进学生数学学科核心素养的提升。

参考文献:

[1]邱伟青.多媒体技术在小学数学课堂教学中的应用[J].天津教育,2019(32).

[2]章芳妹.信息技術在小学数学情境教学中的应用探索[J].安徽教育科研,2019(15).

[3]陈杰.信息技术在小学数学教学应用中存在的问题及对策[J].天津市教科院学报,2018(06).

[4]张楠.浅谈信息技术在小学数学课堂教学中的应用[J].数学学习与研究,2019(18).

猜你喜欢

教学资源翻转课堂兴趣
翻转课堂在小学数学教学中的应用
初中语文数字化教学资源应用探索
初探教学资源开发的系统思维
临床实验教学中教学资源的整合优化与应用
土木工程科研资源转化为实践教学资源的探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