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课堂教学中提高学生注意力的策略刍探

2021-06-28曹怡欣

成才之路 2021年17期
关键词:提高注意力教学策略

曹怡欣

摘 要:在课堂教学中,学生的注意力会影响学生的课堂学习效果。教师需要根据学生的年龄和心理特征,采取有效措施,进行课堂教学创新,提高学生的注意力。教师可以从进行学情分析、开展游戏教学、实施问题导学、创设生活化教学情境、构建科学评价体系等方面入手,提高学生的课堂注意力。

关键词:课堂教学;学生;注意力;提高;教学策略

中图分类号:G421;G622 文献标志码:A文章编号:1008-3561(2021)17-0064-02

在对学生进行系统性教学培养的过程中,教师要加强对学生后天性行为的强化训练,注重培养和提高学生的课堂注意力。课堂注意力的培养,需要教师根据学生的年龄和心理特征进行学情分析,采取有效措施,进行课堂教学创新,在引导中提升学生对目标指向的专注度。为提高学生的课堂注意力,教师需要先明确学生注意力不集中的影响因素,然后采取有效措施进行系统性、层次性的强化培养。

一、学生注意力不集中的影响因素

1.教师因素

学习环境很容易影响学生对学习的专注度。在课堂上,有些教师采取单一的教学方式,照本宣科,授课过程乏味、枯燥,难以调动学生的学习兴趣。有些教师将自己作为教学主体,高高在上,不重视课堂氛围的营造,使得课堂氛围紧张、沉闷,学生不愿意进行交流互动,不愿意进行课堂回应。学生年纪小,活泼好动,很容易被外界事物吸引,在刻板和机械的学习环境中是无法保持长久注意力的。教师必须进行创新性教学,以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2.家庭环境因素

家庭环境因素是影响学生注意力的重要因素之一。不科学、不合理的家庭教育理念和家庭教育方式,以及不和谐的家庭氛围,会对学生的思想、个性、思维和行为等造成不良影响。在一定程度上,家庭成长环境影响着学生后天的学习行为,决定着学生的发展方向。家长应正确开展家庭教育,重视对孩子良好行为习惯和正确思想观念的培养,帮助孩子养成专注、认真的学习习惯。

3.学生自身因素

影响学生注意力的因素是多方面的,除了教师和家庭环境外,还有学生自身的因素,如个性特征、学习能力、自律性和自制力、学习态度等。这些是学生注意力不集中的重要影响因素。比如,有的学生缺乏对学习的正确认知和责任感,不愿意动脑思考,遇到学习困难就会产生厌烦情绪等。这些因素,都可以通过学校与家长等外界的引导和学生自身的努力得到改善,进而提升学生的课堂注意力。

二、提升学生课堂注意力的策略

1.进行学情分析,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为提高学生的课堂注意力,教师需要对学生进行学情分析,再围绕学生展开相应教学。教师要结合学生心理发展的年龄特征,对学生的兴趣爱好、心理状态进行调查分析,找到学生注意力不集中的原因,再采取针对性措施进行创新性教学,解决学生的问题,提高学生的课堂注意力。教师可以针对学生好奇心强的特点,利用多媒体技术辅助教学,将教学内容以图片和视频的方式呈现出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多媒体教学手段是一种更容易被学生接受的学习方式,其具有很强的趣味性,能够调动学生的多重感官,吸引和保持学生的注意力。另外,教师还可以采用故事教学法进行教学。即通过故事来激发学生的好奇心、吸引学生的注意力,让学生通过听故事、探索故事中隐含的知识来进行知识的获取。故事教学法可以极大吸引学生的注意力,提高学生的学习主动性,能够让学生在自主学习和自主探索中收获学习的满足感与成就感。

2.开展游戏教学,吸引学生注意力

趣味性游戏可以吸引学生的注意力,激发学生的兴趣,提高学生的参与度。教师在课堂教学中可以利用游戏化教学的形式,提高学生的注意力。设计游戏教学法时,教师可以有意识地、针对性地在游戏中融入相应知识,进行目标性的知识渗透,让学生在游戏中完成知识的学习和体验。游戏化教学法可以强化对学生大脑的刺激,提高学生对教学内容的注意力和专注度,让学生主动参与到教师设计的教学活动中,并在学习过程中收获轻松愉快的学习体验,从而增强学习热情。

3.实施问题导学,进行小组合作学习

为提高学生的课堂注意力,教师可以对学生进行科学分组,开展小组合作教学。教师可以根据学生的兴趣爱好和心理特点开展小组合作学习,让每个小组的成员都能积极参与到小组讨论中,保证小组合作交流的实效性。分完组以后,教师可以提出问题,以问题导学的形式引导学生积极参与小组学习,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学生的课堂注意力不集中,参与问题讨论的积极性不高,主要是因为教师提出的问题超出了学生的认知范围或缺乏参与动机。因此,在小组合作学习模式下,进行问题设置时,教师必须遵循学生的认知发展特点,对问题进行系统性、连贯性、启发性的设置,在由浅入深的问题导学下引导和启发学生进行深入思辨、探究。同时,教师可以设置相应的奖励机制,对学生合作学习、思考探究的成果给予相应的奖励,让学生在受到奖励的过程中强化学习动机。这样的教学,既可以激发学生的竞争意识和表现欲望,又可以使学生在小组合作和问题导学中提高课堂注意力和学习专注度。

4.创设生活化教学情境,增强课堂趣味性

小学生的抽象思维能力正处于发展阶段,教师在教学中应重视对学生抽象思维能力的培养。在课堂上,熟悉的生活场景往往能够更好地吸引学生的注意力。所以,为了培养学生的注意力和抽象思维能力,教师可以创设生活化教学情境,将生活场景与知识联系起来,让学生在自己熟悉的生活情境中进行知识的学习,使学生从生活的视角感知知识,认识到生活与知识之间的联系,在生活中更好地理解知识。这样的学习,不再是教师的单一讲解,而是发展学生的生活化思维,引导学生进行相应的思考,让学生将抽象的知识具化到相应的生活情境之中。这样,不但能够加深学生对所学知识的理解,促进学生对所学知识的思考,而且能够培养学生将抽象的知识转变为形象的认知的能力。可见,情境教学法不仅能提高学生的注意力,还能促进学生抽象思维能力的发展。

5.构建科学评价体系,培养学生良好学习习惯

学生往往都希望得到别人的认同和肯定,所以教师对学生的评价至关重要。教师在教学中应该建立科学的评价体系,通过科学合理的评价来强化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和学习行为,以正向激励的方式增强学生课堂注意力的持久性。积极的评价是育人体系中非常重要的组成部分,教师应利用科学完善的评价体系,对学生进行客观的评价。在评价过程中,教师应注重对学生发展性和过程性的评价,帮助学生在日常学习生活过程中矫正不良学习习惯,如帮助学生克服课堂注意力不集中、注意力集中时间短暂等问题,还可以促使学生继续发挥自己的优势,强化学生的学習意识和行为,使学生争取更大的进步。科学合理的评价,能够使学生对知识的学习更具目的性和指向性。同时,教师可以与学生家长取得联系,引导家长运用积极的评价,满足学生渴望得到认同和肯定的心理诉求,从而培养学生学习、做事的注意力和专注度,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和生活习惯。

三、结语

总之,对于学生注意力的培养,教师在课堂教学中要加强引导,以多样化的教学手段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满足学生的心理需求,遵循学生的认知规律,对学生进行循序渐进的引导,让学生感受到学习的乐趣,提高学生的专注度。教师可采取以下策略提高学生的课堂注意力:进行学情分析,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开展游戏教学,吸引学生注意力;实施问题导学,进行小组合作学习;创设生活化教学情境,增强课堂趣味性;构建科学评价体系,培养学生良好学习习惯。

参考文献:

[1]刘飞飞.提高语文课堂注意力的研究策略[J].中小学教学研究,2018(09).

[2]马秋平.小学四年级学生课堂注意力的现状调查研究[D].南京师范大学,2016.

[3]张能足.语文课堂注意力分散控制策略探讨[J].语文教学与研究,2015(32).

[4]魏玉萍.小学生课堂注意力分散及其干预研究[D].鲁东大学,2013.

[5]王曙虹.提高学生课堂注意力的有效方法[J].教育艺术,2010(06).

猜你喜欢

提高注意力教学策略
让注意力“飞”回来
低年级写话教学策略
“扬眼”APP:让注意力“变现”
漫谈初中作文教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