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与幼儿教育的融合研究

2021-06-28柴春艳

成才之路 2021年17期
关键词:实践活动幼儿教育传统文化

柴春艳

摘 要:中国历史源远流长,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博大精深。将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与幼儿教育进行有效融合,可以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提高现代幼儿教育水平,引导幼儿塑造正确价值观,提高幼儿交际水平。教师可以通过阅读国学典籍、借助成语典故、组织实践活动等方式,将传统文化融入幼儿教育,促进幼儿教育的发展和优秀传统文化的传承。

关键词:传统文化;幼儿教育;融合;国学典籍;成语故事;实践活动

中图分类号:G611 文献标志码:A文章编号:1008-3561(2021)17-0048-02

随着我国经济水平的提升和社会的进步,人们越来越注重对幼儿的教育。但是一些人在幼儿教育中,忽略了我国优秀传统文化的重要作用,导致幼儿价值观的树立缺少优秀传统文化的参与,这不利于儿童的成长与发展。我国的传统文化经历了五千年的发展,适合幼儿教育的内容很多,教师应认识到优秀传统文化在幼儿教育中的重要作用,并将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与幼儿教育进行有效融合,帮助幼儿树立正确的价值观,提高幼儿的思想道德品质,促使幼儿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促进幼儿全面发展。

一、传统文化中适合幼儿教育的内容

我国的传统文化经历了五千年的发展,有精华也有糟粕,并不是所有的传统文化都是可取的。我们应该以正确的态度对待传统文化,应该取其精华,去其糟粕,对优秀的传统文化进行充分利用,并加以传承。将优秀传统文化融入幼儿教育时,教师要选择传统文化中适合幼儿教育的部分,再加以利用。概括地说,传统文化中适合幼儿教育的内容包括以下三个方面。

1.优秀的国学典籍

中华文化经历了五千年的发展,诞生了很多适合幼儿教育的国学典籍,如家喻户晓的《三字经》《弟子规》等。这两部国学典籍都注重和强调礼仪教育,对幼儿的站、行、坐、立等都有明确的规范。同时,无论是其表达的思想内涵,还是典籍自身的可读性,都非常适合于幼儿教育。因此,在幼儿教育中,教师既可以融入国学典籍中的优秀教育理念,提高幼儿的思想道德品质,又可以让幼儿朗读和背诵这些国学典籍,提升幼儿的国学素养。

2.优秀的文化精神

我国传统文化孕育着很多优秀的文化精神。这些优秀的文化精神传承至今,已成为我国日益强大的关键因素。在优秀文化精神的滋养下,我国出现了数不清的民族英雄、仁人志士。孝、悌、忠、信、礼、义等传统文化精神,都可以融入幼儿教育,使幼儿从小就接受优秀文化精神的熏陶,为幼儿成长为具有健全人格、高尚品质的现代人才打下基础。

3.先进的价值取向

回顾中华民族历史长河,无论在古代还是现代,都涌现了无数的优秀中华儿女,其中有忠义爱国的民族英雄,有无私奉献的科研工作者,还有保家卫国的军人……他们有一个共同特点,就是都具备与时代发展、社会进步相符合的先进的价值取向。将这些先辈的价值取向作为幼儿教育的风向标,可以帮助幼儿树立正确的价值观,促进幼儿健康成长。

二、将传统文化与幼儿教育相融合的必要性

1.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

随着全球化的推进,人们的视野越来越开阔,思想越来越开放,外来文化的涌入,会在一定程度上形成对本土文化的冲击。我国作为一个拥有五千年灿烂文化的文明大国,不应该忽视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在幼儿教育中的重要作用。将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融入幼儿教育,可以让幼儿受到优秀传统文化的熏陶,成为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传承者,帮助幼儿从小树立文化自信,让优秀的中华传统文化世世代代永流传。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是每一个中国人的责任,每个中国人都应该做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传承人,让中华文化走出中国,走向世界。因此,传统文化教育,必须从娃娃抓起。

2.提高现代幼儿教育水平

随着社会的发展,我国教育水平和人民生活水平的提升,人们越来越重视幼儿教育。但是,我国的幼儿教育起步较晚,而且不同地区的经济发展水平不同,对幼儿教育的重视程度也不同,如城市与农村的幼儿教育就存在差异,这导致我国幼儿教育整体水平不高。而传统文化与幼儿教育的有效结合,有利于现代幼儿教育模式的创新,有利于促进幼儿教育事业的发展,从而促进现代幼儿教育水平的提升,让幼儿获得更高水平的教育。

3.引导幼儿塑造正确价值观

在电子信息技术飞速发展的今天,移动电子设备终端越来越智能化,很多幼儿很小就接触手机、平板电脑等移动终端设备,就会玩游戏、看网络视频。在当前网络环境下,“网红”成为一类比较有影响力的群体。一些人认为,在自媒体环境下,成为“网红”很容易,不需要付出太多,不需要掌握太多文化知识,这样的思想很难不影响成长中的幼儿,影响幼儿价值观的塑造。一个人价值观的形成,是从小时候就开始的。形成怎样的价值观,与一个人在幼儿时期所接受的教育和所接触的人与事物密切相关。而传统文化教育的融入,可以为幼儿的成长营造一个充满优秀文化精神和先进价值取向的生活环境,引导幼儿逐步树立正确的价值观,为幼儿成长成才打下坚实基础。

4.提高幼儿交际水平

中华传统文化非常注重人际交往礼仪,教师将传统文化融入幼儿教育,并积极引导幼儿,可以规范幼儿的言行,帮助幼儿掌握更多文明礼仪,还可以提高幼兒的语言表达能力,提高幼儿的交际水平。

三、将传统文化与幼儿教育相融合的策略

1.阅读国学典籍,将传统文化与幼儿教育有效结合

要想做到传统文化与幼儿教育的有效结合,无论是家长,还是从事幼儿教育的教育工作者,都要付出很大的努力。在幼儿园,教师可以带领幼儿阅读和背诵蕴含着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国学典籍,如《三字经》《弟子规》《百家姓》等,以规范幼儿的言行,教给幼儿做人的道理。比如《三字经》中的“人之初,性本善”,就是告诉幼儿从小要有一颗善良的心,要宽容待人。同样,幼儿回到家里后,家长也要带领幼儿阅读这些国学经典,使传统文化教育做到与幼儿园的无缝衔接。

2.借助成语典故,将传统文化与幼儿教育有效结合

借助成语典故,也能将传统文化与幼儿教育进行有效结合。成语故事教学是一种非常有效的教育方式,因为幼儿通常对故事比较感兴趣,而且成语故事中都蕴含着深刻的哲理或道理,有重要的教育意义。比如,《孔融让梨》《孟母三迁》《精忠报国》等成语故事都可以讲给幼儿听,让幼儿在成语故事中学习知识,学习故事中人物的精神,引导幼儿塑造正确的价值观。

3.组织实践活动,将传统文化与幼儿教育有效结合

除了听故事之外,幼儿还非常喜欢动手实践、亲自操作,因此教师可以借助传统文化活动开展实践教学,让幼儿在动手操作中进一步了解和感悟传统文化,在实践中喜欢上传统文化,产生探索和传承传统文化的兴趣与欲望。比如,在端午节期间,教师可以组织幼儿亲自动手包粽子,还可以组织幼儿开展模拟赛龙舟活动,并给幼儿讲解端午节的来历及端午节的习俗等,让幼儿在实践过程中学习传统文化知识,感受传统文化的魅力。

四、结语

总之,中华传统文化博大精深、源远流长。传统文化与幼儿教育的有效融合,既能传承和弘扬优秀传统文化,又能提高幼儿教育的质量与水平,帮助幼儿塑造正确价值观,促进幼儿全面发展。在具体教育中,教师可以通过阅读国学典籍、借助成语典故、组织实践活动等方式,将传统文化融入幼儿教育,提高现代幼儿教育水平,促进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继承与发展。

参考文献:

[1]岳莉.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在幼儿教育资源中的开发与应用探究[J].新疆教育学院学报,2019(02).

[2]郑隽.传统文化教育资源在幼儿教育中的应用策略[J].黑河教育,2018(12).

[3]廖庭婷.幼儿园优秀传统文化教育课程的个案研究[D].福建师范大学,2018.

[4]李花.在幼儿教育中融入中国传统文化教育[J].艺术教育,2010(12).

[5]王炳照.中国传统文化与幼儿教育[J].幼儿教育,2006(01).

[6]屈晶晶.幼儿园优秀传统文化教育教学的实践研究[D].陕西师范大学,2016.

猜你喜欢

实践活动幼儿教育传统文化
浅析日本“世袭政治”产生的原因及其影响
大学生国学教育中相关概念辨析
谈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
如何有效利用游戏实施班级管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