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中国共产党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 内生逻辑联系
2021-06-28张瑞王怀超
张瑞 王怀超
摘要:中国共产党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旗帜,建立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领导核心。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最本质的特征是中国共产党领导,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的最大优势是中国共产党领导,中国最大的国情是中国共产党领导。改革开放以来,随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不断发展,中国共产党也不断壮大。纵观党的历史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发展史,党离不开社会主义,社会主义离不开党。党兴则社会主义兴,党强则社会主义强;同理,社会主义事业越是发展进步,党越是不断走向强大。
关键词:中国共产党;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内生逻辑
中图分类号:D616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3-1502(2021)02-0005-09
习近平总书记强调指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最本质的特征是中国共产党领导,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的最大优势是中国共产党领导,党是最高政治领导力量”[1],这一论断清晰揭示了中国共产党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关系。社会主义革命和社会主义建设实践充分证明,中国共产党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领导核心,中国共产党在领导中国人民进行革命、建设、改革事业中不断发展壮大。
一、共产党是社会主义事业的领导核心
从托马斯·莫尔(Thomas More)1516年出版《乌托邦》算起,社会主义已经走过了500年的历程。自1847年第一个无产阶级政党——共产主义者同盟的成立和1848年《共产党宣言》发表以来,无产阶级政党在马克思主义政党学说的指导下,使社会主义从空想走向科学、从理论走向实践,在国际共产主义运动的跌宕起伏中推进社会主义事业向前发展。
(一)马克思、恩格斯的政党学说首次阐释了共产党领导的必要性及其性质问题,为社会主义运动指明了方向
《共产党宣言》的发表,标志着科学社会主义的诞生。在《共产党宣言》中,马克思、恩格斯集中闡释了无产阶级政党学说的基本原理,阐述了无产阶级政党是无产阶级的先锋队,是无产阶级革命和社会主义建设事业的领导力量。
第一,无产阶级必须建立自己的政党——共产党。建立共产党,一方面是因为 “无产阶级在反对有产阶级联合力量的斗争中,只有把自身组织成为与有产阶级建立的一切旧政党不同的、相对立的政党,才能作为一个阶级来行动”,“为保证社会革命获得胜利和实现革命的最高目标——消灭阶级,无产阶级这样组织成为政党是必要的。”[2]另一方面,只有在共产党的领导下,无产阶级才能彻底摆脱各种非社会主义流派和政党的影响,从而保证无产阶级革命运动的正确方向。无产阶级政党在马克思、恩格斯建党学说的指导下,“在实践方面,共产党人是各国工人政党中最坚决的、始终起推动作用的部分;在理论方面,他们胜过其余无产阶级群众的地方在于他们了解无产阶级运动的条件、进程和一般结果。”[3]
第二,无产阶级政党代表整个无产阶级的根本利益。马克思在《共产党宣言》中指出:“共产党人不是同其他工人政党相对立的特殊政党”,“他们没有任何同整个无产阶级的利益不同的利益”[3], “过去的一切运动都是少数人的,或者为少数人谋利益的运动。无产阶级的运动是绝大多数人的,为绝大多数人谋利益的独立的运动。”[3]411这既深刻揭示了共产党领导的无产阶级运动的本质和价值追求,也彻底划清了共产党领导的无产阶级运动与过去一切剥削阶级运动的本质区别。
第三,共产党奋斗的最终目的是建立一个自由人的联合体。《共产党宣言》中有一段名言:“代替那存在着阶级和阶级对立的资产阶级旧社会的,将是这样一个联合体,在那里,每个人的自由发展是一切人的自由发展的条件。”[3]422这一论述阐明了共产党人的历史使命,即实现人类社会从必然王国走向自由王国,最终实现共产主义的社会制度,建立“自由人联合体”。
马克思、恩格斯关于无产阶级政党的建设的主要观点和基本原则,给19世纪三四十年代作为独立政治力量登上历史舞台的西欧无产阶级提供了理论指导,推动了国际共产主义运动的蓬勃发展。
(二)列宁的新型无产阶级政党建设理论丰富和发展了马克思主义政党学说,成功领导了俄国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
列宁继承和发展了科学社会主义理论,提出了新型无产阶级政党建设理论,领导布尔什维克取得了俄国十月革命的伟大胜利,使社会主义由理论变为现实,在实践中丰富和发展了马克思主义政党学说。
第一,共产党必须是无产阶级的先锋队。列宁明确指出,党必须是阶级的党,共产党是以无产阶级为 “基石”和 “支柱”的政党,离开了无产阶级这个阶级基础,党就会失去自己的本质和力量。但是,党以阶级为基础,不能等同于阶级。共产党由无产阶级中的优秀分子组成,“党是阶级的先进觉悟阶层,是阶级的先锋队”[4]。
第二,共产党必须是无产阶级组织的最高形式。列宁强调:“无产阶级在争取政权的斗争中,除了组织,没有别的武器……它所以能够成为而且必然会成为不可战胜的力量,就是因为它根据马克思主义原则形成的思想一致是用组织的物质统一来巩固的,这个组织把千百万劳动者团结成一支工人阶级的大军。在这支大军面前,无论是已经衰败的俄国专制政权还是正在衰败的国际资本政权,都是支持不住的。”[5]
第三,共产党必须与广大人民群众特别是本阶级群众保持密切联系。列宁强调党的秘密性并且把中央的领导权集中到少数职业革命家手中,是为了在沙皇专制制度下保持党的力量。这个革命家组织是同广大基层组织和党员保持密切联系的,是同广大人民群众保持密切联系的。
俄国十月革命胜利后,世界上第一个社会主义国家诞生了。列宁在领导苏联社会主义建设的实践中也提出了一系列观点,丰富和发展了科学社会主义理论。
第一,执政党要尽快发展经济,从经济上战胜资本主义。首先,这是社会主义制度的客观物质要求,“没有建筑在现代科学最新成就基础上的大资本主义技术,没有一个使千百万人在产品的生产和分配中严格遵守统一标准的有计划的国家组织,社会主义就无从设想”[6]。其次,这是对付帝国主义侵略的必然要求,如果不能恢复经济,就会被打败。最后,这也是实现党的最高纲领——共产主义的必然要求。“为了完全消灭阶级,不仅要推翻剥削者即地主和资本家,不仅要废除他们的所有制,而且要废除任何生产资料私有制,要消灭城乡之间、体力劳动者和脑力劳动者之间的差别。这是很长时期才能实现的事业。要完成这一事业,必须大大发展生产力。”[7]
第二,执政党必须坚持在国家和社会政治生活中的领导地位。列宁认为,党必须坚持对国家政权的全部政治经济工作进行领导,这是一条不可动摇的原则。这是因为无产阶级的历史使命是推翻和消灭一切剥削阶级,最终实现共产主义,而俄国共产党的领导是同无产阶级的历史使命联系在一起的,执政党必须通过苏维埃政权来实现对国家政权全部政治经济工作的领导。因此,党的领导要贯穿于无产阶级完成自己历史使命的整个历史过程中。
第三,执政党必须注重加强自身建设。一方面,十月革命后俄国共产党的地位和任务都发生了重大变化,面对各种投机分子和其他危险分子的混入,必须加强组织和自身建设,不然就会危害党在工作中的实际领导权,腐蚀党的肌体,损害党的先进性和纯洁性。另一方面,要进行作风建设以保持党同人民群众的密切联系,“先锋队只有当它不脱离自己领导的群众并真正引导全体群众前进时,才能完成其先锋队的任务。”[8]“在人民群众中,我们毕竟是沧海一粟,只有我们正确地表达人民的想法,我们才能管理。否则共产党就不能率领无产阶级,而无产阶级就不能率领群众,整个机器就要散架。”[9]
(三)中国共产党把科学社会主义基本原则与中国实际相结合,推动中国的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不断取得胜利
1840年鸦片战争之后,中国逐渐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面对积贫积弱、满目疮痍的旧中国,无数仁人志士为救亡图存进行了艰辛探索,但都无法挽救中华民族走向衰亡的命运。俄国十月革命一声炮响,为中国送来了马克思列宁主义,中国共产党应运而生。此后,一代一代的中国共产党人在马克思列宁主义的指导下,从时代要求和中国具体国情出发,领导中国人民进行了新民主主义革命和社会主义革命。在把科学社会主义的基本原则与中国实际相结合的过程中,中国共产党开创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形成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确立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发展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在世界社会主义发生严重曲折、国内外风云急剧变幻的局面中,中国共产党作为中流砥柱岿然不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在中国展现出蓬勃的生机活力。百年来,中国共产党与中国的社会主义事业已经紧密地联系在一起,形成了统一不可分割的整体。中国共产党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领导核心,已经深入中国人民的内心,成为不可动摇的坚定信念。正因为中国共产党得到了中国人民的信赖,中国共产党才从1921年成立之初的50多名党员,发展到2019年底的9191.4万名党员,从百年前名不见经传的小党成长为在世界上具有重大影响力的最大的马克思主义执政党,一跃成为百年大党强党。这个成长壮大的过程表明,中国共产党的命运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命运紧密联系在一起,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具有内在的逻辑联系。
二、中国共产党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领导核心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中国最大的国情是中国共产党的领导,这就是中国特色。在百年的奋斗史中,中国共产党制定了中国革命分“两步走”的战略策略,即先进行新民主主义革命,推翻帝国主义、封建主义和官僚资本主义,建立人民民主和独立解放的新中国;再进行社会主义革命,建立社会主义制度,进行社会主义建设。在实施这个战略策略的过程中,中国共产党的领导经历一个从争取到维护实施再到加强完善的过程。
(一)没有中国共产党的领导就没有新中国的成立
中国共产党对争取和维护领导权的认识是在革命和建设的过程中不断得到深化的。1925年党的四大首次明确提出:“中国的民族革命运动,必须最革命的无产阶级有力的参加,并且取得领导的地位,才能够得到胜利。”[10]然而,国共第一次合作以失败告终,革命事业严重受挫。中国共产党总结了大革命失败的教训,以毛泽东同志为主要代表的中国共产党人深刻认识到,党绝对不能放弃中国革命的领导权,此后为争取革命领导权而不断奋斗。南昌起义标志着党开始组建武装力量和独立领导革命;八七会议确立了“枪杆子里面出政权”;三湾改编确定“支部建在连上”加强了党对军队的领导;古田会议确立了“思想建党、政治建軍”的原则;瓦窑堡会议就抗日战争领导权的问题进行了讨论,确立了建立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政策。1942年通过的《中共中央关于统一抗日根据地党的领导及调整各组织间关系的决定》提出“党是无产阶级的先锋队和无产阶级组织的最高形式,他应该领导一切其他组织,如军队、政府与民众团体”[11]。毛泽东在1948年的晋绥干部会议上,进一步强调了党对新民主主义革命的领导权,“新民主主义的革命,不是任何别的革命,它只能是和必须是无产阶级领导的,人民大众的,反对帝国主义、封建主义和官僚资本主义的革命。这就是说,这个革命不能由任何别的阶级和任何别的政党充当领导者,只能和必须由无产阶级和中国共产党充当领导者”[12]。正是由于党始终坚持对革命的领导权,才能最终成为革命的领导者,并带领中国人民取得革命的胜利。这也成为新中国成立之后党的领导制度建设的基本前提。
1954年9月15日,第一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第一次会议召开,毛泽东在会议上指出:“领导我们事业的核心力量是中国共产党。”[13]1955年党在全部国家工作中已经处于实际领导地位。党的八大以后,为了解决高度集权管理体制暴露出来的弊端,1957 年党中央逐步展开了以简政放权为内容的改革,并成立专门的中央经济工作五人小组,在中央政治局之下,统一领导全国经济工作。当然,成为执政党以后,中国共产党如何进行有效的领导,尚处于探索阶段,但是在国家事务中处于领导核心地位,这一原则始终是明确的。
(二)没有中国共产党的领导就没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开创和发展
1978年召开的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以邓小平同志为主要代表的中国共产党人及时总结了以往的经验和教训,恢复了实事求是的思想路线。邓小平在党的十二大上致开幕词:“走自己的道路,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这就是我们总结长期历史经验得出的基本结论。”与此相应,中国共产党也进一步探索如何加强和改善自身领导,以适应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需要。
第一,坚持四项基本原则的核心是坚持共产党的领导。针对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前后社会上出现的一股怀疑和否定共产党领导、怀疑和否定社会主义制度的思潮,邓小平在《坚持四项基本原则》一文中指出:“要在中国实现四个现代化,必须在思想政治上坚持四项基本原则。这是实现四个现代化的根本前提。这四项是:第一,必须坚持社会主义道路;第二,必须坚持无产阶级专政;第三,必须坚持共产党的领导;第四,必须坚持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14]还进一步指出:“坚持四项基本原则的核心,是坚持共产党领导。”[14]391邓小平还严厉地批评了少数人鼓吹在中国实行西方多党制的错误主张,强调在改革开放时期,我们更要坚持党的领导。
第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领导核心是中国共产党。中国现代化建设需要我们的党,中国在国际反霸权主义斗争和争取人类进步事业中的重要地位,需要我们党。“没有党的领导,就没有一条正确的政治路线;没有党的领导,就没有安定团结的政治局面;没有党的领导,艰苦创业的精神就发扬不起来;没有党的领导,真正又红又专、特别是有专业知识和专业能力的队伍也建立不起来。这样,社会主义四个现代化建设、祖国的统一、反霸权主义的斗争,也就没有一个力量能够领导进行。”[14]266同时,坚持党的领导也是保持稳定的关键。没有稳定,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就无从谈起。“共产党的领导,这个丢不得,一丢就是动乱局面,或者是不稳定状态。一旦不稳定甚至动乱,什么建设也搞不成。我们有过‘大民主的经验,就是‘文化大革命,那是一种灾难。”[15]
第三,坚持和加强党的领导必须改善党的领导。邓小平指出:“怎样改善党的领导,这个重大问题摆在我们的面前。不好好研究这个问题,不解决这个问题,坚持不了党的领导,提高不了党的威信。”[14]271 邓小平之所以将这一问题提到如此突出的地位,主要因为党情国情已经发生深刻的变化。一是,党所处的地位发生了变化。在改革开放新时期,党原来的执政方式和领导方式,党和国家实行的一些具体制度都存在不少弊端,若不及时进行变革,就很难适应现代化建设的需要。二是,党所肩负的任务发生了变化。党的中心工作已经转移到以经济建设为中心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上来,因而党的领导的具体方式就要随着任务的变化而变化。三是,党所处的环境发生了变化。从过去的封闭到现在的全面开放,党的领导面临的情况大不相同。改革开放以来,有些党员干部经不起市场经济的考验,腐败现象丛生,这严重地腐蚀了党的肌体,改善党的领导迫在眉睫。
(三)中国共产党之所以能够成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领导核心,其主要原因在于制定并贯彻执行了正确的战略和路线方针政策
早在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中国共产党就认识到半封建半殖民地的旧中国面临着两大历史任务:一是民族独立和人民解放,二是国家富强和人民富裕。而民族独立与人民解放,是实现国家富强和人民幸福的前提。基于对近代中国国情的认识,中国共产党提出了新民主主义革命的主张,为中国革命制定了“两步走”的战略方针:第一步,改变半殖民地半封建的社会形态,使之成为一个独立的民主主义社会;第二步,使中国革命继续发展,进入社会主义社会。新民主主义是社会主义的必要准备和过渡阶段,社会主义是新民主主义的必然趋势和未来方向。由于这条路线和方针是一条符合中国国情的正确路线和方针,因而得到了中国人民的拥护,中国共产党领导中国人民团结一心,艰苦奋斗,夺取了新民主主义革命的胜利,建立了新中国。
新中国成立前夕,即1949年3月的党的七届二中全会上,毛泽东就明确指出,我们不但善于破坏一个旧世界,我们还将善于建设一个新世界。在革命胜利后,中国共产党迅速地恢复和发展生产,使中国稳步地由农业国转变为工业国,进而把中国建设成为一个伟大的社会主义国家,这实际上已经提出了新中国的发展战略方针。
新中国建立后,中国共产党根据当时的国情,制定了一条过渡时期的总路线:在一个相当长的时期内,逐步实现国家的社会主义工业化,并逐步实现国家对农业、手工业和资本主义工商业的社会主义改造。这是一条符合中国当时实际的正确路线,得到了人民群众的拥护和支持,在实践中得到了贯彻实施,有力地推动了社会主義建设的发展。
改革开放以来,中国共产党认真分析了时代特征和当代中国国情,作出了我国正处于并将长期处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战略判断。中国共产党综合分析国际国内形势和我国发展条件,对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战略部署和安排适时进行细化和调整,顺应了时代发展潮流,符合当代中国国情,得到全党和全国人民的衷心拥护。中国共产党采取一系列具体措施,有效组织,切实实施,充分调动了广大人民群众的积极性和创造性,取得了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巨大成就。中国人民在长期的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实践中认识到,中国共产党挺立时代潮头,顺应时代潮流,从中国实际出发,制定符合中国实际的战略规划和路线方针政策,有效组织并带领人民切实贯彻实施,是人民的主心骨和领路人,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坚强领导核心。
三、在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的实践中不断推进党的建设
中国共产党带领各族人民进行新民主主义革命和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尤其是改革开放以来,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焕发出蓬勃生机,不断向前发展,与此同时,党的建设也不断取得新的进步。可见,社会主义事业的发展壮大与党的建设之间有着密切的联系,即社会主义越发展,中国共产党越强大。
(一)在中华民族危亡之际,中国共产党担负起领导新民主主义革命的重任
近代以来帝国主义大肆入侵,我国陷入内忧外患的悲惨境地,面临着亡国灭种的危险。各方力量粉墨登场,分别以自认可行的方式力图挽救中华民族走向衰亡的命运,如太平天国农民起义和义和团运动,“中体西用”的洋务运动、“变法图强”的戊戌维新运动以及孙中山领导的辛亥革命等,都没有挽救中华民族于危亡,都没有改变中国沉沦的命运。谁才能真正担当起革命的重任?在各种政治力量的反复较量中,在血与火的考验和洗礼中,历史和人民选择了中国共产党。中国共产党不辱使命,领导中国人民取得了新民主主义革命的胜利,建立了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国共产党也在革命熔炉的淬炼中不断成长壮大。
(二)在社会主义建设的艰辛探索中,中国共产党担负起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的重任并不断进行纠偏和改错
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以后,接下來的路应该怎么走?在没有经过资本主义充分发展的中国进行社会主义革命和社会主义建设,这是史无前例的重大课题。中国共产党遵循科学社会主义的基本原则,领导了社会主义革命,艰辛探索了社会主义建设并初步奠定了社会主义制度基础。新中国建立初期,党制定了过渡时期的总路线,顺利完成了社会主义改造并初步建立了社会主义基本制度。党的八大科学分析了国内的主要矛盾,开始积极探索社会主义建设道路。遗憾的是,党的八大后,由于国际国内形势的变化和党主观认识上出现偏差,社会主义建设的探索过程经历了严重挫折。但党在这一时期所取得的独创性成果和巨大成就,为新的历史时期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开创提供了宝贵经验、理论准备和物质基础。中国共产党也在经历严重挫折后逐渐走向成熟。
(三)改革开放以来,中国共产党担负起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历史重任,并在实践中不断进行自身建设和自我完善
改革开放以来,党深刻总结经验教训,提出了“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重大命题,制定并坚持了党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路线,带领全国各族人民克服各种困难、战胜各种风险,全面推进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实现了党的事业和国家发展的齐头并进。在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和科学发展观的指导下,改革开放取得了举世瞩目的成绩,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取得了巨大成就。党的十八大以来,在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指导下,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开创了新局面,进入了新时代。
党的十八大以来,在实现“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的伟大历史征程中,中国共产党自身建设也取得了显著进展,这些进展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第一,把党的政治建设摆在首位,发挥其统领作用。党的十九大报告明确提出党的政治建设这个重大命题,强调党的政治建设是党的根本性建设,决定党的建设的方向和效果。习近平总书记在十九届中央政治局第六次集体学习中强调指出,党的政治建设是一个永恒课题,涵盖了七个方面的内容。一是把准政治方向。要坚守共产主义远大理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共同理想、“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坚守党的基本理论、基本路线和基本方略。二是坚持党的政治领导。坚持党的政治领导,最重要的是坚持党中央权威和集中统一领导。全党要增强“四个意识”,自觉在思想上政治上行动上同党中央保持高度一致。三是夯实政治根基。要紧扣民心这个最大的政治,把赢得民心民意、汇集民智民力作为重要着力点,站稳人民立场,贯彻党的群众路线,着力解决人民群众最关心最直接最现实的利益问题。四是涵养政治生态。要把营造良好的政治生态作为党的政治建设的基础性、经常性、长期性的工作来抓,养正气、固根本,锲而不舍、久久为功。五是防范政治风险。要始终有着强烈的忧患意识、风险意识,增强领导干部的政治敏锐性和政治鉴别力,才能更好地迎接风险和挑战。六是永葆政治本色。要以永远在路上的坚定和执着,坚决把反腐败斗争进行到底,使党永不变质、永不褪色。七是提高政治能力。要不断提高各级领导干部把握方向、把握大势、把握全局的能力,提高辨别政治是非、保持政治定力、驾驭政治局面、防范政治风险的能力,切实担负起党和人民赋予的政治责任。只有加强党的政治建设,才能为我们党不断发展壮大,从胜利走向胜利提供重要保证。
第二,注重思想建党与制度治党同向发力。思想是行动的先导,推进党的建设必须注重补精神之“钙”。从1929年古田会议首次确立起了思想建党原则,党就一直注重从思想上建党,这是中国共产党建设的显著特点和政治优势。党的十八大以来,中国共产党进一步加大思想建党力度,也明显加快了制度创新的步伐。对于思想建党,习近平总书记多次强调全面从严治党首先要解决好党员干部的理想信念问题。他告诫党员干部:“理想信念动摇是最危险的动摇,理想信念滑坡是最危险的滑坡”[16],“没有理想信念,理想信念不坚定,精神上就会‘缺钙,就会得‘软骨病。现实生活中,一些党员、干部出这样那样的问题,说到底是信仰迷茫、精神迷失”[17]。对于制度治党,习近平多次强调要加强对权力运行的制约和监督,把权力关进制度的笼子里,形成不敢腐的惩戒机制、不能腐的防范机制、不易腐的保障机制;强调党内监督制度要与不断完善和创新的群众监督制度、舆论媒体监督制度、审计制度、法律监督制度、人大监督制度同步;等等。
第三,建设高素质专业化的领导班子和干部队伍。正确的政治路线确定之后,干部就是决定因素。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之后,为了加强对干部的教育管理,这一时期确立了执政条件下党管干部的原则,建立了干部学习培训制度、干部管理制度以及干部选拔、任免、奖惩制度等。为了严格要求干部,还通过整风的形式解决干部思想、作风等问题。改革开放之后,邓小平高度重视干部队伍建设,提出并着力推行干部队伍的革命化、年轻化、知识化、专业化,改革干部人事制度,努力造就一支朝气蓬勃的领导干部队伍。党的十八大以来,党中央更加重视党的干部队伍建设,把从严治党作为一项战略任务来抓,突出了政治首位的原则,完善了干部选拔任用制度,明确了新时代“信念坚定、为民服务、勤政务实、敢于担当、清正廉洁”的干部标准。
第四,坚持党的作风建设永远在路上。密切联系群众是党最大的政治优势,党执政后的最大危险是脱离群众。党的十八大以来,党突出群众路线教育,坚决反对“四风”,以“三严三实”要求加强领导干部队伍建设,净化党的政治生态。习近平总书记强调,“工作作风上的问题绝对不是小事,如果不坚决纠正不良风气,任其发展下去,就会像一座无形的墙把我们党和人民群众隔开,我们党就会失去根基、失去血脉、失去力量”[18]。作风问题不仅事关党的形象,更事关党与群众的关系,是判断党群关系的“晴雨表”,所以,党必须“要以踏石留印、抓铁有痕的劲头抓下去,善始善终、善作善成,防止虎头蛇尾,让全党全体人民来监督,让人民群众不断看到实实在在的成效和变化”[18]。
第五,党要始终站在时代前列,顺应时代潮流,做时代的促进派。中国共产党的诞生就是时代的产物,应时代之需而产生的。中国共产党诞生之后,高举救亡图存、民族独立和人民解放的旗帜,顺应时代潮流和人民意愿,冲破重重艰难险阻,夺取了新民主主义革命的胜利,建立了中华人民共和国,实现了民族独立和人民解放,开启了中华民族发展的新纪元。新中国成立后,中国共产党顺应时代发展和现代化潮流,适时地提出了国家工业化的战略任务,带领全国人民开展了轰轰烈烈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取得了社会主义建设的新成就。改革开放以来,党顺应世界发展大势,走在时代前列,率领人民开展了波澜壮阔的改革开放的伟大实践,解放思想,开拓创新,敢闯敢试,取得了社会主义现代化的巨大成就,极大地推动了社会的发展进步,提高了社会文明水平。正如邓小平所说,我们实施改革开放的目的,就是为了赶上时代。当今世界正在发生深刻复杂的变化,正经历百年未有之大变局,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深入发展,国际力量对比深刻调整,国际环境日趋复杂,不确定性和不稳定性明显增加。我们要密切关注国际局势的发展变化,准确把握世界发展大势,顺应时代发展潮流,增强机遇意识和风险意识,立足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基本国情,保持战略定力,做好自己的事情,善于在危机中育先机,于变局中开新局,抓住机遇,应对挑战,统筹好国内国际两个大局,在时代发展潮流中把握主动,赢得发展。
中国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的实践证明,中国共产党的领导,是社会主义事业成功的保证。随着社会主义事业的发展,中国共产党也不断发展壮大。党兴则社會主义兴,党强则社会主义强。社会主义事业越发展,党越发展壮大。这是由中国共产党与社会主义事业的内生逻辑联系决定的,也是中国共产党能够走向百年大党强党的密码。
参考文献:
[1]习近平.决胜全面建成小康社会 夺取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胜利——在中国共产党第十九次全国代表大会上的报告[N].人民日报,2017-10-28.
[2]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3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2012.173-174.
[3]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1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2012.413.
[4]列宁全集(第24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2013.38.
[5]列宁全集(第8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2013.415.
[6]列宁全集(第41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2013.199.
[7]列宁全集(第37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2013.13.
[8]列宁全集(第43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2013.23.
[9]列宁选集(第4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2012.695.
[10]建党以来重要文献选编(1921—1949)(第2册)[M].北京:中央文献出版社,2011.219.
[11]建党以来重要文献选编(1921-1949)(第19册)[M].北京:中央文献出版社,2011.423.
[12]毛泽东选集(第四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91.1313.
[13]毛泽东文集(第6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99.350.
[14]邓小平文选(第二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94.164-165.
[15]邓小平文选(第三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93.252.
[16]习近平.在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 95周年大会上的讲话[N].人民日报,2016-07-04.
[17]习近平.紧紧围绕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 学习宣传党的十八大精神——在十八届中共中央政治局第一次集体学习时的讲话[EB/OL].http://www.gov.cn/ldhd/2012-11/19/content_2269332.htm,2012-11-19.
[18]习近平谈治国理政[M].北京:外文出版社,2014. 387.
On the Inner Logical Connection between the Communist Party of China and Socialism with Chinese Characteristics
ZHANG Rui, WANG Huaichao
Abstract: The Communist Party of China, which leads the cause of socialism, holds the banner of socialism and establishes socialist institutions.The leadership of the Communist Party of China is the most fundamental feature of socialism with Chinese characteristics,the biggest advantage of its institutions and the most important national condition of China. With the continuous progress of the cause of socialism with Chinese characteristics, the Communist Party of China grows prosperously since the Reform and Opening Up.The experience from the history of the Party and the development of socialism with Chinese characteristics show that the Party and socialism are necessary conditions to each other.If the Party isprosperous, then socialism is also prosperous; if the Party is powerful then socialism is powerful. According to the same logic, the more the socialist cause develops, the more powerful the Party becomes.
Key words: the Communist Party of China; socialism with Chinese characteristics; inner logic
责任编辑:邓 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