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在薄暮中唱起生命的挽歌(外一篇)

2021-06-28张丽明

鸭绿江·华夏诗歌 2021年3期
关键词:薄暮叶芝秋色

张丽明,河北省人,文学硕士。毕业于北京语言大学。中国诗歌学会会员,中华诗词学会会员。《鸭绿江华夏诗歌》主编助理、《中华辞赋报》副主编、《河北诗歌》主编。供职于河北省某日报社。作品散见于《诗刊》《中华诗词》《艺术评论》《诗选刊》《星星》《芒种》《鸭绿江·华夏诗歌》《火花》等文学期刊。多次在人民文学出版社等单位举办的全国大赛中获奖,并入选多种选本。

爱尔兰诗人叶芝在中国颇受欢迎,不是没有理由的。爱尔兰和中国虽然远隔万里,但两个国家的人却有一个有趣的相似之处——亲近自然。中国人自古秉信万物有灵、天人合一。《诗经》中的赋比兴,比和兴,大多是从自然中获取灵感。《楚辞》中的兰泽香草,也都染上了人的品格和风神。刘勰《文心雕龙》云:“人禀七情,应物斯感,感物吟志,莫非自然。”爱尔兰人则相信身边的一草一木都是可爱的精灵,夜深人静的时候,它们就会出来跳舞唱歌。叶芝最早出版的散文集《凯尔特的薄暮》记述的便是他小时候听来的森林草泽间精灵神怪的传说故事。叶芝很多诗歌的灵感同样源自大自然中的草木、动物、河流,《柯尔的野天鹅》就是这样一首融生命情感于自然中的经典之作。

本诗第一节全然写景。秋天的树木,干燥的林间小路,薄暮下盈盈的秋水,静穆的天空,59只天鹅,逐一呈现。叶芝好似手握画笔,寥寥几笔,一幅秋色美景图便出现在我们面前。一切似乎如此美好,然而,静谧、平和、安详的画面背后却暗含着诗人的无奈与不安。无论古今中外,秋天似乎都是让人伤感的季节,“树木呈现秋色之美/林间小路变得干燥。”霜叶红于二月花,纵然美好,凋零却注定紧随其后。“干燥”不也暗示着万物萧索、生命委顿吗?我们来看“在11月的薄暮下”这一句,11月是一年行将结束的时节,薄暮又是一天行将结束的时分。这难道是无意间的巧合吗?当然不是!诗人在51岁时写下这首诗,不也正值生命之秋和人生之暮吗?天鹅的出现似乎给平静(萧索)的秋色带来了生机。“59只天鹅优游其间”,天鹅在水面游来游去,要知道确切的数量并不容易,我们可以想见,诗人一定凝视了这群天鹅很久,说不定整个下午都在一遍遍地数着。终于数清楚了,有59只!可怜的诗人该有多么无聊,多么寂寞!这么说似乎有望文生义之嫌了。然而,若结合叶芝的生平来看就能够理解了。1889年,24岁的叶芝第一次遇见22岁的毛特·冈时,就深深地爱上了这位“走起路来好像女神”的高贵女子。此后他数次向她求婚,均遭到拒绝,她宣称她的一生要献给爱尔兰的独立解放事业。1916年7月,51岁的叶芝最后一次向毛特·冈求婚,依然被拒绝了。而这首诗正好写在这一年的11月。爱情受挫后的落寞与惆怅很自然地在诗中流露出来。

第二節转入追忆。诗人由眼前的59只天鹅,回想到19年前在柯尔庄园第一次细数天鹅的场景。追忆中的情景与此刻的情景正好形成对比。19年前“我”尚年轻,如今已经步入暮年。19年前因为天鹅“骤然起飞”,“我”来不及数清它们的数量;如今它们却静静地“优游其间”,“我”清清楚楚地数出是59只。这一动一静,其实也暗示着诗人生命状态的改变,年轻时充满活力,如今青春不在。“59只”似乎隐喻生命渐成定数,这也与当年“来不及遍数”形成鲜明的对照,正因为数不清,生命在未知中尚有无限可能。有了第一节和第二节的铺垫,第三节直抒胸臆就显得极其自然。诗人先由追忆回到现实,“我曾凝视那些耀眼的生灵/而此刻,我陷入悲伤。”天鹅似乎永远都是那群“耀眼的生灵”,而诗人早已不再年轻了。是的,“一切都已改变”,逝者如斯夫,不舍昼夜!时间这高明的小偷,不知不觉就把美丽的容颜、强健的身躯和燃烧的激情悄无声息地偷走,当我们揽镜自照时,看到的是满头的白发和一脸的皱纹。“我伫立水边,第一次听到/它们在我头顶振翅飞过/那时我脚步如此轻盈。”美好的画面,青春的悸动,也许只能停留在追忆中。李商隐在《锦瑟》一诗最后慨叹“此情可待成追忆,只是当时已惘然”无非也是同样的怅然与迷惘。

“我”虽然变了,那群天鹅却依然如故。第四节全然用天鹅之“不变”来反衬“我”之“变”。它们依然“不知疲倦,比翼而行”,“我”却韶华不再,形影相吊;“它们的心不曾老去”,“我”却在孤独与悲伤中日渐苍老;它们“激昂,高傲,随心所欲”,“我”却似乎连追逐爱情的权利也被岁月剥夺了。人世几回伤往事,山形依旧枕寒流。物是人非,生命的悲哀,大抵如是。第五节,诗人由眼前景象进入玄想。“而此刻它们游弋于平静的水面/神秘莫测,美丽动人”诗人的眼睛还看着眼前景象,而“当我在某一天醒来”,诗人就陷入了哀婉的玄思——“发现它们已全部飞走/它们在何处的芦苇丛筑巢而居/又在何处的湖畔或池边愉悦人们的眼神?”曾经,天鹅振翅飞过头顶,诗人的脚步也为之轻盈;如今,诗人满怀愁绪,只能默默看着这群美丽的生灵在湖面游来游去。在薄暮中一遍又一遍数着天鹅的数量,或许只为排解心中的苦闷与孤寂。那群“美丽动人”的天鹅也许是诗人此刻唯一的情感慰藉了。然而,这仅有的慰藉也将随着时间的流逝而消失不见。爱情受挫,生命衰朽,诗人终于陷入深深的哀伤和绝望。读罢此诗,忽然想起杜甫有诗云:“明年此会知谁健?醉把茱萸仔细看。”老杜在秋风中手把茱萸看了又看,叶芝在薄暮中将水中天鹅数了又数,其实表达的都是对生命流逝的哀婉。

《柯尔的野天鹅》这首诗整体上还是展现了叶芝早期唯美主义的诗风,语言优美流畅,情感哀婉动人,宛如一首生命的挽歌。纵观诗人的一生,毛特·冈不单是他爱情的维纳斯,更是他诗歌灵感的缪斯。这一点,毛特·冈似乎比叶芝还要确信。“哦,是的,你确实很痛苦,因为你可以从你的痛苦中锤炼美丽的诗句,再由那诗句感受到幸福。婚姻是很无趣的,诗人不应该结婚,这世界会因为我拒绝你而感激我。”在拒绝叶芝求爱时毛特·冈说了这样的话。是的,很多时候正是生活的不完美,才成全了艺术的完美。

◆柯尔的野天鹅

叶芝

树木呈现秋色之美

林间小路变得干燥

在11月的薄暮下

湖面如镜,映照静穆的天空

秋水盈盈,石头参差错落

59只天鹅优游其间

自从我第一次细数那些天鹅

到如今已然过去19个年头

那时我还没来得及遍数

就看见它们骤然起飞

哗然振翅翱翔,形成大而破碎的圆圈

我曾凝视那些耀眼的生灵

而此刻,我陷入悲伤

一切都已改变,自从在那薄暮中

我伫立水边,第一次听到

它们在我头顶振翅飞过

那时我脚步如此轻盈

它们依然不知疲倦,比翼而行

或在沁凉的碧波中游走,或在空中低徊

它们的心不曾老去

激昂,高傲,随心所欲

依然故我,悠然自得

而此刻它们游弋于平静的水面

神秘莫测,美丽动人

当我在某一天醒来

发现它们已全部飞走

它们在何处的芦苇丛筑巢而居

又在何处的湖畔或池边愉悦人们的眼神?

(梧一译)

猜你喜欢

薄暮叶芝秋色
秋色里的祖国
静在薄暮
温岭坞根之秋色满塘
品梅
薄暮
当你老了
《苍松秋色》
在爱尔兰,追寻叶芝的英魂
我是骑者 策马向爱
薄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