风格故事:乾隆年制珐琅彩瓷特展
2021-06-28
巧工妙造的珐琅彩瓷,从清康熙朝(1662—1722)开始生产,经历了雍正朝(1723—1735)的皇家专属式样,到乾隆朝(1736—1795),皇帝同样非常关心皇家出品的生产状况。尤其是透过乾隆皇帝和督陶官之间的对话,能够知晓乾隆年间制作的珐琅彩瓷独具特色。从风格样式的角度来看,相对于康雍两朝的色泽与纹样,乾隆朝珐琅彩瓷的烧制,在皇帝的主导与关注下,可以从双彩联乘、集锦新样和收纳典藏三个单元来进行理解。
第一单元双彩联乘,主要呈现乾隆皇帝并重洋彩和珐琅彩瓷两类产品的思想。他一方面传承雍正朝的风格样式,另一方面也将极具个人特色的御制诗纳入装饰纹样之中,让诗画图式的布局散发出浓浓的帝王格调。第二单元集锦新样,则需要仔细品味乾隆朝开始出现的新式纹样,举凡中西人物、仙山楼阁、金鱼水藻和各式锦地纹,无不刷新人们的视觉经验。第三单元收纳典藏,则旨在通过传世至今的木匣,重溯乾隆皇帝降旨盘整清宫旧藏之际,亦置入新造瓷器,并加以匯整、分类、定名和包装的经过。
台北故宫博物院举办的“乾隆年制珐琅彩瓷特展”,讲述的正是令人叹为观止的风格故事。
● 双彩联乘
双彩指洋彩和珐琅彩两种彩瓷。珐琅彩瓷是宫廷技师就景德镇生产的白瓷,以珐琅料彩绘装饰纹样的作品。而洋彩瓷,依照督陶官唐英(1682—1756)的说法,则指装饰纹样模仿珐琅彩瓷,且在景德镇御窑厂一次性完工的产品。乾隆时期,两种彩瓷几乎同时生产,且装饰纹样互为流通,乾隆皇帝收纳贮存,也将两种彩瓷归为一类,所以讨论乾隆年制珐琅彩瓷,必然需要同时关注这两者之间的联系。
台北故宫博物院在这一次的展件安排上也别出心裁——首先表现传承自雍正朝的作风;其次为改变雍正朝的题句与布局,更加强调细节和色彩的变化;再者就是以乾隆御制诗取代古人题句的新创洋彩。
● 集锦新样
乾隆朝珐琅彩瓷的装饰纹样可以简单地分成两大部分,一部分是写有诗句,纹样富含意境,如同“双彩联乘”单元的选件;另一部分则布局宛如画,以各式精美纹样取胜者。这个单元特别推荐只有在乾隆朝才能看得到的创新风格:第一类是人物画,举凡文人雅士、十八罗汉和别具新意的中西母子图,清晰可辨的面容与栩栩如生的表情,无不引人注目,牵动一探究竟的渴望;第二类是仙山楼阁,一系列盖在青山绿水边、屋檐高耸入云霄的宫殿建筑,道出可居可游的愿望;第三类是细致精密的锦地纹,无论彩绘、锥刻与贴彩,在百花齐放的衬托下,益发彰显锦上添花的意象。
● 收纳典藏
在该展览当中,我们可以看到珐琅彩瓷以及风格与之相似的洋彩瓷器。从保存维护的角度追溯文物传世的历程,发现绝大部分和乾隆皇帝经手典藏有关。尤其是通过宫廷造办处档案揭露的信息,得知乾隆皇帝即位不久后,即着手清点、盘整紫禁城宫殿里的文物。在这个过程当中,同时也特别在乾清宫专辟空间,收纳康熙、雍正和乾隆三朝的画珐琅器。此一作为,一方面体现了乾隆皇帝继承康熙皇帝格外重视画珐琅工艺品的精神和意义;另一方面,入藏新制完成的器物,亦展现他致力于推广当朝艺术与文化的想法。(资料来源:台北故宫博物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