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启智润心的小学数学育人策略

2021-06-28郑炜珍

广东教学报·教育综合 2021年55期
关键词:立德三角形图形

郑炜珍

“培根鑄魂、启智润心”是 2021年3月6日下午习近平总书记参加联组会时发表的重要讲话,它概括了新时代教育的育人观,为立德树人指明了方向。小学数学课堂教学是提高学生数学核心素养的主阵地,我们在培养学生素养的同时落实立德树人,让学生在获取知识、提升能力的同时获得内在心灵的成长、人格品质的提升。

一、用爱点燃学生爱学数学的火种,这是启智润心的前提

教育学生的起点和基础是爱生。人们把师生爱誉为“开启心扉的钥匙”“启发学生心灵的能源”。在实践工作中,笔者发现师生之间感情越深,学生接受德育的比率越高。

这是发生在很多年前的一件事。当时刚开学第二周,笔者发现有个男生2天都没交数学作业,急忙跑到课室让他补做作业。他在笔者话音刚落的瞬间用高八度的音调、趾高气扬的神态回答笔者:“好啊!我不怕留堂,即使留到7点我都不怕。我要陪你慢慢玩!”一听完这个学生的回答,笔者纳闷了。这个才四年级、不到1.4米高的小男孩在想什么?为何如此抵触教师?为何如此不客气地对待自己还不太熟悉的数学教师?笔者问他:“你认为留下来补作业是玩?”他再次用高八调的声音响亮地回答:“是啊!”笔者先冷处理了这件事,心想:这学生怎么了?会不会是一个吃软不吃硬的学生呢?是不是自己刚才的语气太硬了,造成他的逆反心理。笔者调整了一下教育他的策略,决定以柔制刚,与他谈心、说理。这次他感动了,说:“老师,您放心,您上课讲的东西我都懂,我会做这些作业,我一下子就可以补完的了。我以后都不会不做数学作业,我真的可以做到!”事情过去几周,他实现了自己的诺言,从不欠交作业。这个案例验证了心理学上的“皮格马利翁效应”,教师的爱可以让学生朝着教师所期待的方向发展。学生的心灵需要关爱,建立好学生与教师之间的和谐互信关系,这是启智润心的前提。

二、立德树人融入小学数学深度学习中,这是启智润心的关键

常言道:“立人先立德,树人先树品。”我们要把立德树人融入小学数学深度学习的每一个细节中。张奠宙教授把理性精神、人文精神和道德品质作为数学德育内容的三大类。教师要深耕教材,从教材的一句话、一个例题、一个配图深挖下去,探寻其中蕴含的德育价值。

(一)巧设情境,让刚性的数学散发人文性和趣味性,激发民族自豪感

我们可以利用名著改编小故事、数学史实或生活现实问题去创设情境。如,在教学四年级下册《数学广角-鸡兔同笼》时,笔者是这样用数学史实创设情境的:(课件播放古筝的轻音乐做背景音乐)中国的数学发展水平也曾领先于世界,取得令世人瞩目的成就。《孙子算经》《九章算术》《周髀算经》为中国古代三大数学名著,其中《孙子算经》中有一道我国古代非常有名的数学趣题——“今有雉兔同笼,上有三十五头,下有九十四足,问雉兔各几何?”这四句话是什么意思呢?有谁知道这类题我们把它叫做什么问题吗?(生答:鸡兔同笼)笔者在小结时告诉学生这些中国数学名著通过丝绸之路传播到印度、阿拉伯地区,后来经阿拉伯人传入西方。一直影响着许多亚洲国家的数学发展。学生从中感受到中国古代数学家们的认真钻研和取得的辉煌成就,树立强烈的民族自豪感,立志为振兴祖国的科学事业而勤奋学好数学。

(二)在问题驱动的小组协作学习活动中让师生成为热爱数学者,让知识保持鲜活,培养学生的人文精神和理性精神

弗赖登塔尔说过:“数学知识既不是教出来的,也不是学出来的,而是研究出来的。”其实数学科学充满了探究趣味和体验乐趣,我们要开展问题驱动的小组协作学习活动,让师生成为热爱数学者,让知识保持鲜活。如,笔者在教学五年级上册《三角形的面积》时是这样操作的:

【学具准备】每小组共12个三角形。学具说明:下左图1和8、2和6、3和9、4和10三角形可以完全重合,每2个能重合的三角形的颜色各不相同,其余都不能重合。四人小组A学生手上分到的是1、2、3,B学生分到的4、5、6,C学生分到的是7、8、9,D学生分到的是10、11、12)如下右图(每个人手上的三角形都不能拼成平行四边形)

笔者让学生先用自己手上的三角形拼一拼,看能否拼成学过会求面积的图形。学生们会发现都拼不成。笔者问学生为什么拼不成?需要怎样的三角形?请在小组里找一找,看有没有需要的三角形。通过这样的操作活动,帮助学生解决为什么要用两个完全一样的三角形拼成学过的图形,然后小组讨论:拼成的图形与原来的三角形有什么关系?

从中我们可以看到,这样的教学活动有让学生对研究材料进行选择,放手让学生自己去发现拼成的图形与原来的三角形有什么关系。这样的教学更大限度地提高了学生主动参与深度学习活动的程度,学生开展探究活动的兴趣更大。在一个个问题的突破中,学生的高级思维也得到了一定程度的发展。学生在这样的深度学习中体验到不仅知其然,还知其所以然的乐趣。既能培养学生独立思考,合作交流、反思质疑等学习习惯,也能让学生感受到数学之美,能够领悟数学精髓,进而培养学生的人文精神和理性精神。

(三)练习设计注重层次性、开放性与思维挑战性,锻炼意志,提高道德品质

具有层次性、开放性与思维挑战性的练习是诱发学生积极、深刻思考的重要载体。笔者在四年级下册第七单元第一课时《轴对称图形》中改编了书上一道题。

原题是给出了一条竖着的对称轴,这样学生画出来的轴对称图形就是唯一的。很多学生以为对称轴不是横的就是竖的。这样形成的思维定势会阻碍他们创造性思维的发展。于是,笔者把题目改了一下,题目不提供对称轴,让学生猜一猜对称轴可能在哪?想象轴对称图形长什么样子?轴对称图形另一半可能在哪?这时候学生想象和创造的思维空间就很大了。下面是学生课堂上创作的部分作品:

反馈学生练习时提醒学生学会欣赏、分析、感恩别人提供的错题资源,不可对做错的学生冷嘲热讽。通过解决数学问题,能够让学生正确面对摆在面前的挑战,坚定突破难关的决心。通过思考和探索找到克服困难、 解决问题的方法,形成坚持真理、修正错误、严谨求实的科学态度,提升小学生拼搏精神和对各类问题的应变能力和道德品质,从而达到“立德树人”的数学教育目的。

三、结论

总的来说,启智润心的小学数学教育需要教师拥有教育的情怀,它建立在教师爱学生的基础上。一线教师要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不仅仅要注重数学知识概念与形成的教学,还需要透过数学挖掘其中的育人价值,让学生深度学习的数学课堂中获取知识、提升能力的同时获得内在心灵的成长、人格品质的提升,促进学生更加持续、更加全面地发展。

参考文献:

[1]庞家华.立德树人理念在小学数学课堂中的应用[J].科学咨询(教育科研),2018(8).

[2]蒲兴阳.将故事植入小学数学教学课堂[J].小作家选刊(教学交流旬刊),2012(9):89.

[3]顾云娟.深度学习背景下小学数学学习内容的组织策略[J].考试周刊,2018(57):81.

猜你喜欢

立德三角形图形
Stories about labor education家校劳动,立德树人
谈初中化学教育的立德树人
巧化课堂意外 践行立德树人
例谈高中生物学教学中的立德教育
三角形,不扭腰
三角形表演秀
如果没有三角形
分图形
画一画
找图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