延长春柞蚕室内饲育时间的现实意义及技术要点
2021-06-28刘磊沈金宇马彦辉逄玉军陈凤林
刘磊 沈金宇 马彦辉 逄玉军 陈凤林
春柞蚕保护育分為室内保护育和室外保护育两种,现在应用较多的是室内床育、室内合成袋育、塑料筒套把育,近10年来,这3种保护育应用面积逐年增加,对提高春蚕产量、增加蚕农收入和促进柞蚕业健康可持续发展起到了积极的作用。这其中室内合成袋保护育主要应用在柞蚕良种繁育中的单母、双母生产和种质资源保护,而室内床育主要用于丝茧育的生产。这两种室内保护育多年来一直沿用起青后移至柞园内饲育,这样既可减少蚕座面积提高养蚕室利用率又可有效降低室内感染概率,生产的种茧可较好满足辽宁及吉林大部分地区需要。但近几年我们感觉到,做为全国秋柞蚕繁种基地的吉林省,秋蚕收蚁的时间段基本在7月26~29日这4天,这其中7月27~28日这两天的收蚁量又占了80%,这就为我们的春蚕生产提出了新的课题,春收蚁过早会发生大量“三化蛾”,收蚁过晚又会发生霜冻害和嫩蛹。如何使秋制种的羽化盛期出现在7月19日前,提高制种产卵“黄金时间段”系数,如何提高早期种卵的经济效益。针对这两个难题,我们从2017年开始至今进行了延长春蚕室内饲育时间的试验并收到了良好的效果。
1 现实意义
1.1 为黑龙江、内蒙古等二化一放蚕区提供二化性种源
延长室内饲育时间后,7月15日之前的种卵在辽宁和吉林等无霜期较短的蚕区放养时可发生“灌蚁子”和“三化”,生产效益一直不高。虽然有的地区可以老熟蚕上市销售或者加工黄色蛹及神仙蛹,但数量很有限,蚕茧销售并不顺畅。同时这个时间段的种卵在放养过程中还会面临高温多雨危害的风险,因此,绝大部分蚕农对这个时间段的蚕种使用很消极。但在黑龙江、内蒙古等二化一放地区因全年无霜期很短,放养7月15日前的种卵基本上不会发生霜冻害,加之这些地区为大陆性季风气候,不会受高温和降雨危害。所以近年来用种量逐年增加。同二化一放用种相比较,具有种卵孵化率高、保种成本低、高产优质、蚕茧易于储藏和加工等诸多有点,单蛾收蚁结茧率高于二化一放20%以上,因此,备受这些地区的广大蚕农欢迎,用种量有继续增加的趋势,前景十分看好。
1.2 春蚕高产优质,夯实秋蚕生产基础
春蚕延长室内饲育时间就意味着减少了野外放养的时间,一是龄期缩短3天以上,二是野外生长发育时间减少4天以上。这可有效降低农药中毒、晚霜冻害、风害、虫鸟兽害等自然灾害的风险,从而提高保苗率。四年来,共进行了35把延长室内饲育时间试验,平均把产25.8千粒,单蛾收蚁结茧率达到129粒,高于对照起青后上山15%以上。
由于延长室内饲育时间客观上做到了蚕座面积增加,合成袋内湿度明显降低,蚕的个体间相互抓伤染病概率大幅度下降,脓病和软化病同对照相比较下降62.3%,微粒子病检出率下降50.9%,同时,茧层率、千粒重、雌雄比等关键质量指标都较对照有了大幅度提高,既提高了春蚕放养效益,又为秋蚕种生产提供了优质种源。
1.3 种卵“黄金时间段”提前,满足繁种需求,提高蚕种生产企业效益
延长春蚕室内饲育时间,辽宁和吉林地区的7月15日前种卵可提供给黑龙江、内蒙古,价格不菲。7月19日前蚕茧羽化量可达85%以上,黄金时间段占70%左右,较起青后上山可提前15%左右,完全可以满足辽宁和吉林两省秋蚕繁种生产。即可减少春蚕放养量,还会更好的降低7月20日以后产卵面临的大幅度降价风险。近5年来,7月20日以后的种卵价格平均不及黄金时间段的30%,一直制约着蚕种生产企业的效益。
2 技术要点
2.1 扩大蚕座面积和把握上山时间
单蛾饲育时起青上山的合成袋规格为50厘米×33厘米,床育的收蚁量为75克/平方米,室内饲育时间一般在7~8天,延长饲育时间的上山时间为2眠起齐后,较起青后后上山延迟3天左右,仅仅3天就可使袋内和床内状况发生质的变化。随着蚕食量增加,蚕的排泄量、袋内床内湿度和残枝叶量急剧增加,红褐屁股的软化病蚕、抓伤蚕就会大量发生,微粒子病侵染加剧。因此,要把合成袋的规格调整至50厘米40厘米,把床育的收蚁量降至40克/平方米。
2.2 严格控制袋内、床内湿度
室内育的袋内和床内湿度主要来自柞叶,柞叶水分又来自自身含水、露水和雨水,袋内和床内湿度过大可加速残枝叶和粪便腐败,释放不良气体诱发蚕病。因此,养蚕室相对湿度以75%左右为宜,晴天早5时采摘的新叶即可满足湿度要求。当雨天或雾天时,要用洁净的风扇或洁净的甩干桶脱去柞叶上附着的水分再喂蚕,柞叶要做到现采现喂,严禁喂饲“隔夜叶”和捂堆叶。做到蚕上山时残枝残叶不腐烂,蚕粪不长白蕈(白毛)、不粘手为宜。
2.3 严格掌握饲育温度和给叶量
室内育的温度指标十分关键,温度过低会延迟蚕生长发育,温度过高可使柞叶萎蔫,影响取食。因此,合成袋育的适宜温度要控制在24~24.5℃,床育的温度要控制在22℃,床育的蚕眠中时可提温至25℃。每次给叶时要按“宁缺勿剩”原则,剩叶越多,越容易产生腐败气体、增加袋重和蚕粪隔离困难。
作者简介:刘磊(1972-),男,本科,助理研究员。现从事柞蚕良种繁育研究。
*通讯作者:陈凤林(1963-),男,大专,副研究员。现从事柞蚕放养技术研究和柞蚕良种繁育技术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