好习惯成就好人生
2021-06-28
广州市增城区派潭镇七境小学是一所坐落于风景秀丽的牛牯嶂山脚下的边远撤并农村学校。它立足于全面推进素质教育,奋力于办学条件标准化、学校管理规范化、学生素质优良化的办学水平,被评为“广州市规范化学校”;它遵循学生成长规律,促进学生全面可持续发展,是广州市乒乓球体育传统项目学校、区乒乓球业余体校训练网点学校。2020年荣获广州市增城区第六届中小学德育创新成果二等奖,并连续四年斩获“派潭镇教书育人先进单位”。
播种“好习惯”,收获美好人生
广州市增城区派潭镇七境小学(以下简称“七境小学”)创办于1964年,现有12个教学班,教师28名,学生432人,拥有先进的现代化教学设备设施,建有标准的200米环形塑胶跑道运动场,让身处农村的学生们享受到城区的教育资源。一个成功的人需要有硬实力和软实力,一所学校也如此。七境小学以“好习惯成就好人生”为办学理念,在每一个学生心中播种“好习惯”,引领学生走向美好。
(一)校长吹响“理念”号角
办学理念是学校发展规划系统工程的内容之一,是办学趋同化的大潮中,形成或保持学校特色的“定海神针”,是锚定学校发展的航向。
教育家叶圣陶曾说:“教育就是要养成良好的习惯。”时任校长潘金池表示:新时代教育要求校长既要有实干创新精神,也要有专业化的教育管理知识,以及全面的科学文化知识,要有与时俱进的办学理念管理、规划学校的发展。七境小学撤并后衍生出不少的教育问题,追根究底,是缺乏一个良好的习惯。师资力量薄弱、农村学生的“野性”给缺乏应对撤并管理经验的七境小学带来挑战。潘校长在接手管理工作后,对学校的生情、师情、校情进行摸底、调研及访谈,摒弃“一言堂”,与管理团队及教师队伍深入探讨,集思广益,在前校主持课题课研成果的基础上,有机融合七境小学的校情学情、本土文化资源,最终确定了“好习惯成就好人生”的办学理念,此理念也得到了北京师范大学顾明远教授的鼓励、支持,并亲笔题字“好习惯成就好人生”。
在此理念下,七境小学的德育类课题“广州市农村小学撤并校的学生适应性研究”于2015年11月被立项为广州市教育科学“十二五”规划2015年度课题。
(二)开发应用系列校本教材
“理念先行,实践至上。”的办学理念不是虚幻的口号而是看得见、摸得着的实施指南。七境小学借助校本教材践行“好习惯成就好人生”。学校在德育工作领导小组与安全工作领导小组的组织带领下,分别于2017年7月编印了校本教材《好习惯成就好人生——礼仪、礼貌、礼节》(上、下册)、2020年9月编印了校本教材《好习惯成就好人生——七境小学安全教育读本》。初心不改,风雨兼程,七境小学的教师通过言传身教、“校本”雨露滋润学生的心灵净土。各班班主任利用每周的地方课程、班会课对学生进行行为表现评析、授课。教材强调、重视学生的养成教育以及生命教育,注重培养每一位学生从小养成良好的学习、生活等行为习惯,有效预防了安全事故的发生,形成了良好的学风、校风,学校被评为“增城市安全文明校园”。
(三)以活动为载体,渗透德育工作
“纸上得来终觉浅,绝知此事要躬行。”好习惯不局限于“有礼貌、讲礼仪、讲文明”等理论,还包括学生实际生活中的自主学习、积极生活等习慣。七境小学以活动为载体,注重学生的特长培养,突显学生的闪光点。坚持举办体育、艺术、科技等社团活动,组织学生积极参与各类竞赛。在活动的驱动下,学生树立了自信,激发了向上力量,形成了学习自主性,五育并举,拥有了良好的习惯意识。
“冰冻三尺,非一日之寒。”随着教育教学改革的深入,素质教育的全面推进,为学校注入“强心针”。学校坚持将理念内化为全体师生提升自身素质与实现价值的追求,持续深入研究 “突破点”融合教育,把农村学生的“野性”转变为“韧性”,引导学生自信坚强地“翱翔”于知识海洋中。
典型引领,打造德才兼备的教师队伍
“‘一个好校长代表一间好学校说法虽有道理但带有片面性,但一支好的教师队伍绝对能够代表一间好学校。”这是潘校长坚信并打造高素质、业务精良教师队伍的原动力。撤并后的七境小学教师专业结构不合理、教师年龄整体偏大,职业倦怠感严重。然而,小学生处于汲取知识养分、模仿中形成自身认知标准的关键阶段。课堂是获取知识,培养素质的载体,教师是学生求学路上最直接的引路人,必然会效仿教师一举一动。学校通过调查了解,从德育与教学两方面重新打造一支优秀稳定的教师队伍。
(一)开展教师德育工作
“学高为师,身正为范”。学校从一线老教师着手,深入其中交流,实时了解其教学情况,悉心聆听其教学想法;动之以心,树立老教师典型共筑师生未来,带动中青年教师迈向“师德高尚、甘于奉献、业务精良、充满活力”。时任学校副书记赖伯进,现年59岁依旧心怀教育,坚守“三尺讲台”,以充沛的精神、专业的教学能力致力于促进学生全面发展,是学校的教师典型。再如,石金铭老师,58岁的年龄仍担任学生乒乓球队教练,近几年来带领乒乓球队在各级各类比赛中屡创佳绩。此外,学校严抓师德师风,要求教师端正“言传身教”教风,要求学生做的事情自己也要做到,为学生树立典范。
(二)课题引领,以点带面
学校除开展常规的“走出去”,组织教师参加镇、区、市教研活动外。重点
以校本教研为抓手,由5大学科组(语文、数学、英语、体艺、综合)为单位组织展开。校本教研,一是面向新教师的“推门课”。新教师是指除新毕业分配到校的教师外,校与校之间的调任教师。校长、教导主任、学科组长亲自听课以了解其教学能力;二是“汇报课”。面向教学水平与学校理想要求尚存一定差距的教师,通过其汇报课,提出存在的问题并要求改进,于下次汇报课中再进行汇报;三是“示范课”。各科骨干教师每学期进行一次示范课讲授,以带动学科组的教师。
“春风化雨,桃李成蹊”,教师以良好的精神面貌与行为习惯率先垂范,化育出德才兼备的学子、同行工作者;广州市增城区教育局教师发展中心领导曾亲临学校调研,对学校师资队伍建设工作给予了高度的肯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