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等教育產業化提法值得斟酌
2021-06-28
是否應該向產業化方向發展?若發展高等教育產業化,有哪些需注意的問題?高等教育能否發展成澳門的一個新興產業?
澳門科技大學榮休校長許敖敖教授:對於澳門高等教育是否應該向產業化方向發展,我是持否定的態度。澳門高等教育目前不具備產業化的條件。首先高等教育的屬性是事業,搞產業化需要人才、資金,需要投入。從國家對澳門的發展定位,澳門的經濟體量等來看,高等教育不能發展成為澳門的一個新興產業。澳門社會有聲音認為大學可以多招些學生,收入將可觀,但有無考慮到,增加招生的同時也需要增加老師,增加投入設備等,其費用不菲。
澳門國際文化教育交流協會會長婁勝華教授:個人認為,高等教育應該是一個准公共產品,具有公益性質。說高等教育是一個產業,也是無可厚非的。為什麼這麼講呢?因為高等教育與文化、醫療衛生以及政府機構等一樣,是社會分工不斷發展的產物,它是第三產業中服務業的一個組成部分。作為產業,有投入就有產出,這個產出對於高校來說,除了人才產品外,還有通過研究產生的科技產品,以及提供的社會服務。
我認為高等教育的產業化、市場化或公司化的提法值得斟酌。高等教育產業化意味著要以市場化的模式來經營,那樣做必然使高校重視盈利,而忽視其公益性。從中外高校發展的經驗來看,市場化辦學是很難推進高校發展的。發展高等教育產業,不是指將高校辦成盈利性機構,以賺錢為主,而是指高校將科技成果產業化,轉化為產品,造福人類,實現其經濟價值,甚至可以通過創建校辦企業,獲取利潤,並反哺教學與科研,從而實現教研與產業的互動,推動高校的發展。
澳門要推動發展高等教育產業是沒有問題的,也是有一定基礎的,然而,是否需要產業化,或者說公司化、市場化,這是值得思考的問題。至於高等教育的科技成果可以也應該產業化,而當前,尤其要強調高校既有科研成果的產業轉化,特別是與澳門產業多元化方向一致的科研成果轉化。
澳門城市大學周平副教授:高教產業化需要高等教育家聯手企業家和實幹家才能實現。只有學者與企業家、管理者的結合,才具備產業化的思維和條件,又不被資本完全引導。有了企業家參與,人才培養和科研成果才會與市場需求結合得更好。
澳門發展高等教育產業,要由現代產業發展機制和科學的管理方法推進高等教育的改革,以澳門自身特點出發,使高等教育由事業性、主觀性、消費性、封閉性、福利性向產業性轉變;需要政府和教育機構在政策、運營方式向教育開放、重效益方面轉變;使高等教育具有經濟效益、富有社會責任又關注大眾需求。公立、私立大學、都需要政策鬆綁,在學科設置、招生比例、學額等方面,提供寬鬆條件。特區政府教育管理部門,抓住宏觀,做好調控。做到宏觀控制,微觀搞活,營造適合產業型高等教育發展環境,突出管理特色,實現招生多元化,培養複合型應用人才,提高辦學效益,使高教產業可持續發展。
澳門專才學會創會會長簡浩賢博士:行政長官賀一誠在2021年施政報告中強調要務實有序推動高等教育硏發成果産業化和大學產業園建設。在2020年12月出臺了《澳門高等教育中長期發展綱要(2021 - 2030)》,其中就推動科研創新及產學研發展方面,中期以建立平台促進院校間及與外地院校的資源連接與對接。支持院校產學研發展,提高科研成果轉化能力。長期措施則以推動院校充分發揮自身的獨特優勢,開設可支撐本澳產業發展的新學科。並且發揮各院校在科研方面的力量,促進產業、院校、科研機構之間互相配合,形成研究、開發、生產一體化的系統,利用研究成果促進產業多元發展,實現社會效益。在產業化過程之中,產品應用市場化其實正是產業化的核心。研究項目、轉化成果是否最終能夠成為澳門的市場產品,能否推動項目成功建立產業鏈及轉化產業具可持續性更重要。在這方面,澳門私立高校受益於較靈活體制及市場化運作,起步較快,公立高校有規範要求及標準制定,可能就更需要務實有序推動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