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探索抓党建促乡村治理的生动实践

2021-06-28

党员生活 2021年6期
关键词:联户民情事项

随县是全省版图面积最大的县,辖镇(场、景区、开发区)20个,村(社区)384个,总人口92万人,农业人口占90%以上;全县基层党组织共1163个,党员3.45万名。

2019年以来,随县以推进党建引领乡村治理、促进乡村振兴为目标,以发挥好农村基层党组织服务群众、促进和谐功能和党员队伍的先锋模范作用为抓手,立足本县广大农村开展一系列乡村治理的实践探索,特别是在农村(社区)深入开展“访民情、议民事、解民难”活动,实施了不忘初心担使命、为民服务办实事、深化治理促和谐的生动实践。

近期,我们以“访议解”活动为重点,对随县抓乡村治理的经验做法进行摸底调研,探讨对策建议,旨在为推进党建引领乡村治理提供有益参考。

1做法与成效

从2019年4月起,随县以支部主题党日为主要载体,指导全县村(社区)党组织每月深入开展党员“访民情”、支部和党员大会“议民事”,党员、支部和各级党组织“解民难”活动,打造“联万家-访民情-议民事-解民难”的闭环链条。

(一)精准化“联万家”,织密乡村治理一张网

一是党员联户全覆盖。活动伊始,把密切党员与群众的联系作为切入点,深入开展各具特色的“认干亲”“手拉手”活动。经过不断组织宣传动员,联户责任人从最初的在村党员干部、预备党员、入党积极分子等群体,逐步扩大到村民代表、村务协理员、乡贤、致富能手、包村乡镇干部和下沉党员干部。各村盘点在村常住居民户数,以就近、就熟、方便走访确定联户范围和联户对象;村(社区)党组织综合工作量、履职能力、群众基础和个人意愿等主客观条件,为每名党员和参与联户的先进分子确定各联系5-15户不等;对村“两委”干部联户实行“末位选择”,重点兜底联系贫困户(现脱贫户)、上访户、钉子户,确保“不让一户掉队”。截至今年3月,20个乡镇共有1.4万多名农村党员、5600多名非党员先进分子参与活动;县、镇两级机关企事业单位的5400多名党员干部精准下沉47个村(社区)。

二是设岗定责全方位。对联户党员分别设岗定责,结合村(社区)工作实际分别设定了政策法规宣传员、中心工作示范员、社情民意收集员、矛盾纠纷调解员、扶贫帮困服务员、隐患排查安全员、任务落实监督员和美丽环境守护员等不同岗位,推动精准联户。乡镇领导干部带头挂帅“党员志愿服务队”,结合乡镇中心工作到村(社区)一线,与党员干部一起抓落实。

三是服务承诺全上墙。在村“五务公开”公示栏显要位置设置专栏,公示党员联户一览表;为联户人员颁授全县统一的“服务群众先锋岗”公示卡,挂在联户党员门前或村内小广场,注明联户职责、联系方式、服务承诺等,既亮身份晒职责,又强化监督促进联户党员履行职责。

四是管理服务全链条。384个村级党组织以党员为核心,构建“两委”成员→网格(小区)党支部书记→塆组(楼栋)党小组组长→党员中心户→普通农户(居民户)的管理、服务链条,把联户、管理党员职责融为一体,形成“组织联系党员、党员服务群众、党群共同参与”的治理网络。

(二)立体化“访民情”,捧出为民服务一颗心

一是送惠民政策。乡镇党委结合当前农村工作实际,每月组织村级党组织对党员开展形式多样的“访民情”培训,落实“乡镇集中培训→村(居)普遍宣传→党员入户讲解”,把党的惠民政策和党组织的重大决定送到千家万户。

二是收社情民意。对群众遇到的问题或困难,在力所能及的范围内能予以解决的,及时予以解决;不能当场解决的,如涉及集体利益、公共利益的乡村振兴、扫黑除恶、道路修建、环境保护、农民建房、土地调整、征地补偿、低保认定、村级发展规划等热点难点问题和涉及群众切身利益的个人诉求、意见建议等民情民意,及时通过联户党员(党员中心户)→党小组长→网格(小区)党支部书记→村级党组织的“四级组织体系”层层上报。截至今年3月,共收集涉及群众切身利益的个人诉求、意见建议等13类6万余条。

三是树党员形象。七一、年底慰问和疫情防控期间的各种便民服务,大部分村安排联户党员参与走访和送温暖,让党员上门送慰问金、抗疫物资和生活用品,方便党员与群众拉近距离、建立感情、增进信任。

四是访重点群体。为把“访民情”工作做到群众的心坎上,很多地方因地制宜实施了“六必访、六必到”,即先进典型家庭必访、困难家庭和危重病人家庭必访、空巢老人及留守儿童家庭必访、信访户必访、乡贤家庭必访、军烈属家庭必访;群众有不满情绪必到、有突发事件必到、有矛盾纠纷必到、有越级上访迹象必到、有支持关注家乡建设的乡友回乡必到、有大事喜事必到。

(三)程序化“議民事”,绘就基层自治一条线

一是党小组及时“议”,凝聚党员智慧。一般在支委会前1-2天召开党小组会,联户党员参加所在党小组的会议,提交所收集的民情信息并充分讨论(非党员联户人员将“访民情”结果上报居民小组长或网格党组长)。在党小组和党员力所能及范围内能够解决的,党员们集思广益及时予以解决,不能解决的提交支委会。

二是支委会重点“审”,严把重要关口。支委会在支部主题党日前进行,党小组组长提交拟解决事项,支委会及时召开会议研究解决,并将事项列入办事清单重点跟进;对职责范围内不能解决且涉及群众切身利益的重大事项,提交党员大会进行表决。

三是党员大会集中“决”,引领基层民主。严格落实“四议两公开”程序,在支部主题党日“民主议事”环节增设党员大会,对支委会提交的事项充分讨论并表决。

(四)制度化“解民难”,打造分级办理一个环

一是村党组织竭尽所能领办。对党员大会等“民情会诊”环节通过的待办事项,村党组织及时制定办理事项清单,并根据事项轻重缓急和难易程度等,由村(社区)党组织书记和其他“两委”干部领衔办理,有履职能力的联户党员协助办理。调研中发现,各村纷纷开出“解民难”事项办理工作小处方,有的村为承办责任人提供业务指导、交通通讯补助和临时办公场所;有的村实行“群众的事群众办”,安排群众直面事项办理过程,增强了参与感认同感。

二是乡镇党委整合力量主办。村里无法解决的,直接上报给乡镇党委或向包村乡镇领导干部移交。乡镇党委发挥主力军作用,对各村上报的重大事项,及时召开党委会专题研究,整合乡镇各类资源力量加以解决,通过整合资源本地破解一批、向县直部门求援协办一批、向包联县级领导汇报帮办一批等形式,就地解决各村提交的事项,实现“小事不出村、大事不出镇”。

三是县直部门结合职能帮办。经过村、镇两级的层层“过滤”和“消化”,对乡镇无力解决且在全县范围内具有普遍性的重大事项,县委组织部每月一汇总、每月一分析,及时向县委常委会汇报,会同有关县直部门共同研究提出解决措施,推动事事有落实、件件有回应。截至今年3月,共化解各类矛盾纠纷11000多件,村制定办理事项清单过万条,化解各类矛盾纠纷和群众诉求近2万件,县直部门协同办理230多件。

2困难和问题

(一)党组织活动更接地气,但还存在落实不到位、活动不经常的问题。有的村党内组织生活开展不经常,上面督办一下就组织开展,不督促不安排就“减笔划”;有的开展“访议解”活动存在程序不完整、严肃性不够等问题,督促联户党员每月“访民情”不到位,指导党员践行岗位职责缺位。有的开展“四议两公开”等程序走不到位,支部对事项本身研究不深、拿捏不准,本应在支部决策范围内就能决定,未经支部充分讨论和酝酿,就直接提交党员大会表决,存在“小事大议”现象;有的事项只有党员大会才能决定,但开个支委会就直接“拍板”了,导致党员大会“该议没议”。

(二)党员的先锋作用更加明显,但还存在能力跟不上、履职不尽责的问题。党员在履职过程中暴露出思想意识跟不上时代要求、访民情方式较为单一、做群众思想政治工作本领不够等问题。有的联户党员不会使用手机软件,主要依靠打电话访流动在外的村民,几次访下来通话花费不少,但访的效率并不高。有的农村党员思想觉悟不高,奉献意识缺失,对包联农户、认领岗位、参与“访民情”存在抵触情绪;有的农村党员或年龄偏大,或家庭负担较重,平时忙于务农、务工、照顾家庭,闲暇时间少,虽有心履行职责,但由于个人原因力不从心,完成任务的时效和质量还不高。

(三)分级办理机制逐步健全,但还存在治理体制不健全、解决民难不及时的问题。随县是以农业为主的财政薄弱县,随着经济社会发展,农民的基本公共服务需求与日俱增,对基层干部办事效率、服务质量和保障水平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尽管明确了村、镇、县三级分级办理事项机制,但广大农村基本公共服务力量不足、服务水平不高等问题还没有完全破解。由于镇、村两级存在“权力有限,责任无限”“上面千条线、下面一根针”等问题,镇、村缺乏与办理事项相匹配的管理权限,缺乏解决群众诉求的工作力量,缺乏与办事内容相一致的财力资源。

(四)党员群众参与意识不断提高,但还存在激励机制不健全、内生动力不足的问题。有的正向激励措施不到位,特别是推动联户党员参与联户的激励保障配套措施跟不上,大多只是依靠党员自觉性和思想觉悟开展;有的激励措施以政治激励和精神激励为主,主要依靠优先入党、培树典型等中长期激励,物质激励和感情激励等即时激励、短期激励运用不够,推动党员常态化参与活动的吸引力不强,“新鲜期”“激情期”一过,一些党员再次参与的意愿明显下降;有的落实反向约束的“硬核”措施难以实施,对在活动中表现不佳且民主评议为“差”的,不敢动真碰硬予以组织处置。

3对策与建议

持续开展“访议解”活动是基层解决民难、先行先试推动城乡基层社会治理的有益探索,对深化新时代党建引领乡村治理有重要启示。要结合短板不足,围绕服务型基层组织、专业化乡村治理队伍、融合式乡村治理体系和高效能乡村治理能力建设精准施策,推动党建引领乡村治理取得实效。

(一)坚持政治功能与服务功能相结合,深化服务型基层党组织建设,打造引领乡村治理的红色堡垒。结合党史学习教育,深入开展“我为群众办实事”实践活动,切实解决群众急难愁盼问题,以优质高效的服务型农村基层党组织弥补农村基本公共服务的不足。以健全乡镇干部“岗位在村、重在服务、责在连心”工作机制为抓手,引导和激励乡镇干部自觉落实“六必访”“六必到”,真正沉到农村、融入农民。以建设全职化农村骨干干部队伍为载体,落实村党组织书记专职化全身心为村工作、村干部坐班值班、全程代办等制度。

(二)坚持主干队伍与辅助队伍相结合,推进专业化乡村治理队伍建设,激活引领乡村治理的红色头雁。一方面,要锻造高素质的主干队伍。不折不扣落实好村党组织书记专职化管理和社区党组织书记全职化管理,建立一支政治素质好、群众口碑好、能力素质强、服务意识强的后备干部队伍,把思想素质好、服务能力强、有奉献精神的高校毕业生选聘到社区工作。另一方面,打造专业化的辅助队伍。继续向建檔立卡贫困村、经济薄弱村、软弱涣散村选派第一书记和驻村工作队,用好村务协理员队伍,激励引导在职党员、青年学生志愿者认领岗位、开展志愿服务。

(三)坚持政治引领与乡村自治相结合,推进融合式乡村治理体系建设,培育引领乡村治理的社会主体。完善全过程民主实现机制,在村(居)委会换届中落实好民主选举、民主协商、民主管理、民主监督制度,将完成换届的工作过程升华成民事民提、民事民议、民事民办、民事民管的自治实践。统筹县、镇各类法律服务资源向村(社区)聚集,发展基层法律服务工作者队伍,实现社区(村)法律顾问全覆盖,提高便民化法律服务水平。构建“中心—所—站”三级新时代文明实践组织体系,常态化制度化开展理论政策宣讲、文化文艺服务、助学支教、医疗健身、科学普及、法律服务、卫生环保等文明实践活动,充分整合本地红色阵地、红色美丽村资源和各类先进文化阵地,打造农村精神家园。

(四)坚持权限下放与力量下沉相结合,推进高效能乡村治理能力建设,夯实引领乡村治理的制度保障。构建县乡联动、功能集成、反应灵敏、扁平高效的综合指挥体系,推进行政执法权限和工作力量向镇、村延伸拓展和倾斜下沉,由乡镇统一指挥调度。深化乡镇(街道)管理体制改革,调整优化乡镇(街道)经济发展职能,结合实际逐步取消乡镇(街道)招商引资职能及相应考核指标,把乡镇(街道)干部从经济发展职能中解放出来,把工作重心转移到加强党的建设和公共管理、公共服务、公共安全上来。

猜你喜欢

联户民情事项
如果要献血,需注意以下事项
宜昌“清单之外无事项”等
用好“民情诊所”解民忧
一颗滚烫心 满腔为民情
疫情期间,这些事项请注意!
青铜器收藏10大事项
芒康县关于联户党建引领联户治理途径的探索
八年暖心路 丝丝为民情
巴林右旗
提质增效求发展 联村联户见实效——成县2015年核桃产业发展纪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