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钢琴踏板在贝多芬钢琴作品中的运用

2021-06-28马吉彤

艺术评鉴 2021年8期
关键词:奏鸣曲踏板演奏技巧

马吉彤

摘要:踏板在钢琴作品的演奏中具有非常重要的作用,是衡量一名演奏者钢琴水平高低的关键。通过对踏板的运用,演奏者可以对钢琴曲谱有一个更深的理解,将整首乐曲的情绪表达地更加透彻和清晰。本文通过着重探讨踏板在贝多芬奏鸣曲C大调Op.13“悲怆”第一乐章和贝多芬奏鸣曲f小调Op.57“热情”第三乐章中的运用,具体分析踏板在贝多芬钢琴作品中的运用技巧。

关键词:贝多芬  演奏技巧  踏板  奏鸣曲

中图分类号:J624.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8-3359(2021)08-0046-03

钢琴踏板的运用在钢琴演奏中有着悠久的历史,已经成为钢琴演奏中不可或缺的部分,在钢琴演奏中具有尤为重要的地位。如何正确、合理地运用踏板,需要钢琴演奏者给予高度重视,同时也需要演奏者在长期的练习与实践过程中不断探索、研究。本文将贝多芬钢琴作品为重点来分析踏板技巧在其作品中的运用,进而讨论如何运用好踏板技巧以及如何弹奏好贝多芬钢琴奏鸣曲。

一、钢琴踏板的简介

(一)踏板的发展历史

意大利是钢琴最早出现的地方。1709年,克里斯多弗在意大利国王的赞助下,发明了一架48键的钢琴,这是世界上第一架“能轻能重的键盘乐器”,因此,手控式的踏板也随之诞生。19世纪下半叶,钢琴踏板逐渐规范起来。斯坦威在1874年改造的持续音踏板,使钢琴踏板装置与踏板的运用逐步规范起来,为作曲家创造钢琴作品带来了极大的方便。

(二)踏板的分类

钢琴踏板分为三大类,分别为左踏板、中踏板和右踏板,并且三类踏板的功能各不相同,缺一不可。

左踏板属于柔音踏板,它的功能主要是使整套琴槌向左移动,使每个琴槌只能敲击一根琴弦,使声音变弱,音色更加柔和,一般用于钢琴作品较安静又快速的乐句中,使演奏的声音弱而不虚,更加均匀,富有张力。

中踏板属于选择性延音踏板,它的功能主要是延长之前弹奏的音,使音色更加清晰有质感。中踏板在复杂、曲调多变的奏鸣曲中运用的较多,怕琴声打扰到他人休息时,也可以运用中踏板,可以减小钢琴的音量。

右踏板是最为常用的踏板,它主要是通过延长琴弦的震动时间,使琴声有延长的效果,所以称之为延音踏板。延音踏板可以使曲子音色更加丰满,旋律线条更加流畅,正确的加入延音踏板可以更好地表达作品的情感,使钢琴作品达到一定的高度。

(三)踏板的运用方法

踏板主要是通過脚部的动作来控制发声。踩踏板的方法可划分为以下四种:1.直踏板(又称节奏踏板),常用于节奏鲜明的作品中;2.音后踏板(又称切分踏板),常用于旋律线条优美连贯的作品中;3.抖动踏板(又称颤音踏板、碎踏板),常用于音阶跑动较多的作品中;4.预备踏板,常用于钢琴作品的开头部分,主要是营造一种安静的气氛。

“直踏板”,又称同步踏板,即音与脚同时踩下,经常用于节奏鲜明的音乐中。直踏板有时用于整个乐段,有时用于加强某一个音或者某一个和弦。每两个同步踏板之间一定要把脚抬“干净”,不能把同步踏板踩“脏”,这种踏板法也有人称之为节奏性踏板法,它的使用方法是:踏板与和声同时落下,在下一个和声出现之前抬起。这种踏板法通常用于演奏音响效果极其干净的巴洛克作品或者早期的古典钢琴作品中。

“音后踏板”,是指声音弹响后再踩踏板,而不是手脚同时落下。这种踏板法通常用于和弦的连接或者低音声部的演奏,熟练掌握音后踏版就可以感受到,换踏板时手与脚的动作是相反的,手向下弹,脚向上抬,保证了前后音的清晰过渡,手与脚起到了互补的作用,这样演奏出来的作品更具有连贯性。

“抖动踏板”,又称“颤音踏板”,需要演奏者频繁地用前脚掌轻浅的踩换踏板,不需要把踏板完全踩到底,也不用把脚完全抬起,但脚部的频率要快一些。这种踏板法通常用于钢琴作品中音阶或半音阶的跑动部分,这样既可以保持每个音的音色一致,又可以保持声音的颗粒性,既可以避免踏板踩的过于厚重导致的声音浑浊,又可以避免不踩踏板导致的音色不够圆润,使钢琴作品更具音乐性。

音前踩下的踏板称之为“预备踏板”。在演奏前,先踩下右踏板,使钢琴中的制音器全部打开再进行演奏,可以使声音更加丰满。这种踏板法适用于乐曲的开始、新乐段的开始与较长时值的休止之后;左踏板也可以作为“预备踏板”来使用,适用于开始第一个音就极其安静的作品中。“预备踏板”通常是为了营造一种气氛,使作品更有代入感。贝多芬的钢琴奏鸣曲《暴风雨》第一乐章的开始处也可以使用音前踏板。

二、钢琴踏板在贝多芬钢琴作品中的意义

演奏者在演奏钢琴作品时,需要提前了解作品的时代背景和作曲家的创作背景,这样才能恰如其分的加入踏板。在同一首钢琴作品中,踏板的使用方式也是不固定的,这就需要演奏者根据作品中每一部分所要表达的情绪,多聆听演奏过程中不同踏板法产生的不同音响效果,进而进行不断的调整和完善。

(一)贝多芬钢琴作品的特点

贝多芬,欧洲古典主义时期作曲家,是连接古典乐派和浪漫乐派的音乐巨匠。他的作品充满戏剧性,会给人一种时而悲伤、时而高亢、时而欢快、时而低沉、时而幽静的感觉,在演奏时,演奏者需要对作品本身进行分析与把握,演奏者只有充分了解贝多芬在创作这首作品时的背景,才能更完整细腻的呈现出贝多芬钢琴作品中丰富的感情色彩。他的作品最为突出的一点是有很强的旋律性,因为在他的作品中,旋律的主调就是他作曲时情感的流露和真实生活的写照。在贝多芬钢琴作品中,旋律技巧占据着重要地位。

除了旋律特点外,乐句间的呼吸和速度也是贝多芬钢琴作品中别具一格的地方。可以说速度决定了奏鸣曲的风格,对于不同的演奏者甚至是同一个演奏者来说,演奏速度不同,其音乐风格就会有很大差别。为了能够更好地诠释贝多芬的钢琴作品,就要训练演奏者的弹奏速度以及对旋律的把握能力,平时多注重手指的基本功练习,边弹边唱旋律线条,确保演奏者有能力严格按照乐谱要求的速度进行演奏。

(二)贝多芬钢琴作品中踏板的作用

在演奏贝多芬的钢琴作品时,不仅要通过手指敏锐的触键、有质感的音色与流畅的气息来表现出贝多芬音乐那种强烈的感染力,还要根据它所表达的情感和内容合理使用踏板。所以,演奏者在演奏贝多芬的作品时,在具有颗粒感的地方可以适当加入“抖动踏板”,使乐句更加清晰明朗,颗粒分明;而具有抒情情感的乐句,便可以运用“音后踏板”的技巧,将旋律更赋予歌唱性;在作品需要突出旋律线的乐句,则运用“轻踩踏板”的技巧,将旋律部分的乐音清晰的凸显出来;在和声连接的地方,便可以采用“直接踏板”和“音后踏板”的技巧将乐曲中和弦部分的层次处理的更加鲜明,在音响效果上给人一种灿烂辉煌的感觉。一首曲目中出现多种踏板技法,这就要求演奏者在熟练掌握踏板技巧的基础上,还要对贝多芬的钢琴作品有着较为深入的理解。

根据和声的变换,巧妙运用踏板是一种很重要的演奏技巧,和声的清晰明了也是演奏出一首好的钢琴作品的基础,如果在不恰当的和声处转换了踏板,则会严重影响钢琴作品的和声走向与音响效果。因此,我们在演奏贝多芬的作品前首先要对其作品进行和声分析,了解大致的和声走向,才能更加精确的加入踏板,使钢琴作品更加完整。

(三)踏板在贝多芬钢琴作品中的意义

好的艺术创造来源于生活。贝多芬把自己的性格特点、生活情感与钢琴作品的创造相结合,采用歌唱性的技巧,把生活融进艺术,让音乐展现自己的精神品质和精神追求,用音乐表达出自己心底的呐喊。合理运用踏板,会使贝多芬作品中的歌唱性更为突出,使听众在听觉上有一个更直观的效果。

贝多芬是倡导更多的使用踏板的钢琴家,在演奏贝多芬的钢琴作品时,要思考贝多芬作品中的踏板标记是否应该严格遵守。如果演奏者认为严格遵守贝多芬的踏板标记,对于现代的共鸣完善的乐器中传达出来的音响效果并不理想,就需要掌握如何在不失原有的音乐思想的前提下,恰当的修改贝多芬钢琴作品中原有的踏板标记,这也成为了每一位演奏者需要认真思考的问题。

三、钢琴踏板在贝多芬钢琴作品中的运用

在演奏中,如果频繁不加节制地使用踏板是无法让听众感受到贝多芬钢琴作品清晰浑厚音色特点的。演奏者需要非常严谨的使用踏板,一方面是为了保证整首曲子旋律线条的清晰流畅,另一方面是为了烘托情感及气势。下面笔者会对“贝多芬的钢琴作品中踏板是如何运用的”进行具体分析。

(一)直踏板在贝多芬钢琴作品中的运用

“直踏板”又称“节奏踏板”,即音与脚同时落下,适用于节奏鲜明的乐曲中,可以增强音量,获得浑厚共鸣的音乐效果。

《悲怆奏鸣曲》第一乐章,是贝多芬于1798-1799年创作的钢琴作品,这部作品中富含着斗争性、戏剧性与英雄性。在演奏这首奏鸣曲的引子时,开头每一小节的第一个柱式和弦就可以加入直踏板的技巧。这一踏板技巧要求脚踩踏板的动作与手指按键的动作是一致的,脚踩踏板时要尽量贴近踏板,不能猛踩踏板,什么时候松开踏板要根据作品中旋律的需要,需要松开踏板时就要干脆利落,要做到对脚部有一定的控制力,保证钢琴作品旋律线条的连贯清晰,加入这样的踏板技巧便可以做到强调每一小节的柱式和弦,使这一段落的层次感更加鲜明。

(二)抖动踏板在贝多芬钢琴作品中的运用

“抖动踏板”,又称“颤音踏板”,是运用脚尖在踏板上极浅的连续不断的快速抖动,在一些连续的音阶、八度和弦或者长颤音中比较常见。

《热情奏鸣曲》第三乐章主要调性为f小调,是贝多芬创作成熟时期的作品(1804-1806),这一乐章的“引子”可分为两部分,第一部分是减七和弦整齐落下,第二部分为下行音阶风格乐句,在注意乐句呼吸、音色颗粒感的同时,演奏者在演奏这一部分时可以运用“抖动踏板”这一技巧,用脚快速轻浅地踩下踏板,然后进行抖动处理来弹奏这里连续下行的十六分音符,以达到连贯清晰的音响效果。这段音阶跑动是由弱到强,给人以渐渐陷入沉思的感觉,所以在这一处加入“抖动踏板”便可以使音色在听觉上变得更加柔和,给人一种沉淀的听感,从而使这段旋律的情感表现地更加充分,让人们可以更直观地感受到这一处的旋律走向。

(三)音后踏板在贝多芬钢琴作品中的运用

所谓“音后踏板”,是指先弹音后踩踏板,而不是手脚同起同落。手触键的同时,脚是放开的,保证了前音与后音的清晰过渡,使旋律更具连贯性。

《悲怆奏鸣曲》第一乐章的引子,在fp力度下和弦与音程的连接处也可以使用音后踏板。和弦音落下后轻踩一下踏板并在音程落下后快速放开,既可以使和弦音更加饱满突出,又可以使和弦与音程的力度对比更加明显。巧妙地运用音后踏板,可以使和弦与音程的连接变得更加通顺流畅,使这一乐段的歌唱性在听觉表现上更为突出。除了和弦部分可以加入音后踏板外,这首曲子的展开部还有可以加入音后踏板的地方。

贝多芬的钢琴作品具有极高的艺术价值,他的作品既有不屈服于命运的怒吼,也有轻声诉说的柔情,所以演奏者要想充分表达出贝多芬钢琴作品中丰富鲜明的情感,钢琴踏板的研究是演奏好贝多芬钢琴作品的关键。我们在运用上述踏板技巧时,除了手与脚的协调配合,还需要注意曲谱的风格,演奏者需要根据不同作品的不同风格合理运用踏板,并通过不断的聆听音响效果,去判断最适合的踏板方法,不能随心所欲的乱用踏板。只有这样,才能在贝多芬的钢琴作品中,通过合理运用踏板将作品的情感表达地更加细腻复杂、丰富多彩。

四、结语

钢琴家鲁宾斯坦曾说过:“踏板是钢琴的灵魂”,也有许多钢琴家将钢琴踏板比作歌唱中的颤音或是弦乐器中的揉音,都是为了更好地表达音乐作品。演奏者在演奏贝多芬钢琴作品时,好的音响效果与踏板的合理运用是密不可分的。因此,演奏者只有系统、全面地了解貝多芬钢琴作品的风格、创作背景和踏板技巧,才能在演奏的过程中充分表达作品的丰富情感。同时,演奏者要在遵循贝多芬钢琴作品中踏板记号的基础上,考虑当时的钢琴与现代钢琴音响效果的不同,从而恰当地、略微地调整踏板,把踏板踩得“干净”,但是,在和声转换时出现的踏板记号是一定要严格遵循的,可见在钢琴作品中踏板的作用是非常重要的。

参考文献:

[1]万慧.钢琴踏板的简易综述[J].文教资料,2012(01).

[2]闫易,周珏.浅谈王建中民族钢琴作品中踏板的运用[J].艺术评鉴,2016(07).

[3]魏真.试论钢琴演奏中的延音踏板[J].华章,2011(04).

[4]周珏.钢琴踏板运用的艺术处理——以肖邦钢琴作品为例[J].艺术评鉴,2017(01).

[5]吴祖强.曲式与作品分析[M].北京:人民音乐出版社,2003.

[6]甄寻.从指法、触键及踏板三个方面探析舒曼《a小调钢琴协奏曲》(Op.54)的演奏[D].成都:四川音乐学院,2016年.

[7]王晓雪.论钢琴演奏中的踏板技巧[D].绍兴:绍兴文理学院.2012年.

[8][法]罗曼.罗兰,赵赋译,刘红中文整理.贝多芬及其独创性研究[M].北京:华文出版社,2013.

[9]郑兴三.贝多芬钢琴奏鸣曲研究[M].厦门:厦门大学出版社,1994.

[10]邵义强.古典音乐400年[M].石家庄:河北教育出版社,2004.

猜你喜欢

奏鸣曲踏板演奏技巧
手机上的奏鸣曲
月光奏鸣曲
某轻客车型离合踏板回位不良研究
钢琴踏板的基本用法
饥饿奏鸣曲
论钢琴踏板的正确使用
浅谈低音提琴在演奏中的技巧问题
浅谈二胡传统作品与移植作品演奏技巧的特点及异同
呼噜奏鸣曲
科技改变生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