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绿色技术创新视阈下生态旅游变革的理论逻辑与实践指向

2021-06-28张韵君刘安全

延边大学农学学报 2021年2期
关键词:生态旅游绿色生态

张韵君, 刘安全

(1.长江师范学院管理学院;2.长江师范学院武陵山区特色资源开发与利用研究中心:重庆 408100)

党的十九大报告强调构筑尊崇自然、绿色发展的生态体系,提出建立健全绿色低碳循环发展的经济体系,构建市场导向的绿色技术创新体系,坚定走生产发展、生活富裕、生态良好的文明发展道路。这为实现更高质量、更有效率、更加公平、更可持续的发展指明了方向。生态旅游作为推进绿色发展和推动高质量发展的主要形式正在被广泛接受和深入实践。据国际生态旅游协会(TIES)的测算,生态旅游收入每年在以10%~12%的速度快速增长[1]。但是,生态旅游的发展也出现了一些“伪生态”旅游产品的“非生态式”发展,生态旅游本身并不是一剂能彻底解决旅游活动中生态破坏和环境污染的灵丹妙药,要另辟蹊径寻找医治这一问题的良方,绿色技术创新因其对环境的友善无疑成为破解这一困境的重要途径。

绿色技术创新作为生态文明视域下技术创新的崭新形态,是综合考虑生态需求、环境承载、资源利用、成本控制的技术创新,是推动绿色发展的重要动力和迫切需求[2]。面对生态旅游发展带来的环境压力和生态危机,绿色技术创新同生态景区特质、客源市场需求相结合,成为生态旅游真正回归生态轨迹和产业转型升级的重要支撑。但就目前的理论研究和实践指向来看,关于生态旅游与绿色技术创新内在逻辑的系统性探究还很少见。面对传统的生态旅游模式,绿色技术创新提出了哪些挑战和新的思路?绿色技术创新如何影响生态旅游的具体实践?该文试图探索性地揭示绿色技术创新对生态旅游理论与实践的影响,从而提出绿色技术创新视角下生态旅游变革的概念框架,对已有的生态旅游理论进行有益的扩充,并为生态旅游的可持续发展提供新的视野和路径选择。

1 相关研究综述

1.1 关于生态旅游研究

1.1.1 生态旅游的概念与内涵

生态旅游作为一种可持续消费方式,是时代“生态觉醒”的产物。但关于什么是生态旅游,无论是中外学界还是业界,都还难以形成一个可以普遍接受的定义。20 世纪 80 年代,谢贝洛斯·拉斯喀瑞(Ceballos Lascurian)首次提出生态旅游(Ecotourism)一词,认为生态旅游就是带着研究、欣赏和品味自然风光、野生生物及当地文化特征的目的,去到未被人为干扰的原生态自然区域的旅行活动[3]。国际上关于生态旅游概念和内涵的研究,由于学科背景的不同,其理解与结论也不尽相同。现有的研究视角主要包括旅游发展、环境保护、区域发展、教育功能、文化保护等。从旅游发展视角,Shores认为生态旅游是真正的环保旅游,每个参与者都能找到确保自然和文化景观共生的可行方法和实践,且不至于损害资源[4];从环境保护视角,Buckley认为生态旅游至少需要满足自然基础、可持续管理、环保支撑和环境教育4项指标[5];从区域发展视角,Wallace et al.则指明生态旅游在创造就业机会、带来新的公共服务的同时,也要保障社区居民的有效参与[6];从教育功能视角,Weaver et al.提出生态旅游是基于自然环境的学习型旅游活动[7];从文化保护视角,Aciksoz et al.把生态旅游看作是一种旨在利用与维护自然和文化价值的旅游活动[8]。随着可持续发展战略的实施,20世纪90年代,生态旅游的概念正式引入中国。王献溥最早把生态旅游定义为一种欣赏、研究、洞悉和不允许破坏自然的旅行[9]。随后学者们的研究则主要从旅游者的参与性[10]、选择性旅游形式[11]、城市和集中区居民追求理想的生存环境[12]、伦理属性[13]等不同角度对生态旅游的概念与内涵进行了阐释。钟林生等归纳出生态旅游概念的4个重要内涵,即旅游对象是自然生态及其与之共生的人文生态、强调旅游责任、重视环境教育、旅游干扰的可控性[14]。不同学者或组织从不同的角度对生态旅游作出界定,这是基于旅游的综合性所决定的。因此,除非是在法律或行政文件中,不然的话,给生态旅游一个精确且普遍认同的定义既是困难的也是不必要的[11]。即便如此, 涉及生态旅游问题的两类观点则是显而易见的,其中一类以保护生态环境为基点,另一类则以利用生态环境为出发点。

为了更好地满足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旅游消费需求和生态环境需要,推动生态旅游持续健康发展,2016年9月6日,国家发改委和国家旅游局联合发布了《全国生态旅游发展规划(2016—2025年)》,并把生态旅游定义为:“以可持续发展为理念,以实现人与自然和谐为准则,以保护生态环境为前提,依托良好的自然生态环境和与之共生的人文生态,开展生态体验、生态认知、生态教育并获得身心愉悦的旅游方式”[15]。这一概念的内涵结构可以表示为如图1所示,该文的研究则遵循这一官方的界定。

1.1.2 生态旅游影响

生态旅游发展面临诸多挑战,资源开发与建设、经营活动、消费行为等都会对生态环境造成不容忽视的压力和困境,从而可能带来“生态旅游破坏生态”的严重后果。大量游客进入生态旅游区,造成各类旅游地的景观破坏、环境污染与资源退化。旅游地废弃物带来环境质量的下降[16];生态旅游活动与水源的污染密切相关,成为引发公共卫生的潜在因素[17];旅游者的游览痕迹导致土壤微生物区系的改变,导致植物种群减少[18]。有学者开展了旅游干扰对鄱阳湖国家湿地公园植被及土壤特性的影响[19]、旅游活动对草原植被及土壤环境的影响[20]、生态旅游对张家界自然保护区植物景观生态的空间分布和集聚特征的影响[21]等实证研究,已经证明旅游活动对自然植物生态存在负面影响。一些学者也证实了旅游活动对动物造成的干扰,如旅游活动及伴随的人流、车流成为大熊猫对徒步路线表现出明显回避效应的主要干扰源[22],游客在自然保护区内对野生鸟类的繁殖、取食、社群和空间行为产生很大的负面干扰[23]等。旅游带来的人文和社会生态影响也不容小觑,如文化环境退化,带来疾病传播、经济波动以及交通运输问题[24],等等。游客的涌入已被证明对千百年来保存相对完好的敦煌莫高窟壁画产生急转直下的不利后果[13]。从某种意义上说,严格环境保护与协调生态旅游可持续发展的新命题,已经成为新时代生态文明建设的一项重要任务。

1.2 关于绿色技术创新研究

1.2.1 绿色技术创新内涵

绿色技术创新是在技术创新基础上发展起来的专业创新活动,它建立在经济与环境协调发展基础之上。关于绿色技术的理解,不同专业、不同领域的人们存在诸多不同的认识,具体层次和表述上也各有侧重。学者们分别从经济视角、环境视角、过程视角和系统视角[25]等维度,基于产品生命周期[26]、可持续发展[27]、人与自然和谐[2]等诠释了绿色技术创新的内涵。虽然这些概念在涉及绿色及其相关技术的界定上存在一定的差异,但总体来看,服务于绿色发展、服务于人和自然和谐共生的属性已得到普遍认同。为了解决资源环境生态突出问题,形成绿色技术创新的新局面,2019年4月15日,国家发展改革委、科技部联合印发《关于构建市场导向的绿色技术创新体系的指导意见》,其中将绿色技术界定为“降低消耗、减少污染、改善生态,促进生态文明建设、实现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新兴技术”[28]。与以往追求经济利益最大化的技术创新相比,绿色技术的创新和运用将经济、生态和社会的可持续发展作为价值衡量标准[29]。

1.2.2 生态旅游绿色技术创新研究

从目前来看,生态旅游绿色技术创新问题并没有引起学者的足够重视。国内最早涉猎的相关研究是关于西部地区旅游业绿色技术创新战略的探讨,认为旅游业的发展带来了生态环境破坏等负面效应,建议构建完善的西部绿色旅游业技术创新体系[30]。随后所涉及到的研究涵盖了多个主题。从社会福利视角,认为绿色技术创新契合生态旅游业发展,有利于增进社会整体福利,生态旅游与绿色技术创新融合是发展的正确路向[31]。从旅游过程视角,把生态旅游绿色技术创新看成是贯穿生态旅游活动全过程的各种绿色技术的创新,包括清洁生产技术、环境污染治理技术及资源保护技术等[32]。从实施策略视角,建议加强旅游全产业链的生态化、低碳化设计,积极推进旅游生态技术成果转化与应用[33]。从旅游资源视角,倡导对资源循环利用、节能减排、增汇固碳等新型低碳技术的研发与应用。面对日益旺盛的绿色、低碳、环保旅游市场需求,处在不同旅游产业链条上的异质性旅游企业需要强化相互合作,促进科技创新;产业链条上同质性企业需要增强科技投入,优化绿色产品与服务结构[34]。

综合已有文献可以看出,在关于生态旅游与绿色技术创新的研究方面,目前的大多数研究主要集中在生态旅游的本质特性、生态旅游的价值导向、生态旅游作用与影响、生态旅游的实践活动、生态旅游规划与管理等,而从绿色技术创新视角开展生态旅游相关主题的研究还比较少,更缺乏绿色技术创新影响生态旅游的系统性分析与论述。基于此,该文将针对绿色技术创新的特点,从理论逻辑和实践指向的层面对生态旅游变革展开初步探讨。

2 绿色技术创新促进生态旅游变革的理论逻辑

从实践来看, 技术绿色化转向的根本目的在于克服传统技术的生态负效应,其出发点旨在解除生态危机的困境。以自然为基础的生态旅游,必须始终把保护生态环境作为前提,而绿色技术创新正好契合这一要求而成为生态旅游实现环境保护目标的重要支撑。从生态旅游与绿色技术创新的内涵来看,两者的本质要求都聚焦于生态效益与环境保护,促进人与自然和谐。绿色技术创新与生态旅游的这种天然的密切联系,构成绿色技术创新促进生态旅游变革的内在逻辑。这种逻辑的构成具体反映在它们的本质同性、理念同源、准则同向、路径同轨、目标同一等几个方面(图2)。

2.1 本质同性:保护生态环境

传统技术创新系统由技术、经济、社会3个子系统结合而成,这种与自然子系统割裂的技术系统,造成自然资源的过度消耗与废弃物的大量排放,给资源、环境和生态带来严重隐患和不良后果,从而导致生态危机和人的“非人化”[35]。绿色技术创新融合了生态学的相关理念,是传统技术创新与生态观念相结合产生的新范式,它引导技术创新朝着有利于节约资源、保护环境、改善生态的良性方向发展[36],并与经济、社会、环境系统形成良性循环,以此扭转工业文明依靠“环境透支”和“生态赤字”维持的黑色发展道路,转轨迈向绿色发展的新时代。作为对传统大众旅游损害生态环境的回应与反思,生态旅游被视为保护环境的有效方式。以生态美为核心吸引力的生态旅游,通过增强人们的生态文明意识,开展环境教育和环境解说,提高保护环境的自觉性和积极性,减少旅游对资源与环境的负面影响,有效促进环境质量的改善和生态环境的优化,最大程度地保护旅游地的良好生态。环境资源作为生态旅游开发的主要内容,使其得到保护并可持续发展成为生态旅游的天然价值使命。毫无疑问,保护生态环境既是生态旅游的同时也是绿色技术创新的内在本质要求。

2.2 理念同源:坚持可持续发展

可持续发展作为一种新的发展模式,将生态、经济、社会联系起来,共同构成一个可持续发展系统[29]。绿色技术创新把生态效益与社会效益纳入技术创新目标体系,在以追求自然生态环境承载能力所允许的经济可持续增长这个系统中居于核心地位。虽然从短期来看,绿色技术创新所付出的成本可能要高于传统技术创新,但由于其潜在利润的相对持久性,保证了它在未来市场上能够获得更高的垄断利润和长期利益[37]。在一个更为广阔的背景下,绿色技术创新把单纯追求市场价值的取向转向追求包括经济增长、自然生态平衡、社会生态和谐有序以及人的全面发展在内的综合效益,最终实现人类的可持续发展[38]。生态旅游作为一种以特色生态环境为基础的旅游活动方式,将旅游可持续发展由理论和概念推向了行动,在坚持满足旅游者“生态的旅游活动”的同时,充分保护自然资源,最大限度地减少对自然的污染,担当促进旅游地可持续发展的责任,保持和增强未来发展机会。因此,生态旅游显示了对可持续发展这一世界性主题的充分认同和积极响应。从这点来讲,无论是绿色技术创新还是生态旅游,它们的核心思想都秉持了可持续发展的基本理念。

2.3 准则同向:维护人和自然和谐

人类文明进步和经济社会发展的终极价值追求,就是实现人与人、人与社会、人与自然的全面和谐协调。人与自然和谐已成为整个中国和谐协调发展的根基。传统技术创新作为实现利润最大化的手段,尽其所能地扩大对资源和环境的消耗与掠夺,使人类与自然的关系日益紧张。绿色技术创新提倡技术创新与资源、环境的可持续发展相结合,致力于充分发挥人对环境的积极影响,坚持节约资源、保护环境、尊重自然的基本准则,研究开发有利于环境保护的绿色技术[39],促进整个自然生态系统的平衡,协调人与自然的关系,形成绿色发展方式和生活方式,实现自然、社会与人的协调与融合。生态旅游依托良好的自然生态环境和人文资源,主张依靠自然、利用自然并热爱自然、保护自然,追求人类社会与自然生态系统的协调与和谐,反映对人和自然更高形态的需求关照。开展生态旅游,旅游者通过与自然的亲近,产生回归自然的意境,实现“天人合一”的理想境界,这不仅为人民提供了优质的生态产品,而且也满足了人民日益增长的优美生态环境需要。这正是我们要建设的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现代化的一种有效形式。

2.4 路径同轨:实现综合效益

传统的技术创新无法从根本上避免以资源和环境的巨大破坏为沉重代价的增长模式,在推动经济发展和社会繁荣的同时,也损害了人类持续生存和发展的能力。绿色技术创新从战略全局的角度,将节约资源、保护环境的理念渗透到技术创新中,系统性地处理人、自然、社会三者之间的紧密关系,紧紧围绕经济增长、生态优美、社会公平的多维目标[40],追求经济效益最佳、生态效益最好、社会效益最优的3大效益的有机统一。生态旅游的蓬勃发展,构筑了经济、社会、文化、环境多元效益的共赢共享局面。完善的基础设施建设,不断优化的投资环境,旅游循环的经济发展和产业企业生态化,成为拉动地方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力量,不仅有利于当地致富脱贫,而且能够增加政府税收;旅游者通过独特的生态体验,既能认识自然、了解自然,又能实现知识增益,并享受自然,获得身心愉悦的幸福感;旅游地居民个体的经济状况和生活条件得到改善,整体的经济发展和就业情况充满生机;生态环境的完整性和生态系统的稳定性提升,激励并促进生物多样性尤其是珍稀濒危动植物保护工作积极而有效开展。资源的可持续、生态的完整、文化的传承、经济的繁荣、社会的文明,所有的这些都集中体现了生态旅游的综合效益。

2.5 目标同一:建设生态文明

绿色技术创新符合生态规律和经济规律,实现经济、社会与生态的协调发展,是人类由工业文明走向生态文明的标志。绿色技术创新凭借与传统技术创新性质迥异的科技力量,实现生态变革、绿色重构与转型,破解工业文明“先污染后治理”的“黑色”困境,开辟经济社会发展的绿色化途径,自觉担当起资源分配及其开发利用在代际内与代际间的公平责任,造就高效率、低消耗、高活力的文明形态,体现了生态文明的本质属性与实践主旨。“以生态产业或产业生态化为主要特征的文明形态”,生态文明展现了人与自然关系更高层次的文明程度。作为生态文明在旅游产业发展领域的具体表征,生态旅游更加突出旅游者和利益相关者的环境责任、社会责任和文化责任,成为推动生态文明建设的美丽工程。生态旅游彰显自然生态的价值性,按照可持续发展理念、低碳理念、生态理念、天人合一理念积极推进旅游资源开发,形成高品质的旅游景区,同时将这些理念融入乡村规划、城市规划、区域发展,塑造绿水青山的生态空间,建构高效集约的生产空间,打造幸福和谐的生活空间[41],促进生态资源转换为普惠民生的福祉,推进生态文明建设。

3 绿色技术创新促进生态旅游变革的实践指向

早在1992年,旅游业就已经成为世界上最大的产业[42]。根据国家统计局2019年2月28日发布的《中华人民共和国2018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统计公报》,2018年我国旅游业实现国内收入51 278亿元,增加值占国内生产总值的比重达到5.69%,提前实现原定到2020年比重超过5%的目标,增长速度(12.3%)接近国内生产总值(GDP)增长速度(6.6%)的两倍,在经济社会发展中的地位日益重要。《全国生态旅游发展规划(2016-2025年)》等文件出台,强调“引导生态旅游健康发展”。通过发展生态旅游,“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发展理念逐步成为共识。但与此同时,我国生态旅游发展也存在不容忽视的问题,出现生态旅游的“非生态式”发展,如在生态景区建成并投入使用的天梯、索道、玻璃栈道等,造成环境资源的破坏甚至是恢复的不可逆转性。生态旅游如何同时既满足游客对生态旅游的需求又使得生态旅游活动对环境压力保持在一个可以承受的范围内,这是生态旅游发展面临的现实难题。绿色技术创新作为技术创新的革命性发展,使其成为对生态旅游的理念和生态旅游的创新实践具有独特价值的变革性影响力量。

3.1 价值标准变革:从人类中心主义到人与自然和谐

传统发展观坚持人类中心主义价值观,“重经济、轻生态”的观念根深蒂固,成为一种自然界的专制主义。绿色技术创新强烈反对人类生产与生活凌驾于大自然之上,摒弃了消耗多、成本高、污染重的技术和产品,引入生态学思想,注重人与自然、社会的关系,关注如何从人类中心主义的藩篱中走出[41]。绿色技术创新把生态价值置于核心地位,促进工业文明从人与自然的对立、生态与经济的分裂朝着生态文明以人与自然和谐统一、生态与经济协调发展的生态经济社会形态转型。这一理念体现在生态旅游及利益相关者的生态行为价值取向中,促使人们在发展生态旅游的过程中,理性地反思人类享有自然赐予权利的同时,明确自身对自然负有的责任和义务,积极面对保护与发展的矛盾,将以资源节约和生态环境保护为核心的生态理念全面渗透到生态旅游的发展,推动人类文明的生态变迁和绿色构建,以达到人之美与自然之美的相通相容、人的生命与自然节奏合拍共振的“天人合一”理想境界,实现生态旅游的价值标准从传统的人类中心主义向人与自然和谐变革。

3.2 政府管理变革:从规制管理到协同治理

生态旅游本身不可能拯救不断消失的生态系统。传统的生态旅游发展模式主要依靠政府制定发展政策框架和约束条件,政府始终担负着制度引导、法律规制的主导责任。然而,在面对错综复杂的环境问题时,单凭传统的管理手段和财力物力已很难应对。在绿色技术创新理念指导下,特别是随着大数据、云计算、物联网等信息技术的不断发展和广泛应用,生态旅游管理变革面临着前所未有的机遇。通过信息网络技术,如智能交通出行、电子商务等,可以将二氧化碳排放量减少10亿t以上[43]。充分利用大数据等本身具有绿色技术创新性质的信息技术,不仅有利于整合碎片化的生态旅游信息,形成全面完整的数据信息系统,而且能够依托大数据平台对生态旅游区包括地质地貌、土壤与水土流失及动植物、景观等各种自然生态旅游环境和人文生态旅游环境进行严格监控、评估,及时把握和科学预测生态旅游环境的变化趋势,从而有助于生态旅游管理决策的科学化、生态环境监管的精细化以及生态旅游服务的便捷化。同时,通过生态旅游领域的业务调查、遥感卫星、定位系统、虚拟现实技术等多类型、大规模、多样化的大数据和现代化的信息处理技术,在纵向上为推进中央与地方的协同治理,横向上为推动地方政府与旅游部门、生态旅游内部各部门之间、市场主体之间以及区域之间的多元协同治理提供充分的依据和有效的支撑,促进多产业的融合和多部门的联动,加强区域联合,形成协同化的生态旅游发展新形态。

3.3 产业路径变革:从黑色足迹到绿色发展

绿色技术创新是促进产业优化升级的重要力量,从而使产业发展的演进不再单纯依靠无序开发、粗暴掠夺资源的“黑色”路径,而是打通一条“绿色发展之路”。生态旅游绿色技术创新涵盖吃、住、行、游、购、娱各个方面,包括绿色餐饮技术、绿色酒店住宿技术、绿色交通技术及绿色游览技术等,贯穿生态旅游活动的全过程[32]。绿色餐饮技术构建起清洁生产与零排放系统,采用少废、无废的工艺和绿色高效的先进设备,降低废物的排放,提高对废弃物的回收并进行商业再利用;绿色建筑技术在一定程度上实现能源最小化,环保厕所无水技术减少对环境的负荷;新能源房车技术减缓旅游交通的环境污染;绿色游览技术建立的旅游者服务中心和生态监测站,实现对景区游客最大承载量的控制,实现标准化和个性化服务的有机统一。绿色技术创新的推广与应用,如抗有毒金属植物的绿色技术清理受到污染的土壤、利用绿色技术创新开展大气、水体、土壤等综合治理与修复等,减轻环境污染,改善环境质量,促进产业转型升级,实现提质增效,创造和实现新的经济效益与环境价值,为生态旅游发展注入新动能。以绿色技术创新破题生态旅游高质量发展,改造规划、营销、服务等产业链各环节,自觉超越工业文明黑色发展道路,全面转轨绿色发展的新道路,既满足目前的发展需要又不损害未来利益,从而获得绿色竞争优势,实现生态旅游真正的绿色崛起。

3.4 企业经营变革:从粗放型到生态化

绿色技术创新把环境影响最小化、提高经济社会福祉和自然生态福祉作为行为守则,促进企业运营从粗放型发展向绿色低碳循环发展转变,实现生态经济社会发展协调统一。生态旅游企业坚持以资源节约和环境保护为核心,树立绿色经营理念,抑制不顾环境承载力和资源再生能力而盲目追求经济效益的短期行为。摒弃“末端治理”思路,以绿色技术创新为手段实现企业的生态化转向,实现从设施、产品、流程等全过程的智能化、绿色化,系统提升生态旅游的综合效益。通过开展绿色教育,营造绿色文化,履行绿色责任,自觉维护企业的“绿色”形象,真正体现生态旅游的实质内涵。无论是旅游地的规划,还是旅游线路、旅游产品的考量,充分利用绿色技术进行全生命周期的绿色设计,既系统考虑有限资源的使用,又重视对生态旅游环境的服务,以保护环境、维持生态平衡。掌握绿色技术和绿色知识,建立生态旅游绿色技术创新体系,加强生态旅游绿色工艺和生态旅游绿色产品的创新开发。企业内部建立起生态经理制和环境成本核算体系,加强环境审计,推行绿色管理和绿色营销等方式。将环保意识、生态道德融入到经营管理、决策理念的方方面面,彻底扭转“先污染后治理、边污染边治理”的粗放型经营模式,利用绿色技术创新,大力开展清洁化、循环化、低碳化经营,实现生态旅游企业生态化发展,擦亮生态旅游发展的生态底板。

3.5 旅游行为变革:从过度掠夺到简约适度

随着物质文化需求的不断满足,人民群众的生态需求逐渐凸显。绿色技术创新正在改变传统的过度追求物质、身体享受,忽视生态资源保护的传统旅游方式,倡导简朴、简约、低碳、环保的可持续发展旅游。当整个社会对于绿色技术创新及其带来的生态效益有着强烈需求时,必将唤醒公众的绿色旅行意识,从根本上促进旅游行为与环境资源保护的密切联系。有调查表明,82%的德国消费者和67%的荷兰消费者在选购商品时会考虑环保问题[44]。一旦绿色消费理念成为社会主流意识,这种“内化于行、外化于行”的驱动力就会成为旅游行为价值选择的重要依据,引领人们崇尚和践行绿色消费、绿色出行、环保选购、分类回收,循环再生、对生态环境和生物多样性的保护等,最大限度地减少对人类自身及环境的不利影响。“我们要倡导简约适度、绿色低碳的生活方式”[45]。自觉约束旅游行为,旅游行为的简约适度、绿色消费变革,保证了从源头对资源消耗加剧和污染废弃物增加的传统旅游行为的扼制,使消费力度控制在生态旅游环境的承载能力之内,以降低对生态系统“食物链”的破坏,将大大减小“生态脚印”,形成一种对自然资源“适度”综合利用的、可持续的发展模式,让天更蓝、水更清、地更绿、人民更幸福。

着力推动绿色技术创新促进生态旅游更好地满足日益增长的旅游休闲消费需求和生态环境需要,必须树立正确的生态价值观,加强政府协同治理,加快产业转型升级,实现企业生态化发展,倡导简约适度的旅游行为,形成人与自然和谐发展的现代化生态旅游新格局。因此,基于价值标准、政府管理、产业路径、企业经营和旅游行为的5个维度,构建起绿色技术创新影响生态旅游范式的概念框架可以描绘成如图3所示。

4 主要研究结论与启示

4.1 主要研究结论

基于绿色技术创新视角,该文主要讨论了生态旅游变革的理论逻辑和实践指向,主要有以下发现:

1) 生态旅游与绿色技术创新两者在本质上都聚焦于环境保护,这使得彼此之间存在一种天然的密切联系,从而构成绿色技术促进生态旅游变革的内在逻辑。这种逻辑的构成具体反映了它们在保护生态环境、坚持可持续发展、维护人和自然的和谐、实现综合效益、建设生态文明等方面所蕴涵的本质同性、理念同源、准则同向、路径同轨、目标同一的理论基因。这一发现是从理论视角论证绿色技术创新促进生态旅游变革的一次重要尝试,同时也是对绿色技术创新理论和生态旅游理论研究成果的丰富和发展。从一定意义上来说,在某种程度上推动了绿色技术创新的研究和生态旅游的研究由原来各行其是的局限转向了系统融合。

2) 绿色技术创新所具备的与传统技术创新不同的特点使其对生态旅游的发展产生变革性影响。这些变革主要反映在5个根本性的方面,即:从人类中心主义到人与自然和谐的价值标准变革、从规制管理到协同治理的政府管理变革、从黑色足迹到绿色发展的产业路径变革、从粗放型到生态化的企业经营变革、从过度掠夺到简约适度的旅游行为变革。绿色技术创新的强大科技力量在保证满足旅游者旅游休闲需求的同时降低对环境的冲击,以保持自然生态环境和与之共生的人文生态的完整性和稳定性,这是实现生态旅游可持续发展的根本途径。

4.2 主要启示

生态旅游作为推动生态文明建设的重要载体,正迎来黄金发展期和战略机遇期。但生态旅游本身并不能彻底解决所衍生的生态破坏和环境污染的窘境,而绿色技术创新因其对环境的友善而成为促进生态旅游变革的重要因素。依靠绿色技术创新促进生态旅游的变革,既是理论界的责任,也是实践领域的迫切要求。该研究结论为绿色技术创新和生态旅游的可持续发展提供了新的视野和路径选择。

1) 绿色技术创新对于生态旅游发展的促进属于绿色技术创新的正外部性,它与传统的先污染后治理的发展模式有着巨大的区分度。绿色技术创新促进生态旅游发展方式的绿色转型,力求从源头上减少环境污染,而不是先污染再治理。

2) 无论是绿色技术创新的研究还是生态旅游的研究,现行文献关于两者的联结与融合的成果尚属少见,这需要构建一种新的理论“范式”,形成新的语境,积极探讨绿色技术创新与生态旅游的联结与融合研究。

3) 广泛开展针对生态旅游领域的绿色技术创新,积极培育生态旅游绿色技术创新主体,规划生态旅游绿色技术创新知识产权战略,瞄准重点领域和关键技术,建设生态旅游绿色技术创新平台,构建起面向生态旅游的绿色技术创新生态系统,为生态旅游绿色技术创新增添活力。

4) 着力推动绿色技术创新在生态旅游领域中的实际应用,建议在全国范围内开展生态旅游领域的绿色技术创新现状调查与分析,建设生态旅游绿色技术创新的基础数据库,研究确定生态旅游绿色技术创新的评估指标与方法,构建生态旅游绿色技术创新监测指数,确立政府的政策支持体系,通过创新驱动和市场机制,促进绿色技术创新面向生态旅游市场、面向生态旅游产业,发展负责任、可持续的生态旅游,实现人与自然和谐共生。

需要说明的是,该研究只是针对绿色技术创新促进生态旅游变革在理论逻辑和实践指向研究的一次尝试,还有许多需要进一步深入探讨的问题。

1) 该研究只是从理论层面进行了分析,未来可以通过案例研究来增强绿色技术创新促进生态旅游变革的说服力。

2) 需要开展相关的实证分析检验绿色技术创新与生态旅游之间的内在关系,并在构建相关理论的基础上推动实践范式创新的研究。

猜你喜欢

生态旅游绿色生态
绿色低碳
“生态养生”娱晚年
住进呆萌生态房
《营利》的生态批评解读
推动武陵山片区民族文化生态旅游脱贫
绿色大地上的巾帼红
生态旅游产业可持续发展探讨
生态旅游与环境保护研究
生态
再造绿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