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A12铝合金板材热处理常见缺陷
2021-06-28崔超群朱海磊黄红武黄天勇
崔超群,朱海磊,黄红武,黄天勇,毛 喆
(1.空军装备部驻郑州地区军事代表室,河南 郑州 450005; 2.航空工业郑飞公司,河南 郑州 450005)
采用2A12铝合金板材制成钣金制件,板材厚度为0.5~3 mm,供应状态为退火,在弯曲成型后进行固溶、时效热处理,对于2A12铝合金的固溶处理习惯上也称之为淬火。在生产实际中,常因各种原因造成制件热处理后不合格,严重时还出现制件报废。本文对2A12铝合金板材热处理常见缺陷进行了总结。
1 材料成分及特性
1.1 化学成分
2A12铝合金板材成分符合GB/T 3190—2008《变形铝及铝合金化学成分标准》,具体见表1。
表1 2A12铝合金化学成分(质量分数,%)Table 1 Chemical composition of 2A12 aluminumalloys(mass fraction,%)
1.2 材料特性
2A12铝合金板材为Al-Cu-Mg系中典型的硬铝合金,原牌号为LY12。该合金具有良好的塑性成形能力和机械加工性能,能够获得各种类型的制品,是航空工业中使用最广泛的铝合金之一[1]。因2A12存在含铜的固溶体和CuAl2相电极电位较高,当发生不均匀沉淀时,晶间四周出现含铜较低的贫化带与含铜较高的晶粒中心形成电位差,易发生晶间腐蚀。为此,2A12的板材两面均用纯度大于99.5%的纯铝包裹,因纯铝电位低于基体,可起到阳极保护的作用。热处理制度一般为固溶+时效,对于工作温度超过150 ℃的制件,为保证使用期间组织和性能的稳定性而采取人工时效的方式,其余都在自然时效的状态下应用。本研究中钣金制件均采用自然时效的方式进行,时效后对随炉的拉伸试样进行检测,要求σb≥390 MPa,金相组织检测无过烧现象。因热处理固溶后2 h内材料能保持良好的塑形,热处理固溶后制件存在变形情况,一般固溶后立即进行校正,待自然时效96 h后再对拉伸试样进行强度和金相组织的检测。
2 常见缺陷
2.1 过烧
过烧是2A12最常见、危害最大的缺陷,轻微过烧从制件表面看不出来,严重过烧会导致制件出现起泡、开裂现象。实际生产中通过金相组织判断2A12固溶后是否发生过烧,HB 5201—82《变形铝合金过烧金相检验标准》将过烧的金相组织分为四种特征:共晶复熔球、晶界的局部复熔加粗、复熔三角晶界和相界面的复熔。这四种特征表示过烧的程度不断加大,从轻微过烧到严重过烧,2A12铝合金最常出现的是前三种过烧特征。
过烧是低熔点共晶融化的表现,2A12铝合金主要有两种共晶,即二元共晶α(Al)+CuAl2和三元共晶α(Al)+CuAl2+Al2CuMg(S相),二元共晶的熔点为548 ℃,三元共晶的熔点为507 ℃。因此, 2A12的过烧温度一般为507 ℃。导致过烧的原因一般有以下几种。
2.1.1仪表控温系统故障
2A12热处理要求选用的设备为I类炉,即炉温均匀性为±3 ℃,正常情况下不会达到熔点,但若仪表控温系统出现问题,造成炉膛实际温度比仪表显示温度高,或者因热电偶及仪表故障造成温度失控引起“跑温”,将造成2A12固溶时发生过烧。
2.1.2材料元素含量
铝合金的主要成分和杂质元素含量都有一个允许的波动范围,不同批次的2A12板材,因冶炼工艺的差异,实际过烧温度仍有波动。在生产中,曾出现一批2A12制件热处理后出现过烧现象,对仪表控制精度、炉温均匀性进行检测,均符合要求,操作者设定的温度为503 ℃,仪表监测最高点达到了505 ℃,正常情况不会发生过烧现象。为此,对该批材料进行化学成分分析,该批2A12制作中Cu含量为4.8%,Mg含量为1.7%,均为含量的上限。铜、镁元素含量处于上限时,形成的三元共晶的数量多,降低了该批2A12制作的过烧温度。
2.1.3制件表面污染
制件表面存在低熔点的物质,该物质熔化后粘附在制件表面,会加大制件的过烧倾向。如制件表面有油污,或者用镀锌铁丝绑扎2A12进行淬火,固溶过程中,由于油污挥发、镀锌层熔化不仅会污染制件的包铝层,还会引发过烧。
2.2 强度不足
一般通过对随炉试样进行拉伸试验,来判定2A12固溶时效后强度是否满足σb≥390 MPa的要求,造成强度过低一般是以下原因。
2.2.1固溶温度低
标准HB/Z 5125《变形铝合金热处理》中规定2A12铝合金薄板固溶温度为495~503 ℃,标准GJB 1694—93《变形铝合金热处理规范》规定2A12固溶温度490~500 ℃,并注明板材可采用492~502 ℃。固溶温度越高,合金元素溶入晶格越充分,后期自然时效过程中,强化效果越高。有时为防止过烧,采取下限温度,常会造成固溶时效后强度低的问题。
2.2.2固溶保温时间短
一般2A12板材在井式电炉中固溶的保温时间大约按10 min/mm计算,比一般的钢件淬火的保温时间长。实际工作中,曾出现工艺人员对2A12板材进行固溶处理时,按钢件淬火的保温时间计算,3 mm厚2A12板材,规定保温时间仅15 min,造成制件固溶时效后σb为280 MPa。发现此问题后,修订工艺文件,对制件重新进行固溶处理,σb为405 MPa。
2.2.3冷却速度慢
根据铝合金的等温分解曲线,“鼻子”温度一般在300~400 ℃之间,在此温度范围内应保持足够的冷却速度[2]。在生产中采用水作为固溶后的冷却介质。造成冷却速度慢主要是因为转移速度慢和水温过高。工件从炉门开始打开到工件最后一角浸入水中的时间为转移时间。当转移过程较长或冷却水温过高,会导致固溶体发生部分分解,从而降低时效强化效果,造成强度不足。
2.3 变形过大
造成2A12铝合金板材固溶后变形过大主要有两个原因:一是装炉时互相堆积,在加热时制件间相互挤压造成变形;二是2A12铝合金板材采用水冷淬火产生变形。生产中常利用固溶2 h内2A12可保持良好塑形的特点,水冷后立即进行校正。这种方法对形状简单的铝合金板材十分适用,但对于形状复杂的薄板制件,常会因水冷淬火变形过大而难以校正。
3 控制措施
3.1 工艺文件的控制
工艺文件应按规定进行编制、校对、审签等流程,并制定相应的职责和权限,保证工艺规程编制正确[3]。防止工艺人员因工艺参数编制错误而导致制件热处理不合格。在选择2A12板材固溶温度时,既要防止制件过烧报废,又要兼顾固溶充分能起到时效强化的效果,最好选用范围控制在495~500 ℃之间,在生产操作时,设定温度在497 ℃。
3.2设备控制
对于铝合金淬火炉,应选用I类井式电炉,还应采用“双联温度系统”,即炉内配置两支热电偶,一支热电偶安装在有效加热区内,连接温度记录仪,以便准确反映加热时间情况;另一支热电偶接控温仪表,进行炉子温度的自动控制。并将其中一支热电偶并联温度报警装置,将温度报警值设定为505 ℃,若温度超过505 ℃时,自动报警并切断电源。
鉴于2A12过烧温度与淬火温度比较接近,生产中最好使用专用设备进行固溶处理,保证设备的校检和使用都在同一温度下,减少了检定误差,同时也避免设备因在不同温度下使用而导致控温仪表在2A12固溶温度时出现偏差。
3.3 生产过程控制
规范操作步骤,加强日常监督[4],通过强化过程控制有效保证2A12板材固溶处理质量,应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
1)在进行2A12板材固溶处理前,应确定设备按规定进行了炉温均匀性检测;同时在每天工作的第一炉先选取试样进行,对试样固溶后立即进行金相检查,经检测无过烧后再进行零件的批量处理。
2)加强2A12板材入炉前的质量控制,要求使用汽油清洗制件表面油污,并且对需要绑扎的制件,采用铝丝绑扎,严禁使用铜丝和铁丝。
3)工件与框架、夹具或间隔物应成点或线接触,不允许有面接触[5]。零件之间应保持一定间距,保证加热时炉内空气和冷却水可在各工件之间自由循环流动。
4)控制出炉的转移速度,在开炉门和转移过程中,避免在过程中出现停留。一般2A12板材的转移时间控制在15 s以内。
5)控制水温在10~30℃,在零件入水后开启水龙头进行补水,避免零件入水后温度上升过高而影响固溶质量。
3.4 不合格品的处置
对于不合格2A12板材的处理,应针对不同不合格现象进行不同处置。
1)一般对于出现过烧组织的铝合金制件都按报废处理,但对于2A12板材来说,HB 5201—82《变形铝合金过烧金相检验标准》中4.2条规定:“LY12合金薄板淬火后组织中仅有共晶复熔球不作为报废的依据”。2A12板材仅出现共晶复熔球对其强度影响不大,只是抗腐蚀性下降,当出现此类情况时,应根据零件在产品中的使用情况,结合后期是否进行氧化、喷漆等表面防护措施,决定该批制件能否使用。
2)对于固溶时效后出现强度不够的2A12板材,应分析造成该问题的原因,是固溶温度低还是转移时间长、水温高等原因,并针对分析的原因,制定控制措施,重新进行固溶、自然时效处理。
3)对于变形过大的制件,因已经自然时效而强化,校正困难,需对制件完全退火后再进行校正。退火规范为350~410 ℃,保温1~3 h,以每小时不大于30 ℃的冷却速度随炉冷至260 ℃以下出炉空冷,经完全退火后的2A12塑形强,便于校正。校正后可重新进行固溶、自然时效处理。但在重新固溶前,应分析上次造成制件变形大的原因,若是因零件堆积加热造成的,返修时因保证零件在炉内均匀摆放,相互之间有一定间距。若因制件自身结构导致固溶水冷后易变形,可通过设计专用夹具来控制变形,也可采用聚合物淬火介质代替水冷却。
4 结语
2A12板材的热处理操作看似简单,但在生产过程中稍不注意就会造成制件整批报废,需要严格按照工艺规范保证2A12板材热处理质量长期稳定可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