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湖北省枣阳市枣扒矿区银钼矿地质特征与找矿标志

2021-06-28陈长江孙汉勇林长谦

中国金属通报 2021年7期
关键词:钼矿黑云母断裂带

陈长江,孙汉勇,林长谦,闫 博,胡 明

(湖北省地质局第八地质大队,湖北 襄阳 441002)

1 地质背景

勘查区位于秦岭-大别造山带东部,秦岭弧盆系武当-随南逆推带白桑关-殷店高压变质岩系折返带的东段偏北、新-黄断裂南西侧。大别造山带为扬子板块与华北板块碰撞结合部,为复合型造山带。受南北两个古老地块的影响,各类构造形迹发育齐全,岩浆活动强烈,时间上具有多期次性,岩石多样化。燕山期发生了强烈的拆沉、伸展、折返和隆起及因构造运动产生的构造-流体-岩浆成矿事件为区内金、铜、钼等金属、多金属的成矿作用提供了热动力来源,也提供了成矿的物质来源。

区内岩浆活动主要有两期构造岩浆活动,一期是晋宁运动后的伸展作用,形成了区内加里东期的橄长岩体,著名的大阜山金红石矿产于其中;另一期是扬子板块与华北板块碰撞完成后,在伸展的构造背景下,大量酸性岩浆侵入,形成了区内周楼、大仙垛、玉皇顶等花岗岩体。

地球化学研究表明,该区域地壳富含钼,形成了中生代多金属矿床成矿系列。区内岩浆岩广泛发育,以燕山期花岗岩侵入体为主,岩浆侵为受NW-NWW向深大断裂控制,岩体直接产于断裂带中,呈北西西向分布,而单一成矿岩体多侵位于北西西与北北东向两组断裂交汇处构造薄弱带侵入,形成一系列深源浅成型花岗斑岩体,露头形态呈东西向或南北向拉长。勘查区属于武当-桐柏-大别山多金属矿化集中区的新市-太山庙金银钼多金属成矿带,矿体产于七尖峰岩浆岩体的似斑状黑云母花岗岩中。

2 矿区地质

矿区出露地层主要有上元古界南华系武当岩群,上元古界南华系耀岭河组,中生界白垩系上统寺沟组,第四系全新统地层。枣扒银钼矿产于七尖峰岩浆岩带周楼岩体的似斑状黑云母花岗岩内(见图1)。

区域内主要发育北西向、近南北向和北东向三组断裂,其控制了该区钼多金属矿床的空间分布。枣扒6个银钼矿体即受南北向西5条小型断裂控制。F1,F2,F3为北东向,断裂规模较大,为矿区主要控矿断裂;F4,F5北西向,断裂相对规模较小,为次一级的断裂。断裂性质俱为张性正断层,断裂带中间多为石英脉贯入,两侧发育石英质糜棱岩、花岗质糜棱岩。见有黄铁矿化、萤石化、穆磁铁矿化,局部见辉钼矿化、钾化等蚀变。

矿区大面积出露中生代七尖峰岩体第一期花岗岩,长轴呈北西-南东向,形如脚掌。

北东边缘与围岩接触较陡,南西侧则比较平缓,与岩体有关的各种矿化大多集中在南西侧的内外接触带。

矿区蚀变有硅化、黄铁矿化、褐铁矿化、绢云母化、钾长石化、萤石化、赤铁矿化、碳酸盐化、高岭土化等,其中硅化、钾长石化最普遍,由早期到晚期均可见,与银钼矿化关系密切。岩体从内向外呈现蚀变分带现象,大致可分为钾长石化-硅化带-云英岩化带-青磐岩化带。钾长石、石英含量越来越低,斜长石含量逐渐增高,岩石化学成分具有超酸、富碱、高钾等特点,对钼矿化有利。

表3 矿石化学成分一览表

3 矿床特征

矿区内圈出钼矿体6个,银矿体1个。估算钼矿石量263468t,钼金属潜在矿产资源319.6t;银矿石量347309t,银金属潜在矿产资源36.5t。矿体产出特征见表1、表2。

表1 枣扒矿区钼矿矿床特征

表2 枣扒矿区银矿矿床特征

矿体的产状和控矿断层产状一致,MoⅠ、MoⅡ、MoⅢ矿体受北北东向F1断裂控制,MoⅣ、MoⅤ矿体受北北东F2向断裂带控制,MoⅥ矿体受北西向F4断裂带控制。其中MoⅠ、MoⅡ、MoⅢ断续延长1850m,推测为一个矿体因第四系覆盖而断开,其它矿体长度在100-160m间。断层带内可见硅化、黄铁矿化、碳酸盐化、辉钼矿化,辉钼矿呈铅灰色,中-细粒被膜状,细脉侵染状充填于断层破碎带中。钼矿组份较均匀,品位变化不明显。AgⅠ与MoⅠ矿体为部分共生关系。

银矿石金属矿物成分菱铁矿、辉银矿、赤铁矿和方铅矿、闪锌矿,少量辉铜矿、黄铜矿、斑铜矿。非金属矿物成分主要是石英、高岭石,含少部分绢(白)云母。具粒状变晶结构,条带状构造,深色条带与浅色条带相间分布。

钼矿石金属矿物成分主要辉钼矿、方铅矿、闪锌矿。脉石矿物主要是石英、长石、云母。具粒状变晶结构,稀疏浸染状构造。

根据对矿区内样品的基本分析及5个组合样分析结果(表3),可以看出本区矿石有益元素化学成分有如下特征:

(1)本矿区矿石中符合工业要求的组分,除Mo外,还共生Ag,两者在枣扒-黄土洼之间的地段分别达到工业品位,为共生矿产。

(2)伴生的有益组分还有Pb、Cu、Zn、S,基本化学分析中Pb、Zn仅有单样达工业品位,但厚度不够矿体要求。其余均低于工业指标,Cu、Pb、S元素可作为伴生的有益组分加以综合利用。

钼矿石可划分为三个自然类型,即石英糜棱岩型、石英脉型、碎裂岩型钼;银矿石主要为石英糜棱岩型。银、钼矿体均发育在断裂破碎带及蚀变带中,其顶底板围岩均为黑云母二长花岗岩或似斑状黑云母花岗岩。

4 矿床成因

区域所处的秦岭—大别造山带在多旋回裂解—会聚造山过程中,形成了丰富的岩浆岩,包括早元古代变中酸性岩、中元古—早古生代变基性—超基性岩、中生代酸性岩及各类脉岩。岩浆活动总体上显示出由早到晚呈中酸-中基性→基性-酸性→基性—超基性→酸性的旋回特点。每个旋回由中基性喷发开始,以中酸性花岗岩类岩石的侵位结束。钼属酸性元素,钼矿床与花岗岩类岩石关系最为密切,在花岗岩中部分钼可以呈类质同象或辉钼矿的显微包裹体存在于黑云母和长石族矿物中,中生代燕山期七尖峰酸性侵入岩给本区金银钼矿的形成带来热动力和含矿热液,在构造作用下矿物质在一定物理化学条件下富集成矿。岩性主要为斑状角闪黑云母花岗岩、中粒黑云母花岗岩组成,受北西向断裂控制。岩浆主要来自于地壳在一定条件下熔融形成,属同熔型或I型花岗岩,形成时代为燕山早期。

枣扒银钼矿(化)体主要产于燕山期七尖峰花岗岩岩体断裂带,断裂带既是矿液的通道也是容矿空间。沿断裂破碎带充填石英脉及石英糜棱岩,形成含钼石英网脉,在由高温至中温变化过程中,伴随钾化,硅化、云英岩化等产生强烈的交代作用。矿化过程为两期:第一期主要为气液交代作用期,形成云英岩脉和钾长石脉,是矿化早期产物。第二期为热液硫化物形成期,沿裂隙发育的充填-交代形成大量的辉钼矿-石英脉,辉钼矿形成分为三阶段:首先是形成辉钼矿-石英脉和网脉,其次是沿节理,裂隙形成细脉状辉钼矿,它穿切前期辉钼矿-石英脉,最后是破碎带中辉钼矿。成矿来源自深部热液矿质或热液交代花岗岩中成矿元素,属中温岩浆热液型银钼矿床。

5 找矿标志

(1)岩性标志:钼矿主要赋存于石英脉,石英质糜棱岩中,似斑状黑云母花岗岩体中的石英脉为找矿的岩性标志。

(2)构造标志:因矿体均赋存于构造断裂带中,因此在黑云母花岗岩中寻找构造断裂带即为直接标志,断裂带中岩性为石英脉、碎裂花岗岩、糜棱岩化的石英脉、糜棱岩化花岗岩及相互穿插的网状节理,裂隙,为钼矿容矿构造。

(3)岩浆岩标志:钼矿主要与燕山期中酸性花岗岩体关系密切,区内周楼、大仙垛、玉皇顶等花岗岩体外带1km~6km是钼矿重要找矿地带。

(4)围岩蚀变标志:钼矿化与钾化、黄铁矿化、褐铁矿化、硅化等关系密切,经表生作用氧化形成的铁钼华呈姜黄色色斑是找矿的标志。

(5)古采硐,采坑也是找矿的标志。

猜你喜欢

钼矿黑云母断裂带
专利名称:一种钼矿和钨矿的联合冶炼工艺
冷冻断裂带储层预测研究
花岗岩中黑云母矿物学特征及其地质意义
新疆蒙其克辉长岩脉黑云母和角闪石矿物学特征及成因意义
依兰—伊通断裂带黑龙江段构造运动特征
黑云母的标型特征简述
综合物化探在招平断裂带中段金矿深部找矿的应用
山东日照马家庄钼矿地质、地球化学综合找矿效果及找矿方向
内蒙古赤峰车户沟铜钼矿地质特征与成因分析
吉林省白山市板庙子金矿区花岗斑岩黑云母成分特征及其成岩成矿意义